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建军教授运用头五穴配合四关穴治疗神志类疾病4则

2017-03-07崔青士马晓娟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52期
关键词:神志郁证关穴

崔青士,冯 娜,马晓娟

(1.于家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1105;2.五里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42)

黄建军教授运用头五穴配合四关穴治疗神志类疾病4则

崔青士1,冯 娜2,马晓娟1

(1.于家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1105;2.五里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42)

黄建军,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北京市名老中医,从事中医、针灸的教学、医疗及科研工作近30载,医术精湛,经验丰富,尤擅长用头五穴配合四关穴治疗神志类疾病。笔者作为北京市双百工程传承继承人有幸跟随黄老师学习,受益颇深,现仅就跟师期间所见黄教授治疗神志类疾病病患节选几则,报告如下,以期在临床推广。

黄建军;头五穴配合四关穴;神志类疾病;经验分析

1 病例一

刘某,女,47岁,2015年12月5日初诊。主诉:情绪不畅5年,加重1月余。患者5年前由于家庭不和,精神受打击,出现心烦,悲痛,不欲见人等症状,当时服用酸枣仁汤及西药(具体不详细)后症状缓解。之后病情时轻时重,未予系统诊治。1月前因家庭冲突致情绪抑郁,病情加重,甚则打人毁物。经北京六院抑郁自评为中度抑郁,轻度焦虑。现症见:情绪抑郁悲痛,烦躁易怒,焦虑。眠可,纳可,便可,月经可。舌淡胖,苔白滑,脉弦。诊断为郁证,证属于肝气郁结,痰火扰神。治疗原则为疏肝解郁、理气畅中、豁痰开窍、宁神定志。

针灸取穴:百会、四神聪、四关、神庭、印堂、神门、膻中、期门、气海、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廉泉、哑门、大椎、心俞、肺俞、肝俞、胆俞。

该患者经三次治疗后精神好转,对治疗充满信心。根据效不更方的原则,黄老师在此病人上述处方的基础上略有更改,但一直以头五针和四关穴为主穴组方。经20次治疗后该患者虽未痊愈,但症状较来诊时已有明显改善,病情趋于平稳,后因个人原因停诊。

按:此病例为郁证,是一种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胸胁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1]。主要见于西医学的神经衰弱、癔症及焦虑症等。另外,也见于更年期综合征及反应性精神病。黄教授认为郁证的病机不外乎七情所伤,忧愁思虑,气结于胸中久之生痰、化火、生瘀而致损伤神明,则发为郁证,正如《古今医统·郁证门》中:“郁为七情不舒,遂成郁结,既郁之久,病变多端”。在治疗上,黄师借鉴《丹溪心法.六郁》中“肝气怫郁,诸病生焉”及《证治汇补·郁证》言:“郁病虽多,皆因气不周流,法当顺气为先”的理论,以调肝、顺气为主。针灸处方上,泻百会、四神聪、四关、神庭、印堂、廉泉、哑门、大椎、丰隆等可获醒神开窍、行气豁痰解郁之效;针补心俞、肺俞、肝俞、胆俞、三阴交、膻中、期门、气海、足三里,调节心、脾、肝胆等脏腑功能,以益气行血,宽中解郁。如此内治脏腑,外疏经络,使气血畅通,肝气调和,身心自和。

2 病例二

王某,女,50岁,2016年2月23日就诊。主诉:眠差4月余。该患者4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眠浅、易醒,偶有盗汗。曾服用中药(具体不详),效果不佳。刻下:眠差,头晕,精神萎靡,喜叹息、眼睑酸涩、时有头痛,以左侧为主。便溏,每日一次,小便可,纳可,绝经2年。舌淡苔厚脉细弱。诊为:失眠,证属肝郁脾虚,心神失养。治则:疏肝解郁,健脾养心。

针刺取穴:百会、四神聪、四关穴、足三里、三阴交、内关、神门、大椎、心俞、肝俞、脾俞、肾俞、左申脉。

该患者经6次治疗后晨起4点钟醒后还能入睡,自觉整体情况均有所改善。继续治疗10次,失眠症状基本痊愈。

按: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2]。黄教授秉承五脏藏神理论,认为失眠源于心,治当安五神。此病例中的患者病起于肝脾,肝不能藏血,魂不能安,血自妄形,自不眠也;脾虚气血生化乏源,以致心神浮动而不寐也。治宜疏肝健脾、养心安神。针灸处方中取四脏之俞穴以调补脏腑;取足三里、三阴交、内关、神门等益气通络,和血舒肝;取百会、四神聪、四关穴、大椎以活血通络、安神定志,又辅以左申脉调阳跷之气,以求标本兼治。如此则气血调合,脏腑安宁而眠自安。

3 病例三

李某,男,16岁,2016年10月8日初诊。主诉:恐惧15天。患者15天前听到父母吵架后出现恐惧感,伴有头痛,未系统治疗。刻下:恐惧胆怯,安静独处时加重,受刺激后咽部不自主发出异样声音,伴头痛,以左后头部、前额部疼痛为主,疼痛成针刺样,昼夜疼痛,影响睡眠。纳呆,胸闷,头晕胀满,烦躁易怒,记忆力下降,余可。脑CT未见异常。舌红苔薄脉沉弦。诊断为恐症,证属肝郁胆虚兼血瘀。

针刺处方:百会、四神聪、神庭、印堂、膻中、气海、中脘、左脑空、双侧风池、期门、合谷、足三里、太冲、太溪。

耳穴:神门、皮质下、心、肝、肾、枕、额。

经八次治疗后恐惧感减轻,但突然遇事还是恐惧,咽中异常声音消失,头部疼痛明显减轻,眠差,舌红苔薄脉沉弦。又经过4次治疗后自觉恐惧感已经减少百分之五十,自诉周身症状亦较前明显好转。

按:恐症为具有明显的恐怖症状,包括对人、对事、对物、对疾病等恐怖,且多在恐惧、敏感、胆小、多疑等性格特征的基础上由精神因素所诱发的一种病症,类似于现代医学中的神经症的某些表现[3]。中医认为本病多因素体不足,后天失养,七情所伤,尤以惊恐伤神有关。其主要病变部位在肝、肾、心、胆。病例中患者素体胆小,又受外界环境刺激,加重病情,造成肝郁胆虚,肝失条达使气机运行不畅,以致血行无力,久而成瘀,阻滞于清阳之府,则现头痛头晕。而患者出现的咽中异常声音类似于奔豚病。《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指出:“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为惊恐抑郁,肝气随冲脉上逆所致。黄老师采用针、耳穴结合的方式治疗此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针刺以头五穴与四关穴为主穴疏肝利胆、活血化瘀;耳穴以病变脏腑和病变部位为主增强脏腑功能、驱除病邪。

4 病例四

李某,女,69岁,2016年10月11日初诊。主诉:记忆力减退3年。患者3年来记忆力减退,进展迅速,严重时不能辨人,不能自行外出,且多疑善虑,坐卧不宁,每天需服用抗抑郁药。刻下症见:情绪激动,悲痛欲哭,精神弱,对所有事不感兴趣,偶有周身抽搐。时有烘热汗出,纳可,二便调,舌淡红裂苔薄脉细弦。既往糖尿病史20余年,高血压病史20年,抑郁症病史抑郁10余年。辅助检查:MRI示:陈旧性脑梗塞。诊断为痴呆,郁证;肝郁肾虚型。

针刺取穴:百会、四神聪、四关、神庭、印堂、风池、太阳、神门、太溪、三阴交、心肝脾肾俞、哑门、风府、大椎放血。

耳穴:神门、心、皮质下、脑干、肾、内分泌。

经6次治疗后患者症状较前明显缓解。已能静坐一小时左右,可进行眼神及简单言语交流,余症减半。

痴呆是老年人脑功能失调的一种表现,以渐进性记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人格改变以及语言障碍等神经精神症状为特征[4]。黄建军教授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肾虚脑髓渐空为标,痰浊瘀血闭阻脑窍为标。其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病例中患者3年来记忆力迅速减退,不能辨人,且出现淡漠、周身抽搐等功能及人格障碍,符合痴呆特征,又根据患者情绪异常可知兼有郁证。患者久病不复,年迈体虚等致气血不足,肾精亏虚,渐使脑髓空虚,脑髓失养,综合上述可知其证型为肝郁肾虚。黄老师采用针灸、放血与耳穴埋针配合的方法来醒脑开窍,疏肝活络,益肾填精。针刺以头五穴与四关穴为主的巧妙配合既安神定志又疏肝解郁;大椎穴为诸阳之会,在此处放血能激发人体阳气;耳穴与背俞穴都是调理相应的病变脏腑。三种治疗方法相得益彰,才对于这种疑难病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5 讨 论

“头五穴”即百会穴与四神聪,“四关穴”即双合谷与双太冲。百会穴属于督脉,与手足三阳经、足厥阴经相交,为百脉百骸朝会之所。其名最早见于《针灸甲乙经》谓:“百会,一名三阳五会,在前顶后一寸五分。”百会者,既言其经脉交会之最,又言其治病范围之广。故《资生经》谓:“百会百病皆主。人身有四穴最应急,四百四病皆能治之,百会盖其一也。其功能具有安神定志、升阳举陷、通络止痛、益气固脱、降逆、平肝潜阳、熄风。主治头痛,眩晕,惊悸,健忘,尸厥,中风不语,癫狂,痫证,癔病,耳鸣,鼻塞,脱肛,痔疾,阴挺,泄泻等。平刺0.5~0.8寸;可灸。四神聪为经外奇穴,其名最早见于《银海精微》,现在的定位源自《太平圣惠方》。功能镇静安神,清头明目,醒脑开窍。主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痫,精神病,脑血管病后遗症,大脑发育不全等。平刺0.5~0.8寸;可灸。四关穴,出自《针灸大成》,别名四开。由大肠经合谷穴及肝经太冲穴组成:合谷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太冲位于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左右计4穴。因合谷、太冲两穴位于手足岐骨间,犹如把关之将士,故名四关。其功用平肝阳,调气血,通经络。主治寒湿痹痛,四肢寒颤,音哑,神志不宁等。直刺0.3~0.5寸;可灸。上述四个患者所患疾病均为临床中较为疑难的病种,但是四种疾病均与神志相关,因为“脑为元神之府”,所以神志方面疾病与脑功能关系密切,故应该以调节大脑功能为主。督脉入络于脑,足厥阴肝经连接目系(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向上经前额到达巅顶与督脉交会,百会穴为督脉要穴与脑密切联系,对于调节大脑功能疗效可靠,四神聪位于百会穴前后左右各一寸,其功能与百会有诸多相似之处,四关穴为调肝解郁之要穴。故黄建军教授巧妙运用头五穴配伍四关穴达到了安神定志、醒脑开窍、疏肝解郁功效,对这些临床中的疑难病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1] 裴景春,王 颖.中医针灸内科学.沈阳出版社,2001:266.

[2] 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第2版.中国中医药杂志,2007:146-152.

[3] 杨德森.行为医学[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55.

[4]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81-92.

R277.7

A

ISSN.2095-8242.2017.052.10281.03

本文编辑:赵小龙

猜你喜欢

神志郁证关穴
微商“侵入”中老年朋友圈 老人不想“入坑”该怎么办
适时调整郁证诊疗思路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简单搓搓可养生
中医郁证病名解析❋
晕车时用力点内关穴
辅助治疗心血管病有个第一要穴
基于复杂网络的磁刺激内关穴脑皮层功能连接分析
以症求因的中医神志病学案例式教学实践初探※
养心重在养神志
郁证辨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