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生升初中的学习衔接问题浅谈

2017-03-06朱光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小学生家长过程

朱光

(沈阳市塔湾小学,沈阳 110000)

关于小学生升初中的学习衔接问题浅谈

朱光

(沈阳市塔湾小学,沈阳 110000)

不同教育模式下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做出合理的学习安排,配合家长的心理辅导,实现孩子小升初的顺利衔接。

教育模式;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方法;家长;老师辅导

很多学生在小学时期学习成绩一直优秀,家长和老师对孩子抱有很大希望,可是升上初中后,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孩子上课很努力听讲,但是学习成绩却不乐观,导致孩子和家长压力很大,甚至有点出现恶性循环。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希望通过我对教育教学的经验总结给予学生们一些帮助,也仅是我对学生学习方面的一点点经验总结。

一、老师的教育模式不同

由于小学生思维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知识体系较弱,这就要求小学老师讲课要形象生动、活泼,比较重视直观的教学手段,教学中增加与孩子的互动交流,列举实例、更直观的展现所学知识,例如在小学数学中学习的直线、射线、线段、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几何图形等简单性质,老师可以通过画图展示,利用几何图形的直观性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在教学中可以学习和娱乐相结合,让孩子在动手过程中接触以获得知识。可升入初中后,知识内容的增加,课程的繁重,初中老师客观上没有办法做到直观展现,例如一些逻辑思维,这往往需要引导孩子们由原先的简单的主观形象思维向客观的抽象的思维过渡,初中的课程中规律性的知识越来越多,初中老师上课的时候更注重讲清概念,通过概念的学习理解相关推理论证,这就要求学生有更强的思维模式,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这也是往往学生死记硬背,认真做板书,却仍学不透彻的原因。学生思维模式的发展,更需要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初中老师对孩子也是陌生的。了解需要过程,在此阶段,则需要家长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与帮助。而作为小学老师,我们在日常学习中也可以适当改变一下教育方式,多多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变被动为主动,我们可以针对五六年级的小学生,特别是即将毕业的学生,让他们了解中学,提前适应中学环境,以便做好小升初的衔接。

二、学习方式方法应对不同的学习内容

初中生学习内容增加、难度加大,因此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更高,因此希望学生在学习时做到以下改变:

(一)学习态度的改变

小学阶段学习科目相对较少,只要掌握老师上课所讲内容即可,而初中生学习内容多、作业多,首先这就要求学生要有很强的自觉性,变被动为主动。学习科目变多,不再仅仅是数学、语文、外语,随之而来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等,科目增加,学习难度增强,主动扩宽自己的知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课余时间不再是玩耍打闹,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但也要做到劳逸结合,不可一味的盲目学习,学习计划可以使得学习事半功倍,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的改变以适应不同的学习。

(二)学习方法的改变

1.学习不是死记硬背,对于概念等规律性问题一定要掌握,学习透彻,中学知识往往不在是考表面知识,学生在学习时要知道本质,学习的知识好比有源之水,有木之本,考试的问题也许不同,但是本质的知识点是一样的,这就要求学生有更抽象的知识体系,了解命题人的真实所想。

2.学习过程要有所改变,课前预习,认真进行课前预习。要充分利于课余时间或者晚上做完作业后,及时预习第二天新课。看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在课堂上更加注意听讲,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上课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积极主动思考、学习,增强与老师的互动,以便加深学习印象,适当的做笔记,写的过程也是记忆的过程。在听课的过程中寻找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按时完成作业。写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继续,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是检验学习内容的方式之一,在写作业的过程中查缺补漏。

3.学生心理的改变

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新课本,一切都是新的开始,功课增加了,难度增大了,要求提高了。对于这崭新的一切,更需要家长给予孩子鼓励,让孩子用该面对,不要逃避,适应成长。

三、家长的影响功不可没

(一)要培养孩子养成预习的习惯,通过预习,可以知道问题所在,带着问题听课,能促使孩子积极动脑,紧跟老师的教学节奏,提高学习效率。

(二)要鼓励自己的孩子积极举手发言。这样既能较好地促使其专心听课、时刻和老师的讲课思路保持一致,积极主动动脑思考,回答的问题往往记忆深刻,同时还能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协助孩子调节好心态。

孩子面对新环境、新老师及新同学往往会胆怯,会有陌生感,此时孩子们更需要父母的鼓励和支持,要鼓励孩子积极面对新环境,适应新环境,有些孩子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一直优秀,甚至有些孩子上课不用怎么听讲,成绩依旧很好,但上了初中后如果还是这样的学习方式那么成绩一定不会理想,家长要帮助孩子改变学习方式方法,并告诉孩子暂时的“落后”并不可怕,我们需要的是一点点的改变适应,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做家长的要学会“赏识”自己的孩子,要肯定孩子的努力。通过赏识教育和引导树立孩子的学习信心最关键。

另外,就是有效利用好暑假,在暑假期间,可以报初一预科班,让孩子提前熟悉初中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掌握初中的学习方法,缩短小升初后的适应期,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和能力。

四、初中老师的悉心辅导

针对刚上初中的小学生来说,老师的引导尤为重要,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孩子的学习,例如在上课时,鼓励他们,由于小学课程多为老师扶着走、领着学,上初中后不一定要一下改变,可以适当的结合一些小学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一点点改变,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对于知识的好奇心,课堂上鼓励学生、监督督促学生,让他们用心听课,自主的与同学们交流探讨学习问题,逐渐培养学习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知道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等多种活动,使学生拓宽知识面,在阅读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阅读不仅可以修心养性、陶冶情操,更可以开拓视野学到丰富的知识。所谓足不出户,编制天下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便是这个道理。同学之间分享学习成果,共享学习的喜悦。

老师应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与家长沟通,沟通的过程才能发现问题,及时疏导学生,有问题及时解决,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新身份。

小学生升初中生是很多家长和学生都要面临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话题,做好小学和初中的衔接,离不开老师、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因为我们的目标是一样的,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发展。

[1][美]林格伦.课堂教育心理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

[2]石中英.教育学的文化性格[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3]钟启泉,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 郭玉伟)

G642

A

1007-421X(2017)03-0056-02

猜你喜欢

小学生家长过程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心中的好家长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家长请吃药Ⅱ
我是小学生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