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战线智库建设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2017-03-07刘永春郑亚男
刘永春,郑亚男
(1.河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天津 300401;(2.南开大学 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天津 300000)
2017-05-20
河北省统一战线学会招标课题“统一战线智库建设的基本问题研究”(JTZBKT-201642);河北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财富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精神期待”(HB15MK041);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与创新中心(北京工业大学)项目“‘四个全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刘永春(1976—),男,河北工业大学讲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民主问题研究;郑亚男(1979—),女,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河北工业大学讲师,政治学博士,主要从事政治学与政治文化研究。
统一战线智库建设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刘永春1,郑亚男2
(1.河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天津 300401;(2.南开大学 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天津 300000)
统一战线智库是统一战线这个法宝在中国新时期、新条件下进一步发挥作用的崭新载体和崭新机制,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独特内容和独有优势。当前,厘清统一战线智库的基本定位、主要任务、运行机制、运行环节等基本问题是统战智库建设的当务之急。
统一战线;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基本问题
一、统一战线智库的基本定位
统一战线智库是以自身的优势为资源,以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政协制度、协商民主制度中所包含的重大问题和重大任务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研究咨询机构。统战智库建设首先要正确定位其属性。
(一)属性定位
统战智库融合统一战线的特征和智库的属性于一身。作为新型智库,统战智库具有智库的属性即公益服务导向和非营利机构属性。其不同于其他类型智库之处在于它立足于统一战线的组织平台,借助统一战线内部丰富的思想库、信息库和人才库资源,通过统一战线的制度化渠道和程序化操作,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政协制度、民主制度提供公共政策和公共决策咨询服务。
统战智库具有政治性与公共性的属性。政治性是指统战智库要姓党、姓社、姓马,是非分明、立场明确。公共性则强调统战智库要立足统战工作,围绕着公共行为、公共事件、公共心理,提供满足公共利益要求的公共政策、公共知识。在政治性和公共性这对属性中,政治性规定公共性,通过凝练和体现公共利益,引导公共性的发展方向;公共性支持政治性,通过公共性问题的回应和解决,为政治性提供合法性依据,为巩固政治性提供符合规律的思想产品。
统战智库具有价值性和专业性的属性。美国兰德公司始终强调:兰德的“核心价值观是质量和客观,注重的是事实与证据”。同国外智库普遍强调价值中立不同,中国统战智库则明确强调社会主义属性、人民属性。统战智库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整合统一战线内部各种意识。统战智库提出的公共政策建议强调建设性而不是解构性,追求和弘扬正价值,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形势向上向好的发展势头。决策是一个科学过程,公共政策的制定异常复杂,因此,统战智库提出的政策建议要专业化、建设性和实效性,提供的思想产品要客观和精准。在这对属性中,价值性引导专业性,专业性承载价值性。价值性是方向性,专业性是现实性,专业性是价值性的科学基础,价值性只有溶解在专业性政策建议之中才有生命力,价值性是专业性的灵魂和红线,把专业性的研究引导到价值层面是核心问题。
(二)角色定位
统战智库的角色是统战智库属性的体现和实现。前政协主席李瑞环把中国政协组织的角色特点深刻地概括为:“说官亦官,说民亦民,亦官亦民,非官非民”[1]。这一概括其实从深层次展示出统一战线组织所具有的双重角色,以及两角色之间的巨大张力。这一概括为我们界定统一战线智库的角色定位提供了一个正确的逻辑起点。
作为非营利性研究咨询机构,统战智库是公共性思想产品的提供者。围绕着规范与优化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现实需要,统战智库通过生产公共思想和公共知识,服务于统战工作的宣传、统战理论和政策的教育、统战知识的普及,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机构立场。
作为统一战线性质的新型智库,统战智库对于制定公共政策和咨询公共决策的参与是全方位的、全过程的。立足于体制内外组织资源,统战智库通过建构高校统战智库、社会主义学院统战智库、政协统战智库等,为党和政府提供公共政策和公共决策服务,通过决策咨询,提供公共决策备选方案,对决策实施的过程和效果进行反馈、评估和监督,营造公共决策实施的舆论环境,打造开放性、全过程、动态化的决策参与体系和机制。
(三)功能定位
就一般性来看,统一战线智库应该发挥“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重要功能”[2],就特殊性来看,统战智库还应明确具体的功能定位,这样才能同其他新型智库有效地区分开来,进而明确地凝炼自身的运行特色和发展方向。在纵向上,统战智库有地线,也有天线,是“下通各界,上达中央”的桥梁;在横向上,统战智库综合了统一战线和智库的双重优势。这种空间坐标有利于明确统战智库的功能定位。
统战智库要致力于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统战智库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开展国情调研,注重收集各方面意见,整理实践经验,汇聚各种创新,有的放矢地开展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通过科学资政、民主参与,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统战智库致力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统战智库的研究主体是多元的,研究课题是广泛的,发挥作用的形式是多样的,统战智库内在的特点与治理的内在要求是有内在契合点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须解决好价值体系问题。”[3]统一战线智库系统包含着12类人员,是一致性与多样性的统一体。在尊重多样性的基础上,统战智库为不同利益主体进行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提供新的参与平台,在此基础上画出共同价值的最大公约数,进而巩固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推动新的思想共识的形成。统战智库应努力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
统战智库致力于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决策咨询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4]2007年中共中央将“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正式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突出强调“发挥统一战线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5]统战智库通过决策咨询,拓宽协商渠道,丰富协商形式,开拓协商内容,把智库的科学性与协商民主的程序性结合起来,把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引向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二、统战智库建设的主要任务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完成了中央统战部领导班子高配、统战工作会议升格、中央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等重大举措。中国统战智库如春笋般出现了加速度发展的态势。为了使这种建设热潮与统战智库的效能释放同向同比例成长,统战智库建设必须在主体建设、载体建设和制度建设做好设计和规划。
(一)主体建设
主体建设是统战智库系统建设的基础环节。在统战智库系统内,资政主体、建言主体、协商主体的建设水平直接影响着统战智库“外脑”效力的发挥,直接决定着协商民主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统战理论和政策的水平。
首先是主体意识的培养。参与意识、民主意识、合作意识、专业意识的养成是提高决策咨询、政治协商的主动性、自觉性和有效性的前提。统战智库主体的选择不应只注重名人和能人,而应把代表能力与代表性、广泛性统一起来,首先选聘有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的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统战智库主体的思想建设,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政协章程和守则规范智库管理主体和执行主体的行为,实现统一战线智库主体纪律意识培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主体的能力形态建设。决策协商是多主体间进行的互动性极强的民主参与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利益表达的能力决定了利益综合的效果,调查研究和协商议政的水平决定了决策产品的优劣。在多元协商主体中,能力最弱的环节,往往是整个决策协商的短板。因此,统战智库主体能力建设是统战智库建设的关键。要完成这一任务,发挥各级社会主义学院对于统战人士决策咨询能力的制度化培训和专业化培养的作用是首选。社会主义学院应以“社院姓社”为基本原则,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主题,以统战理论、政治素养、统战政策、法律知识、能力培养为主要内容,开展教学布局,建立与统战智库相对接的学科体系,发挥作为统战智库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作用。
(二)载体建设
统战智库的载体是统战智库主体的组织形态,是统战智库存在和发挥作用的平台,具体包括横向并列、相互联系的各类型统战智库和某一类统战智库自上而下纵向延伸的自我系统。这种体系有利于打造统战智库品牌,提高统战智库在中外智库之间的竞争力。2016年7月20日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成立统一战线高端智库是统战智库载体建设的标志性成就。
人民政协智库由于具备很好的制度优势、地位优势、组织优势和人才优势,已经率先发展起来。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人民政协和人民团体要拓展复合自己特点决策咨询的方式,增强决策咨询服务能力。在着手建立和完善“政协智库、参政党智库和社会主义学院智库”[6]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各民主党派智库、党外知识分子问题智库、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智库、港澳台问题智库、新兴阶层问题智库、新媒体自媒体问题智库等专题性统战智库。同时,各地统战智库的载体建设要立足于本领域本地区的人才资源和区域实际,突出特色,既要实现重点突破,又要注意补齐短板。
(三)制度建设
制度是“稳定的、受珍重的和周期性发生的行为模式。组织和程序与其制度化水平成正比。”[7]制度建设是统战智库建设的原则和基础。统战智库制度建设水平决定着统战智库系统决策协商行为、决策协商组织、决策协商程序的水平。
盘点和盘活制度存量。十八大以来,统战智库制度存量迅速增加,其中,人民政协体制机制创新较多,一些地方组织专题协商、界别协商、资政会、网络政策协商等新的工作机制,这些新的机制已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得到确认。2013年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又创建了双周协商座谈会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明确规定中共中央发挥统一战线在协商民主中重要作用的具体设计,即根据年度工作重点提出规划,采取协商会、谈心会、座谈会等进行协商,完善了民主党派中央直接向中共中央提出建议制度。
制度运行各环节是否连贯是统战智库制度化水平的制约因素。当前,要盘活制度存量,首要的就是建立各制度要素的联动机制。“从政治体系上看,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政协与人大、政府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形成国家制度层面协商民主的联动关系。”[8]从统战系统来看,实现系统内部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和各界人士在决策协商上求同存异、体谅包容,形成体制层面的多元联动关系。在人民政协系统中则要进一步“健全委员联络机构,完善委员联络制度”[9]。
规划和规范制度增量。第一,要鼓励制度创新,把统战智库资政、建言和协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水平纳入党政领导机构的绩效考核,提高制度创新的原动力。第二,采取中央和地方上下互动的制度创新方法。对于中共中央和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的制度创新,地方统战系统、政协系统和社会主义学院系统应该接续下来,贯彻下去。第三,实施备案和上报制度。我国宪法与法律、《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是统战智库制度创新的制度依据,各种统战智库的规章制度不得与之相矛盾,实施备案和上报制度。第四,实现各种规章制度的配套。统战智库的《工作方案》、《管理办法》、《经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件要配套齐全,不能出现制度短板,更要避免制度空白。
三、统一战线智库的运行机制
(一)启动机制
统战智库启动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是建立在制度、项目、信息、资金等资源的有效供给基础上。在建立和健全统战智库参与政策与决策咨询制度的基础上,各级政府应定期发布决策需求信息,通过项目招标、政府采购、直接委托、课题合作等方式,引导相关统战智库开展政策研究、决策咨询、政策解读、决策评估、舆情引领等工作。针对统战智库半官半民的角色特征,保证经费的有效供给对于其以更加独立、更加理性地参与决策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从具体操作经验来看,温州市“统战智库日常工作经费和专家工作经费,由市委统战部申请财政经费、申请课题经费和赞助共同解决”[10],而有些地方则是由统战部和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负责解决经费问题。从规范化的经费供给机制来看,党和政府应以购买公共产品的方式给统战智库提供稳定和充沛的工作经费和科研经费。同时,政府和统战系统应加大对统战智库重要性的宣传,引导企业家捐赠帮助智库事业发展,鼓励和推动基金会的发展,推动企业捐赠智库的社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在项目的供给方面,鼓励统战智库独立设置课题,减少政府指派性课题,同时改革政府组织课题评审机制,鼓励统战智库进行体制机制创新。
(二)转化机制
统战智库能出思想、出成果、出人才,成果转化机制能“把智库的理论力转化为实践力,把思想力转化为生产力,把研究力转化为服务力。”[11]因此,完善的成果转化机制是统战智库建设、统战智库运行的关键环节和内在要求。
作为生产者,统战智库首先要提供高质量的决策咨询产品,使党和政府能“想得起”、“靠得住”、“信得过”、“用得上”、“离不开”。同时还应建立成果进决策、进实践、进社会的跟进机制,通过跟踪服务,主动使成果转化为政策和决策建议,使资政、建言的效果充分释放出来。统战智库只有从点上树立问题意识、效用意识、服务意识,注重战略性和操作性的统一,才能使思想、知识等成果深入参与公共政策和公共决策的制定过程,才能够走出一条不依赖权力,不依靠金钱,靠智力和业务能力来影响和引导决策的路子。
作为消费者,政党和政府要有长远眼光。因为统战智库提供的思想和理论往往是超前性的、战略性的,往往离成功的产品还有相当距离,且多没有现成的市场,需要转化的时间和渠道,需要成长的空间,不能急功近利,相反要加强培育,给予呵护。政党与政府要树立“科学制政”必先于“科学执政”的科学民主决策理念,避免先入为主的“看不上”,习惯性地“想不起”,而是应该创造条件,积极推动决策同知识互相结合由应然性转换为实然性。
统战智库与决策机构应从两个方向相向而行,建构成果进决策、进实践的转化机制。统战智库要实现由“坐诊”到“寻诊”的转变,“定期列出若干研究选题呈请党委政府领导点题”,“定期向党委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发布征求选题意见函,对口开展专题研究,建立稳定的委托研究机制”[12],积极提供决策所急需的可行性论证、关键性信息、风险性评估等;用足统一战线内的制度资源,将统战智库成果转化为政协提案或人大提案,借助各级政府的督办机制,促成课题成果的落地转化;主动甄选优秀成果报送党政相关职能部门做政策参考;打造成果发布机制,让重要的意见在重要的场合讲,让重要的人物听到;推进和完善“旋转门”机制,通过优秀人才在统战智库与党政决策机构之间的流动,建构统战智库与党政决策机构之间互联互动的桥梁。
(三)评价机制
评价可以促进统战智库的自我身份认同,体认和践行统战智库的价值追求。有评价才能有比较,有比较就有鉴别,评价机制可以树立统战智库行业的标杆和学习的榜样,还可以引导经费的流向,加强党和政府对于经费使用效果的评价,实现智库评价与智库建设良性互动。
评价机制包含着评价主体、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过程等三大要素。从现实的国内外智库评价主体来看,截止201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已经连续八年发布《全球智库报告》,2014年以来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零点国际发展研究院和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也相继发布中国智库报告。但是,对于这些评价主体来说,如何避免主观性是普遍面对的一大难题。对此,统战智库应加重同行业评议的力度,引入民间机构和媒体参与评价,构建以社会主义学院和人民政协为主的统战智库评价主体体系。
从评价指标体系来看,201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CSP)研究编写的《全球智库报告2015》提出了由资源指标、利用指标、成果指标、影响力指标构成的指标评价体系。2014年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依据决策咨询影响力、学术影响力、媒体影响力、公众影响力、国际影响力,以及智库的成长与营销能力设定评价标准,发布了中国第一份《中国智库报告》。这两大评价机构的评价标准总体上都是依据“主观整体印象评价法”[13],主观印象比重大,缺乏基于客观数据的、可以量化的评价指标。有鉴于此,统战智库评价应采取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方法,“评价指标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14],重点考虑把统战智库独具特色的结构与功能作为评价标准,构建用户评价、同行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指标体系。
从统一战线智库评价的过程来看,参与问卷调研人员的选择要注重代表性,评委专家的构成、地域分布、学科分布要均衡,评价权重设定要合理,当前,应重点“建立智库普查数据体系,把智库机构、智库专家、智库成果、智库活动等用客观数据来描述清楚,然后运用特定的算法计算结果”[15],评价程序要透明,评价结果应公开发布。
四、统一战线智库的运行环节
(一)预测预警层
统一战线智库是机遇与挑战的瞭望者。在决策前,统战智库的首要任务就是以科学的调查和研究保障科学的决策咨询。统战智库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决策急需的知识产品,开展前瞻性、储备性、预防性的政策研究,提供宏观层面和战略层面的研究成果和预判,提出专业化、建设性、切实管用的政策建议,提供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咨询方案,提高党和政府的综合研判和战略谋划能力,通过制定科学有效的公共政策和公共决策,牢牢抓住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有效应对来自于内部和外部的新挑战。
(二)执政决策层
统一战线智库是决策方案的建言者。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公共决策的生成产生影响,这是统战智库的核心功能。在决策过程中,统战智库要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发挥统一战线服务决策和引领决策的作用,推动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通过会议协商、约谈协商、书面协商等形式进行政党协商,除此之外,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统战智库人员还要参与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及其他方面的协商。
(三)政策执行层
统战智库是政策执行过程的监督者,是政策效果的评估者。在决策后,以科学决策支撑党和政府的治理和善政,引领科学发展,参加党委有关方针政策、重大决策部署执行和实施情况的检查,参加政协、人大、司法等部门组织的专项监督和检查工作,参加廉政建设情况的检查,对政策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对于党和政府的业务部门进行打分排名,对国家大政方针的施行效果提供有效监督,通过积极的信息反馈,为公共政策和公共决策的调整和完善提供科学的依据。
(四)政策宣传层
统战智库是社会思潮的引领者。统一战线智库通过公共思想的宣传和公共知识的普及,壮大主流舆论,整合社会意识,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为公共政策和公共决策的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统战智库要发挥智库阐释党和政府的统战理论、解读公共政策、研判社会舆情、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的积极作用,继续推动整个社会向上向好的趋势持续发展。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统战智库要在国内和国际的舞台上,宣传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和协商民主等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在民主方面树立良好的中国形象,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民主的声音,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民主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使中国能够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全球治理。
[1]李瑞环.看法与说法(第二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441.
[1][4]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6,2.
[3]中共中央宣传部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76.
[5][9]《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0,31.
[6]张瑜.统战智库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价值与路径选择[J].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1):16.
[7]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10.
[8]刘世华.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论析[J].理论学刊,2014(4):87.
[10]李俊,付伟.统一战线智库建设的实线与思考——以温州市为例[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1):65.
[11][12]刘建武.优化智库成果决策转化机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10-9.
[13][14]中国社会科学院.全球智库报告[EB/ OL].http://www.cssn.cn/xspj/xspj_tt/201511/t20151119_2704084.shtml.
[15]朱旭峰.智库评价排名体系:在争议中发展完善[N].光明日报,2016-2-3.
D613
A
1009-6981(2017)04-0010-06
责任编辑:王树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