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启创新闸门,喜结丰硕成果—培养初中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之我见

2017-03-03江苏省启东市海复初级中学陆卫红

数学大世界 2017年3期
关键词:弹簧思维能力解题

江苏省启东市海复初级中学 陆卫红

开启创新闸门,喜结丰硕成果—培养初中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之我见

江苏省启东市海复初级中学 陆卫红

创新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和灵魂,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灵感的综合作用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潜在性、求异性是学生创新思维的显著特征。本文作者与时俱进,畅谈了培养初中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值得大家一睹为快。

学习兴趣;创新思维;求异思维;良好习惯;初中数学

创新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和灵魂,初中数学新标准明确指出:“以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而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灵感的综合作用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潜在性、求异性是学生创新思维的显著特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动力

兴趣是学生积极探究知识的内驱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利用“读一读”、“想一想”等课内活动创设轻松愉悦的氛围,才能让学生的脑海里产生一定的悬念,逐步喷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诸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是七年级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内容之一,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部分学生没有掌握用代数方法分析问题的办法,他们往往受小学算术解法的束缚,找不到等量关系,不能正确列出相应的方程式。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时,首先要让他们从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去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列表或者画草图的基础上,顺利列出方程式。

教学案例1:我在执教“比较数字大小”一节课时,先让学生把3/7、4/9、6/13、12/25用“>”排列起来,许多学生根据以往学习经验,采用先通分再比较的方法实施,但公分母太大,给解题带来了很大的麻烦。面对现状,我鼓励、引导学生把上述分数的分子、分母数字都倒过来,写成:7/3、9/4、13/6、25/12,然后再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从而使他们对倒过来的数字产生灵感,轻松地找到了把这些分数化成同分子分数再比较大小的简便方法,教学效果显著。

二、指导创新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

古人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站在七尺讲台上的园丁们更新教学理念,自觉担当引导者的角色,紧紧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找到正确解答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创新思维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案例2:我在引导学生学习函数知识时,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习题:一根原长为12cm的弹簧,其负荷不能超过15千克,并且挂重每增加1千克,弹簧就会延长1cm。问:①写出挂重后挂重x(千克)与弹簧长度y(c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②求弹簧延长后达到的最大长度是多少;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出该函数图像。

部分学生在解答此题时,还是传统的解题思路解答,计算过程比较烦琐,此时,我引导学生牢牢抓住“弹簧所延伸的长度与重量之间的关系”这一关键条件,并找出这一条件中所隐含的深刻内容和广泛联系,许多学生茅塞顿开,从另一种角度进行思考,通过比较、分析,从而轻松地找到了比较快捷的解题思路。

三、注重求异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源泉

求异思维也称发散思维,是指人的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重要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求异思维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是创造性思维的显著特征,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作为教师在设计学生的训练题时,应坚持以由浅入深为原则,采用一题多变的方式进行开放型的变式训练,引导学生从新知与旧知、纵向与横向等方面展开联想,逐步搞清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拓宽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诸如求一次函数y=3x-1与y=-3x+5的图像交点的坐标,既可以利用求方程组的解得出,又可以利用图像法解题,不同解题方法既沟通了相关知识的横向联系,又揭示了数与形的必然联系。

有些教师误认为“题海战”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捷径,其实,解题不在量“多”而在于“精”,我们只有灵活采取一题多变的训练方式,才能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教学案例3:圆台侧面积公式为π(R+r)l,当r=0时,圆台体可以变形为圆锥体,则圆锥体侧面积公式为πRl;若R=r,则圆台体可以变形为圆柱体,则圆柱体侧面积公式为2πRl。我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一内容时,要求在缜密思考的基础上,逐步学会深入分析、研究相关知识之间的纵横和因果关系,并以方法为经、知识为纬,最终自然掌握比较完整的“知识网”。

四、养成良好习惯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

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往往需要通过反复实践,在长期积累中逐步形成,在师生互动中,我们一定要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作为重要的三维目标之一,让学生在仔细观察、动手操作和不断反思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养成创新思维的良好习惯。

教学案例4:如图所示,在△ABC中,点O是AC边上的一动点,过点O作直线MN//BC,设MN交∠BCA的平分线于点E,交∠BCA的外角平分线于点F。试求证EO=FO。

我在引导学生完成这样的问题时,先向学生简要点拨解题过程:CE平分∠ACB,则∠ACE=∠BCE,而MN//BC,得到∠OEC=∠BCE,所以∠ACE=∠OEC,从而EO=OC,同理OC=OF,故EO=FO。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许多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解题思路和观点,通过比较,很多学生纷纷阐述各自解题的依据和不足之处,从而有效推动了创新思维习惯的养成。

学生是创新教学活动的主体,我们只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创立高效课堂,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和创新能力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弹簧思维能力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联合弹簧(天津)有限公司
用“同样多”解题
析弹簧模型 悟三个性质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如何求串联弹簧和并联弹簧的劲度系数
解题勿忘我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