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心中的榜样问题

2017-03-02张桂辉

杂文月刊 2017年21期
关键词:谢先生德艺双馨偶像

●张桂辉

有消息说,最近,家住重庆市南岸区的谢先生遇上了一件烦心事——暑假期间,他9岁的儿子彤彤,参加一个户外拓展的夏令营活动。活动过程中,彤彤完成的一份问卷调查中,有个问题是:“你心中的榜样和偶像是谁?请按照重要程度写出排名前五位的人。”彤彤给出的答案,前五位全是娱乐明星。这让谢先生心烦不已、陷入沉思。

彤彤选填的五位娱乐明星都是谁,没有报道,不得而知。但却知道,在这份问卷调查中,有超过九成的孩子,将娱乐明星当做自己的榜样和偶像。对这样的“调查结果”,家长也好,社会也罢,既不必大惊小怪,又不可掉以轻心。

榜样,是指那些值得公众学习的典型。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别人以任何东西。”古人认为:“人不率,顺不从;身不先,则不信。”说的也是榜样作用的重要性。实践证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去年10月,中央组织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的“两优一先”“两学一做”特别节目——《榜样》,一经播出,就受到广泛好评。它说明,党员需要榜样,公众需要楷模。

90%多的孩子,把娱乐明星当成榜样,责任不在孩子们。青少年正处在由小孩向大人过渡的发展阶段,既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候,也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时期。他们想早日摆脱幼稚,尽快成长起来。而汗牛充栋明星的出现,使他们眼睛为之一亮,以为找到了追求成功、实现价值的标杆。于是乎,对明星盲目崇拜,狂热追随。

如同夜行者迫切需要指路明灯一样,青少年尤为需要榜样的引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占领我们这些青少年精神世界的,是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雷锋等战斗英雄、先进人物。他们是我们由衷崇拜、肃然起敬的“明星”。那时,虽然没有明星一说,虽然宣传的渠道比较单一,但宣传的标准比较统一——都把各条战线亮闪闪、各行各业响当当的人物,作为宣传的典型。因而,榜样能够深入人心。

明星,是社会公众人物。德艺双馨、实至名归的文艺明星也好,娱乐明星也罢,同样是典型人物,同样值得学习。问题是,在当下俯拾皆是的“明星”中,有多少是真正立得住、过得硬的?

老一辈文艺家、艺术家,大多脚踏实地、孜孜以求、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才艺奉献给受众。许多人奋斗了一辈子,创作了不少优秀作品,奉献了很多精神食粮,社会也没有给他们“明星”的名分,他们从不计得失,不求名利,更不以“明星”自居。反观当下,不论男女,有的甚至初出茅庐,只要碰运气登台唱几首歌,哪怕是“昙花一现”的流行歌手,只要凭脸蛋参演几部影视作品,有一定名气,有一些粉丝,很快就成了曝光率高、知名度大,红得发紫、香得诱人的明星。

不仅如此,有些媒体、不少商家,乃至“明星”的经纪人,不择手段,不惜成本,大加宣传、大肆包装,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更令人堪忧的是,现如今,文艺界、娱乐界,参差不齐、鱼龙混杂。少数劣迹斑斑、丑行多多的演员,哪怕有吸毒、嫖娼等违法犯罪行为,也被“包装”成明星,持续吹捧,频繁曝光,使他们身上原本微弱的“光环”,被无限放大,导致一些青少年对他们盲目关注和迷恋,从而自然而然成为青少年心中的榜样或偶像。

舆论导向,潜移默化。但愿,媒体把更多的版面,留给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把精美的镜头,对准爱岗敬业的基层劳动者、默默无闻的行业领军人物。对那些身上既有闪光点,又有正能量,真正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文艺家,则把宣传的侧重点放在展现他们为了实现梦想,孜孜以求、不懈努力的进取精神上,放在为了奉献社会,顽强拼搏、坚忍不拔的奋斗历程上,而不是过度聚焦他们身上的光环、刻意宣扬他们得到的名利。同时,要宁缺毋滥,要好中选优。这样,既可以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娱乐明星,又能够为孩子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榜样。

猜你喜欢

谢先生德艺双馨偶像
谢希德先生的魅力
杏林国手 德艺双馨
——国医大师李佃贵
偶像报
测字先生
“谁公开了我的举报信”不应成谜
吃旺旺雪饼运气没有旺 男子向多部门写信举报
德艺双馨
——这一方舞台
扎根基层 德艺双馨——记省人大代表、河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袁淑梅
我的偶像
德艺双馨 臻于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