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习惯

2017-03-07张剑敏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孔乙己想象作文

张剑敏

我们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世纪。新世纪呼唤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跟上时代的步伐,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要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要发扬学生的个性,就应该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习惯做起。给学生充分的自由,为他们提供广阔的空间,把他们从统一的模式中解脱出来,让他们自己做主,自由发挥,自我安排,自我设计,使不同的学生成为班级里的一道道绚丽的风景。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习惯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

一、学会质疑,倾诉自由心灵

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往往忽视学生主动、积极的探究性学习,满足于教师既定的答案,无意之中扼杀了学生创造性的发现和思考。因此,课堂缺少学习的热情,也缺乏学生的灵气。唯有让学生主动大胆地提问,引导学生发现和领悟课文中的精妙之处及内在规律,才能让语文课产生无穷的魅力。学生学会自己提问的步骤一般可分为三步:

第一步:教师要鼓励大胆质疑。让学生自学教材或补充材料,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独立找出学习困惑。前置性学习不等于课前预习,它在传统的预习的基础上,拓展了内容,更具科学性和趣味性。学生通过先做后学,对新知识有了初步感受和浅层理解,从而更有目的性地进行课堂的学习,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上,教师要努力构建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平等、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完成学习活动。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等人认为:“只有在真诚、理解的师生人际关系中,学生才敢于和勇于发表见解,自由想象和创造,从而热情地吸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人格。”可以说,民主的教学气氛,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育的前提,所以教师要放下架子,走下讲台,和学生平心静气地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

第二步:应该采用“讨论式”的教育方法来激活学生的思维,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可针对某一同学的朗读、回答,组织学生进行评价,还可让学生充当作文评讲的主角,教师只充当穿针引线的配角。如在评讲《我终于战胜了胆怯》这篇习作时,我任意抽取一篇作文,由学生读,学生讲,学生评,学生议,最后学生总结,作出定论。由于学生当了评析的主人,他们热情高涨,一个个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各自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长此以往,这种做法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作文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展示了各个学生的不同风采。

第三步: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如抓题眼、找中心句、想矛盾处等。例如我在教鲁迅的《孔乙己》时,发现课本的预习提示和《教师教学用书》都认为小说“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我提示学生:是不是一定要这样理解才算对呢?那不一定,其实鲁迅自己也说,《孔乙己》“是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叶圣陶在这基础上,加了一句“表现旧式教育的不易发展人的才能”(《〈孔乙己〉中的一句话》)。直到1957年,在反右斗争中,才有人撰文说,《孔乙己》的主题是“尖锐地揭露了腐朽的封建科举制度”。这本是一个极“左”思想的产物,但几十年来一直被教育界所接受。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写的《中学语文课本教学重点说明》,指出《孔乙己》的主题是“揭露科举制度的腐朽,鞭挞举人之类地主豪绅的冷酷和暴虐”。至今人教社的课本和《教师教学用书》仍采用此说,于是千篇一律,别无他议。千千万万的教师这样教,亿万的学生这样学,再也没有什么创见了。有些学生课后问我,在封建社会,爬上去的知识分子毕竟只是凤毛麟角,没有爬上去的是大多数,但为什么其他人没有成为孔乙己呢?我一时愣住了,想了想,告诉他这里存在着一个自身因素的问题,孔乙己缺乏适应社会而生存的能力。学会生存才是我们今天从这篇小说中应获得的启示。

二、角色扮演,展示自我风采

生本教育的核心是接近自然,放飞孩子的天性。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上,学生们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每一个听过生本观摩课的老师,都对课堂上孩子们的表现印象深刻。我也不例外,我多么希望这些口齿清晰、知识渊博、侃侃而谈的是我的学生啊!

我在我的课堂上尝试了添加适量的生本理念。我尝试着让学生成为一名小老师,让他们过一把当老师的瘾。如让学生互相批改作业,默写默给每一个生本小组的组长,不会的题目由小组长负责教会他们,让学生上台扮演小记者,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评价意见。特别是我的一堂作文评讲课更是让我受益非浅。那天我把作文发下去的时候,同学们都很惊讶,因为他们拿到的不是自己的作文本,而是别人的作文本。我就对同学们说:“今天让你们当一回小老师,过过老师的瘾,愿意嗎?”同学们异口同声地答应了,于是我把评比标准抄在黑板上,告诉同学们第一步先找出作文中的错别字、病句,第二步划出文中的好词好句,第三步根据要求逐项打分,基准分是75分,最后还要写上评语并签上批阅者的姓名。很快同学们就评改完了,最后让他们把自己认为好的作文投影给同学们看,并说说这篇作文好在哪里。一堂课结束后,我再把同学们的作文收上来,重新批阅时,发现同学们比我平时批得认真多了,改动的痕迹特别多,评语写得也很好。结果证明这次试验是非常成功的,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参与到作文评改中,既让学生欣赏了别人的佳作,也让老师从批改作文的痛苦中得到解脱,真是一举两得。

原来,我总怕学生做不好,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做。其实有的时候是我们老师担心过度,反而束缚了学生的手脚,扼杀了学生的灵性和才气。生本教育理论认为,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这种天性既是一种人类的生存逻辑,也可以从大自然为人提供的种种未确定性中找到信息。儿童是有发展潜力的人,是有无限发展潜力的人。之所以没有表现出来,是因为我们没有给出时间、空间和氛围去激励它。

又如我在教学《端午日》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解读文本,我另辟蹊径,大胆采用小记者采访的形式,让同学们身历其境,进行角色扮演。对过这一活动的设计既培养了同学们的表达能力,又让同学们带着兴趣钻研文本。学生很有积极性,主动上讲台要求展示表演,设计的问题也相当精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同学们大胆老练的表现也赢得了听课老师的赞赏,课堂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我在教学中还注意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利用与教材相关的资源,如让学生通过设计邮票的版面来探究习俗背后的文化内涵,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其他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把课内与课外、课堂与生活沟通起来,使课堂呈现开放状态,对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语文学习是大有裨益的。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给学生一个自由学习、自我发展的天地,让学生在探索、发现、成功中享受乐趣。

学生是一个个具有独立个性的生命体,有自己的思想和意志。如果老师单方面向他们灌输知识的话,容易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他们控制着课堂,通过亲自全身心地去查阅与课文有关的知识,扩充了自己的知识。这种学习是自愿的,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创设情境,引发无限畅想

语文教学离不开听说读写,而听说读写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想象,学生可以在想象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喜好、兴趣为自己描绘出动人的画面。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

首先,让学生在阅读中展开联想的翅膀,边阅读边想象,根据内容创设情境。如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可启发学生在默默背诵优美文段时,闭上眼睛去领略那素淡朦胧、超凡脱俗的荷塘月色。在想象中随作者一起乘一叶扁舟,在天晴气爽的秋季,穿梭在香气四溢的南塘去采莲,去聆听《西洲曲》动人的旋律。在阅读中想象,反复品味,不仅欣赏了一幅幅优美画卷,而且也准确把握了作品的基调,领会了作品的主旨。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绘画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边学习边想象,边想象边绘图,这也是激发学生想象的一种重要手段。我在教《渔歌子》这首词时,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然后根据诗歌的内容绘出一幅“寒翁独钓”图,学生们兴趣很浓,特别是那些很有绘画天赋的学生更是认真地描绘了一幅幅逼真的图画。像这样运用绘画和常规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法,既能使课堂教学具有浓厚的诗情画意,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使有特长的学生有表现自我的机会。

第三,在布置作业中指导学生进行想象。初中语文的作业不可能再是抄抄生词,背背课文,而应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間。于是我经常布置一些想象力训练的小片断,如给《皇帝的新装》加个续尾,又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假设菲利普夫妇在船上看见了一位富人很像于勒,他们的表情、语言、动作会怎样。类似这些自主型作业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舞台,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展示、飞扬,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因此,我们应该在激发学生想象力这一方面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新的世纪呼唤着新型人才,衡量新型人才的重要标准是会学习,有个性。自主性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们在自己的天地里乐此不疲地探索着,他们以“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自学方式,向人们展示着“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无限风光。同时,也善意地提醒着老师们:“你们的并不意味着就是我们的,我们有自己的品味与追求。”

猜你喜欢

孔乙己想象作文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孔乙己(下)
孔乙己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