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部地区中学德育调查报告

2017-03-07刘长海汪明春李启明

中小学德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状况品德

刘长海+汪明春+李启明

摘 要 采用自编问卷调查武汉市J区10239名初中生和6483名高中生发现:中学生品德发展主流积极向上,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是否担任班干部、父母学历等人口学变量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学校规章合理、全员育人、教师示范、德育工作相互支持、家校合作、学校与社区一致对学生品德发展存在显著正向预测效应,班级不当行为对学生品德发展存在显著负向预测效应。建议加强顶层设计,澄清德育工作理念,加强德育改革,重视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合作。

关 键 词 德育调查;中学生;品德发展状况;学校德育实施状况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7)02-00-05

创新中小学德育、提升德育实效,是党和人民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庄严使命。课题组于2016年3月至5月在武汉市J区面向全區中学生展开深入调研,以期准确把握中部地区城市中学生品德发展状况和中学德育实施状况,提出优化德育工作、提升德育实效的可靠建议。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调研的对象是J区全体在校中学生。考虑到初三、高三学生即将毕业,学习任务繁重,所以,问卷面向全体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学生发放。项目组依托问卷星专业调查网站进行问卷发放和回收工作。

(二)研究工具

本次调查采取自编《中学生成长状况调查问卷》,其中除人口学变量外,主要包括两大部分:

1.中学生品德发展状况问卷

课题组综合《中学德育大纲》《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等重要德育文件,依据各校德育和学生管理实情,围绕爱国、好学、勤劳、守法、友善、诚信、健康、安全、环保节俭九个维度设计问题;为了考查学生品德的稳定性,增加自律这一指标。所有问题均采用李克特5点记分,其中安排一定数量的反向题,以提升问卷的信度。

2.中学德育实施状况问卷

课题组依据《中学德育大纲》及德育工作常规,围绕学校规章合理、学校德育方式多样、全员育人、教师示范、德育工作相互支持、家校合作、学校与社区一致等指标设计问题;为了加强与学生品德发展状况的对照,了解班级纪律情况与学生品德发展状况的关系,增加班级不当行为这一指标。所有问题均采用李克特5点记分,其中安排一定数量的反向题,以提升问卷的信度。需要指出的是,中学生仅从受教育者的视角来理解中学德育,他们关于中学德育实施状况的看法还需要与教师访谈、现场观察的数据相对照。

(三)研究过程

课题组在问卷初稿完成后,邀请大学教授、德育教研员、德育主任等就问卷内容提出完善意见,而后在两校进行试测。针对试测过程中发现的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以及试测数据结果,课题组对少量问题进行微调,而后正式发放问卷。问卷发放和回收在2016年3月29日至5月8日之间进行。在此期间,课题组还进入若干所学校,围绕德育问题开展相应的教师、学生访谈。

本次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16722份。

(四)分析方法

课题组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样本分布

(二)信度分析

根据所获得的《学生品德发展状况问卷》调查数据,在SPSS里进行了信度检验,主要进行了Cronbach Alpha信度系数检验。本问卷的信度是0.948,说明问卷信度很好。

同样,也对中学德育实施状况问卷进行了信度检验。其Cronbach Alpha信度系数为0.923,说明此问卷的信度很好。

(三)学生品德发展状况描述统计

课题组将同一维度下的问题进行相应编码处理后合并成“爱国”等十个指标,将十个指标合并成“学生品德发展总体状况自评”这一综合性指标。

1.学生品德发展的描述性统计

学生品德发展总体状况自评是本次调研中体现学生品德发展整体状况的综合性指标,该指标均值为4.19。“爱国”“好学”“自律”等十个指标可以具体体现中学生的品德发展情况。如表1.2所示,学生九个指标的均值在4分以上,在一个指标的均值略低于4分,说明本区域中学生品德发展状况良好,主流是好的,中学生整体面貌积极向上,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守纪律、行友善、讲诚信,注重维护自己的安全和健康,关心自然环境,注意生活节俭。具体问题得分也显示,中学生品德发展中存在一些较为普遍的问题,如劳动意识淡薄,健康意识淡薄或者自控力差,节俭和环保意识不强等。以高中生调查为例,45.7%的学生表示自己平时在家里很少分担家务劳动;27.6%的学生平时体育锻炼较少,略高于一半的同学能够做到注意保护视力;31.7%的学生表示自己有攀比吃穿的心理,23.6%的学生表示自己在家里和学校里没有注意节水节粮节电。

2.学生品德发展状况的差异性检验

就不同人口学变量与学生品德发展总体状况自评进行差异性检验(见表1.5至1.8),结果显示,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学生各年级之间有显著差异,独生子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显著高于不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

分别对学生品德发展总体状况进行了父母学历、父亲是否在身边、母亲是否在身边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见表1.7至1.9)结果显示,父母学历、父亲是否在身边、母亲是否在身边的学生品德发展总体状况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1)。

(四)学校德育实施状况的描述性统计

学生对学校德育实施状况的评价数据显示,多数学生认为学校管理规章合理,学校德育方式多样,德育课、班主任工作、常规考评等相互支持,教师为人师表,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在德育方面通力合作,家庭、学校、社会影响具有一致性;班风良好,班级不当行为发生频率较少。

一些数据也显示,学校德育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以初中为例,14.1%的学生认为学校提出的纪律要求并不都是合理的;63.4%的学生认为学校在维护纪律方面过分依靠扣分;27.3%的学生感觉到任课教师对纪律方面的表现并不在意;16.3%的学生对该校教师的师德表现评价不佳;47.3%的学生认为家长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对子女很迁就。

(五)学校德育实施状况与学生品德发展状况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对学校规章合理、学校德育方式多样、全员育人、教师示范、德育工作相互支持、家校合作、学校与社区一致、班级不当行为和学生品德发展总体状况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品德发展总体状况与学校规章合理、学校德育方式多样、全员育人、教师示范、德育工作相互支持、家校合作、学校与社区一致之间显著正相关(p<0.01);学生品德发展总体状况与班级不当行为之间显著负相关(p<0.01)。

表1.12 学校德育和班级行为等因素对学生品德发展总体状况的相关分析

为了探讨学校德育实施状况各因素对学生品德发展总体状况的影响,我们以学校规章合理、学校德育方式多样、全员育人、教师示范、德育工作相互支持、家校合作、学校与社区一致、班级不当行为等作为自变量,以学生品德发展总体状况作为因变量,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校规章合理、全员育人、教师示范、德育工作相互支持、家校合作、学校与社区一致对学生品德发展总体状况存在显著正向预测效应(p<0.05),班级不当行为对学生品德发展总体状况存在显著负向预测效应(p<0.01)。数据显示,学校德育方式多样对学生品德发展总体状况的预测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这可能是因为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很难对学校各种德育方式的德育效果做出客观的评价。

三、讨论

(一)中學生品德发展状况讨论

本次在J区进行的中学生品德发展状况调查结果总体上与中共中央、教育部对青少年品德发展状况的判断一致,具体数据与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委托相关院所进行的全国中学生思想品德状况调查结果也相吻合。总体来看,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是J区中学生精神世界的主流,中学生在爱国、好学、勤劳、友善、诚信等方面基本上能够做到了解要求、认同规则、身体力行。但调查也表明J区德育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首先,部分中学生对一些德目的认知和践行存在不足。与《新形势下我国学校德育调查与研究》所呈现的结果相似,本区域中学生家务劳动习惯缺失,生活自理能力不足;部分学生攀比意识突出,节俭习惯不佳;无故旷课、上课捣乱、抄袭作业、考试作弊、说脏话、乱涂乱画、吸烟、欺凌等现象时有发生。

其二,从四个年级的纵向比较来看,初一学生的数据结果显著高于初二学生,初二学生的数据结果显著高于高一学生,高一学生的数据结果显著高于高二学生。综合比较初中和高中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品德发展状况与学生年级之间呈反比例关系,而且高中生对学校德育实施状况的评价显著低于初中生的评价。项目组认为,这些数据折射出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1)学校德育实效性有待提升。就教育的出发点来说,我们在学生的学习习惯、人际交往品质方面进行的培养,最终目标是希望学生在离开学校时能够具备相应的素养,从而能够相对充分地为未来的学业、职业和人生中的成功做好准备。“年龄越大、品德自评越低”的调查数据说明,学校德育缺少实效性,德育效果缺少稳定性和持续性,不能很好地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基。

(2)学生对学校德育的情感认同有待提升。关于做人做事的各种道理,学生在知晓这一层面基本上没有问题,而会不会按照学校德育的要求去行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认同。可以发现,相比初中生,更多的高中生对学校德育提出质疑和批评,这要求我们深入反思德育工作的合理性并谋求改进。

(二)学校德育实施状况讨论

本次调查关于学校德育实施状况的结果显示,各校普遍重视德育工作,课程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文化育人在各校均有所体现。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中存在德育方式陈旧、德育体系各要素相互支持不够、学校与家庭和社会的合力尚未形成、德育效果不佳等问题。

首先,德育方式陈旧,主要体现为校规严苛、片面依赖扣分等常规考核。访谈中,多所学校的学生代表在发言时对过分严格的校规及相应的扣分表达了不满,认为校规过分强调整齐划一而抹煞了中学生的青春活力和个性,违背了中学生追求创新、向往美丽的天性。课题组认为,德育方式陈旧容易引发具有自主意识的中学生的不满,诱发中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在无形中助长学校内各种违规事件的发生。

其二,德育体系各要素相互支持不够,主要体现为教师队伍全员育人没有充分实现,德育和学生管理主要是班主任的事,其他老师不怎么管。这一方面造成了班主任工作负担繁重,加剧了班主任的职业倦怠,另一方面在深层上诱导学生学会“察颜观色”“混水摸鱼”,不利于生成稳定的思想道德品质。

其三,学校与家庭和社会的合力尚未形成,削弱了学校德育的有效性。本次调查显示,父母亲在不在身边与中学生品德发展状况显著正相关。学校、教师承受着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家庭波动、经济压力、浮躁、迷茫以及仍然沉重的应试压力,对于多数教师来说,能够做好校内的教书育人工作已经相当难得,很难抽出精力去经营学校、家庭、社会一致的育人网络,这导致校内德育工作有时成为孤军奋战,虽然不至于“5+2=0”,但这势必带来青少年价值认同的混乱。

其四,青少年的品德成长受到家庭、学校、社会多种力量的影响,尽管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唯一重要的影响源,但学校负有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使命,也是多种影响因素中教育专业力量最为强大的影响源。回归分析显示,学校德育实施状况显著地影响着中学生品德发展状况。对于中学生品德发展存在的问题,学校德育难辞其咎。这提示我们,要高度重视学校德育实施情况对于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致力于创新和优化学校德育,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四、建议

基于数据分析和讨论,课题组建议如下:

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澄清德育工作理念。要理顺德育与教学的关系,确认德育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首位地位,落实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将德育有机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做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统整各项德育任务,提炼一以贯之的德育主线,以避免德育工作无体系、无章法、疲于应付而无成效。

其二,要勇于开拓创新,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针对调查中所显示的一些问题,学校要引起重视,如加强对校规的审视,在校规修订中发扬民主,做到维护校园秩序和尊重学生个性相协调;创新德育方法,克服和减少对扣分、说教的依赖,采取更加喜闻乐见的方式,努力将德育做到学生心坎上,让学生对各项德育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其三,要重视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合作,使德育立足校园、辐射社会,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有机互动的高效德育场。当前各校在这一方面已经有一些努力,但不够系统,不够深入,呈碎片化状态,未来要加强统筹,提高整体性、规范性和实效性。

责任编辑 徐向阳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状况品德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明确方向标、设计中轴线、提供参照系
好学者贤
学校德育功能定位的误解及澄清
安全感,你有吗?
品德
全球海上风电发展状况
学校德育顶层设计的意义与实施
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