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骨柔情铸忠诚
——记大连市公安局金州分局情报作战部主任、刑侦大队副大队长陈铮
2017-03-02程晓松
◎文/本刊记者 程晓松
侠骨柔情铸忠诚
——记大连市公安局金州分局情报作战部主任、刑侦大队副大队长陈铮
◎文/本刊记者 程晓松
浓密的剑眉下,是一双闪亮的眼睛。侦破刑事案件,这双眼睛目光如炬,像寒冰,似利剑,令犯罪分子望而生畏,心惊胆战。
服务一方民众,这双眼睛灿若阳光,像明星,似春水,让受助群众暖从心起,爱由心生。
生就这样一双“慧眼”的人民警察,就是大连市公安局金州分局情报作战部主任、首席情报官、刑侦大队副大队长陈铮。
火眼金睛:网络神探显神威
此刻,这双眼睛正全神贯注、目不转睛地捕捉着计算机屏幕上闪现的信息。
“全体队员注意!目标在电话亭出现,立刻行动!”闻声而动,刹那间,警察似神兵天降,将正在公用电话亭里打电话的犯罪嫌疑人李某按倒在地,当场擒获。
一起大连市民普遍关注的“杀害练歌房陪侍女系列命案”成功告破。
这是陈铮利用现代高科技和信息技术手段成功侦破刑事案件的一幕真实场景。
从警19年,陈铮始终工作在公安情报信息研判工作第一线,满腔热忱地投身公安情报作战平台建设。
缜密分析、细心研判、精益求精……情报信息研判是公安刑侦战线上的一项高智能作战。面对光影变幻的屏幕和浩如烟海的信息,从错综复杂、虚虚实实中去伪存真,条分缕析,通过不断的查询、比对、碰撞,合理推断,锁定目标,让犯罪嫌疑人原形毕露,需要侦查员有一双“火眼金睛”和不怕吃苦的精神。
中学时代的陈铮就热衷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立志当一名智能型警察。1998年,怀揣梦想的陈铮从警校毕业,饱含憧憬与激情,开始了从警生涯。
本着“情报信息主导警务”这一世界先进的警务理念,着眼合成作战效能提升,陈铮带领侦查员深入全区政府机关及公共服务、医疗就业等部门,采集公用信息达数亿条,并以实战需求进行整合,和同事们建立了被省公安厅领导誉为“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先进性和前瞻性”的全省基层公安机关第一家刑侦专业信息研判平台。
金州分局情报作战部成立后,陈铮带领大家搞开发、搜信息,建设完成包括图侦研判、手段合成、综合研判、决策会商等区域的研判大厅,建立了“联合指挥作战平台”及“情报支援系统”,创新了信息查询、共享和服务机制,走在全省基层公安机关情报信息工作的前列。
早些年间,犯罪分子使用城市公用电话规避信息追踪,实施犯罪活动,一度令警方颇为头痛。
“绝不能听凭犯罪分子利用这一手段逍遥法外。”痴迷于刑侦信息研判工作的陈铮下定决心:绘制一张全区IC卡公用电话导侦图,让犯罪分子无处遁形。
历时4个多月,陈铮跑遍金州的大街小巷,行程近千公里,逐个电话亭插卡,通过手机显示,标明电话号码,并多方请教制图专家,将城区划分成24个小图,点对点逐一标注,用60张A4纸拼制合成,一张1∶75000比例的金州IC卡公用电话分布图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制作成功。随后,陈铮采用计算机技术,将其制成电子版,存入警方计算机数据库,用于数据和情报共享。
这是全国警方第一张县区级区域IC卡公用电话导侦图,新华社播发通稿,向全国进行推广。
基于信息研判平台和公用电话导侦图等公安刑侦信息化系统,上述“杀害练歌房陪侍女系列命案”以及“金州区大魏家街道碎尸案”等一系列大案要案成功告破。
“我最高兴的就是历尽艰辛、案件揭开盖子的那一刻。”凭借多年积累的专业知识、实战经验,从寻常中发现线索,于细节里捕捉端倪,同犯罪分子斗智斗勇,陈铮以智勇双全和不懈努力书写着公安刑侦工作的传奇。
金州区曾连续发生26起企事业单位财务室金柜盗窃案,被盗金额达30余万元。此案线索扑朔迷离,金柜大盗似人间蒸发,始终无迹可寻。
临危受命,陈铮带领刑侦人员围绕案发现场周边几十万条公用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经过连续五昼夜的网上作战,从中获得了唯一一条与案件有关的信息,又经过为期10天240个小时的平台数据综合研判,最终确定贵州省黄平县的潘某等6人有重大作案嫌疑。根据这一情报研判结果,分局侦查员远赴贵州将潘某等6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这起轰动大连的惊天大案一举告破。
在刑侦岗位,陈铮游走巡行于信息网络世界,19年来共侦破各类刑事案件3500余起,提供信息追逃230余人,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500余万元,成为“网络神探”。
侠骨柔情:奉献大爱铸警魂
“陈铮啊,到啥时候,你也别忘了,这警察的前面永远有‘人民’二字,你的这身警服是百姓给你的。”穿上警服那天,父亲语重心长的话语,陈铮铭记在心头。
真诚助民,真情爱民,从警19年,陈铮真心真意为百姓办实事,解难题。面对普通群众、弱势群体,那双嫉恶如仇的眼睛,闪现的是爱心,涌动的是光芒,温暖着百姓的心。
“陈铮就像我的亲哥哥,没有他,就没有我的今天。”1月12日,在陈铮的帮扶对象开设的超市里,店主人肖志锋动情地说。不大的小店里,各色蔬菜、日用品等一应俱全,人流穿梭往来,暖意融融。
肖志锋长年患病,为了照顾父母和孩子,他做过许多小买卖,但都失败了。几番折腾后,家中也变得一贫如洗。陈铮得知情况后,为他送去3000元救济金,并经常给他提供一些物质上的帮助。为使肖志锋走出困境,陈铮帮助联系地点和进货渠道,资助肖志锋开起了超市。如今,肖志锋又在旁边开了水果超市和书店,成为一个综合性的销售点,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我有一个亲爸爸一样的民警义工叔叔。”四川籍打工妇女张梅的女儿在作文中这样写道。
张梅一家四口来金州打工不久,厄运就接连不断。先是张梅的丈夫突患重病卧床不起,为了给丈夫治病,不仅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还欠下许多外债。张梅一边照顾生病的丈夫和年幼的孩子,一边起早贪黑地在建筑工地打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不久,建筑工地因故停工,张梅失去了工作,生活陷入困境之中。
得知张梅一家的遭遇,春节期间,陈铮和民警们购买了棉被、羽绒服、大米、白面、豆油等生活用品,到张梅家走访慰问。
走进东风村张梅的家中时,陈铮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只有七八平方米的出租房里,一扇破旧的门板吱嘎作响,用塑料布糊着的窗户透不进一丝阳光。冰冷的屋子里,小脸冻得通红的孩子,用好奇的眼光瞅着他们。
陈铮的眼睛湿润了。他给孩子穿上带来的羽绒服,去村上买来柴禾,生起炉火,又找来厚实的胶皮,封住门窗的缝隙,堵住呼啸的北风。
炉火渐旺,屋里有了暖意。孩子们穿着暖和的羽绒服,围在陈铮和民警身边,开心地笑着。
从此,陈铮成了张梅家的常客,尽己所能,关怀、帮助着这户特困农民工家庭。
“帮助群众让我感受到更多的快乐,让我觉得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予人玫瑰,手有余香。让歹徒闻风丧胆的刑警陈铮,同时也是大连市慈善总会的五星级义工,是大连首个获得慈善义工杰出贡献“金星奖”的警察,并入选“中国好人”。
从2005年参加市慈善总会义工分会起,陈铮积极参加社会慈善活动,10多年来组织参与各种慈善公益活动300多场次,先后为100余名孤寡老人、失学学生、困难群众及重病患者募集善款230余万元,个人直接帮扶困难群众300多人,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9万余元。
2012年,陈铮和妻子出资3万元,发起并成立了辽宁公安第一个以夫妇名字命名的“家庭慈善基金”。
肩膀扛起一道钢铁长城,脚下筑起一片和谐绿洲。用爱心履行责任,用奉献诠释大爱,19年的从警岁月演绎的是一曲赤诚之歌。凝视远方,陈铮的目光执着而坚定。为了庄严的警徽,为了党旗下的誓言,陈铮一如既往,激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