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读有情长思量写作无语笑东风

2017-03-07庄宽

课外语文·中 2017年1期
关键词:作用阅读教学

庄宽

【摘要】新课改由原来的风起云涌到如今的沉静内敛,沉淀出了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微观细读”阅读教学法便是新课改中语文课堂备受关注的成果之一。何谓“微观细读”?它是孙绍振教授对英美新批评派的“细读法”进行创造性的解读,并冠以“微观细读”的说法。

【关键词】微观细读;阅读教学;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微观细读”是指读者通过作品文本的详细阅读,进行细致、精确地语义分析,从而实现对文本意义准确、透辟的解读,在教学实践中强调寻找文本的空白点、矛盾点、对比点等具体方法。阅读与写作有着密切关系,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阅读教学中以指导学生学习“微观细读”的方法,对学生的写作有明显影响;若能有意识找出二者间的联系,实现“以阅读教学来带动写作发展,在写作教学中渗透阅读方法”,从而将二者熔为一炉,互相作用。

一、细读名家名作

(一)寻找拓展点,丰富写作内容

“微观细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善于寻找文本的空白点、矛盾点、关键点、对比点、错位点等。找准了细读的切入口,实际上就是为文本的探索打开了突破口,同时,也为写作教学提供写作范例、写作素材,有助于开阔学生的写作思路。寻找矛盾点:教授《荷塘月色》时,通过现实中荷塘的不美和作者眼中荷塘的美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精神家园,并以此作为随笔作业要求学生书写自己的“荷塘”。寻找错位点:分析学生描写“女强人”妈妈和居家爸爸时,引导学生回顾关注文中“狗性”的“高贵”与“人性”的自私、懦弱的错位,而后引导学生写作选材。寻找关键点:《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烛之武”是主要人物形象,在学生讨论结束后,以“永远的烛之武”为题,要求学生练笔。

还可以有侧重地从每一篇课文中挖掘出一个习作点,进行仿写、续写、扩写等形式的迁移训练。比如《囚绿记》一课,便可以“假如战争没有爆发……”要求学生续写,这既有助于对文章主题的挖掘,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入选教材的课文,大多出自名家,其匠心的布局为我们提供了写作的范本。在阅读教学中,可以从课文的内容选择、材料组织、篇章结构等方面着手,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让名家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例如从《祝福》中学会环境描写,从《药》中学会线索的设置,从《过秦论》中学会论证的方法,从《师说》中学会论证的展开。

(二)学习精彩处,进行模仿训练

写作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是学生的“老大难”,也是让教师常常束手无策的难题。课文中的名家作品和文学名著在语言表达上自成风格,可圈可点,是学生进行模仿的好范例,通过课堂的微观分析,定点阅读,让它们走入学生心里,并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分析,从而指导自己写作。这是学生课后走马观花的阅读、囫囵吞枣式的教学、肢解式的教学达不到的。比如在《我与地坛》中改变词性、突破常规的词语运用和移用——“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中去感受语言的表现力;在《故都的秋》中意象选择和词语选用——“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中感受悲凉之美,感受写作中细节之处的力量。以这样的美文作为范例,为学生指点路径,而后要求学生不走寻常路,有意识地锤炼自己的语言。

必须指出的是在人教版的教材当中,尤其是用于阅读教学的课文中可以作为议论文范例的文章少之又少,其中还有相当部分是文言文。很悖论的是,高考复习和福建高考的指向都是以议论文为重点,这就造成高一、高二的阅读教学与作文的议论文教学“两张皮”的现象。就语言表达这一点来说,文言文虽说可以培养古朴、雅致的文风,但毕竟离现代文还有距离,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只能越俎代庖,找一些文质俱佳、适于中学生的论说文。

(三)感受大家文风,养成良好写作习惯

课文是典范之文,入选课本时,有的文本还经过作者修改、编辑审核。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作家手稿的修改的比较,文本中字句的推敲、辨析来分析其精妙之处。从这一角度来说,细读文本有利于学生养成严谨的文风。浅尝辄止、蜻蜓点水式的阅读文本,只会浮于表面,不仅难以深入,得文章之精妙,还容易习染上轻飘浮泛、不讲根据、随意发挥的浮躁文风。“风格即人”,说的是作者与作品的关系,其实阅读也一样有风格。通过对文本的“微观细读”可以培养学生不讨巧、不趋时、实事求是、知难而上的治学态度,以及重感受、重实据、重独立批判的读书习惯和技巧。若学生能养成以上治学态度和读书习惯,在下笔作文时便能对自己自行约束。

强化学生的读者意识良好是培养良好写作习惯的应有之意。在“微观细读”的阅读教学中,学生能深切地体会到语境的重要性,对文本主题的解读、内涵的挖掘、判断某种表现形式的优劣,都不能脱离语境。而学生的习作中,常常出现让人不知所云、交代不清的情况。与之两相比较,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

二、细读学生习作

学生习作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材料,是“微观分析”教学的对象,是作文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用好学生习作,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

(一)研究病文佳作,避短扬长

要研究病文佳作首先要能看出“病”在哪里,“佳”在何处,这就需要学生有相当的鉴赏能力,而鉴赏能力从何而来?阅读教学要承担这一任务。试想阅读教学中倘若不能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学生又如何判断文章的优劣?而“微观细读”相应阅读技巧的掌握,阅读习惯的养成,能让“病文”的“病处”,“佳作”的“佳处”不从学生的眼皮底下溜走,长此以往,阅读与写作相互应和,不断磨砺学生对文字的感觉,提高对文字的敏感度。

对学生作文的评改、评讲,也要有选材谋篇、字词文句的推敲。对佳作的示范,树立标杆,举一反三;对病例的剖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若能让学生参与到评改、评讲中来,效果更佳。

(二)进行文章升格,举一反三

以病文或不同水平、层次的文章为例。若是病文,其中的病例要有代表性;若是不同水平、层次的文章,优缺点要明显且兼具代表性。修改时记叙文,可引入“微觀细读”中的错位法、矛盾法、空白法等指导学生修改;议论文的修改,“微观细读”尚停留于字句的使用和相互间的关系,至于议论文的思维尚未触及,今后可就思维的严密性展开研究。

(三)勤于自我评改,得失自省

人们常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的确,若不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老师的评语写得再精到,再丰富,也是老师自己的。但一经学生过脑、过心,效果就截然不同。而且教师面对众多学生,作文的评改除了几篇病例或是范例,其余的文章要求教师对文章的优缺点做到毫无遗漏是不可能的,同时作文的评改主观性很强,学生只一味迷信老师、依靠老师未必是好事。倘若学生能对自己的作品“敝帚自珍”,怀着雕琢璞玉的心态去完成作品的修改,功力自然日长。而要能雕琢自己的作品首先要能分析自己的作品,而这个过程与阅读教学是相同的,只不过文本换成自己的作品而已,因此能分析自己是第一步,当然,这里除了鉴赏、分析能力之外,还有一个摆正心态的问题,发现了“敝帚”的“敝”处就要狠下心,不可手软。而后要根据作品出现的问题进一步修改,若是盲目地跟着感觉走,改成佳作的可能性自然较小,若能在理论的指导下来修改,那自然不同,毕竟“微观细读”等理论本身就是对写作成功经验的总结。

(编辑:钟园)

猜你喜欢

作用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