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毒理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2017-03-04刘志宗郝称莉张素敏延莎冯翠萍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6期
关键词:教学学生

刘志宗 郝称莉 张素敏+延莎+冯翠萍 王晓闻

摘要:本文介绍了为提高《食品毒理学》教学质量,在完善教学大纲、教材建设、改革教学手段、加强实验教学和参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精品课程群建设等方面所采取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食品毒理学》;教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6-0227-02

《食品毒理学》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我校于2004年开设《食品毒理学》课程,10余年来,根据学科和学生特点,探索了一些教学改革措施,来提高教学质量。

一、完善教学大纲,突出实践环节

教学大纲是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中的具体体现,对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我校《食品毒理学》课程最初设立时,理论课36学时、实验9学时。近年来,根据我校强化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的要求,以及借鉴其他院校的经验,将《食品毒理学》课程修订为理论课32学时,实验16学时,并将食品毒理学实验单独设课,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注重教材建设,确保教学内容的适应性

我校《食品毒理学》最初选用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食品毒理学》教材,该书内容翔实,但缺乏实验内容,且部分内容的食品特色不够突出。为此,我们积极参与编写了由单毓娟教授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食品毒理学》教材,以及参与了由李宁研究员、马良副教授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食品毒理学》第二版的修订工作。在教学内容上除了介绍毒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之外,引入食品毒理学的前沿动态,侧重毒理学在食品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以及与后续《食品安全风险分析》课程的衔接。

三、改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学习食品毒理学需要有较为扎实的生理学、病理学和解剖学等医学知识,这给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展示大量的相关教学图片,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反映课件信息量偏大,有时会给记笔记、思考问题造成困难。为此,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改进教学效果。

1.强化板书的使用,合理设计提纲式板书,同时加强对学生课堂做笔记的引导,帮助学生理清教学内容和做好笔记,有利于课后复习[1]。

2.适时设置问题,促进学生学习。在多媒体教学中,通过问题教学可引起学生思考,消除学生注意力分散、上课懈怠等不良情绪,促进师生交流互动,提高学习质量[2]。

3.注重案例教学,例如在介绍外源化学物经呼吸道吸收时,告诉学生何为“PM2.5”以及它们的主要来源和对人体的危害;在介绍食品中化学物质的致癌作用及其评价时,引入“河南省林州市食道癌”、“云南省宣威市肺癌”和“广东省鼻咽癌”等案例,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明显活跃了课堂气氛,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良好生活、饮食习惯的培养。

4.要求学生课后查阅中国食品学报、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等期刊上食品毒理学的相关论文,以小组、采用多媒体形式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并将此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毒理学在食品安全保障中的应用,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和表达能力,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食品毒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研究结果是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重要依据。因此,实验教学十分重要。但是《食品毒理学》是食品专业极少数使用实验动物(实验小鼠)的课程之一,给同学们的实验操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首先强调学生在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强调实验动物对于我们人类的重要性,比如每一种药物、每一种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和有效作用的确定都离不开实验动物,帮助学生从心理上接纳实验动物;强调实验动物不同于野生动物和宠物,其携带微生物是经过严格控制的;要求学生既要胆大、心细地进行动物实验,同时要充分尊重、爱护实验动物,尽可能减少对实验动物的应激;准备好橡胶手套、碘伏等防护材料。在教师的严格要求和耐心指导下,学生们都能顺利完成实验操作。

在动物实验教学示教时,存在学生聚堆、部分学生看不清演示过程的问题。为此,我们制作了实验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供学生学习,较好地保证了教学质量。

除了食品毒理学实验独立设课外,我们在食安专业大四的《食品质量与安全综合实验》课程中也设置了毒理学的综合性实验,强化毒理學相关实验技能的应用,为学生毕业后从事食品安全性评价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五、参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精品课程群建设,促进《食品毒理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我校自2002年开始招收第一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以来,经过10余年的探索,专业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专业课程之间有一定的内容重复,有的课程重点不突出,不能很好地反映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因此2013年以来,在认真分析各课程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我院选择《食品分析》、《食品化学》、《食品毒理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卫生学》、《食品安全学》、《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和食品质量控制学》8门课程作为核心课程群,从教学大纲、教材、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协调整合、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试题库以及课程群教学网站等方面展开系统建设。精品课程群的建设在优化教学资源、加强学科间联系、促进教师间和师生间交流、方便学生学习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促进了《食品毒理学》教学质量的提升[3]。

六、结语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食品毒理学》教学效果得到了一定的改进,但是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永无止境的。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将科研、生产实践新知及时充实到课堂教学中,用自身的人文底蕴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感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毅杰,刘世强,薛景珍.多媒体教学环境下高校学生课堂记笔记的调查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1,(10):31-34.

[2]周媛.高校多媒体教学效果调查分析与策略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0,(2):86-88.

[3]冯翠萍,王晓闻,朱俊玲,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精品课程群建设[J].农产品加工,2015,(8):75-78.

猜你喜欢

教学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学生写话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