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合格公民,得从娃娃抓起
2017-03-04王剑赵广忠
王剑+赵广忠
:李局长,您好!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了解到,目前包头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点是实施“培养合格小公民”计划。请问您是怎么想到以公民教育作为切入点的呢?
李占峰:我在教育战线工作很多年,对中小学教育有一些切身的感受。对学校教育了解的越多,我就越发深切地体会到,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提法是多么的正确。要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无论是从事哪种职业,在社会的哪个位置,首先得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与公民的基本素质高低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体层面明确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要求,就是公民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则是成熟的公民应有的社会理念。只有具备了以上这些优秀素质的公民,才能建设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理想社会。那么,实施公民教育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那在您看来,什么样的公民,才算是“合格”的小公民呢?“合格”的小公民需要具备哪些素质?挑战是什么?
李占峰:就我个人理解,我认为“合格”的小公民要具备以下这些素质:一是要具有家国情怀,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二是要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思想方法;三是要具有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我们要培养的“合格”小公民,一方面是要重视学生自身的品德修养和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是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主体思想和行为能力的社会一分子。这些素养要在高中毕业走向大学的时候具备雏形,能做到这一点是相当不易的。
我们的公民教育,甚至可以扩展到整个德育工作来看,都处在一个巨大的转型期。传统的德育思路和德育模式正在受到猛烈冲击,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内容、新的途径、新的方法、新的格局、新的模式等等一系列的“新”东西不断出现,需要我们尽快去适应、去改变、去完善。目前的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关于公民的教育和培养方面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偏差,即认识性偏差、动机性偏差、实践性偏差、实效性偏差和主体性偏差。在这五个方面,我们还有很多需要改善的空间。
这五个方面的偏差中,最重要的是认识性偏差,主要指的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管理层面。我们的很多教育管理者对公民教育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难免会体现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这一类情况,主要出现在中学阶段,小学阶段由于升学压力不大,教师们反而可以踏踏实实静下心来做一些事情。这两天你们走访了我们包头的几所学校,应该也有体会。
认识性偏差会直接导致动机性偏差。动机性偏差,指的主要是学校和教师层面。很多中小学对公民教育的目的还不十分清晰。不少活动的安排是为了完成任务,为了应付检查和考核,所以往往是被动的、随意的、肤浅的,甚至是冷漠的。我们看到有些时候学校搞的一些看上去花里胡哨的表面文章,但对学生来说,缺少一种人文关怀,甚至会让学生产生反感。这样的教育实践就是南辕北辙。
即使学校和教师对公民教育有了深刻的认知,也愿意主动推进,在实际操作中也难免会出现实践性偏差,就是学校教育的规范性难以适应现实社会的复杂性。这就是我们常常提到的,5+2=0的问题。学生在学校受到的是一套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范的教育,可是一到社会上,就会发现很多东西与学校的教育背道而驰。两下反差太大,学生就容易迷失方向,导致道德规范、行为习惯、价值取向发生紊乱。严重的,甚至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是我们中小学德育,或者说公民教育工作中最难解决的一个问题,因为很多地方我们使不上力。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主要的问题出现在实效性偏差和主体性偏差。实效性偏差指的是学生在接受公民教育的过程中,道德认识不能有效转化为道德行为,理论和实践脱节。这个问题的原因还是出在学校。目前学校的道德教育大多是表象的、形式化的东西,很少能触及学生深层次意识,很难形成内在动力,起不到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作用。这就会导致学生们说起来一套一套,做起来却不知所谓。主体性偏差指的是在受教育过程中,学生在多数情况下都不能作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去主动地参与、学习、实践和发展。学校、家庭乃至社会都有越俎代庖的倾向,在策划、设计、组织、实施各类教育活动的时候,很少甚至没有认真地去征询学生们的意见,更谈不上从尊重青少年人格的高度来考虑他们健康成长的切实需要。
:既然您已经看到了问题所在,那么我们包头市在推进公民教育,实施“培养合格小公民”的计划中,有没有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
李占峰:针对培养合格公民这一课题,我们几上几下,召集教师、德育校长、园长、教育分管科长、局长等等不同层面的人员,多次召开座谈会,几经修改,终于达成共识,在2012年完成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梯度目标体系实施意见》。并且按照这一梯度目标体系,完善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包括学前教育和各年级段在内的“十三”梯层目标,制定了科学且符合學生自主发展的分层实施方法和分层实施途径,避免了“空、大、全”的弊端,更加注重“精、细、实”。从点滴做起,精细化管理,使公民教育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在具体操作上,我们也努力实现了五个转变,即:公民教育的工作重点由重智向德才兼备转变;教育手段从重课堂传授向融入实践体验转变;教育对象从重学生向师生转变;教育空间由学校、家庭向社会整体转变;教育时段由重在校期间向影响一生转变。
从实施效果来看,幼儿园、小学做得比较到位;高中能够结合学生未来发展、职业生涯规划等开展,效果也不错;初中学段缺乏有力抓手,效果不太尽如人意。但我们的宗旨是坚定信心,不动摇,小步走,不停步。以五年为一个周期,我们会进行一个总结。查缺补漏,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借鉴。
培养合格公民是我们德育工作提出的一个大的目标。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并没有限定框框,要求学校必须中规中矩来落实,我们更倡导“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百花齐放,殊途同归。比方说,我们很多学校都已经把开展公民教育、建设德育品牌纳入学校教育的目标。小学和初中阶段主要通过品德课、政治课落实公民知识,同时注重开发校本课程。比如包钢一小的《做更好的自己》、包钢实验二小的《好习惯伴我成长》、团四小的《标度言行》、包钢十小的《中华美德传统故事》、北重一小的《日有所诵》、幸福南路小学的《责任教育》、哈林格尔中学的“孝”文化进校园课程等等。在高中阶段则积极开设以公民教育为主要内容的选修课,如高三年级结合生涯规划开设的“全球化发展趋势中的我们”以及“我们在社区、国家中的角色定位”等选修课程。各学校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研发课程,力求接地气、老师易操作,学生在很自然的状态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
:您认为在整体推进公民教育计划的过程中,哪个环节或者哪个因素是工作的重点?
李占峰:教师队伍建设是我们的重中之重。教师作为教育理念的具体执行者,在学生的课程、活动、实践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在实施公民教育过程中,我们精心打造了三支教师团队,共同致力于“立德树人”。一是班主任团队。通过组织“班主任技能大赛”、评选“班主任带头人”、创建“班主任带头人工作室”等活动,促进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培养和造就一支学习型、务实型、研究型的班主任队伍。二是团队干部。我们包头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工作的意见》,加强专兼职相结合的学校团干、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把青年团干部、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纳入师资培训体系,使共青团、少先队组织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生力军。三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近年来,我们在全市范围内组建了一支懂心理学、热爱心理辅导工作、有一定专业基础、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心的心理健康教育骨干队伍。同时,我们还充分利用骨干教师资源,请他们做课件、开讲座,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另外,我们还多次举办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对全市专兼职心理教师进行通识培训和专业辅导,使专兼职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截止2015年底,我市共有1200余名教师取得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员资格证书,有1083名教师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现有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305人。可以说,这是一支专业性很强的队伍,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您刚才提到,近年来,包头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绩卓著,甚至是走在了整个内蒙古自治区前列。这说明包头市教育系统自上到下对心理健康教育是极为重视的。您是怎么看待心理健康教育和公民教育之间的关系的呢?
李占峰:我本人曾經在学校工作多年,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在负责德育工作,在学生中间见过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谨慎对待、妥善解决,就有可能酿成大祸。客观地讲,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决定其他各项教育能不能顺利实施的关键,其中也包括公民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而公民教育的目标,就像我们刚才提到的,是为了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的一份子,更是要培养具有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并且具有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能力的合格公民。公民教育涵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是公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关键部分。
我们最早于2000年就开始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开始是由几位中学老师自发组织的,这一试水,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002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之后,我们教育局就把这项工作铺开到全市,由点到面,用了三年时间。在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不仅仅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师需要更多专业的知识和专业的教育方法,其他各学科的老师在授课中同样需要使用心理教育的很多元素和方法来辅助教学。我们就花了很大力气来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升他们的心理教育水平。然后发现,不仅在知识传授的过程当中,有很大突破;在开展德育工作时,也有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这样的效果更坚定了我们狠抓心理健康教育的决心。发展到现在,助人自助的功效在很多学校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我们包头市教育局花了这么大力气来推进公民教育,那对于我们的这些工作,家长和社会都持什么样的态度?配合度高不高?
李占峰:对于我们的工作,我们的家长和社会舆论还是普遍认可的。我们会时常举办“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或“开放周”等活动,组织家长义工参与学校管理,形成了家校联手育人的好风尚。我们还定期邀请关工委老同志、校外辅导员、法制副校长等人员举办交通安全、禁毒、环保、孝老爱亲、网络道德等主题的讲座,把公民教育的范畴拓宽到了整个社会。甚至可以说,这些社会资源是我们的第四支教育队伍。他们的这部分工作,是公民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且,我们的公民教育对社会的影响力还是蛮大的。去年我们搞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时候,为了减少不文明行为,建立良好社会秩序,我们教育局提出了一个“小手拉大手”的活动计划,通过孩子们来影响家长,效果非常好。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我们的公民教育计划是卓有成效的。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一下包头市公民教育工作的特色,您认为是什么呢?
李占峰: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精心打造公民教育,梯度目标推进,分阶段实施。这也是我们工作的一点经验吧。
责任编辑/李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