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7-03-06姚行正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双一流专业课程课程体系

姚行正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来,旅游业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发展,经历了一种理念和观念的突破,而此中间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类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对人才市场的专业输送。然而面对教育部提出的“双一流”战略,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不得不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无论是从人才培养目标和引导方面还是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应该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而关键点就是课程体系。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全国第一批高职示范性院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旅游管理专业同样具有一定的特色,近几年来,我们一直着力于“一流专业”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一流高校”的卓院校建设的深度研究,以期能够给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做好模范或先锋,真正发展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为中国的旅游发展做出贡献。

1.课程体系的概念及其现状分析

1.1 课程体系的概念内涵

每一门专业课程都需要通过课程体系来进行科学整合,才能达到其在课程设置、结构、目标、内容、标准、评价、管理及课程实施等各方面的调整和并合,以及全部课程间的明确分工和配合。课程体系是科学知识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具有相对稳定性,也具有较强的知识和规律性,专业课程的任意组合将不能体现课程或专业的真正价值和功能。因此,课程体系的设置直接关系到对人才培养和发展理念的高度和深度。

1.2 课程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尽管中国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有了近20年的发展,但仍然不是很成熟,很多的高校设置旅游管理专业仅仅是从旅游人才紧缺的角度去考虑,而没有强调人才发展的后续性和可持续性,导致中高端旅游专业人才奇缺,这当然也是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大多数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在设置课程时并没有确定每一门课程的分工和作用,导致重复、缺失、停滞等结果,从而无法使学生的专业学习上升一个更高的层次。如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是隶属于外语学院,而外语学院真正看重的是外语,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认识还不能做观念上的改革,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偏重于外语类课程,也直接导致很多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旅游各个企业和行业,相对于其他一些高职院校来讲,除了外语具有优势之外,旅游管理专业的知识和实践则处于劣势。

伴随旅游业的快速发展,20年来我国高职旅游教育也经历了专业从无到有、层次从低到高、数量从少到多、规模从小到大的快速甚至超常发展过程,对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然而当我们深度分析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不难发现普遍存在着课程结构不合理、设置不规范、标准不统一、目标不匹配、内容不完善、评价不科学、管理不严格、实施不到位等问题。此外,重专业轻基础,尤其是忽视高职院校的基本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礼仪教育。当然还有专业课程设计不能处理好专业特色与体现综合性能力的其他课程关系,导致学生无法正常掌握一门技能,如旅游服务中的沟通技能。

2.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理念探索

2.1 立足“双一流”战略之“根本”,明确方向

教育部2016年提出“双一流”教育发展战略,强调创建一流高校、一流学科,然而由于旅游学科框架涉及管理学、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等若干学科,涵盖面广。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三年短暂的时间内,在如此宽泛的学科培养中,既给学生打下一个扎实、深厚的理论基础,又锻炼和培养较强的实践技能来满足社会与市场的需要,其课程体系的建设难度可见一斑。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以学科建设为根本”,在“双一流”战略思想指导下,深入开展旅游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等重大课题的研究,通过专业进修、顶岗实践等办法,解除教师的专业屏障,解决跨专业教学的难题。明确高职院校以“就业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向。

2.2 明晰体系目标,打造“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以培养行业和企业一线人才为目标,然而由于课程体系等原因,导致其与旅游市场人才需求出现脱节现象,或者不能顺利上岗。因此,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让更多的专业人才最终称为“职业经理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具有“外语+技能”特色的专业,结合我院实际,创造性地把专业与职业结合起来,培养“工匠”精神,强调通、专结合,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强调知、行合一。

2.3 加强“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确保方式有效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一直是各高职院校较为突出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既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更能实现学生和企业员工的零距离对接,学生可根据企业需求,努力获取必要的知识技能,实现企业的最低培训成本和学生的最高时间效率的结合,确保人才培养模式先进有效。

2.4 坚持创客创业,落实“导向”原则,确保体系科学

创客创业最近几年才真正在高校兴起,尽管有资金、时间、人员等因素限制,但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只有通过创业创客来培养其创意创新意识、服务意识,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当今社会所需要的职业化服务、精细化服务。同时要形成旅游管理专业科学的课程体系,就必须坚持和落实好以学生发展、市场发展和专业发展需要为主的导向。只有坚持这三个导向,就能更准确地开展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行业发展与人才需求等多方面的整体和个案研究,突出课程体系建设的旅游经济全球化的适应性、满足行业人才需求的专业性和人才素质的个性化,实现课程体系建设的动态性、综合性、科学性、宽适性和创新性。

3.建设旅游管理专业新的课程体系

3.1 课程结构与目标

旅游学科的边缘性及滞后性给专业课程的设置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由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专业性,因此课程结构与目标的构思以及设计至关重要,不能简单将专业课程拼装和糅合,更不能全部照搬其他高校的课程设置。要依托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化学、市场学等学科,必须有明确的独立成科的课程体系,并建设和完善其自身体系,从而实现新的课程体系构建。(见表1)

表1.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图

3.2 课程设置与实施

课程设置是课程体系的核心,是课程计划实施的基础和保证。附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及说明如下:

3.2.1 理论课程模块

3.2.2 实践课程模块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模块设置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更好的专业操作技能。体系由公共实践、专业实践和社会深度实践三部分组成。专业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等方式,将实践作为职业发展的规划方向。为确保实践课程得到有效实施,我们建立了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学生通过专业实训1、专业实训2、专业实训3和专业实训4以及毕业实习的由浅入深的递进学习过程,来达到将专业(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紧密结合,并让其自己在实践中巩固理论学习成果,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增强沟通能力。

3.2.3 素质课程模块

素质模块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张扬个性,增强潜能,拓宽视野,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个性素质课程主要结合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设置,进行学术讲座,主要以行业动态、专业前沿和发展方向等为主要内容,增强学生对行业的前瞻性,如湖南旅游市场、旅游社发展状况等。具体课程视情况而定。

4.新课程体系的特色浅析

分析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4.1 顺应了国内外高职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更多的行业进入一种专业化的高度,对人才市场提出了更高的职业要求,这样对当前国内外课程体系设置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有了新的发展趋势:①注重通识和人文教育课程的开设,培养某一方面知之甚深的人才;②注重专业基础理论的开设,强化专业基础意识的培养;③重视课程的实践环节,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④拓宽选修课领域,构建跨学科的综合课程体系。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将通识课和人文课等内容纳入体系当中,其与发展趋势是非常吻合的。

4.2 解决了高职院校传统课程体系设置的思维和观念问题

由于高职培养人才的时间短暂性和职业性原因,在课程设置时必然要考虑到学习的最终效果,新课程设置从思维和观念上做出改变。新的课程体系充分考虑到市场需求以及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方向,在课程设置时基于理论和实践并重、继承和创新紧密结合的思维和观念,以达到学生在学习中改变学习只管就业的传统思维。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不仅提高了通识、人文课的比重,还增加了艺术类课程的选择,这样不仅强化了专业课程的理解和认识程度,同样提高了跨专业课程选择的准确性,提升了学生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涵养。

4.3 体现了高职院校“双一流”卓越校示范性特色

当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课程建设上普遍存在着较强的统一性、较差的灵活性、选择性较小等问题,导致在教学以及实践中都存在较大的理论和技能的差异。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全国首批高职示范学校之一,本着建设“双一流”卓越院校的战略思想,在课程设置上能够做到相对科学,从而让学生在就业时保持与市场的较高吻合度,为区域旅游发展做出更为积极的贡献。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个“外语+技能”的特色专业,重在体现“素能本位、课证融合、学做合一”的理念,专业课程设置做到科学合理,并逐渐使之模块化、综合化和弹性化。

[1]刘丽莉.“工学结合,理实拓一体”理念下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35-37.

[2]杨莉.论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改革[J].经济研究导刊,2014,(9):64.

[3]焦巧.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1):48-49.

[4]刘雅静.西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9):82-84.

[5]陈洪宏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北方经贸,2015,(4):255.

猜你喜欢

双一流专业课程课程体系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