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自己的坐标
——朱培尔的书法

2017-03-02尹广

艺品 2017年1期
关键词:结体点画纸本

文/尹广

寻找自己的坐标
——朱培尔的书法

文/尹广

朱培尔

朱培尔,1962年生,江苏无锡人。《中国书法》杂志主编、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篆刻艺术委员会秘书长,西泠印社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编审。多次担任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全国篆刻艺术展等展览评委。著有《朱培尔作品集》(山水、书法、篆刻、文集四卷)及《当代青年篆刻家精选集——朱培尔》《中国青年书法家十家精品集·朱培尔》《中国青年书法家·朱培尔》《亚洲当代书法思潮——中日韩书法及其主义》《林泉高致——朱培尔山水画集》《中国当代书画名家·朱培尔专辑》《培尔小品》等。

一、以造型为先,营造精神的意识符号

朱培尔的书法创作强调图式,观赏方式不是上下阅读,而是上下左右观看的,先整体,再局部,一层层整体式推进的。如在其《行楷书菜根潭册》、《草书古人诗册》作品中,首先进入视觉的不是一个个单字,而是章法,即通篇的黑白构成,或者黑红白,笔墨是一个图形,余白是一个图形。然后进入视觉的还不是字,而是字的组合,如《菜根谭》里,第一行为“有”和“浮云”两个组,第二行为“岩栖穴”一组,第三行为“之癣”和“而常自醉酒”一组;再如《古人诗册》里,第一行“春洲”和“菰蒋绿”一组,第二行“自空虚”和“望山”一组,每组都是相对独立的造型单位,先于结体进入感官。再然后,才会进一步去分析结体,去分析点画,最后去领会通篇的文字内容。

这种先整体再局部,一层层整体式推进的观看顺序,决定了朱培尔书法创作在结体上首先强调的是造型方法,然后才是结构方法,正如他自己所言:字与形的支离乃至变形,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对文字实用意义的淡化和对形式美的突出。我也认为,朱培尔不以单字之美取胜,而是以整体之和谐见长。曲斌先生指出,这里的奥妙,就是内与外的统一,虚与实的统一。

在朱培尔的书法创作中,形式能够表现情感、情感与形式的关系就像《周易》中理与象的关系。《周易》深奥的义理存在于纷繁错综的卦象之中,即“理在象中,即象识理,离象无理”。汉代蔡邕在《九势》中说:“夫书肇自然,自然既出,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焉。”他所说的自然,就是书法艺术所要表现的内容,包括自然万象,也包括人类的情感。

朱培尔的这种以造为先的书法实践,概括起来有三大特点:第一,强调体势,打破每个字的结体平衡,使其左右摇曳,不得不依靠上下左右字的配合来寻求平衡;第二,强调对比关系,点画的粗细长短、结体的正侧大小、章法的疏密虚实、墨色的枯湿浓淡,通过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内在联系,将看似独立的结体和点画联系起来;第三,在对比的基础上,根据视线扫描是相似性因素引导的原理,利用各种造型元素在墨色和形体上的相似形,来加强它们之间的亲和力,使相距遥远的、分散的各个相似部分相互呼应,建立起整体关系。就结体来说,基本形状就是结体方法,变形就是造型方法。就章法而言,作为一个整体,积点成线,垒字成篇,追求通篇的平衡和协调。结体和章法既各具特色,有相互兼顾,成为朱培尔书法形而上的审美特征。

二、追求气势神韵,体现生机盎然

在朱培尔的书法作品中,其神采主要表现在气势、风骨和趣味之中。他的书法作品生气盎然,充满韵味,从其作品中表现出超越文本的势,并且在体式和风格方面打上时代、地域和艺术家个人的烙印。朱培尔书法作品,注重形式的构建,他的书法形式是一种意象,如诗歌般的味道。这种书法形式抽象后的点画结体最终所要表达的不是汉字,是某种意象。意象往往具有生命意义,它来自于各种元素的对比与组合。这种“有意象”、“有意味的形式”,不仅是这个构图,而是这个构图传达作者的内心之感情。他既强调外在的“形”,也强调内在的“神”,从而营造一种“形神兼备”的境界。相对于他的形,这种“神”就是势。近来,我找来他出版的书法作品,以及他时不时发于微信上的新近作品,他的书法印象在我头脑中逐渐深刻起来,体味也呼之而出,就是一个字“势”。书法的势比技重要,譬如一代伟人毛泽东的书法,那种气势、那种气场非一般书家所有。朱培尔书法的势,尤其是草书和行草的势的表现直接影响着作品的格调。虽然技在创作中同样十分重要,技通过勤学苦练可以练就,但势不仅需要勤奋,更需要天分。朱培尔的行草、草书感悟能力强,往往以势取胜。这种势,就是他情感运动的显现及运动关系产生的视觉效果。在他的书写中,任何点画都是形势兼备的。在这里,形是空间关系、空间造型,势是时间节奏、连绵关系。空间关系实际上带有绘画的效果,绘画的虚实,大小的错落,而时间节奏,实际上带有音乐性。

三、贵在尊重与创新,构建新的审美价值

朱培尔 王维送别诗册每页28.5cm×31cm 纸本 2015年

一个好的书法家,首先要书法的路子正,取法高古了,还要取到高古。同样取《万岁通天帖》为师,有人学得雅,有的人却学得俗,这与书家的综合素质和审美观有密切联系。但是,年龄与人生感悟和审美积淀不一定成正比。中国书法协会副主席胡杭美先生认为,正常情况下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阅历都会随之而丰富,书法界“人书俱老”之说便是例证。但这不等于年小的就绝对不如年长的。其实,那些经过历史长河萃取的精华,在后人的吸收过程中,靠的不仅是岁月积累,而且是悟性、天分与勤奋的竞争。朱培尔的书法是高古的传说中脱胎而出,这从他笔下的线条质地和弥漫充溢于字里行间的那种古雅气息便可看出。但他这种学习古人吸收传统决不是刻舟求剑式的,我个人认为,属于青出于蓝的那种。许多人想在朱培尔作品中查找传统,我觉得他们会比较失望,因为朱培尔的传统已被他化为因素,流淌在血液里,散发在情感里。对待传统,相当多的人顶礼膜拜、俯首称臣,甚至喊出了“中国书法已被‘二王’、颜、赵、米等人推到了极致,已无创新的可能”。朱培尔对待传统的旗帜是积极而理性的,他认为既要继承传统,又不要墨守成规,因而他采取了尊重的态度。继承与尊重,虽词义相近,但内涵不尽相同。继承传统,有主动与被动之分,其中包括不得已而“继承”和不自觉的随大流而“继承”。而尊重则是对传统的信仰、渴望与追求,并且在此基础上勇于创新、完善,使之与时俱进。书法创新,不外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所谓外因,无非是书法工具及纸张的革新和改造。今天的毛笔与秦汉时代完全一样,宣纸亦与晋唐时代一个样。笔与纸的性能已被充分开发,各种表现应用都趋于极致。作为一介书生,一生研究书法理论、勤于书写的朱培尔,自然而然地在幅式、章法、结体、点画乃至空间展示作一番改变,寻求新的突破。

作者系广州市白云区作家协会主席

朱培尔 漱水濯雪34cm×138cm 纸本 2016年

朱培尔 杜荀鹤《赠质上人》69cm×59cm 纸本 2015年

朱培尔 市忪道人《题画诗》69cm×138cm 纸本 2016年

朱培尔 前贤诗二首69cm×138cm 纸本 2016年

朱培尔 往燕高陵联138cm×34cm×2 纸本 2016年

猜你喜欢

结体点画纸本
韩景燕作品集
王少桓
熊明非作品选
规范化的清代刻本宋体字与楷书结体差异浅析
兰华生作品
点 画
“练成优美点画,方能把字写好”——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之《书谱》今译(一)
七绝·春雪
“练成优美点画,方能把字写好”——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之《书谱》今译(二)
篆书条幅《游金山寺》创作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