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药通络定痛散穴位贴敷配合护理干预治疗肱骨踝上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7-03-06杨鹏远
杨鹏远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一科,河南 郑州 450002)
肱骨踝上骨折是骨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此类疾病在小儿人群中较为多发,当此部位骨折后,若治疗不恰当较容易引起肘内翻畸形等[1]。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交通工具的不断普及,该病的发病趋势已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骨折发生后,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运动障碍及肘部疼痛等。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复位外固定对其进行治疗,但较容易对患者造成一定的损伤,从而影响骨折的愈合。为了更好治疗该类患者,使其骨折部位能够更快愈合,笔者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对肱骨踝上骨折患者采用回药通络定痛散穴位贴敷配合护理干预对其进行治疗,不但能有效提高其治疗效果,且得到了患者的一致认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9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就诊治疗的“肱骨踝上骨折”患者,将之随机抽取的74例,按照数字表达法分为37例的对照组(常规治疗护理组)与37例的(回药通络定痛散穴位贴敷配合护理干预组)。所有患者均为意识清晰,不存在精神障碍及语言障碍等严重疾病相关等并发症,均能较好的配合治疗,对其经过相关检查后,确诊为肱骨踝上骨折。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3:14,年龄10~51岁,平均年龄(29.1±3.2)岁,骨折时间8~62 h,平均时间(34.2±5.1)h,在骨折分型中无移位型骨折、伸直型骨折及屈曲尺偏型骨折的患者例数分别为2例、8例、27例,左侧骨折及右侧骨折例数分别为20例、17例。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4:13,年龄9~50岁,平均年龄(28.9±3.1)岁,骨折时间7~60 h,平均时间(33.8±4.9)h,在骨折分型中无移位型骨折、伸直型骨折及屈曲尺偏型骨折的患者例数分别为1例、6例、30例,左侧骨折及右侧骨折例数分别为22例、15例。所有患者均签订之情同意书,均排出心肺功能不全及其他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患者,组间比显示所有患者在骨折分型及年龄等资料比较,组间比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复位固定术对其进行治疗,配合相应的用药指导等常规护理措施对其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牵引复位后,而后给予石膏固定,给予回药通络定痛散,药方为:乳香10~12 g、白芥子13~15 g、白芷8~10 g、红花10~12 g、没药13~15 g、细辛5~7 g等,将所有药物研磨成粉后,以生姜汁与其进行调和,贴于其足三里、大椎、关元及命门穴上,4~6 h后取下。术后1周,可对其采用中药对其骨折部位进行熏洗,药方为:透骨草20~23 g、没药10~12 g、王不留行25~30 g、钩藤28~30 g、海桐皮20~23 g、刘寄奴15~17 g等,每次浸泡15~20 min,每日1次。同时配合护理干预,具体为:多与患者进行交谈,拉近彼此的护患关系。告知患者尽量不食用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要以清淡为主,术后1周可根据自身恢复情况,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等。
1.3 评估观察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在出院时,均对两组患者或者家属分别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表,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和“不满意”4个等级。
2 结 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后,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3.92±0.81 m、5.94±1.27 m),前者明显优于后者,组间比有差异(P<0.05);在护理方面,对照组有4例患者感觉不满意,3例患者感觉较差,满意度为81.08%,观察组仅有1例患者感觉不满意,满意度为97.29%,组间比有差异(P<0.05)。
3 讨 论
中医认为骨折后,人体静脉呈现阻滞状态,治疗时以行气化瘀、改善经络为主[2]。本文采用回药通络定痛散穴位贴敷配合护理干预对肱骨踝上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药方中加入红花、没药等,同时配合中药熏洗,起到舒筋活络、通利关节等功效,配合护理干预,树立起治疗的信心。从上述数据中也可以看出,对肱骨踝上骨折患者采用回药通络定痛散穴位贴敷配合护理干预对其进行治疗,不但能有效提高其治疗效果,且得到了患者的一致认可,值得临床上推广并应用。
[1] 邱惠斌,郭宁峰,颜勇卿.锁定与非锁定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预后对照研究[J].现代实用医学,2014,26(5):551-552.
[2] 王 森.中医治疗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5):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