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2017-03-04杨昌盛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6期
关键词:教学效率途径高中语文

杨昌盛

摘要:语文,特别是高中语文是人生文化储备的重要阶段。因为到了大学阶段,理科大学生很多专业将不再設大学语文课程。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语文教师一直都在寻求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希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纵观高中语文课堂效率往往差强人意,教师备课、讲课劳心费力,学生学习也是竭进全力,最后得到效果却常不理想,这说明语文课堂效率非常不好。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些提高课堂效率的方式方法,与“高耗低效”说再见。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途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6-0272-03

语文,特别是高中语文则是人生文化储备的重要阶段。因为到了大学阶段,理科大学生很多专业将不再设大学语文课程。同时高中语文是高中阶段重要的基础学课,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对小学、初中语文文化的补充、提升与综合运用,也是将来学生依靠它上大学、走向社会、更好与人交流的必备文化知识,也是书面表达或留存自己成就的重要文化工具。

一、语文的概念、特点与相关性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也就是说语文是语言与文化的简称,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语文是口头和书面的语言和言语的合称,是语言规律和运用语言规律所形成的言语作品、言语活动过程的总和,同时也是各学科的基础,是讲汉语人们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语文》也是中国教育机构开设的一门主要学科,中国语文教科书讲授的是汉语言和汉文化,是与人们生活、学习、交流息息相关的主要工具,也是承载中华文明的主要表现形式。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让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体现在教学中,表现在教学之外,既要表现语文知识与能力这一显性目标,又要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需求,并且能将教学过程、学习语文的方法以及语文课程表现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隐性目标渗透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实践活动中,成为学生自身的感悟,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融合于语文一体。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才具有真正的价值。学习语文可以让我们了解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以及当代文学的发展,接受文化的熏陶。正如我们语文教材中不仅有古代的诗歌文章,而且还有现代的文学作品。

二、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与统一性

语文的工具性体现在语文运用的实用性与思维的实践性相结合。学习语文实际上就是学习别人优秀的言语,将典范的文学作品课文来为自己所用。语文也是交际工具,并且是汉语所在国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学习其他基础学课的基础工具,无论是数理化还是其他学科,都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表达,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表达的工具。人文性体现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的德智学习,包括理解教材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等人文性的内涵,对学生的性格、个性以及积极向上等人文的培养,形成正确地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等各方面。而统一性表现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浑然天成。一个人的素质可以在相互的交流中体现出来,你的语言具有说服力而且使对方听得舒服,办事可能也会更加容易。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的内涵就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和文明成果。而人文精神则是以了解人类文明、认同人类优秀文化,进而形成个人自身的品质与高尚的人品素养为标志。用语言文字作为载体的古今中外文学精品,以其进步的社会主流的人文精神为基础,为人们学习、成长、应用提供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食粮。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变化,人们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也发生着变化,但总体上表现出的一种与时俱进的态势,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成为了社会文明的基石,不会随着时光的延续发展而改变。文学作品是通过作者笔下的具体的、生动可感的有生命力的形象人物,体现对生活的认识、理解与把握,是把理性的人文观念、正邪的两种文化融会在感性的形象之中,是让人们自觉地去接受的诉诸于有着时代烙印的人们的情感基础,这就是文学所表现出的潜移默化的力量,也是一种净化心灵的力量,让人们不断成长,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心灵上都是不可缺的食粮。

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广泛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史学、心理、伦理学等学科,对完善人们的智能结构是不可或缺的。这种智能结构的完善,同时又为人们接受新知识、新事物、新技术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可以为学生将来就职、择业、创业提供更多方面、更多专业的选择。即使不从将来就业、创业的角度来考虑,完善其智能结构也是日常生活的必要,也是基本的修养。比如在文学欣赏、艺术审美方面,如果连基本的修养也不具备,就会失去很多的人生乐趣,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生命的残缺,失去交流、交友的大好机会。

三、端正学习态度,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

1.功夫在课外,培养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该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高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每天课前10分钟,让学生轮番展示自己昨天摘抄的句子,并轮番上台朗读记录的谚语、警句。不管是格言、警句还是谚语,都是人们智慧的结晶或名人思想的火花,语言凝练,含义深刻。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思想和语言词汇,而且能在写作文或和别人交流时,信手拈来,同时,还可以念一些摘抄激人上进的文章,如“音乐大师贝多芬三十二岁时突然耳聋了。当时他心情痛苦,绝望已及,甚至一度闪过自杀的念头,还写过遗书。但他并没有自杀,反而以更大的勇气和毅力克服了困难,完成了《英雄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等伟大创作。他的最后一部杰作《第九交响曲》是在他的听觉完全丧失以后完成的。(摘自1980年12月15日《人民日报》中的《访音乐大师的故居》)”;又如描写感情细腻的句子,“主席伟岸的身形,站在飞机舱口;坚定的目光,望着送行的人群;宽大的手掌,握住那顶深灰色的盔式帽;慢慢的举起,举起,然后有力地一挥,停止在空中……摘自《挥手之间》”;再如优美的写景状物的句子,“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摘自[人教版课标本第八册课文]”。在这个环节,笔者每天树立1—3名榜样,发一些奖品或口头奖励,或者评出日冠军、周冠军、月冠军。笔者用这种方法增强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上课时学生明显爱听课了,有了一些良好的互动,并且越来越活跃,有时还运用自己摘抄的格言警句进行辩论。

2.传统课堂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不利影响。传统地语文课堂教学,是典型地高能低效课堂,教学方式单一,教师上课照本宣科,搬弄教参分析,把课文的字词、句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以及写作特点,一一灌输给学生。整堂课教师在上面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被动听,机械地记。结果是上面讲的口干舌燥,下面听的云里雾里。久而久之,学生心生厌倦,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结果就是分析没有学过的课文或课外的文章时一窍不通,轮到写作文时,往往去搬、去翻高中生作文指导或作文集。

教师在教学操作上,不习惯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还是以教师为主体,为中心。教师备课只从自己的角度考虑教学问题,设置教学时间,只求完成教案上的内容,课堂只是教师表现的舞台,学生则变成了观众,成为配角。师生间缺少应有交流、沟通。教师花费了大量心血却得不到应有回报,学生语文成绩依然不理想。

3.教师多准备与课文相关的材料,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在备课上下足功夫,依据教学要求,制定一个恰当的教学目标,尽可能多地了解掌握与本课课文相关的材料,如教授《滕王阁序》这一章,先讲这篇文章的由来。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今越南)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为庆祝修好滕王阁,9月9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朋。少年王勃才华早露,阎都督也说过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请宾朋的意思,其实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事先让女婿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写篇序文。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非常不高兴,借口有事,离开了,暗中派了手下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并及時汇报给他。听说王勃开首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听说“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唐才子传》则记道:“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据此可知王勃文思敏捷,滕王阁上即兴而赋千古名篇,并非虚传。当学生们听完这个故事,学生的好奇心就会被调动起来,教师加上自己的幽默、风趣语言再绘声绘形地把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描给一番,估计学生们一生都会难忘。也可以由王勃引出唐初四才子,他们各自的特点,各自的作品,有哪些名句、故事可以激励学生。这样的教学既激起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又提高了课堂效率,节省了学习时间,同时还有效缓解了学生的压力。

4.利用多媒体,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把与课文相关素材,通过多媒体音频、视频、图片、动画等各种形式情景再现。比如做成幻灯片,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做,教师分析指导,同学们互提评比,哪位同学找得素材好,哪位同学把握课文精神更贴近原文?为什么?做得不太好的同学,需要做哪些改进?如讲课文《沁园春·长沙》,就可制成幻灯片,配上情境音乐,长沙的寒秋,风声飒飒,百舸争流,那隐约的号子声,鹰击长空,高空中鹰博击的样子,那样高远与宁静。再配上几声鹰的叫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体会毛泽东诗词的气魄豪迈。同时走进文本,体会伟人是如何对待青春的,体会青年毛泽东胸怀的高远辽阔。当然也可以横向引用毛泽东的其他诗句:“扶摇卷动羊角风,背负青天朝下天”、“小小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千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任凭风吹浪打,我自闲庭信步”体会毛泽东格调阳刚恢弘,意境高远壮阔,极富感染力和征服力诗词美。地球在毛泽东眼里不过是一枚乒乓球,面对当时国际形势,我自闲庭信步豪迈。相信学生们上完了课,就会不约而同去查找毛泽东其他诗词来好好读一读。如果能用多媒体通过声、像、图片或视频来体现,那课堂效率会“爆表”的。

5.利用文艺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想法设法把同学们调动起来,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比如学习《雷雨》,可以采用分角色表演,让学生体会人物的角色,体会人物的性格以及角色带来的心理感受,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艺术手法及所表达的感性。在体会角色的命运时提问,人们常说的性格决定命运是否正确?对未来的高考,提醒学生应该怎样自我完善与调节,才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

6.莫忘初心,围绕终极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今天的语文教学仍然应为应试教育服务,仍然把升学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所以一切学习方法都应围绕这个核心来运作,这样就不至于出现偏差。高考、升学率这仍然是两大指挥棒。就像武侠小说,尽管学生们爱读,也喜欢读,读得较快,却不能让他们去读,原因就是高考不考。牢记考上理想大学是学生们的终极目标,有些知识可以以后再去研究,只要有力于高考我们就尽量多准备,不利于考大学的就少涉猎或不涉猎。毕竟高考才是我们的真正的指挥棒。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面向全体学生,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是目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和实现的。

四、结语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既要贯彻新课标的要求,又要为迎接未来的高考,努力研究教材,储备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快乐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未来人生道路上踏上一层坚实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李天松.语文研究性教学模式[J].中学语文教学,2002,(2).

[2]吴增跃.创造性地拓展“研究性课程”教学空间[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6).

猜你喜欢

教学效率途径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