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社会工作人才专业认知成长的调查与思考
——以长沙市为例

2017-03-06杨婕娱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长沙市人才队伍社工

杨婕娱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一、研究背景

作为民政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首批试点地区,长沙市T区于2008年启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并逐渐在全市范围展开。社区是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主阵地,通过近十年的发展,长沙市社区工作人员考取社会工作专业资质的有3000多人[1],他们的主要岗位在社区公共服务中心,获得专业资质后仍长期在原社区工作岗位服务,占长沙市持证社工人数的80%以上,是长沙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主体力量,即本文所称的“社区社工人才”。研究社区社工人才对社会工作的专业认知,既是对过去社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阶段性成效的评估检验,也为持续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二、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1、研究问题

社区社工人才是最基层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他们的理解和思考能代表社会工作在基层的期待和走向。因此,本研究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试点社区社工人才主要参与的工作、专业认知的形成与影响因素、专业认知对实际工作的影响与变化,以及这些影响与变化对未来专业工作的影响与启示。

2、研究方法

本研究关注试点后社区社工人才专业认知及影响因素,以期清晰呈现试点过程以及实践引发的思考。因此,研究重点放在受到社会工作影响比较深入的基层实践者,因为他们的专业认知更能代表社会工作在基层最真实的实践状态。研究以深度访谈和小型研讨会相结合,通过对关键人物的访谈,从基层实践者的视角,呈现受到试点影响比较深入的社区社工人才对社会工作的专业认知及现实思考。

本研究选取了15名热衷于社会工作的社区社工人才(见表1),开展深度个案访谈,并选取长沙市3个社工实践推进较好的街道,邀请49名长期积极参与社会工作的代表开展了3次小型座谈[2],获得比较真实确凿的一手资料。

表1:访谈的关键人物和参加小型座谈会的代表名单

社区工作站H社区副主任7中级社工师社区工作站I社区主任5助理社工师社区工作站J民政专干3助理社工师社工毕业生社区工作站K低保专干12社会工作师社区工作站L社区副主任5助理社工师社区工作站M计生专干6助理社工师社区工作站N综治专干8助理社工师社区项目O社工3助理社工师社工毕业生社区项目P社工3助理社工师小型座谈会部门人数主要参与者街道119区社工局主持:区民政局、社工局、本街道及社区相关负责人参加街道214区社工局主持:区民政局、社工局、本街道及社区相关负责人参加街道316区社工局主持:区民政局、社工局、本街道及社区相关负责人参加

三、研究发现

通过对关键人物的访谈发现,从基层实践者的视角,经过近十年积累,长沙市社区社工人才对社会工作的专业认知及参与方式有了较大变化,关注的焦点从早期的应试考证,逐渐转向将社会工作与社区工作相关联的现实思考,对社工实践的参与方式从早期自上而下的被动接受,转变为立足社区需求/问题的主动探究,并且日益注重价值理念的学习与结合实际的活学活用,体现出了基层实践者较强的内在驱动力。

(一)试点社区社工人才主要参与的工作

1、“考证、培训、开会是最直接的印象”

与广大社区社工人才直接相关的试点工作有:1、考证,明确要求全体社区社工人才要考取社工资格证书;2、培训,以考证为中心的培训,一般社区社工人才都会参加3-5天的考证培训,并购买考试辅导用书;3、开会,学文件,从宏观大局上讲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必须性、迫切性,要求承担试点的社区统一思想,落实工作。

“我参加的工作有志愿服务、考证、开会、参加活动,当时社工感觉就是无偿的义工,印象中,社工是以弱势人群的帮扶为主,比如去帮助老人、残疾人等特定人群,去做帮扶,心理疏导,印象中看起来满专业,而我们做的社区工作则以行政事务为主,比较繁杂,应付一些七七八八的事情,没有系统的学习,我们不可能在考证那几天,学到别人几年学的东西。”(社工D)

2、“证书就代表专业,培训让我们知道了社工”

社会工作试点初期,行政推动力度很大,众多社区社工人才对社工的了解,主要来自书本知识和考试培训,以考促学进行知识普及。考证培训是一种功利性很强的专业教育,侧重记忆考点,对社工是什么并没有清晰的轮廓。但有两点很明确:其一,必须考,很坚决;其二,证书好像就代表专业,证书很重要。虽然培训存在一定的局限,但培训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建立了“关注服务对象需求和问题”的思维,考证试题和培训教材,很少提及已被熟悉的社区模式和行政事务,而是直接引进专业社会工作的价值、理论、方法、实务,在考证和培训中,非常注重以满足服务人群需求为导向的回应方法训练,注重对需求问题的分析理解及介入方式,这恰恰是对传统社区工作行政管理思维的一种挑战或补充,为后续将社工理念融入社区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上面其实还是要求我们考证,要求学习,但实际的工作感觉好像蛮远,不知道怎么用。考试学的和我们实际工作连不起来。许多知识、方法、理论都没搞懂,稀里糊涂地就去考试了。有好多会读书的或经验丰富的都考过了。虽然没完全搞懂,但证书就是代表专业,一定要考证。不过培训还是晓得了一些。”(社工D)

(二)社区社工人才对社会工作的专业认知

1、在对比中理解社会工作:社工很注重民众需求和一线服务

调研发现,社区社工人才经常将现有的社区工作和理解的社会工作进行对比。社区社工人才比较普遍地认为,传统的社区工作比较注重社区综合性行政事务类工作,多运用管理思维,主要是被动完成执行上级布置的任务,缺乏自主性和选择性,而行政事务导致社区社工人才没有精力开展一线服务,难以按居民需求开展针对性服务;而社会工作留给大家的印象则强调要走家串户,尤其是针对服务特殊人群,要深入一线,注重聆听服务对象想法,考虑服务对象需求,多运用服务思维,主要是从服务对象的需求和看法出发,直接服务,社工可相对自主的选择和设计服务内容。以下对话很清晰地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和理解。

“觉得学了社工在做事时,心态会更好,更能换位思考,看问题的角度会有所不同,思考方式会有所改变,更加会在意或注重服务对象的想法。”(社工F)

“社区实际的工作事务性的东西太多,检查性疲于应付性的事情太多,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和局限很大,而没有感觉和心情,更没有精力去专心做好一线的服务。”(社工G)

2、专业社工不同于社区工作人员:思维模式和行动导向的差异

众多社区社工人才认为,专业社工和社区工作人员的服务对象都是辖区居民,但工作思维模式和行动导向有许多不同。社区社工人才更多是管理思维和上级任务目标导向,对上级的依赖性很强,而社工更多是服务思维和居民需求目标导向,注重社区自治,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后者是众多社区社工人才期待的方向,也是他们来自实践经验的总结。社区社工人才期待增加工作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能够有更多的精力服务一线民众。社区社工人才期待社工的到来,能够补充现有工作的不足,形成合作互补的关系。以下的表述很能说明问题。

“有时间真要多走访居民,按照社区工作的思路走,不了解居民怎么能处理好社区事务,可以让专业社工更独立地开展工作,理顺思路,性质分明,按照社工想的和居民需要的去做。补充现有社区工作的不足。”(社工M)

3、价值理念是根本:社工理念要融入社区

访谈中,社区社工人才很少谈到社工的知识、理论、方法和技能,但社工理念却被反复多次提及。大家认为,考证是考知识、理论、方法和技能,这些内容难理解与表达,但社工价值理念却相对容易理解,主要是“尊重、平等、接纳、同理、参与、助人自助”等,并逐渐表现出一种“有理念就是好社工”的共识。这种共识,使社区社工人才对社会工作的关注焦点从早期的考证和概念,逐渐转向将社会工作与社区工作相关联的现实思考,也使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落脚点更接近社区民生需求。

“我觉得我们现在走出了自己的路,清晰的理念很重要。理念代表工作和处理问题的思路,没有理念的话,我们还是在做社区工作,还会回到原点,流于原来的形式。专业理念和群众理念是有区别的,在思维和方法方面都有区别。虽然我考过社工证了,但作为督导,我觉得还很有欠缺,有许多东西要学。甚至有证的还不如许多没证的同志,只是我们有证的会考试一点而已,根本上是要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社工M)

(三)社会工作专业认识对基层社区工作的促进

经过多年理念熏陶和实践操作,社区社工人才在开展基层工作时有了较明显的变化。最大的变化体现在社区工作价值理念、思维方式和行动导向的变化。比如工作者更注重聆听,更主动联系居民走家串户,更在意居民的想法意见和实际需求,会想方设法调动社区和社会资源,努力培育和发展社区组织等,理念的变化带来思想的解放及全新的局面。此态势非一朝一夕形成,更非独立知识与技巧所能改变,而是在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中,传统社区经验与现代社会工作相融合的结果。在访谈中,许多社区社工人才充满欣喜地表达了各自的成长。

“学了社工,感觉影响比较大,至少能站在对方角度想问题。”(社工B)

“学了社工后,我更加看重一线,走家串户。试点没有特别系统和完善,但还是让我们更多地主动联系居民,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要,是居民需求导向,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行政事务与专业服务相结合。”(社工K)

(四)认知改变对未来专业工作的启示与思考

经过学习与成长,对于未来要如何有效推进社工事业发展,做好人才队伍建设,众多社区社工人才有许多来自一线的理解思考,主要呈现在以下方面:

1、定位

目前社工岗位和职责定位还比较模糊。按照基层实践者的理解,要做好社会工作,必须有专人或者现有人员抽出专门时间来做,否则只是空想空谈。所以明确恰当的社工定位能给基层行动者清晰有效的指引。虽访谈中难以形成明确共识,但这些有益思考值得关注。

“上面牵条线,下面一根针。说是说专干,其实是全干,什么都干。我们是迎检社区,平常各种各样的迎检工作都在我们社区。应该配齐岗位,现在基本上每个人都是身兼多职。我们虽然迎检做得多,但多是准备资料、造表。讲实在的,在青少年、养老方面都不够,要向国外学习,多配备专业人才各司其职,才能使社工提升。我们现在只是在做最基本的事。搞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时,一定要找准定位落到实处,希望不要只是迎检造材料。”(社工J)

2、考评

目前从长沙市考评机制来看,较集中在专项领域的考评,如完成的个案,设计的小组,策划的活动,解决的问题。访谈中体现出对考评争议的焦点在于,如按照专项考察,则不适合现有综合事务性的社区工作模式,大家普遍反映没有做专项工作的条件,时间精力不足;如按照综合性指标考评,又容易回到原有社区模式,不利于对专业社工服务的激励导引。以下表述很能反映社区基层目前对考评的理解。

“我自己都搞糊涂了,我到底是社工还是社区工作人员,社工局的考核标准和我们的工作不配套,我们做的社区工作很综合,按照社工局的标准对不上,考核标准是按照书本上的专业社工要求,而我们的实际工作还缺乏这样的条件,缺乏恰当的评估引导。”(社工F)

3、培训

从此次调研所接触的64位社区社工人才看,目前长沙市基层涌现出一大批有思想有干劲的社区社工人才,热衷于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有比较强烈的学习愿望。近十年间,大家对社会工作学习培训的理解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早期考证为主的应试学习逐渐延伸到考证应用并重,甚至发展到以应用为核心的探究学习,并对学习方法、形式、内容都有了许多自觉的规划和要求。

“本着助人自助的原则为居民服务。现在还在学习阶段。现在感觉需要将课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务中去。很多东西没有一个导向,操控起来比较困难。在实践中运用理论还比较难。我们现在要对政策学习,并找到一个结合点将二者集合起来。”(社工M)

4、激励

长沙市社会工作的激励措施是,通过考试后报销报名费和培训费,助理社工师每月增加岗位补助100元,中级社工师增加补助150元[3],同时在提拔干部时享有优先或加分的优惠待遇。社区社工人才基本认可这种激励机制,同时大家对此也有比较理智的思考,并相信待遇改善一定与专业成效相关联,提升待遇的前提是发挥出专业不可替代的作用,社区社工人才的关注点从专业证书逐渐延伸到专业服务。

“表面是待遇,更深层次是服务效果。只有我们做别人不能做的事,做别人做不出的效果,提高我们的素质技能,才有喊待遇的资本,关键是解决好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社工G)

五、研究结论

1、社区社工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是观念转变与价值内化

从社区工作人员到社区社工人才的培养过程,需要较长时间周期,观念转变和价值内化是核心。长沙市的实践经验表明,考证教育可建立基本的社会工作知识架构和思维模式,只有转变观念,内化价值,立足社区需求,在实践中成长,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优秀社区社工人才。

2、社区社工专业人才培养需保障人才定位与考评机制

当前社区工作最大矛盾在于社区工作人员行政事务多,无暇提供居民迫切需要的各项服务。社区社工人才培养的定位需超越行政事务,需去行政化,建立与社区社工人才对应的考评机制,有专门岗位设置,才能保障专业服务成效。

3、社区社工专业人才培养需注重人才持续成长的内生动力

社区社工人才的成长历程中,充分体现了基层实践者勇于探索、甘于奉献的优秀品格及自我成长追求的内生动力,这也是近十年来社区社工人才能够保持社区服务热情及专业持续成长的关键所在。长沙市实践探索的经验表明,从社区中转化社工人才,将社区中优秀、有经验、有志向、有内生动力的一批工作人员培养为专业社工人才,切实可行。

注释:

[1]长沙市天心区社会工作局.长沙市天心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简报(2008-2016年).

[2]本研究选取个案访谈对象的条件是:稳定在长沙市从事社区工作2年以上,已经取得全国社工资质认证,或者积极参加全国社工考试,比较认同和热衷于社会工作事业;邀请小型座谈会的对象是各个街道比较热衷于社工事业的社区主任、书记及分管干部。

[3]长沙市天心区社会工作局.长沙市天心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简报(2008-2016年).

[1]长沙市天心区社会工作局.长沙市天心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简报(2008-2016年)

[2]刘战旗.内地民办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处境与经验启示[J].社会工作,2014(3).

猜你喜欢

长沙市人才队伍社工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青春社工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城市风貌规划的实践及探索-以长沙市为例
培养集聚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长沙市控编减编工作的实践探索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