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的社交风险与规避
——基于“差序格局”视角

2017-03-07郭兵云胡宗山

理论月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差序东道国社交

□ 郭兵云 ,胡宗山

(华中师范大学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9)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的社交风险与规避
——基于“差序格局”视角

□ 郭兵云 ,胡宗山

(华中师范大学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9)

21世纪初,在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指导下,中国企业开始走向海外,“一带一路”战略加快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中国企业“走出去”后,遇到诸多风险与挑战,社交风险就是其中之一。费孝通提出的“差序格局”概念框架有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中国人的社交模式。基于“差序格局”视角,中国企业“走出去”后的社交模式具有以下三个特点:重视与政府官员建立和发展关系,忽视培养民众关系;习惯使用人情原则,疏于使用法律手段;更多关注狭隘的企业利益,较少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中国企业在海外的这些社交模式给国家、企业和企业职工均带来一定风险。需从预防、处理和总结三个不同阶段入手以有效规避风险。

一带一路;中国企业;走出去;社会交往;差序格局

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际,中国是全球拥有国家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在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领域拥有强大的建设能力;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发展中国家急需投资基础设施以促进经济增长;这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一个历史契机。2013年,习近平主席适时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即“一带一路”。此后,中国建立“丝路基金”并推动“亚投行”成立。中国企业是执行“一带一路”战略的主体,它们在沿线国家的经营状况直接关系到“一带一路”战略的落实。

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的社交活动对企业利益产生直接影响。概而言之,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的社交活动有对内交往和对外交往两种。对内交往的实质是企业的内部管理,包括企业的整合问题尤其是文化整合问题。目前,学界关于这个问题研究较多。关于企业的对外交往研究则相对较少,李卢霞等注意到文化差异会引发商务沟通风险,也可能引起投资企业与东道国在伦理和法制观念等方面的冲突[1]5-10,但仍然偏重于从企业内部交往进行分析,对外社交则基本点到为止。还有其他学者也认识到对外交往的重要性,但主要研究如何优化跨国企业的全球性公关策略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并没有详细分析企业在海外的社交风险[2]。

早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当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战略的指引下到海外投资时,中国学者就已经注意到文化差异对中国企业在海外交往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开始引入西方学者的文化差异理论,如爱德华·郝尔的文化三范畴理论以及霍夫斯泰德的五维度文化理论,并运用这些理论分析中国企业“走出去”后遇到的社交风险及其他风险。

已有理论和研究对于认识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能遇到的社交风险非常具有洞察力和启发性,但也存在明显不足。第一,极少运用中国理论的概念框架分析中国人的社交特点和模式,因此,对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社交特点之概括不准确或不深刻。第二,就企业“走出去”的全过程而言,已有研究主要分析社交模式对中国企业在东道国落地后产生的风险,忽视或轻视了有些风险在东道国落地之前,由于没有及时预防而埋下隐患。第三,就企业“走出去”后所交往的对象而言,已有研究主要关注文化差异对企业内部交往的风险,即文化差异对企业管理的风险,把企业当作一个无需与社会交往的孤立的社会实体。而在现实生活中,企业不仅是“法人”同时也是“社会人”,需要与东道国进行交往,并且社会交往中的很多差异可能导致企业失败或加剧企业走向失败。第四,就企业的构成而言,已有研究把中国企业当作一个抽象整体,只有企业法人或企业管理层才能代表企业。但在现实生活中,企业由所有职工组成,中国职工在东道国同样有社交活动,文化差异也有可能对他们造成风险。基于上述四点,本文将以费孝通提出的“差序格局”概念框架为视角,分析中国企业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社交过程中,由于社交模式差异可能产生的社交风险,并提出规避风险的对策。

1 中国人的“差序格局”社交模式

社交即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3]77。在历史进程中,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相对固定的社交习惯,这种社交习惯即为社交模式。

费孝通提出的“差序格局”概念框架是认识中国人社交模式的一把锁匙。什么是“差序格局”?它是与西方社会的“团体格局”相比较之后的产物。费孝通以一个中国人熟悉的比喻阐述了“团体格局”的内涵。“西洋的社会有些像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每一根柴也都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会乱的。”[4]25而“我们的格局”,即乡土中国的社会结构格局以及人们的行为方式则 “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 ”[4]26

“差序格局”的核心内涵有两点:一是中国人依据关系的亲疏远近把人分成不同交往圈子。每个人、每个团体都有其社会交往圈子。二是在不同圈子内,社交原则有所不同[5]159-164。在“差序格局”的社交模式中,依据关系的亲疏远近,可分为家人、熟人和生人三个不同圈子,相对应的关系分别是情感性关系、混合性关系、工具性关系;与之相匹配的交往原则分别是责任原则、人情原则和利害原则。与掌握财富、权力等稀缺资源的个人或团体建立关系、形成圈子,处于他们“差序格局”中的内“圈子”,则可能得到更多稀缺资源,这是中国人积极建立“圈子”、努力积累“人脉”的主要目的。

中国人的“差序格局”社交模式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自我主义。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有一个‘己’作为中心,这并不是个人主义,而是自我主义”,即“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7]。最极端的自我主义是 “一个人为了自己可以牺牲家,为了家可以牺牲党,为了党可以牺牲国,为了国可以牺牲天下。”[4]29第二,“攀关系,讲交情”。如何才能实现“自我”利益?一言以蔽之,“攀关系,讲交情”。在传统中国社会,一切以“爱有等差”的礼治为标准,“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的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4]36怎样才能进入他人的圈子?跟他们“攀关系”,一旦攀上关系,就可能进入他们的圈子。若有“关系”则只需“讲交情”。柏杨也得出相似的结论。“中国人比较重视友情,而外国人之间的关系比较淡薄。”中国人为什么需要朋友?因为,在家有父母保护,而出门在外则需要朋友保护[6]29-30。第三,重人情原则轻法律手段。在传统社会中,“感情的牵连特别大,而且风俗、习惯以及一家人的成败对人的拘束力也特别大”,在这种社会里,“法律是陌生的东西,”“成规定俗是统治一切的天经地义。”[7]104-5因此,在传统中国社会中,人们遇到问题时主要通过“关系”与“交情”来解决,采用法律手段是万不得已的选择。第四,“公”“私”界线模糊。“在差序格局里,公和私是相对而言的,站在任何一圈里,向内看也可以说是公的。”[4]30当一个人为了家而牺牲党时,对于党而言,他是为“私”;但对于家而言,他却是为“公”,通常情况下,内“圈子”人的支持比外“圈子”的反对更重要。第五,公德意识相对淡薄。“一说是公家的,差不多就是说大家可以占一点便宜的意思,有权力而没有义务了。”[4]24换而言之,对于公有财产、公共秩序、环境保护这些处于“己”极外层“圈子”中的事,于“己”有利时则尽力争取,于“己”无利时则基本不关心。

2 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社交特点

1949年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差序格局”社交模式的存在基础仍得到一定程度的保留。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仍然在中国社会发挥重要作用,礼治在中国尤其是农村地区还广泛存在,人伦仍是中国人日常行为的重要标准[8]21-22,所以“差序格局”社交模式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引导下“走出去”时,“差序格局”社交模式也被带到了沿线国家,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重视与政府官员建立和发展关系,忽视培养民众关系。在中国,由于各级政府官员掌握行政资源,与他们建立关系有利于企业发展。相比之下,民众数量大且掌握资源少,在民众身上投资回报率低,因此,企业通常忽视培养民众关系。在路径依赖和惯性思维的影响下,中国企业积极与沿线国家的政府官员建立和发展关系的现象,在不同阶段时有发生。在企业“走出去”之前,企业可能会通过给予东道国政府官员“好处”等交往方式赢得某个项目。当中国企业在东道国经营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与当地政府交涉,或求助于当地政府官员,较少考虑事件背后的民心和民意,因此忽视了经营与当地群众的关系。中国企业的这种社交模式已经为很多外国人所熟悉。“中国最重要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关系,这对中国的企业海外投资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9]52-53

第二,习惯使用人情原则,疏于使用法律手段。在“差序格局”的社交模式中,使用法律手段“太见外”且成本过高;而通过“圈子”中的“人脉”关系解决问题,既有面子又“方便快捷”。这些在国内有效的人情原则,移植到国外后容易失效。“一些企业在拉美与工人、工会发生争执之后,往往并不通过合法手段予以积极合理解决,而是采取贿赂收买工会头目等违法方式处理。”[10]一旦被发现,这些企业就处于更加困难、更加被动的地位。在人情原则行不通的同时,中国企业在东道国疏于使用法律手段,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不愿维权。维权的人力成本、时间成本太高,最终选择放弃维权。二是不敢维权。因害怕得罪当地官员、担心破坏已经建立起来的“人脉关系”而不敢维权。“很多国家拖欠工程款,中国企业只能默默承受。即使打赢了官司,你又得到什么?得罪当地官员对你非常不利,下次他就不让你在当地投资了。”[11]三是不会维权。对当地政治环境、法律法规、语言文化等不熟悉,导致不懂得如何去维权。四是不能维权。有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法律维权的基础,比如在非洲,法律法规都不健全,没有通过法律手段维权的基础。其中,“不愿维权”“不敢维权”以及“不会维权”是典型的“差序格局”社交模式。

第三,更多关注狭隘的企业利益,较少主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美国学者阿奇·卡罗尔 (Archie B. Carroll)将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某一特定时期社会对企业组织所寄托的经济、法律、伦理和自由决定(慈善)的期望”[12]47-50。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合法实现自身利益本无可厚非,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正逐渐成为国际共识。一般而言,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主要出于三种目的,经济动机(工具性)、消极义务(迫于社会等外在压力)以及积极义务(主动帮助他人)[13]43-46。在“差序格局”的社交模式中,人并不是没有责任意识,但其责任主要给予内“圈子”的人,对外“圈子”的人则责任意识淡漠。这种社交特点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突出表现为公益意识淡薄、产品质量不高、劳工问题突出。虽然随着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有所强化,但是并没有机制化、制度化,而且,中国企业在海外履行社会责任,更多的是出于经济动机和消极义务,较少主动承担。中国企业“走出去”后,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在以下两个方面表现也很突出。

环保意识淡薄。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遇到环保问题,有其客观原因,一方面,中国企业的投资集中在能源、矿产等极易造成环境污染的行业;另一方面,这些投资主要集中在亚非拉等自然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系统脆弱、环保法律法规不健全的国家[14]114-118。但必须承认,其中确实存在文化方面的原因。就其本质而言,环境保护是一种公共事业。在“差序格局”的社交模式中,公共环境、公共事务是“公家”之事,与自己利益关系不明显,处于外“圈子”,这是中国人环保意识不强的原因之一,因此,环保问题是中国企业在海外经常遇到的问题。2013年2月,科蓝煤矿安全和环境状况未达到赞比亚法律要求,赞比亚矿业部长亚姆瓦·穆坎贾宣布,吊销赞比亚南部中国企业科蓝煤矿的开采执照。2013年8月,乍得能源及石油部长对外称,中石油在开采原油时未使用设备清理溢出的原油,甚至出于控制成本考虑故意让其流出,这些行为违反了乍得环保法。

公德意识淡薄。中国职工在沿线国家公德意识淡漠,突出表现为不遵守公共秩序和不尊重当地习俗。在遵守公共秩序方面,中国人长期受到国际社会的诟病,如闯红灯、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便后不冲厕、公共场合大声说话、深夜聚众喧哗等,其性质与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所描写的各类“私”相同。这些不文明现象曾在一段时期内曾引起国内的高度关注和热烈讨论,学者和民众均非常熟悉,于此不赘述。在尊重当地习俗方面,中国职工的一些行为容易引起当地民众的不满。如,伊斯兰国家禁止饮酒,但有的中国职工在当地无法购买白酒的情况下,通过人情关系获得白酒并在公共

场合饮酒,导致当地民众对中国职工反感[15]21-24。

3 中国企业“差序格局”社交模式可能带来的风险分析

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的“差序格局”社交模式,有时候在某些问题上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产生潜在隐患与风险,如果没有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将对国家、企业和中国职工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第一,国家层面,社交风险可能影响中国与东道国之间的政治关系。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一定程度上代表中国,国有企业尤其如此。中国企业在海外的一些重大项目,是两国领导人会晤时签订的合作协议,具有一定的官方性质。负责这些项目的中国企业一旦因社交风险爆发导致合作中止,最终可能波及两国政治关系。一是直接影响到中国与东道国的双边政治关系。缅甸密松水电站项目,在反对派的压力下,缅方以“环保、劳工”等原因单方面中止项目合作,该事件已经引起中国国家领导人的注意。2016年,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访问中国时,李克强总理提及密松水电站。二是被域外大国或国际组织利用,进而影响中国与东道国的双边政治关系。缅甸政府宣布暂缓密松水电站建设之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了欢迎。维基解密材料也证明了美国政府支持非政府组织在缅甸国内实施反对密松水电站建设的行动计划[16]24-26。

第二,企业层面,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企业利益。中国企业“走出去”后,一旦社交风险爆发后转化成企业危机,企业将是最直接的受害者。概而言之,企业要承受两种损失——经济损失和形象损失,前者是直接损失,后者则是间接损失。近年来,有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后遭受了由社交风险带来的直接损失。2014年10月,中石油与乍得之间因原油倒入矿坑而引发争议,乍得政府曾表示将向巴黎国际仲裁庭提交索赔12亿美元的诉讼,中石油同意支付4亿美元后,才解决了与乍方的环境纠纷。其次是企业形象受损。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在信息化时代,由于“地球是平”的,一旦企业形象损害,对于企业而言无异于“伤筋动骨”。有些中国企业在东道国不注重产品质量、不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法律意识淡薄,导致企业形象不佳。2012年,中国建筑等12家中国企业因涉嫌欺诈和贿赂被世界银行列入黑名单,在一定时期内被禁止承接世界银行的资助项目。同年4月,中国在美国上市的多家企业遭遇集体性诚信危机。《2014年爱德曼信任度调查中国报告》显示,全球范围内对中国企业的信任度为36%,美国受访者对中国企业的信任度仅为21%。这些数据可能存在偏差,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企业国际形象欠佳[17]101-105。

第三,个人层面,即企业职工层面,影响职工日常生活甚至危及职工生命财产安全。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与资金、项目、标准和技术一起“走出去”的还有很多中国职工。“差序格局”社交模式不仅在企业领导身上存在,在普通职工身上同样存在。中国职工在沿线国家由于语言不通,习惯于找“老乡”以形成固定的交往“圈子”,与当地居民交往的动力不足,公德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他们在短期内难以赢得当地居民的好感,一旦在生活中与当地人发生利益摩擦,极可能引发矛盾与冲突,如西班牙“烧鞋”事件。部分中国职工在海外遇到麻烦时,如驾驶违规被发现、过海关少证件,不走符合国际规范的正常程序,而走国内常见的“破财消灾”人情路。在法律相对不完善、社会治安相对较差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这些行为习惯被一些包括歹徒在内的外国人认为中国人是“取款机”“摇钱树”,设法从中国人身上获取财物[18]138-140,最终导致中国职工生命或财产受损。

4 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社交风险规避

文化是一个群体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沉淀的产物,具有非常强的惯性,路径依赖是文化惯性的典型表现。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面对的社交风险,就是路径依赖的表现形式之一。虽然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开始发生“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但中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巨型群体,其文化拥有巨大惯性。因此,在较长时期内,难以彻底消除中国企业“走出去”后的社交风险,但可以努力规避这些风险,把企业损失降到最低。本文将从过程的视角,即风险预防、危机处理和经验总结三个不同环节提出建议,其中,预防是关键环节。

首先,加强预防,减少风险爆发的可能性。预防是有效规避社交风险最重要的环节,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预防工作的效果极难检测,因此,其重要性经常被忽视。中国企业要有效规避在沿线国家可能面对的社交风险,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加强学习当地的语言、历史、风俗习惯、法律法规等。语言不通,不了解当地的历史、宗教和风俗习惯,不熟悉东道国的法律法规,增加了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的社交风险,而“差序格局”社交模式可能成为引发企业危机的“催化剂”。在语言不通方面,中国企业在“走出去”之前要组织职工外语培训。鉴于语言学习周期长,对普通职工而言,只需进行日常用语培训,到东道国后再鼓励或定期组织他们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或联谊,在实际使用中提升语言运用水平。对于重要岗位的特殊人才,则需要进行特别培训或聘请精通当地语言的人才。在历史、宗教和风俗习惯方面,职工通过短期培训后能掌握基本常识;到东道国后,还可以邀请当地专家为企业职工定期培训。在法律法规方面,要双管齐下。一方面,中国企业负责人要增强法律意识。中国企业负责人对西方国家及日本、韩国等主要国家的法治情况相对熟悉,而对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法治情况则相对陌生,因此,中国企业要加强对发展中国家法治情况的研究。另一方面,在企业作出投资决定之前,需要聘请权威专家(不受国籍限制)作好咨询工作。尤其要深入研究环境保护、劳动保障、当地职工比例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以规避相关风险。

第二,建立健全公司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在企业管理中具有根本作用。在规避公司的社交风险方面,公司规章制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规定企业定期举办公益活动,使企业在东道国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二是定期组织企业员工与当地民众举办联谊活动,尤其是在东道国的重大传统节日前后,如印度的排灯节、伊斯兰国家的开斋节等。三是针对东道国职工,在他们的重大传统节日期间,规定合理的假期。四是定期对外发布公司信息,加强企业对外宣传。中国企业海外形象不佳,除了中国企业自身存在某些问题外,与企业不善于海外宣传有关。企业要与当地主流媒体加强合作,多发布有利于企业形象的新闻。五是对中国职工可以有针对性的制定预防社交风险的规章制度,如对中国职工不尊重当地风俗、不遵守当地社会公德的行为,视其引发事件后果的严重性进行相应惩罚。当然,对于中国职工在东道国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财产或生命损失,公司要进行适当补偿。

第三,完善公司人才队伍。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性、系统化工程,国际人才培养尤其如此,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政府和企业既要从长远发展出发,大力培养人才,也可以通过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组建人才队伍。近年来,在中央“建设世界一流智库”精神的指导下,中国智库迅速发展,有必要指出的是,在智库建设的过程中,要在建设重点国家、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智库的同时,不要忽视对次要国家、次要区域和次要领域的智库建设,因为重点和次要只是相对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人才盲区”。

其次,妥善处理危机,使风险爆发后的损失最小化。文化的多样性、多元性将长期存在,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的社交风险将长期存在。随着中国企业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社交风险爆发的概率将逐渐下降,但不可能完全规避。妥善处理社交风险引发的危机事件,把企业损失降至最低,是当前及今后较长时期内中国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任务。第一,要及时采取法律手段。全球化时代,法治已经成为普遍价值;而中国人特有的遇到问题找领导、找熟人即“找关系”的人情原则,在国外不但难以奏效,一旦被媒体曝光还可能适得其反。第二,要及时作好沟通与解释,避免事态升级。由于“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集中在能源、矿产、基建等涉及面广且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或行业,一旦因社交风险引发危机,波及面广且持续时间长,如果不改变“家丑不能外扬”的观念,采取掩盖或隐瞒等方式处理问题,容易弄巧成拙,使风险扩大化、持久化甚至国际化。中国企业要及时作好沟通与解释工作,如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相关情况。中国国内媒体,尤其是国际影响力较大、公信力较高的媒体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布消息。此外,还可以借助东道国和中国以外的第三方力量,如具有较高威望和较大影响力的国际组织,报道相应事件,及时对外发布信息。在信息化时代,一定要把握新闻发布的时效性,同时也要注意其客观性。

再次,及时总结经验,避免再次犯相同错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时间不长,从2001年底加入WTO到现在只有15年。当前国际经济秩序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建立并主导,中国虽然是现有国际秩序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但必须承认,在路径依赖的影响下,中国企业对现有国际经济秩序还不完全适应,因此而遭遇社交风险。中国企业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有效规避社交风险和其他风险,更加适应国际经济秩序,最终走向成功。第一,要总结中国企业“走出去”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很多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的投资以失败而告终,要深刻总结其中经验,避免犯相同错误。目前学术界对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的投资研究集中在风险防范和问题应对方面,成功企业的个案研究不多,且分析不够深入,这不利于总结经验。第二,要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方面有很多成功案例。中国企业要认真分析它们成功的经验,既可以借鉴性质相同企业的成功经验,也可以借鉴性质不同的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

5 小结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海外。可以预见,中国企业国际化是必然趋势。中国企业在海外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管理,即企业不可能只进行内部管理而与世隔绝,相反,它需要与东道国进行必要交往。不论是企业内部管理还是对外交往,它都涉及三个不同层面的文化问题,一是国际化的、普遍化的企业管理文化,二是东道国的文化,三是跨国企业的母国文化。上述三个不同层面的文化差异贯穿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全过程。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建立“圈子”、搭建“人脉”、重人情轻法律、疏于企业社会责任等反映“差序格局”交往模式的社交文化,与国际化的企业管理文化和东道国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不兼容,容易形成社交风险并可能引发企业危机。中国企业要在沿线国家落地生根,必须在每个环节都处理好三个不同层面的文化差异可能引发的危机。

中国企业“走出去”后的社交模式是中国文化深层结构的表现之一,短期内难以彻底改变。可以预见,在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的过程中,这种社交风险将长期存在。但随着中国企业在前期预防、危机处理和经验总结三个不同环节上的经验不断积累,越来越多社交风险将有效规避,中国企业“走出去”后的社交风险(包括文化风险)将逐渐减少。

[1]李卢霞.银行国际化经营中的文化风险及跨文化管理策略[J].金融论坛,2010(6).

[2]关家莉.跨国企业的全球化公关策略[D].复旦大学,2008.

[3]王武召.社会交往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77.

[4]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5]李智超,罗家德.中国人的社会行为与关系网络特质[J].社会科学战线,2012(1).

[6]柏杨.丑陋的中国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2008: 29-30.

[7]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M].上海:三联书店,2002: 104-105.

[8]卜长莉.“差序格局”的理论诠释及现代内涵[J].社会学研究,2003(1).

[9]艾亚,蔡文姬,陈醒.海外投资需在文化上知己知彼[J].国际融资,2015(12).

[10]新能源“出海”:要“种地”,不要“打猎”[EB/OL]. http://www.infzm.com/content/91569.

[11]国企海外维权难:70%对外投资失败[EB/OL].http: //finance.qq.com/a/20141113/051526.htm.

[12]范国荣.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构建[J].国际经济合作,2012(1).

[13]Swanson D.L.Addressing a Theoretical Problem by Reorienting the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Model.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5,20(1),P43-46.

[14]谭畅.“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及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2015(7).

[15]茅启平.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公共关系管理[J].国际石油经济,2012(7).

[16]李晨阳.缅甸政府为何搁置密松水电站建设[J].世界知识,2011(21)6.

[17]胡钰.中国企业海外形象建设:目标与途径[J].中国软科学,2015(8).

[18]周海金.在非华人的安全风险与规避策略探析[J].社会主义研究,2013(5).

责任编辑 伍 静

10.14180/j.cnki.1004-0544.2017.04.027

F272.35

A

1004-0544(2017)04-0162-0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4AZD059)。

郭兵云(1981-),男,江西吉安人,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胡宗山(1972—),男,安徽庐江人,法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差序东道国社交
善恶人格的特质差序*
高职院校“技术差序”育人体系研究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从“差序格局”到“差序治理”
——概念跨学科移用现象的分析与反思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社交距离
论投资者——东道国仲裁中法庭之友陈述的采纳
国际投资仲裁庭对东道国反请求的管辖权探析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乡村慈善的“差序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