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压变异性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研究

2017-03-06周田甜田建会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95期
关键词:中层变异性器官

周田甜,田建会*

(青岛大学医学部,山东 青岛 266000)

高血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伤,早就被大家所熟知,而且随着血压的升高,靶器官损伤也逐渐加重。随着动态血压监测的应用,人们逐渐发现24 h平均血压大小与靶器官损害有关。但是,在临床上,我们监测的高血压患者,有一部分人群即使血压分级较低,但是靶器官损伤依然很严重,这与血压变异性密切相关。我们把一定时间内血压的波动程度称为血压变异性。血压变异性作为一种对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监测与预后评估的指标早已引起临床的关注。Sanderson等研究发现,收缩压的变异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进展的最好预测指标。

1 血压变异性的概念及其分析方法

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的程度即为血压变异性。通常我们用动态血压标准差与变异系数来表示。

现今对血压变异性的分析方法主要有时域法和频域法。

时域法即离散趋势统计分析法。时域法就是分析研究对象的信号随时间的改变而波动变化的情况。比如:对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分析即为血压信号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以时间作为变量列出横轴,纵轴为血压的变化情况。将血压变异性分为心动周期间的血压变异、短时血压变异和长时血压变异。其中,短时血压变异包括数分钟间变异和数小时间变异。长时血压变异包括数日内变异、数周内变异以及季节变异。由于长时变异能更好的反映心血管自主神经对心血管中枢的作用,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对血压变异性的研究分析。

频域法即采用频谱分析来评估血压变异信号的功率谱。描述的是信号的能量。通过傅立叶变换公式将时域信号转换成频域吗,从而得到信号的频谱。将原本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的信号表现方式换成随频率变化的频谱函数的表示方式,此即为频谱分析。根据检测时间段内血压的频谱不同分为高频血压变异、低频血压变异和极低频血压变异。

2 血压变异性的发生机制

(1)压力反射感受器的减压反射是血压变异性发生的重要机制,尤其与短时血压变异关系密切,压力反射感受器的敏感性与血压变异系数呈负相关。

(2)自主神经功能状态是血压变异性产生的另一个重要机制,主要影响长时血压变异性,当交感神经为主导时,血压变异性增高,反之,当迷走神经为主导时,血压变异性降低。

(3)中枢神经系统亦参与血压变异性的调节,中枢神经脑干区尤其是孤束核对血压变异性有调节作用,动物实验证明双侧孤束核损害可引起血压变异性的增高。

(4)血压变异性与体液-内分泌的功能,如肾上腺髓质分泌儿茶酚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生成血管紧张素密切相关。

除此之外,精神、环境刺激、体力活动等与血压变异性也有一定的关联。

3 血压变异性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颈动脉是血管组成中的重要部分,是脑部血液供给的主要通道,他供给脑组织的血液可占到总需要血液的80%以上。颈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早期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改变主要累及动脉的内膜,表现为内-中膜厚度的增加而并非管腔的狭窄[1-2]。随着病变的加重,颈动脉内膜逐渐出现斑块,导致颈动脉狭窄,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动态血压监测发现,24小时血压的波动程度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关[3],Sanderson等研究发现,收缩压的变异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进展的最好预测指标。

既往有前瞻性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压生理节律改变之间的关系显示,血压变异性大于15 mmHg,颈动脉内膜以每年0.11 mm速度增加,而血压变异性小于15 mmHg,颈动脉内膜以每年0.05 mm速度增加。

4 治 疗

近年,临床上不断涌入长效的降压药和一些药物的复合制剂,对控制高血压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同时也保持了患者血压的稳定性,保护了患者的靶器官,避免受到损伤。

(1)硝苯地平控释片可以24小时内近似恒速释放硝苯地平,通过膜调控的推拉渗透泵原理,使药物以零级速率释放,不受胃肠道蠕动和PH值的影响。

(2)氨氯地平给予治疗剂量后,6~12小时血药浓度达到高峰,绝对生物利用度约为64%~90%,且不受摄入食物的影响。

5 总 结

高血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同时是导致其它脏器功能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正常人24小时血压节律呈双峰双谷。血压发生变异提示人体正常的血压节律消失,这种变异性无论减小或增大都将影响人体机能自我调节,造成相应脏器损害,从而与许多疾病的发生有关。众多的研究结果将血压变异性推上了高血压诊疗领域的关注点,通过这些结果我们也已经看出血压变异性对临床诊治高血压及靶器官损害的效果,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既要控制血压,也要保持血压的稳定性,减少血压波动带来的靶器官损伤,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1] 蔡战友.血压变异性、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相关性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3,24(1):15-17.

[2] 陈平安,刘 戬,李韶南.血压变异性与高敏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2(4):277-280.

[3] 刘 震,陈平安,杜微云,等.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血压水平及变异性间关系的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3):386-388.

猜你喜欢

中层变异性器官
这些器官,竟然是你身上的进化残留
器官也有保护罩
类器官
双麦克斯韦分布下极区中层尘埃粒子带电研究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预防和治疗
企业中层管理团队在运营中的困境与作用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治疗近况
清肺止咳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40例
冬病夏治止咳贴贴敷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40例
从组织支持谈中层管理者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