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的应用分析
2017-03-07车先利
车先利
(运城市垣曲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西 运城 043700)
近年各大医院对脑梗死的报道逐渐增多。其极高的发病率、病死率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患者发病6小时内,如果对患者半影区的血流灌注进行改善,可使血流供应恢复正常,避免过多的脑细胞死亡,并且极大部分均可恢复正常功能[1-2]。目前,临床多采取静脉溶栓治疗,但仍然会出现再次梗死或者脑血流灌注损伤等,因此要加强护理。笔者为分析综合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方法与病例选择
拟定此次研究时间2015年1月~2017年1月,选取的研究对象均为研究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行静脉溶栓治疗,按照是否施以综合护理随机分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
观察组患者的男女比例1:1,年龄最小43岁,最年长的有82岁,平均(61.3±15.2),患病最短的有3个小时,最长可达13个小时,平均(9.4±3.2);对照组患者的男女比例9:11,年龄最小42岁,最年长的有79岁,平均(60.2±14.2),患病最短的有2个小时,最长可达14个小时,平均(8.9±3.5)。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符合对比治疗研究标准,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3-4]所有基底节区梗死、丘脑梗死以及小脑梗死患者、多发性梗死患者,排除其中的严重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凝血功能异常、认知行为障碍以及中途转院或者死亡者。
1.2 护理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行静脉溶栓,且治疗后医护人员均对患者进行定期寻房检查,且进行药物指导。以常规护理为对照,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1)患者溶栓治疗前,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关于溶栓的各项检查,另外由于脑梗死后患者的能量消耗加剧,此时应该将患者处于平卧位,为溶栓做好准备,避免过多氧耗量,并且给予吸氧、输液处理,安排相关人员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一旦心率出现不稳,或者血压急剧升高,应立即采取紧急救治;(2)患者溶栓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保证静脉通道的通畅,在规定的时间内控制输液的速度至输注完毕;(3)输注完毕后,要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个人的身体反应,部分患者可能由于溶栓后会出现激动现象,因此,医护人员要及时的控制患者情绪,安抚并且轻拍患者,指导患者其属于溶栓后的正常现象,不必过度紧张,随后引导其入住病房,安静休息,医护人员要时刻关注是否出现呕吐、恶心、过敏反应、黏膜出血、牙龈、皮肤等部位出血现象,另外,要格外关注患者的头部高压情况。一旦出现高压,要立即通知医生行脑CT检查,给予有效的治疗方案;(4)溶栓治疗完毕后,保证病房通风顺畅,通过张贴保持病房安静指示贴,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休息环境;(5)医护人员要每隔2小时对患者行一次翻身,避免压疮,如果患者呼吸道有痰,要轻拍患者背部,慢慢讲痰液咳出,并漱口,保持呼吸道通畅;(6)指导家属进行饮食指导,可为患者熬煮易消化的食物,注意食物的营养价值要满足机体一天的新陈代谢需要;(7)如果患者吞咽困难,可将食物碾碎,或者制成糊状,便于食用;
1.3 护理评价
观察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情况,对比其中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生活自理状况(BI)以及治疗有效率。
评价标准:(1)治愈:患者的生活经护理后能够完全自理,不需要家属陪同即可完成正常生活,另外患者的症状完全消失:(2)显效:生活基本能够自理,但是日常生活中提拿物品需要家属或者医护人员协助,症状基本消失,虽然存在症状遗留,但是不妨碍生活;(3)有效:患者的生活情况大部分都需要别人帮助,自行无法完成正常的生活,症状有好转,但是不明显;(4)无效:患者的生活不能自理,且症状无消失并且有加重迹象。
神经功能状况采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比较。分数越高,证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
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越强,患者的恢复情况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的静脉溶栓后的治疗有效情况
护理后观察组有11例患者的生活能够完全自理,且症状全部消失,部分患者由于起初的症状较为严重,仅有1例患者的症状无缓解,且生活不能完全自理,需要家属的协助,护理有效率95 %,这与对照组相比较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静脉溶栓后的治疗有效情况
2.2 患者护理前后的相应指标情况
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以及生活是否自理情况无显著差异;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症状均较之前改善,但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仍然较对照组严重,且生活自理情况没有观察组改善明显,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护理前后的相应指标情况(±s)分
表2 护理前后的相应指标情况(±s)分
BI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20) 28.5±12.6 7.6±2.1 46.9±12.9 79.8±13.6对照组(n=20) 27.9±11.5 13.5±4.6 46.8±13.4 56.7±10.4 t 1.37 14.52 1.29 13.02 P 0.63 0.002 0.18 0.002组别 NIHSS评分
3 讨 论
脑梗死,主要是患者的脑部血流受阻,从而使其血流灌注损伤,引起脑死亡。对于早期的梗死患者及时实行血流重建,可减少梗死面积。临床上的脑梗死患者由于脑部血流的急剧减少,使得缺血区域的神经细胞不能完成正常的生理电活动,只能起到细胞维持作用,很快就会引起细胞死亡。王丽萍等[5]在研究中指出,给予脑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后,综合护理干预可减少神经功能损伤,其NIHSS由之前的30分作用降低至10分以下,神经功能恢复现象效果显著。综合护理,即在患者溶栓前、中、后进行干预,通过评估患者溶栓条件,保证溶栓顺利进行,由于溶栓后患者会出现系列反应,因此要对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控制,并且重点关注患者生命体征以及出血现象,如果一旦出现出血现象,应立即停止溶栓药物的使用。协助患者做好运动以及语言的康复训练,提高其自理能力。笔者为进一步分析其效果:护理后观察组有11例患者的生活能够完全自理,且症状全部消失,护理有效率95%,对照组5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症状均较之前改善,但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仍然较对照组严重,且生活自理情况没有观察组改善明显,这与王丽萍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证明研究可信度高。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对急性脑梗死科学有效,值得推广。
[1]杨晓华,刘丽梅,魏辰鸿,等.对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2):58-59.
[2]唐飞燕.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早期溶栓的护理[J].世界临床医学,2015,9(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