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肺话”
2017-03-02康健
说说“肺话”
随着气温下降,气候干燥,雾霾天渐多,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需小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据不久前一项覆盖我国7个地区20245名成年人的全国流行病学调查发现,40岁以上人群中慢阻肺患病率高达8.2%。影响慢阻肺发病的危险因素除了自身遗传之外,环境因素特别重要。环境因素主要有吸烟、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户外和室内的空气污染、感染等四种。吸烟是慢阻肺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吸烟者的肺功能异常率较高,吸烟者死于慢阻肺的人数多于非吸烟者。此外,被动吸烟也可能导致慢阻肺发病。
在我国死亡原因排行榜上,位列第一名的是心脑血管疾病,第二名是癌症,第三名是慢阻肺,前两名“杀手”已经家喻户晓,慢阻肺又是什么呢?慢阻肺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简称,是一种持续进展的慢性气道疾病,常见于吸烟者或生物燃料暴露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气短、喘息等,冬季明显,严重时患者自己可以听到气道痉挛的声音,在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该病的患病率高达8.2%,它高居死亡原因的第三位、经济负担的第五位。
目前公众对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糖尿病的认知较高,而对慢阻肺这个沉默杀手的认识还相对欠缺,一些人常认为反复咳嗽、咳痰等症状是吸烟的伴随症状而不在意,致使慢阻肺的确诊率只有35.1%。
目前来看,庞大的吸烟人群、严重的空气污染、快速的人口老龄化等原因,使我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慢阻肺威胁。但相当一部分人在患上慢阻肺后竟不知情,当气促、呼吸困难等明显时才去就医,发现症状时已是中晚期。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那么认识下我们的敌人(慢阻肺)吧。
一、潜伏的慢阻肺帮凶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许多慢阻肺的“帮凶”,包括吸烟、环境污染、厨房油烟、职业性粉尘和反复呼吸道感染以及可能的遗传因素。在诸多危险因素中,吸烟是导致慢阻肺的头号杀手,因此慢阻肺健康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戒烟。
二、易被忽略的临床症状
慢阻肺的特征性症状是慢性和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咳嗽和咳痰。慢阻肺早期的主要症状是似有似无的憋气,特别是活动以后的憋气经常不被重视,只有在严重的时候才会被提出来,所以症状上不突出是慢阻肺早期发现困难的重要因素。
三、被轻视的肺功能
慢阻肺跟高血压一样,早期发现不是凭借出现的症状而是依靠检查,要确诊慢阻肺必须进行肺功能检查。在常规的体检中,大家已经非常了解体检中测量血压、血糖、血脂等代表的意义,但肺功能检测经常被忽略。那么,什么是肺功能呢?肺功能检查包括通气功能、换气功能。肺功能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对身体无任何损伤,无痛苦和不适。肺功能检查有助于医生明确疾病严重程度。
因此,建议年龄大于40岁的吸烟者或曾经吸烟者;与粉尘和化学物质接触者;长期受室内外空气污染者;出现慢性咳嗽、咳痰、活动后气短、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史的人都应定期到医院做肺功能筛查。
四、病情的自我监测与正确评估
按病程可分为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慢阻肺患者呼吸系统症状超出日常变异(典型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痰量增多或痰液呈脓性),需要更改日常的用药即为急性加重。
随着病情加重,慢阻肺就不仅仅影响呼吸系统,它还会波及全身多个脏器,如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焦虑和抑郁、肺癌、糖尿病等。因此要尽量将自己的症状向医生描述全面。
五、慢阻肺规范化的管理
慢阻肺是一种需要坚持长期治疗,甚至终生治疗的疾病。以下几点在慢阻肺规范化管理中不能忽视。
1.教育与管理。(1)戒烟(2)了解慢阻肺的病理生理与临床基础知识(3)掌握一般和某些特殊的治疗方法(4)学会自我控制病情的技巧,如呼吸锻炼、吸入装置操作等(5)了解赴医院就诊的时机(6)社区医生定期随访管理。
2.控制职业性或环境污染。避免或防止吸入粉尘、烟雾及有害气体。
3.药物治疗。无论慢阻肺是稳定期还是急性加重期均须用药治疗,须由医生协助选择适合自己的用药,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不建议自行调整剂量或者用药时间。(1)支气管舒张剂。主要的支气管舒张剂有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药及甲基黄嘌呤类,根据药物作用及患者的治疗反应选用,多首选吸入治疗。(2)激素。不推荐对稳定期慢阻肺患者长期口服激素及单一吸入激素治疗。(3)抗生素。需要有临床适应症,不建议经常反复长时间使用抗菌药物。(4)营养支持。建议摄取高蛋白食物、碳水化合物、水果、蔬菜及奶制品。
4.除常规药物治疗,依据病情,还可以采取氧疗机械通气康复外科手术等。最后,呼吁40岁以上的高危人群应当在每年的定期体检肺功,做到慢阻肺的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及规范治疗。
预防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关键就是长期坚持规范化治疗。而当前慢阻肺疾病控制的情况并不理想,仅35%的患者病情控制稳定。患者认知不足和规范管理欠缺是慢阻肺控制不佳的主要原因。慢阻肺的病程分为“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疾病在稳定期仍缓慢发展,肺功能仍会继续下降,一旦“见好就收”,不仅无法获得稳定持久的治疗效果,反而容易导致病情反复。因此,遵从医嘱并坚持长期规范治疗至关重要。在治疗药物中,吸入长效支气管舒张剂是稳定期慢阻肺治疗的首选药物。一旦发生急性加重,需及早进行就医治疗,或运用短效支气管扩张剂、激素等有效治疗手段尽快控制病情。
主讲专家:
康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中国医科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医学博士,国家二级教授。1982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疗系,199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994年晋升为教授、主任医师,1995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曾留学日本国立千叶大学并在英国牛津大学短期学习。兼任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副会长。《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主编,《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国际呼吸杂志》副主编。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中华医学科技奖2次,教育部科技进步奖1次,省科技进步奖6次;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国外SCI杂志论文60余篇,主编学术专著7部;培养博士研究生3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