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材料建构方法认知的构造教学改革探究

2017-03-07费双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7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改革材料

费双

摘要:建筑构造教学改革从材料建构方法认知的角度出发,在理论课中结合传统知识结构引入材料特征和连接方式的知识点,并根据不同年级对专业认知深度的不同将各年级的专业设计课中设置实践环节,课外则辅助以建构活动。教学改革有效增强了学生对构件搭接和材料连接方式的理解及运用不同材料进行构造细部设计的能力。单向的知识点传授已转变为主动的研究性学习。

关键词:材料;建构方法;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7-0106-02

建筑构造是一门研究建筑物的构造组成以及各个构成部分之间的组合原理和构造方式的课程,一直是建筑学专业教育中的技术课重点。在传统的建筑构造教学内容中,构造理论部分往往是按照建筑中不同构件的构造原理及构造方式进行讲述,对建筑形式中的所反映的不同材料特点与构造方式却少有涉及;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则以深化知识学习为主线,教学板块相对独立,缺少了学生将理论知识点转化为实际操作的学习过程,学生很难理解自己设计的建筑形态该如何建造起来。因此,从加强对材料建构方法认知的角度出发,通过理论知识体系的重建与实际运用环节的设置,将单向的被动式知识点传授转变为互动的主动式的研究性学习。

一、传统建筑构造教学方式面临的挑战

1.教学内容无法与材料技术衔接。传统的建筑构造课程将建筑分为墙面、楼地面、室内装修、楼梯、门窗、基础六大基本构件的构造原理及构造方式来进行讲述,几乎不涉及材料的特征及其连接方式的教学内容。近年,随着建筑领域的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许多传统的构造做法已经显得落后,比如传统教材中将较多篇幅放在砖混结构上来讲述建筑各部分的组成关系,而该结构体系已经逐渐被新的结构体系所取代。再如建筑材质的多样化使得学生在设计中必须更多地考虑到不同材质所带来的建筑形式和质感,而学生在建筑的材料特性缺乏认知,对材料之间如何连接的更是没有概念。

2.课程中的知识点无法在专业设计课中得到实际运用。在传统的建筑学专业的教学体系当中,建筑构造虽然重要,但是在整个建筑学专业的教学体系中所占课时仅仅只有48个课时。课程开设于二年级上学期,但从其知识点和相关的训练来看却贯穿于二年级至五年级。以学生在一年级获得的建筑基础知识,基本无法在二年级上学期能够完全掌握建筑构造中的知識结构,随着在不同年级对专业知识认知的不断深入,对构造的知识点的实践也应有针对性地设置于不同年级。以往的建筑构造后续课程构造设计通常是对一个相关施工图的抄绘或者是一个简单的构造设计课题。在知识点转化为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并没有产生很好的效果。

3.缺乏能引起学生探究兴趣的与材料相关的实践环节。构造课的实践性很强,而传统建筑构造课程仅仅是理论课的讲授,是没有实践环节的,因为无法保证在每学年讲述对应的构件章节时正好有处于该构件施工环节的建筑工地进行参观。学生很难通过构造教材中的图示与构造详图对建筑空间的建构产生直观的认识,也容易因此失去学习兴趣。通过实践来理解所有的知识点是很难实现的,但可以通过实践环节的开设引发学生对建构方式的认知,对材料特性及连接方式的思考,由此加强对探究学习的兴趣。

二、基于材料建构方法认知的教学方式的改革

1.由材料特性及连接方式作为引导的构造教学。在建筑构造理论课中增加与材料特性及连接方式相关的教学内容。比如在原有第二章墙体的章节中增加了欧洲比较成熟的实木墙体的构造方法,在墙体外表面的石材干挂、金属幕墙、太阳能PV板的做法,以及双层墙体与其被动式节能的原理。比如在第五章屋面的章节中首先强调了“屋面作为建筑的第五立面”的重要性,增加如双层通风屋面,坡屋面绿化屋面等结合当前绿色建筑技术的新的构造方式。再如在第六章门窗的章节中,加入大量对门窗的设计思考,新的门窗材料与构造做法,玻璃幕墙的做法等。通过不同材料及其构件的连接方法引入的教学内容的讲解,学生很容易明白在设计中如何运用不同材料建构出想要表达的建筑形式。

2.在各年级专业设计课中增加构造细部设计环节。建筑材料与构造的学习如何配合专业设计课进行调整是改革中面临的核心问题。理论课48个课时暂时不可能调整,只能是加大后续课程构造设计的课时,增加实际运用的环节。以往的构造设计通常是单独布置一个施工图抄绘或小的设计课题,而在改革中增加构造设计的课时,并分散设置于不同年级的专业设计课中,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对专业的认知深度不同而设置不同的课题。比如在二年级专业设计课中,加强对建筑构件搭接方式和材料连接方式的通识教育,三年级专业设计课中加强运用不同材料进行构造细部设计的能力。以二年级的专业设计课中增加的构造细部设计环节为例,二年级上学期设计课课题为幼儿园设计。

教学内容:根据专业设计课中学生自己的幼儿园设计方案进行结构模型设计(以框架结构为主,亦可尝试木结构和钢结构)。

教学目的: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解析,合理布置结构柱网,通过结构模型的制作理解框架结构中梁、柱、楼板之间的搭结关系,理解围护体系与结构体系的连接方式。

二年级下学期设计课课题为大学生活动中心。

教学内容:根据专业设计课中学生自己的大学生活动中心设计方案进行墙体或表皮的构造模型设计。

教学目的: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解析,明确想表达的建筑外墙面的表皮材料,通过构造模型的制作理解外墙表皮与结构体系之间的连接方式,并能绘制出墙身大样图。

3.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建构乐趣。为了提供在建构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亲自操作中感知材料的特征与连接方式的不同,每年九月份都会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建构节,一般由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小组协作共同完成。

教学内容:建构设计。

教学目的:建构设计是从建造过程与对材料和节点的理解出发,通过实际动手过程和团队协作培养学生对材料(木材,竹,钢索,鱼线,纸板,塑料)的特性和材料组合连接的认识。对建筑造价的控制意识的培养。通过古代工匠思维探索空间构成的可能方式。建筑师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题目:校园中的临时空间。

在建筑系楼附近环境中搭建临时性可拆卸的小型空间,占地空间不超过2m×2m×2m。供小型展览、作业、休憩、摊售、宣传活动等使用。要求可以人力移动、折叠,以便不定期使用。模型造价为500元。

在设计过程中,打破了传统的通过小比例建模和制图进行设计为先导的方法,而是希望学生通过现场的小组讨论和不断尝试,探索不同材质的特性和构件的联结方式,完成空间的建构并保证一定的强度。空间建构完成之后再将其转化为图纸与照片进行表达。

三、结语

构造课程的改革目前已经持续了两年,在改革过程中可以感到学生对课堂的积极性以及在设计课中的构造设计能力在逐渐提高,初见成效。在持續探索的教学改革中,以下几点仍然是关键:其一,在理论教学中,材料特征和连接方式的理论知识点应结合原有章节内容引入,与原有知识点的结合要更加系统性。其二,在设计专业课中引入的相对应的实践设计环节,对于学生而言仍然具有较高的难度要求,且教学指导时间较长,要更加强调将知识学习转为方法的掌握,培养正确的设计思维。其三,课外的实践活动应逐步尝试根据不同年级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而设置,在提高学生对构造学习的兴趣的同时更能提升课外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必瑜,魏宏杨,覃琳.建筑构造(上册)[M].第5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2]姜涌.建筑构造——材料,构法,节点[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瑞]德普拉泽斯.建筑建构手册[M].钎铮铖,译.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4.

Abstract:Based on the cognize of the materials and constructive method,theknowledgeof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joint method was added in the existing knowledge system,the practical training was added in the design curriculum in different grade according to the knowledge depth of the students,and constructive activitieswasdeveloped extracurricular .Students' comprehend of the joint method of different structural element and materials was deepened,and their ability of building details design was enhanced by all the measures in the curriculum reform.One-way impart teaching has been turned to activeinquiry learning.

Key words:materials;constructive method;practice;curriculum reform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改革材料
最美材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