APP下载

西柏坡统一战线史料当代价值研究

2017-03-07王红玉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民主人士多党合作西柏坡

王红玉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

2017-08-12

王红玉(1983- ),女,山西社会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统一战线理论与政党制度研究。

西柏坡统一战线史料当代价值研究

王红玉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

西柏坡时期,是我们党“三大法宝”发挥作用最成功、最辉煌的时期。回顾这段珍贵的历史,深刻认识西柏坡统一战线史料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对当前中国多党合作面临的提升制度自信和提高制度效能两大课题,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西柏坡;统一战线;史料价值

西柏坡,作为我们党领导的“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在不足两年的时间里,中共中央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土地会议。西柏坡,享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国命运定于此村”之美誉。殊不知,这里也是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的诞生地,是“五一”口号的见证地,是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开创地。新中国统一战线也从这里走来。深刻认识西柏坡统一战线史料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无疑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一、西柏坡统一战线史料概述

1947年5月,中共中央工委决定落脚西柏坡。7月12日,中央工委在西柏坡正式成立,并立即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在消灭封建性和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的原则下,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1]。大规模的土改运动在解放区陆续开展,广大农民分得土地后,为了保田保家,保卫革命成果,积极参军参战,支援前线,使得人民解放战争有了持续不断的可靠的人力物力支持。正如毛泽东所言,“有了土地改革这个胜利,才有了打倒蒋介石的胜利”[2]!

1948年4月下旬,中共中央前委与工委的领导同志周恩来、任弼时、刘少奇、朱德会聚西柏坡,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距离西柏坡七、八十里的城南庄。4月30日至5月7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在城南庄召开扩大会议,五大书记均出席。会议根据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战略方针,研究了在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局势下筹备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问题,发出了著名的“五一”口号。这一口号共23条,其中第四条“全国劳动人民团结起来,联合全国知识分子、自由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社会贤达和其他爱国分子,巩固与扩大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为着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3],以及第五条“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4]尤为振奋人心!5月5日,各民主党派的领袖人物在经过连日热情高涨的讨论后,立即商定联名响应“五一”口号,李济深等12人联合致电毛泽东同志,表示赞同和响应共产党“五一”口号。电文称,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是“适合人民时势之要求,尤符同人等之本旨,曷胜钦企”[5]。当日,他们还与国内外各报馆、各团体和全国同胞通电,希望“共同策进”。

1948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决定“将中央城市工作部改名为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由此,“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诞生,这一名称也最终固定下来。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赞同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华侨的代表,在周恩来同志的周密安排下,冲破国民党设置的重重阻力陆续进入解放区,分别到达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驻地李家庄和东北解放区哈尔滨。

事实上,到达解放区的民主人士在思想上还未完全放弃“中间路线”,同时国民党借助假和谈在拉拢“中间派”。针对这些情况,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领导人做了大量工作,与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持续沟通,组织座谈会,邀请他们参观解放区,了解中共政策,澄清了他们的许多误解和疑虑,促使他们思想上发生了很大转变。1949年元旦,毛泽东同志发表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明确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政府的反动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6],指出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同共产党“一致”、“合作”,“而不是建立什么‘反对派’,也不是走什么‘中间路线’。”1月7日,在李家庄的符定一、周建人、吴晗等19人联名致电在哈尔滨的民主人士,表示拥护毛泽东同志的新年献词。1月14日,毛泽东同志又针对蒋介石政府的元旦求和声明,发表了《关于时局的声明》,提出作为和平谈判基础的八项条件,在李家庄的民主人士热烈响应,并联名致电哈尔滨民主人士。1月22日,李济深、沈钧儒、张澜、谭平山、郭沫若、茅盾等55人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表示完全拥护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八项和平条件,“一致认定,……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贯彻始终,以冀中国人民民主革命至迅速成功,独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日实现”[7]。这个意见书,表达了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承认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地位,正式接受共产党领导,接受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的诚意。

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举行,这是在中国人民革命全国胜利的前夜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之后,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由西柏坡村迁往北平。

西柏坡时期虽然短暂,但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历史发展上,却是浓墨重彩的光辉篇章。中国共产党在夺取全国胜利的最后关头,赢得了广大农民群众和关键少数民主人士的支持,赢得了人心,赢得了力量,才赢得了解放全中国的最后胜利!西柏坡时期关于统一战线的宝贵史料,值得今天的我们深思与反思。

二、西柏坡统一战线史料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

西柏坡统一战线史料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五一”口号的提出,以及民主人士在后续响应中共号召的过程中,思想与行动的逐步转变。“五一”口号的提出,是我国多党合作历史的重要里程碑之一,也是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形成的摇篮。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最终自愿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方面他们钦佩中国共产党的卓越与不凡,另一方面他们自身也具备应有的担当与能力。

中国共产党自1939年提出“三大法宝”后,在此后10年的革命实践中不断印证着这一理论的正确指导性,特别是西柏坡时期与国民党的战略对决。通过土地革命赢得了广大农民群众的人力物力支持,通过发布“五一”口号团结了重要民主人士,这是统一战线发挥的重大作用;通过严明纪律和从严治党,炼就了敢于担当、清廉忠诚的干部队伍,在人民群众雪亮的眼睛里,对国共两党自然作出了分辨,对共产党自觉肃然起敬,这是党的建设发挥的重大作用;而前线的战争之所以频频捷报相传,共产党“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自不必多解释,人力物力的源源供应,位居后方的稳固人心,则得益于统一战线、党的建设与武装斗争的完美结合。而统一战线对人心的争取,正是中国共产党的不凡所在。

人心和力量的对比,是最大的政治。“五一”口号的发布,是团结民主人士建立联合政府的开端,真正赢得他们自觉自愿地同道而行,则又经历了半年还多的时间。特别是在一些特殊时刻,共产党紧紧抓住话语权的主动性,主动发表言论,揭露蒋介石的欺骗性与虚伪性,幻灭了民主人士的“中间路线”,坚定地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到底。

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最终自愿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正是钦佩中国共产党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当然,那时的他们也是有所担当的新中国不可或缺的成员。“五一”口号发布后,避难于香港的各党派领袖人物、民主人士情绪十分高涨,连日举行座谈讨论,谴责蒋介石是“三民主义的叛徒”,“把全国拖进内战的火海”,他们表示“不能容忍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蒋朝”,“中华民族该翻身了”,并且真切感受到中共坚持党派协商、联合政府,“不搞一党专政之诚意”,认为“现在的中国,还是靠共产党把舵”,与会的12人当即商定立即联名响应共产党“五一”口号。之后,在香港的各民主党派一呼百应,纷纷发表声明、宣言、告全国同胞书,响应“五一”口号,积极推进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赞同召开新政协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华侨代表,冒着生命危险一路北上,陆续进入解放区,这是民主人士决心同共产党一起团结奋斗的果敢的革命行动。进入解放区后,他们虽然不甚了解解放区的情况和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方针政策,对共产党提出的一些政治原则还持有不同的态度或心存疑虑,但是在共产党人与之诚恳朴实的交谈中,掷地有声的宣言中,民主党派开始对“中间路线”和美国对华白皮书进行批判,在思想上与过去彻底划清界限,确立了坚持共产党领导的政治路线,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进步。与此同时,一些民主人士还积极担负起同共产党一道管理国家和建设国家的历史重任。如救国会在1949年3月决定“本会政治任务为在中共领导下动员城市中下层小资产阶级,完成反帝、反封建及反官僚资本及参加新民主主义之政治、经济、文化建设”[8]。

中国共产党是国家的中流砥柱,是全国人民的坚强领导核心。从西柏坡到今天,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和保持,与自身的杰出作为和优良作风须臾不离;各民主党派的政党性质和政治地位,与其在国家舞台上不可或缺且不可替代的角色关系密切。可以说,是共产党的卓越不凡与各民主党派的有所担当,共同成就了中国的多党合作。在当代,国内外均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如何弘扬这些优良传统,如何坚守我们的优秀品格,使多党合作永葆活力,应该是当下值得思考的重要课题之一。

三、西柏坡统一战线史料对当代中国多党合作的启示

西柏坡时期可以看作是当代中国多党合作格局的摇篮,如今这一政治格局已然发展成为中国特有的政党制度,走过近70年的历程——风雨兼程却充满希望。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国内外形势,不仅考验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同样对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考验也极富挑战。

“五一”口号一经发布,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就能一呼百应,这需要何等的影响力与感染力?是共产党在进行武装斗争的同时,重视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加强党的建设,严明党的纪律,才最终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回顾西柏坡那段历史,中国共产党首先必须自身过硬,同时还要主动争取话语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作风建设作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着力点,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作风建设,党的作风建设呈现出喜人局面。“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全面从严治党也永远在路上。中国共产党只有自身过硬,才能在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始终是人民的坚强领导核心。同时还需善于抓住机遇,主动争夺话语权,向世人宣扬我们独具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拥有巨大优越性的政党制度,增强国内广大人民群众的自信心,更是赢得对国际社会的说服力与影响力。

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政治格局稳定的重要制度保证。中国的多党合作,离不开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他们是时代的进步者。“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更好体现这项制度的效能,着力点在发挥好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积极作用”[9]。提升多党合作制度效能,必须着力提升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能力。

首先,民主党派自身要正确看待民主监督的作用。民主党派的监督属于非国家权力性质的监督,但其具有较广泛的代表性、较强的客观性,具备咨询、反馈、警示功能。它是国家政治体系内的一种纠错机制,也是社会反馈的一种机制。民主党派在党和国家重大决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履行民主监督职能,对于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对于决策和权力的运行过程施加影响,正是这一监督的价值和作用所在。参政党必须从思想的高度深刻认识到,民主监督是民主党派的重要职能和重要历史职责,从长远意义上说,更是民主党派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其次,掌握应持的态度和应遵循的原则。有胆且有识,帮忙不添乱,既要了解社情民意,调查研究,也要明确是非标准,明确政治大方向;当好主人兼配角,尽职而不越位,既要有政治责任感,有主人翁的态度,又要维护党和政府的权威,不能喧宾夺主;务求解决问题,切实而不表面,既要及时反映成员和所联系群众的意见和批评,又要协助党去督促、检查、贯彻党的方针,最终解决问题。第三,中国共产党必须尽力为民主党派营造公平正义、宽松和谐的政治环境,支持其有效开展民主监督,形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广开言路、广纳群言的民主氛围。第四,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要共同探索,建立起关于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科学合理、协调有序、全面稳定的长效运行机制。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传.(1949-1976)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18-119.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册[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397.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传.(1949-1976)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226.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传.(1949-1976)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226.

[5]姜兴和主编.中国多党合作历史的八个里程碑[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6:108.

[6]姜兴和主编.中国多党合作历史的八个里程碑[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6:113.

[7]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文史资料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1941-1949[G].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505.

[8]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部.近代史资料(总104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469.

[9]习近平.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N].人民日报:2015-05-21(01).

D613

A

1009-6981(2017)04-0026-04

责任编辑:袁树平

猜你喜欢

民主人士多党合作西柏坡
西柏坡精神引领实现“中国梦”——期刊中心党支部赴西柏坡参观学习感言
“爱国民主人士——新四军之友”征文启事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确立70年的主要经验及启示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发展70年的三维认识
传递民主党派声音 讲好多党合作故事
中共一大在民主人士李书城家召开
民主人士翟宗文在芜湖革命活动述略
风雨西柏坡行
《民主人士》
走进西柏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