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有”女杂文家
——读林永芳《穿越思想的篱笆》

2017-11-14颜福林

杂文月刊 2017年21期
关键词:杂文家朱先生月刊

●颜福林

黑龙江省穆棱市杂文学会于2016年1月成立,我任会长。考虑到写杂文的女性太少,有意识地侧重培养女杂文作者。她们都订了《杂文月刊》,我将经年在《杂文月刊》发表文章的女杂文家林永芳确立为她们学习写作的榜样,定期集中研读林永芳的文章。当读到她的《按照“标题”摸大象》(《杂文月刊》2016·5·上),委实震到大家了,天哪,怎么能写出这么好的杂文!我鼓励会员:林老师是高标,包括我在内都难以“达标”!但只要朝那个方向努力,也是能写出不错的杂文的。功夫不负人,当年就有5名女会员在省内外发表了10余篇杂文。今年河南新乡全国杂文年会前,她们已经在省内外发表了20多篇杂文。她们都说,成绩的取得,有林永芳老师的一份功劳。我在新乡大会的发言谈的就是这件事,并郑重向林老师表示感谢,她却连说“不敢当”。

返回黑龙江不久,林永芳发邮件要我的详细地址,随即寄来了她的杂文集《穿越思维的篱笆》(以下简称《穿越》)。《穿越》是群众出版社出版的“当代杂文名家书系”中的一种,分4个栏目:五味杂陈、开卷有益、世相纵议、心灵走笔。

极为难得的是,该书系之“总序”出自朱铁志之手。朱先生曾任《红旗》杂志编辑、《求是》杂志副总编,是中国杂文的领军人物,我仰慕已久。不幸的是,先生已于2016年6月25日辞世,距先生2015年10月6日为《书系》写“总序”,只有8个月20天。这让《穿越》尤显珍贵。

朱先生在《总序》中盛赞林永芳“最具学者气质”,“有思想、有文采、有锋芒、有力度”。

我收到《穿越》后反复阅读,陶醉其中,忍不住要写点读后感,且循朱先生的“四有”说开去。

《穿越》所收无一不是佳作,在四个栏目中各随机“抽出”一篇,即显林氏杂文“四有”之特色。

《在那合法卖官的汉清岁月》(“五味杂陈”),读来振聋发聩。本文亦如朱铁志先生所说林永芳著文旁征博引,先是讲到了汉灵帝刘宏明码实价卖官,拟任用和拟升职的官员都得先到“西园”那个地方按管帽价码交钱。曹操他爹曹嵩就花万金买了个太尉。接着讲到清朝的“捐纳”(卖官买官),康熙为筹军费,号召富户“捐纳”,没有那么多实职,就卖“后补”,全国1300个县,就有20多万个候补县令!这些故实,林永芳信手拈来,“古为今用”,“只要资源(包括乌纱帽)分配依然由‘一把手’说了算”,买官卖官就不可能住手,必须严控一把手权利。这篇文章写于2011年,当时媒体对于“把权力特别是一把手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尚无明晰阐述,林文提前就“看到了这一层”。这样的文章,难道不是很“有思想”吗?

《在空心的岩石上跳舞》(“开卷有益”),一贯的旁征博引之后,紧跟着就是一连串的急促得让人喘不过气来理直气壮的质疑:“倘若勤劳难以致富、刻苦不能出头、诚信处处碰壁、虚报浮夸畅通无阻、践踏规则名利双收,那么,‘社会潜规则’的制止,岂不是遥遥无期?”文思泉涌啊!这样的文章,难道不是很“有文采”吗?

《规则的铁条为谁而弯》(“世相纵议”),因某市组织部副部长的25岁女儿“破格”任镇长引发舆论沸腾而起,锋芒毕露地斥责“规则的铁条”往往为权贵而弯,却不为“寒门”和先天“没背景”后天又“不结网”的人而弯。文章申明,不奢望起点公平,只是要求遵守规则公平和机会公平,却也往往而不得!这是什么道理?中纪委网站最近披露,在用人上的腐败至今没有绝迹。可见,林文均为有的放矢,且具时效的延续性。这样的文章,难道不是很“有锋芒”吗?

“心灵走笔”栏目的7篇文章,标明林永芳杂文写作的另一亮点,即持续地为她“挚爱的孩子们”发声(其他杂文家也有涉及,但远不及林永芳专注),在出书时,特辟一个栏目选收了为孩子们写的文章,这在我见过的杂文专著中属于首例。她反对只在分数上追求“名列前茅”,反对无视孩子自身的生命安全而鼓励他们“见义勇为”,呼吁都来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孩子的快乐才是第一位的……作为母亲,她的这些肺腑之言,难道不是很“有力度”吗?

《穿越》之“四有”,满满正能量,也是矗立在我们杂文学会会员(包括我自己)面前的有关杂文创作的仰之弥高但心向往之的高峰。

林氏之“四有”,也理应成为所有杂文家的“装备”。

猜你喜欢

杂文家朱先生月刊
画与理
画与理
悼朱光潜先生
老先生扮演病人为哪般
欢迎订阅2015年《同舟共进》月刊
档案珍藏者语
本刊聘请签约杂文家
供暖不好通话作证供暖公司被判退钱
倘若毛公真做了杂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