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绿色经济发展研究

2017-03-02俞筝卢辞

巢湖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安徽省浙江省绿色

俞筝卢辞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00)

1 引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社会共识。绿色发展离不开顶层设计,《“十三五”规划》从农业、工业、能源、交通、城市建设以及生态治理等六个角度,对我国绿色发展做了总体部署;农业部、工信部、能源局、交通部以及住建部已分别部署各自主管领域的绿色发展工作;财政部、环保部、统计局、审计署以及“两高”着力完善相关配套机制。多部委配套文件密集出台,支持绿色发展。安徽资源储量丰富,有煤炭、铁矿、铜矿等,均居于全国前茅。近年来,绿色产业体系探索发展中,“分子”上积极推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削减高能产业,努力靠近绿色循环低碳产业发展模式。“分母”上落实“十二五规划”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资源利用率。本文基于安徽已有资源禀赋测度绿色经济发展相关影响。

目前,本文“绿色经济”概念认为运用生物、太阳能等无污染的能源创造出的新型循环可持续发展模式。根据这一概念检索的绿色经济研究成果有:刘会齐[1]学者探究绿色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组织创新模式,邓元建和傅敏彭[2]基于绿色经济视野下对我国生态扶贫路径和政策进行研究,认为生态扶贫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潜能。王峰等多位学者[3]研究发现人口密度、能源消费和绿色经济发展就呈现倒“U”形,并探索三者相关关系。王晓云、魏琦和杨秀平[4]认为通过构建模型表明城市绿色经济效率提升的主要驱动力量是技术进步。Eleo认为nore Loiseau、Laura Saikku[5]等国外学者对绿色经济进一步明确,构建系统的绿色经济构架,并用相关模型去证明绿色经济相关概念和与其他学科关系的科学性。

2 安徽省绿色经济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比较分析

绿色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大多数学者主要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模型,核心指标归类是“PSR”(压力—状态—响应)构建。表现形式有李舒翔[6]的“经济—自然—生态”框架;薛珑[7]的“效率—环境—创新—政策”框架;朱海玲[8]的“循环经济—绿色金融—节能排放—工业绿色发展”框架。学者们构建指标原则可归纳为:科学性、可操作性和系统性。因而,依据安徽省各项指标的关联性,构建合理的指标体系是得出合理结论的基础。

2.1 绿色经济测度方法选择

参考我国北京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和国家统计局中国景气监测中心联合研制《2010中国绿色发展指数年度报告——省际比较》,和薛珑[7]学者对于绿色经济发展测度体系构建的研究成果,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指导下,创建绿色经济发展测度体系。分为三级指标A、B、C进行权数测度。A1为绿色经济效率、A2为绿色资源环境、A3为绿色科技创新、A4为绿色经济政策。A1对应B11为生产效率、B12资源使用效率,A2对应B21资源与生态保护、B22污染排放。A3对应B31为人口、教育,B32为科技创新投入。A4对应B41为绿色投资,B42为绿色城市管理,B43为绿色环境治理。数据来源于2009-2016年安徽省统计年鉴和2009-2016年浙江省各年份统计年鉴。由于文章篇幅限制,数据在此不作阐述。兴趣学者可以联系作者提供数据资料。

数据处理方式是建立模糊效益型矩阵或模糊成本型矩阵:

上面是效益型模糊隶属度函数,其中D(Xi)为第Di指标实际隶属度值;Xi为第Di指标实际值;Xmax为Di指标上限值,也即最大值。Xmin为Di指标下限值,也即最小值。同理,下面是成本型模糊隶属函数:

表1 绿色经济发展指标体系

2.2 绿色经济横向比较研究

安徽省绿色经济发展研究比较分析对象是浙江省,测度方法相同,如下图所示:

图1 浙江省绿色经济发展测度

图2 安徽省绿色经济发展测度

其中,绿色经济效率为B1,绿色资源环境为B2,绿色科技创新为B3,绿色经济政策为B4。从各项总趋势上可以看出,浙江省较为平稳向上趋势,安徽省有各项波动情况不同。比较绿色经济效率B1,浙江省近似线性函数,安徽省2012年和2013年有一个波折。比较绿色资源环境B2,浙江省轻微波动上升,安徽省极为不平稳,近两年发展停滞。比较绿色科技创新B3,浙江省一直处于0.8到1幅度之间缓慢上升,安徽省处于0.6到1幅度间迅速上升。比较绿色经济政策B4,浙江省处于0.8到1之间缓慢增长状态,安徽省处于0.7到0.85幅度之间,近5年有点停滞不前。再分析区域经济绿色发展状况,安徽省在2009年和2010年是大于浙江省区域经济绿色发展,2011年以后,浙江省区域经济绿色发展反超安徽省区域经济绿色发展。由此比较分析得出,安徽省在发展起点上是优于浙江省的,但后期的发展呈现不稳定状态和低于浙江省,差距逐渐加大,必须反思这种状况的结果以迎合当代绿色经济发展趋势。

表2 区域经济绿色发展比较得分

2.3 安徽省与浙江省比较分析表现的不足

地理位置上,浙江省与安徽省临近,都处于东南区域,浙江省处于沿海,而安徽省处于内陆。经济发展上,浙江省一直是以制造业为首促进GDP增长,近年来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远远超于第二产业,绿色经济测度中浙江省并没有以环境为代价追求GDP增长,而安徽省绿色经济发展在2009和2011年是优先于浙江省,后期发展却日渐显示出差距,并且工业发展和第三产业发展也落后于浙江省。由浙江省典型案例可以看出经济增长与环境优化之间可以相互协调促进,实际行动响应了《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的绿色经济转型。对此,以2011年为断点具体探析差距之根本。

2.3.1 产业转型能力不足

绿色经济效率是由生产效率和资源使用效率组成,生产效率中第三产业占GDP总比一项是重点,不仅反映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型是否顺利,第三产业发展的社会经济耦合性还会带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表现出人均GDP的增长。安徽省2009—2015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在0.32到0.39之间,浙江省的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在0.43到0.50之间,因此,安徽省应该结合自己优势发展第三产业,促进经济增长。其次,是资源使用效率中重要的是万元GDP能耗,2009—2015年安徽省万元GDP能耗在1以上,呈现逐年上升状态,而浙江省万元GDP耗能呈现递减状态,在1以下,2015为0.45。这种相反的耗能趋势反映出安徽省的新能源行业规模偏小,新兴能源产业发展滞后。综合分析,安徽省产业转型能力较浙江省低。

2.3.2 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足

绿色资源环境由资源与生态保护和污染排放组成,资源与生态保护方面,由于安徽省是以第一产业为主,人均占有耕地面积是远大于浙江省人均耕地面积。但是在污染物排放方面,安徽省人均废水排放量是浙江省人均废水排放量的几倍,人均二氧化硫排放量浙江省是安徽省的12.5倍,每公顷耕地农药施用量安徽省也远优于浙江省。综合分析,安徽省资源和生态方面大于浙江省,但是其污染物排放方面安徽省做得远远差于浙江省。说明安徽省在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力度不足。

2.3.3 科技创新后劲缺乏

绿色科技创新是由教育水平和科技创新投入组成,教育水平中义务教育完成率安徽省和浙江省近似相等,每年都在90%以上。但是每万人普通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浙江省约为安徽省的几倍,教育数据说明国家的义务教育完成两个省份都可以高效完成,但是在高等教育方面浙江省远大于安徽省,说明安徽省人口高等教育程度不高。其次,科技创新投入中,R&H经费占GDP比重浙江省约为安徽省1.17倍,而科技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中安徽省约为浙江省的9.36倍,说明浙江省的科技创新投入在GDP增长中处于良性循环,社会整体资源分配于科技投入的比重大于安徽省。而安徽省的财政支出中的科技支出比重大于浙江省,说明安徽省政府重视科技创新并努力弥补自身不足。整体说明安徽省处于一种政府引导下的科技创新,发展状态处于萌芽状态。再者,万人申请专利数中,浙江省约为安徽省的3.5倍。

综合分析,安徽省教育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远低于浙江省,安徽省需加强自身研发能力。

2.3.4 关于绿色经济政策落实不够

绿色经济政策是由绿色投资、绿色城市管理和绿色环境治理组成。绿色投资中环境保护经费占财政支出比重,浙江省和安徽省近似相等水平,在0.02到0.03之间。科教文卫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浙江省略大于安徽省0.1个百分比,说明环境保护在政府层面的重视程度是一样的。而浙江省政府对于科教文卫的重视程度略大于安徽省。安徽省对于绿色投资方面应该加强科教文卫支出。其次,绿色城市管理选取的重点方面有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市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城市用气普及率。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中安徽省和浙江省在近年来都达到了90%以上,城市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浙江省约为安徽省的1.45倍。城市用气普及率都达到95%以上。城市绿色管理层面依照数据两个省份近似相等。再者,绿色环境治理中的人均造林面积安徽省约为浙江省的2.77倍,说明安徽省林业方面是优于浙江省。综合分析,可以得出安徽省对绿色经济发展在财政输入端与浙江省相差不大,但是落实城市绿色管理方面安徽省落后于浙江省。

从比较分析中可以得出,安徽省绿色经济发展的缺陷有:其一,产业转型不足。第三产业有待进一步发展,第一产业应注重新农业与新科技结合发展突破农业转型。其二,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足。安徽省应该引入生态农业和先进技术减少农业化肥施用量,并且在废水排放量方面减少污染源,积极监测水质,严惩工厂废水排放超标量。其三,科技创新后劲缺乏。安徽省需结合自身特色创建社会创新激励机制,让科技创新成果惠及人民生活质量。其四,关于绿色经济政策落实不够。管理方面需要积极落实,消除冗余劳动力和财力,发挥社会资源分配的利益最大化。

3 安徽省绿色经济发展的突破点

从比较分析中得出了安徽绿色发展不足,需要重新审视结合安徽自身优势,为安徽省绿色经济发展寻找突破点。

3.1 加强资源循环型城乡建设

随着安徽省城市化水平不断加强和农业产业化能力不断加强,安徽省污染源分为两点,城市和乡村。但是两者突出污染源主要是污水处理,其处理不规范、不合理,污水处理分为两种“使用端——湖泊端”,主要依靠自然净化。第二种是“使用端—污水处理厂—湖泊端”人工净化处理与自然净化。而大多数乡村、学校、小区等地方的生活污水处理采用的都是第一种方式,农业污染物随雨水直接流入湖泊,造成湖泊污染,水生生物减少,也是采用第一种方式。两者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安徽省巢湖流域夏季蓝藻泛滥,具有净化水质功能的湿地大面积减少。空气污染面源广泛,主要污染结果特点是冬季雾天、逆温、少风等不利气象条件增多,重污染天气多发。因此,加强资源循环型城乡建设对于建设生态友好型城市至关重要。城市污水体系安全、系统,使得污水有效集中,利于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努力建设智慧城市。乡村结合乡村特色,可以倡导生物发电,废物用科技形成有机肥等降解污水等,有效利用,而农膜等可以加强回收利用,加强循环利用。综合,城市形成绿色循环发展体系,乡村形成绿色发展体系,两个系统加强生态环境正外部性。

3.2 加强新能源产业建设发展

新能源产业是指正在开发研究有待推广的产业。目前一般有利用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据相关资料显示,安徽省截至2015年底,全省新能源发电企业个数占全省发电企业的22.2%,当年发电量仅为全部发电量的2.3%。2015年新能源产业产值641.2亿元,占全部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的7.2%,其规模在七类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居倒数第2位。从新能源内部结构看,风能和太阳能占据主要地位,生物乙醇、垃圾发电、地热能等新能源发展相对滞后。安徽省具体的新能源项目有生物质电厂、风电并网、光伏发电、秸秆电厂、生活垃圾焚烧电厂。虽然安徽省这些方面都有涉及,但是不规范竞争、原料季节性供应、政府输入性补贴等都是现有存在问题,使得新能源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威胁。安徽省需要创新科技,鼓励高校或研究机构研究成果快速得到运用,控制资金流入带来的价格不稳定,形成一种新能源产业链。

3.3 加强生态补偿机制创新发展

生态补偿领域涉及流域生态补偿、湿地生态补偿、农业生态补偿等多方面。安徽省需从生态补偿入手,用“谁获利,谁补偿”的原则制定方针,创新试点。由于生态资源是公共资源,当个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个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理性个人在没有社会约束的情况下会产生逆向选择。因此,生态环境需要政府制定规则进行管制,让惩罚价格增加个人成本,迫使个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这样,个人就不会产生破坏环境的行为,或是将破坏环境的行为危害降到最低。综上理论分析,安徽省应该从生态补偿机制入手,规范不合理的个人行为,使得社会环境更加安全、清洁和健康。

3.4 加强农业转型升级

安徽省是农业大省,加强农业转型升级对于环境友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业需加强绿色发展方式,从源头防止污染。农业生产使用有机肥料,对农产品进行科学监控,生产使用无污染、危害低的农药对害虫进行防治。对于农业生产剩余物品,如:塑料袋、农膜、废水等,进行回收利用。农业在三大产业中对经济贡献率最低,是因为其自身特点风险大,周期长,回报率低等特点。安徽省需从农业自身进行根本型变革,例如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这样由于品牌标准,使得投资者消除了农产品回报率低的风险,使得消费者消除农产品质量不佳的忧虑,可以使得农产品在品牌效应的带动下,形成让农业带动二、三产业发展的新的产业链。

[1]刘会齐.基于绿色经济的企业组织创新模式研究[J].生态经济,2013,(2):33-36+50.

[2]邓远建,傅敏彭.基于绿色经济视野的生态式扶贫路径与政策研究[C]//《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编辑部.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文集(一),2012.

[3]王锋,李紧想,陈进国,等.人口密度、能源消费与绿色经济发展[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1):6-12.

[4]王晓云,魏琦,杨秀平.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动态评价及影响因素[J].生态经济,2017,(2):68-71.

[5]LOISEAU E,SAIKKU L,ANTIKAINEN R,et al.Green economy and related concepts:An overview[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6,(139):361-371.

[6]李舒翔.福建省绿色经济发展能力评价研究[D].福州:福州大学,2014.

[7]薛珑.绿色经济发展测度体系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2012,(18):21-24.

[8]朱海玲.绿色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2017,(5):27-30.

猜你喜欢

安徽省浙江省绿色
绿色低碳
《初心》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2017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