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课文不学也罢
2017-03-02李济任
李济任
【摘 要】语文教材的品质对学生的成长和教育影响深远。本文以独特的视角重新审视小学语文课本,发现部分文本存在来源不清、入选时断章取义、情节内容与事实不符、有一定的逻辑上和道德上的谬误之处等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批判,意在增强选文编文的合理性。
【关键词】教材解读 批判
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学课文的品质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未来。郭初阳等人所著的《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年)指出了小学语文三大教材关于母爱文本的四大缺失:经典的缺失、儿童视角的缺失、快乐的缺失、事实的缺失。虽然不能说没有一点过激之辞,但是其提供的观照文本的全新视角,振聋发聩,仿若醍醐灌顶,不啻当头棒喝。
那么,除了母爱文本,小语教科书其他方面又表现得如何呢?近日浏览小语教科书,有点想法,姑妄言之。
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
这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的语句。废墟底下还有14个学生呢!人世间竟然有这样的父母?这可真是骇人听闻了!若只是为了与阿曼达的父亲作对比,这种拿“他们”当垫背的拙技我也实在不敢恭维!
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这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我的“长生果”》的第二段,这是一种公式化的开头,非常空虚,言不及义。这样的文字危害不小,不信,看看大量的“优秀作文选”就清楚了。
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那么,是否可以这样说,未经省察的文本没有价值。稍作省察,即可发现,小语教科书还是存在不少质量欠高甚至低劣的文本。
一、“三无”文章
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看就知道作者是在写小说。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不仅没有明确的时间、具体的地点和人物姓名等基本要素,而且连情节也非常粗略,细节也根本说不上生动,几乎不能说是故事。
生态恶化,水土流失,这样的事还少吗?不是经常发生并还继续发生着吗?何必非得生编硬造呢?
本文由于存在着明显的杜撰嫌疑,势必影响课文在思想教育方面的可信性。越是对年幼、知识经历欠缺的小学生,越是不可以诓骗。其实也诓骗不了,他们心里明白得很。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兹不赘述了。
“三无”食品能不能上市?“三无”车辆能不能上路?个人认为,无作者、无出处、无发表时间的来路不明的“三无”文章,也不适合入选小语教科书。事实上,此类文章不仅入选了,而且入选的还很不少!大家一翻便知,这里就不列举了。
二、事实缺失
如二年级下册的《爱迪生救妈妈》,这个故事是虚假的。
有人考证:最早的急性阑尾炎手术出现在19世纪末,最早的关于阑尾炎手术的论述出现在1886年。爱迪生生于1847年,电灯发明于1879年。1886年他已经是一个近40岁的人了。也就是说,爱迪生小时候根本没有阑尾炎手术。
再如三年级下册的《一面五星红旗》,这可真的是“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了。努力编得像真人真事似的,但显然是一篇试图为真的假故事。
老板说:“我讲究平等交易,我给你面包,你能给我什么呢?”
“我”死里逃生,饿了三天,请问:什么样的面包店老板会不给一块面包,竟然能说出“平等交易”这种话来?
此时我身无分文,只好脱下新买的大衣。老板接过去看了看,耸了耸鼻子,还给了我。
……
老板拍了拍我的肩膀,告诉我可以用这面旗子换面包。
大衣难道不值几个面包钱?老板的交易算盘更是莫名其妙:五星红旗只换三块面包,而且不要显然远不止三块面包价值的“新买的大衣”!
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
这可真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了。“我”宁可饿死也不肯用五星红旗换面包,这是缺乏人性的伪崇高。即使在非常情况下,人的生命也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
我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房里,身边站着的就是面包店的老板。他见我醒来,冲我竖起大拇指,说:“安心养一养,费用由我来付。”
老板前后判若两人,“我”的“爱国行为”感动了外国老板?其实,所谓的“老板”的前后反差不过是表现主题的需要罢了。
拿这类文章入选教材,到底想教给孩子什么呢?是不是可以用更好的方式告诉孩子们一些更好的故事呢?
三、断章取义
选入教科书作为课文的作品,编者大都作了删节或改动,有的甚至删改得面目全非。
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慈母情深》。
……毡絮如同褐色的重雾,如同漫漫的雪花,在女人们在母亲们之间纷纷扬扬地飘荡。而她们不得不一个个戴着口罩。女人们母亲们的口罩上,都有三个实心的褐色的圆。那是因为她们的鼻孔和嘴的呼吸将口罩濡湿了,毡絮附着在上面。女人们母亲们的头发、臂膀和背心也差不多都变成了褐色的。毛茸茸的褐色。……
这样的细节描写,展现了环境的恶劣,凸显了母亲劳动的艰苦,强调了书款的來之不易,足以触动孩子们柔软的心灵。删之实在无理。
再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月光启蒙》,删改更甚。
本文题目原为《往事如歌——月光母亲》,选入教科书后题目改为了《月光启蒙》。改后的题目,着眼在“启蒙”。但这样的改变是否有断章取义之嫌?如果在肤浅的意境中,叙说着不着边际的“启蒙”,岂能没有隔膜?
不仅如此,编者还掐头去尾。
原文开头为: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原文结尾为: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
“笑得我泪流满面”,才有如歌往事的倾泻。情深意切的文字,引出一段无尽的思绪。原文开头的交代,使回忆更加自然。删掉这个开头,使得原文的情感力量丧失殆尽。正由于母亲失忆,曾经是母子共同的美好记忆,而今却只剩下“我”一个人追忆,人生的美好、世道的无常,怎能不让人黯然神伤。读到结尾,方能理解“月光母亲”的题目主旨,对母亲的爱才更显其真挚和深沉。
如此改头掐尾的文章,少了母亲失忆的重大情节,似乎很温馨,很美好,但却由此丢失了情感上的波澜,削弱了文章的感情力量。这样的改动将本文浅薄化、幼稚化了,实在得不偿失。
名家作品遭遇如此删改,丰富的主题思想、审美趣味显然被简化、窄化了。在教科书中,选文应该尽量地原貌呈现,编者应该少一些没有必要的删改,从而让孩子们去领略原文本身的魅力。
四、道德绑架
小语教科书中,数量最多的就是这类的文本了,也就多举几例吧。
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在金色的沙滩上》。
太陽刚冒出海面,金色的沙滩上,有个身穿天蓝色连衣裙的小姑娘在拾贝壳。
可见这个小姑娘对贝壳的喜爱。
画家笑了笑。……“那儿的贝壳更好看。你帮我看着东西,我去捡,好不好?”
这句话的意思自然是:你帮我看着东西,我去捡贝壳,捡来我们分享。叔叔捡来的贝壳自然可以看作是和小姑娘两人合作的收获了。
画家游到了海滩上,笑嘻嘻地把拾到的贝壳拿给小姑娘看。美丽的贝壳映着阳光,更加灿烂夺目。小姑娘羡慕极了,情不自禁地说:“啊,真好看!”
看得出,小姑娘非常喜欢这位叔叔捡到的贝壳。
画家向小姑娘介绍他拾到的贝壳:“……你要哪个?随你挑!”
小姑娘接受贝壳理所应当。但是——
小姑娘摇摇头,对画家说:“我不要,老师说了,不能随便要别人的东西。……”
……她弯下腰,把一颗颗贝壳捡了起来,还给了画家。
画家惊讶地看着小姑娘,……
我也“惊讶地看着小姑娘”,这还是一个小姑娘吗?小姑娘的形象一下子“高大上”了,但这个形象也远离常人了,更远离正常儿童的心理了!小孩和画家合作得到贝壳,该拿的就应拿,“不拿”是否恰恰隐见一种超道德的浮伪不实。文本呈现的内容应契合孩子的天性,否则就容易变得滑稽可笑,莫名其妙。小孩子还是有点小孩子气、小孩子味更真实些。
再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落花生》,“父亲”拙劣的比喻论证,显然缺乏说服力。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桃子、石榴、苹果怎么就成了“只讲体面”而“没有好处”的了呢?“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又不好在哪里呢?给桃子、石榴、苹果打上这样的标签,似乎是不讲道理的。像这样的课文会令学生如坠云雾,论证不足以服人,拿论证不出的道理教育孩子们实在欠妥,甚至对于他们以后的议论文写作起到反作用。这样的课文怎么教才能既不违背编者意图又不误导孩子们呢?也许让学生给课文加批注,去帮助作者修改文章是一个不得已的办法吧。
选文必须本着“取法乎上”的原则,选择文质兼美的典范篇章,以供少年儿童学习仿效。如果课文是伪故事,其中的“道”和“情”是虚假和伪善的,人文教育目标是难以达到的。
科幻、神话、志怪、童话、寓言……学生一看就知道不是真的,作者也没打算让读者相信是真的。而上述这类课文,散文的语言,写实的风格,说得有鼻子有眼,就跟真事似的,然而经不起推敲。这样的课文,就不属于虚构,而是杜撰了。相比之下,三年级下册的《燕子专列》就很好,时间、地点都明明白白,人物也有名有姓。一看就让人觉得是真实事件。还有,五年级下册的《童年的发现》、六年级上册的《跑进家来的松鼠》也很好,好在童真童趣,好在儿童视角,好在润泽儿童心灵。很遗憾,这类文本还比较稀少。更遗憾的是,这几篇都不是“国货”。
我不知道这样的选文何时是一个尽头。唯愿小语教科书多一些真善美,少一些假恶丑。愿我们共同努力,如鲁迅先生所说:“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让我们向着真善美那方前行。
(山东省鱼台县罗屯镇中心小学 272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