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穿梭古今诠释时代新意
——读叶辛新书《古今海龙屯》

2017-11-14

杂文月刊 2017年21期
关键词:播州海龙新意

●钟 芳

《古今海龙屯》是当代著名作家叶辛最新完成的一部力作。该作品是历史和现实的交融,围绕遵义海龙屯的前世今生,巧妙结合作者擅长的知青题材与“万历三大征”之一的平播之战,别有新意地呈现当地杨氏家族的风云变幻,其中既有古人的气息在,同时又有一种与时俱进的现代感。

全书共分“现代”“明代(一六〇〇年)”“当代”“尾声”四个篇章。书中讲述了上海一位普通的书画教员黄山松,偶然间参加一次拍卖会,亲眼见证了一只青花瓷瓶如何从一百五十万拍到了一亿八千万。他坐不住了,当年在贵州的知青往事涌上心头,他曾经得到过一只明代神宗皇帝御赐给当地土司王的青花釉里红水梅瓷瓶,那可是继承了土司贵族血脉、长得“鬼美妖美”的播州女子杨心一和他的爱情信物。三十年前狼狈分手,三十年来音信全无,黄山松该如何找到她和它呢?“山地上花儿在开,树在生长,和它们一同生长的就是一辈一辈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和围着火塘讲的传说,就是人活着的另外一种食粮。”这一次,叶辛通过饱蘸的笔墨为读者讲述了一段历史传奇。

海龙屯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高坪镇的龙岩山上,因是一座宋、明两朝修建的集军事、衙署于一体的古代军事城堡而闻名。因地势险要,《明史》称其“飞鸟腾猿,不能逾者”。它由播州土司家族经营数百年之久,最终毁于明末的平播之役。作为国内已发现的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军事遗址,海龙屯的城墙、关隘、石道、宫殿布局等,都还保持着明代样貌,2015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明廷官军攻入海龙屯,经过114天的激烈战斗,播州杨氏第29代土司杨应龙自尽身亡,终结了杨家700余年的世袭统治。这场震动朝野的血雨腥风,史称“平播之役”,为万历三大征(朝鲜之役、宁夏之役、播州之役)之一。2012年,海龙屯入选成为“中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一个千年土司王国的神秘身影重新回到人们视野之中。

对贵州怀有深厚感情的叶辛,出生在上海,插队在贵州。那片生活过21年的土地,是他文学创作的精神原乡,至今给他源源不断的灵感和生生不息的新意。作为知青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他一直用一支笔关注着、记录着这一代人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他的长篇小说《蹉跎岁月》《家教》《孽债》等,由其本人改编的三部同名电视连续剧均在国内引起巨大轰动,感动无数观众,让他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作家。

几十年来,叶辛多次前往贵州走访乡亲。在他看来,海龙屯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土司官在这块土地上统治了725年,直到400多年后的今天,贵州遵义地区的老乡中还流传着土司历史与杨应龙的传说,所以小说家在这里有驰骋的空间”。为了这本《古今海龙屯》,叶辛寻古问今,酝酿了30年,从这处保留至今的明代最大战役古战场起笔,写到当年的插队生活,直至延续到知青一代人今天的感情生活。

季羡林先生曾说过:“没有新意,就不要写文章。”不断地向生活学习,不断地感受生活,不断地在生活中捕捉新意,是叶辛多年创作的一个信念。《古今海龙屯》这本书结构奇特,古今交织,时空变换,故事的枝枝叶叶次第展开,最终才让读者窥见故事全貌,如同一棵参天大树,一圈又一圈紧密的年轮流转在光阴里,沉淀着它的古老与沧桑。表现了一个有追求的作家把时代风云化作笔底波澜,从生活中捕捉到情怀和精神,让作品和时代共振,焕发新意。

猜你喜欢

播州海龙新意
封面人物
叶海龙,你别装啦
遵义市播州区珊瑚冬青栽培技术及栽培价值初探
经典款也能穿出新意
播州归来
新意
海龙卷是什么
播州治域变迁及其原因探析
杨铿夫妇合葬墓发掘记 追寻宋明播州土司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