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契约的公安院校青年行政管理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2017-03-06宋立渠王成
宋立渠 王成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沈阳 110035)
基于心理契约的公安院校青年行政管理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宋立渠 王成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沈阳 110035)
近年来,随着一批批新毕业的博士和硕士生进入公安院校,公安院校呈现年轻化的发展趋势,他们受过正规高等教育,思想活跃,接受新生事物快,创新意识强,是公安院校行政事务管理的生力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长远看,更是公安院校事业发展的依靠。然而由于他们相对年轻,缺少社会政治经验和生活经验,缺乏实际工作的历练,容易受外界影响,出现认知上的摇摆不定,有时甚至容易出现极端化的倾向。因此,如何瞄准青年行政管理教师的特性,发挥心理契约理论强有力的教育引导功能,引领青年行政管理教师们在信息化时代爱岗敬业、奋发有为、快速成长、提升素质,用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业务水平来进行工作是当前各公安院校应该研究的重点。
心理契约; 公安院校; 青年行政管理教师
一、心理契约的基本内涵和研究现状
(一)基本内涵
心理契约(psychologicalcontract)的最早使用者是组织心理学家阿吉里斯所著的《理解组织行为》一书中,并在20世纪六十年代引入到了管理学领域中。强调员工和组织除了正式订立的契约合同之外,还存在着一种隐含的,非正式的,未公开的期望。他们同样是决定员工的态度、行为和工作方法等的重要因素,因此心理契约是不容忽视的。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案例》一书中,唐纳德.克林格勒和约翰.纳尔班迪提出:“心理契约的概念有助于我们理解雇员和雇主相互期望与义务之间的作用或影响关系——这其中包括可触及的,也包括不可触及的因素。这个概念将我们的注意力集中于组织生活中雇员和雇主之间形成的关系,而不只是关注雇员这个方面或雇主的那个方面。雇员和雇主将他们的期望和义务带到了他们彼此的关系中——这种关系随时间和工作阅历而逐渐地模式化,同时,新的契约关系则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着。”可见心理契约因素对于组织和员工的发展影响深远。
美国著名的管理心理学家施恩(E.H.Schein)定义如下: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提供的一种配合。广义上,心理契约为组织中每个成员之间以及成员与领导之间存在的一系列的没有书面规定的期望总和。它包括两个层次:个体层次的期望和组织层次的期望。狭义的心理契约为:在聘用关系背景下,员工个体对自身与组织之间的责任和义务的信念系统,是建立在员工个体的主观认知上的一种双向的关系,强调了员工个体对组织应承担的责任和自我应承担的责任的一种认知。心理契约虽然不是一种有形契约,但是它又确实发挥着一种有形契约的作用和影响。概括的说:心理契约就是组织和个人彼此对对双方应付出什么,同时又应得到什么的一种主观的心里约定。约定的核心是双方隐含的,非正式的相互责任。具有主观性,动态性,差异性,社会性等特点。
(二)关于心理契约研究的基本现状
虽然各个研究者对于心理契约的内容和纬度等具体方面存在着不同的差异,但是都已经认识到了心理契约影响的重要作用。在国内,心理契约研究还相对松散,关于心理契约的形成过程以及其影响因素,心理契约的违背及破坏过程,心理契约的维持,心理契约在组织中或者其他领域中得推动作用等诸多方面还没有作为一个系统领域进行研究。尽管心理契约研究中早已发现个体差异在心理喜悦研究中的重要性,但是一直以来以个体差异在心理契约中的动态发展过程中研究甚少。关于组织中的非雇员研究问题上,在张昕的《基于心理契约的文献综述》中也指出:“心理契约从最初提出直接应用在雇用双方的关系中,这种应用大部分关注的是企业的普通员工,企业的管理者,企业的高层技术人才对组织的心理契约的专项研究很少。”并且,除了在雇用双方进行对心理契约的研究,在其他更广阔的领域仍有应用和扩展。在现在的研究中,人们对于心理契约在企业和企业组织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关注甚多,而在行政组织和行政文化建设中的研究却很少见,很多理论也是针对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提出的,对于公安院校缺少针对性。将公安院校青年行政管理教师管理中的心理契约进行研究,对于实现高校和教师的动态平衡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公安院校青年行政管理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剖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为广大教职工服务意识不强。刚刚踏上工作岗位时,很多同志怀有雄心壮志,思想上积极上进,埋头工作,但是公安院校行政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工作,与专任教师岗位工作相比,辛苦程度、劳累指数也比较高。真正需要青年行政管理教师扑下身子、沉下心去,脚踏实地地每天去做这些默默无闻、平凡琐碎、周而复始的工作,他们就觉得枯燥乏味、平淡无奇,部分青年管理教师思想上随之开始波动,难以经受考验,淡化了敬业意识,甚至不愿意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个别同志还总想着要调到教学单位,常常大事做不了,小事又做不好。服务教职工时认为超出自身工作范围,不愿用心用力做出奉献。
2.本职行政管理业务钻研不透。当前的青年管理教师普遍文化素质较高,均具备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大部分同志具有硕士学位,综合理论素质不容怀疑,而且随着科技强警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青年管理教师对比老一辈的管理教师来说,如鱼得水,管理软件的应用、办公自动化平台使用的能力,在他们身上更快、更强的表现出来,各项行政事务工作的开展短时间就能迅速适应和推开。然而,由于大量繁杂的管理事务工作由这些青年管理教师去完成,部分青年管理教师忙于应付,使得他们疲于奔波,往往是一件事刚办完,另一件事情又随之而来,真正沉下心去,深层次地钻研行政管理管理业务的不多。
(二)产生主要问题的原因剖析
1.传统教育工作方式忽视了青年管理教师的心理感受。传统的管理方式重理论说教、居高临下、被动接受等等方式,对于现代信息社会时期的青年人来说,往往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把本来能够接受的方式变成一种习惯性的抗拒。如果不遵从信息时代的新的管理工作规律,一味地沿袭过去传统的老办法,忽视青年管理教师思想活跃、态度激进、心理多变反复的特征,就会走向行政管理工作的死胡同,难以激起青年管理教师的思想共鸣,难以与青年管理教师兴趣同频共振。
2.重用轻管习惯思维忽视了青年行政管理教师群体的教育引导。第一,这种思维是由于当前繁重的高校行政事务决定的。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有来自国家的、公安部的、教育部的、各省市的文件犹如雪花一样铺天盖地下来。这些文件的具体落实就落在了各行政部门广大的青年管理教师身上,这些工作压的他们喘不过气来,处处需要人力,年轻管理教师精力旺盛,服从意识强,用起来好使。第二,暴露出对青年管理教师引导、培养的忽视。使用能“立竿见影”,而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也反映出我们在工作中存在急功近利,方法过于简单,缺乏耐心。第三,社会思想、价值趋向多元化对青年管理教师的价值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旦把握不好,就会使他们的价值观念、行为取向走向庸俗化,淡化组织纪律,把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转变为对金钱地位的追求。一些意志薄弱者就会经不起诱惑,容易产生模仿甚至蜕变现象。
三、心理契约视域下的公安院校青年行政管理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落实管理过程中的政策、措施
心理契约视域下的公安院校青年行政管理教师队伍建设的举措应当体现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公安院校的发展目标,符合服务于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青年行政管理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各项工作及其管理应当体现相互关联、严谨、配套、完整的系统与体系的基本要求。一般院校的青年行政管理教师队伍的管理有三种类型:一是经验型,即运用以往的经验或习惯做法进行管理;二是行政型,即以上级决议、领导意见和行政命令的方式进行管理;三是科学管理型,即以科学管理理论为指导,通过多种管理方式进行科学化和法制化管理。目前,我国公安高院校青年行政管理教师队伍的管理总体上是停留在经验型、行政型或二者兼而有之的管理形式上。但这些管理形式已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暴露出不少问题,在相当程度上表现为不适应,将经验型、行政型逐渐转向科学管理型是必然趋势。因此,改革青年行政管理教师队伍管理制度,在管理过程中应将心理契约理论融入其中,并把他们贯彻到公安高校管理决策、目标和方法中去,使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体系。
(二)塑造青年行政管理教师的气质
教师气质虽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但也具有可塑性。作为气质的生理基础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是可以改变的,气质也会随环境、教育程度的变化而改变。因此,可以对不同气质的教师合理使用以提高教师工作效率。虽然教师的气质在工作中不起决定作用,但是不同气质的教师有其不同的最适应的工作,也就是说,如果将不同气质的教师安排到适合他们气质的工作岗位上去,就会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在教师人格心理素质管理科学化过程中,我们要善于了解教师的不同气质类型,将他们安排到相应的岗位,发挥所长,避其所短,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气质对于形成和改造人的某种感情和行动特点,或个性特征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影响。总之,公安院校青年行政管理教师的气质虽然应该合理使用,但主要还在于他们主观上应加以控制和调节,气质是可以进行塑造的。心理学上有许多测量气质的量表,如著名的卡特尔量表。我们可以组织专业人员对青年行政管理教师进行气质测定,并在此基础上引导教师针对自身的特点,有意识地改变自身的不利气质特点,塑造并完善自己的气质。
(三)加强青年行政管理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
要充分运用正确的政策导向,在抓教师业务素质提高的同时,切实加强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培养,要像抓专任教师业务培训工作那样,确定青年行政管理教师政治思想素质培养的内容,采取多方法、多形式、多途径的培训方式,把他们的政治思想的培训工作落实到实处。具体而言,一是要抓好示范工作,可以用优秀青年行政管理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其他同志进行示范。对于长期从事公安院校行政工作的老同志要充分发挥生活阅历丰富、人生观定型、政治立场坚定的优势,实行以老带新,营造放手大胆工作氛围;二是丰富培训学习内容和形式,在培训学习内容上增加一些青年行政管理教师较为关心的主题,比如组织爱情观和价值观的讨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只要是对准青年行政管理教师思想、工作、生活、学习味口、对他们有帮助的东西,都可以成为学习与教育的内容。在学习形式上可以在保持传统学习形式的基础上,尝试组织一些活动配合教育开展,进一步加强民警政治思想和党性教育,提升队伍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
[1]高永红,李全生.心理契约视阈下高校教师忠诚度管理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7):67-70.
[2]张淑敏.心理契约理论及其在行政组织中的应用探索[J].管理世界,2011(1):180-181.
[3]曹洪军,张红霞.从心理契约角度提高员工满意度[J].经济论坛,2005(2):74-75.
[4]张德华.生产员工工作满意度评价在我国机械制造企业中的实证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7:12.
[5]杨耀田.高校教师素质现状的几点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8):108-109.
(责任编辑: 郭玉伟)
G642
A
1007-421X(2017)03-0046-03
本论文为中国刑事警察学院院级课题《基于心理契约的公安高校师资管理机制研究》和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心理契约视域下公安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研究》(课题批准号:JG16DB46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