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合作学习是促进学困生的有效途径

2017-03-01王啸林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8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困生课堂教学

王啸林

摘 要:《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参与学习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小组合作学习从理论与实践来看,合作学习的确是一种符合现代教育思想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全体发展的原则,更为学困生开辟了一条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学困生 小组合作 课堂教学

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指出: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记忆、模仿学习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四项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其中 “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标中的一大亮点,这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新课改还有一个核心理念就是教师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毋庸讳言,对于一个班级来说优生毕竞是少数,中等生、学困生却是学生群体中的绝大多数。教育者如何对待学困生生问题,关系着我们教育者是否在全面育人,是否在实质性的进行素质教育。我校是本区打造高效课堂的试点学校,结合语文课堂教学,本人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和实践,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促进学困生的有效途径。[1]

课堂讨论是语文课最常规的教学手段,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参与讨论的往往都是那些学习比较优秀的学生,学困生基本上都游离在讨论之外,这样的讨论就起不到全面高效的教学效果。本学期,我校在进行高效课堂模式的试验中尝试了“组建班级学习小组” 的教学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实践,使我们真正感受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魅力。我们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6人中,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现状等因素,在此基础上把学生分为A、B、C三类(每类两名学生)。A、B、C类学生既有学习个性的类似性,又有学业程度上的不同。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实现A对A、B对B、C对C的分类合作交流,使学习更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同时,可以实现A教B、B教C的目的,使每个人都能实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这样分组,提供了A与A、B与B、C与C的交流合作条件,又有利于A帮B、B帮C,充分利用了学生间的差异资源,进一步优化了班内、组内学生学习的最优学习环境,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发现,很多的学困生在这种学习模式之下焕发出了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兴趣、学习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小组合作型学习有力的促进了学困生的进步。下面把我的一些体会阐述如下:[2]

一、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参与学习的机会

学困生最缺乏的是自信心,他们认为自己学习不行,就事事不如人,各种活动也不愿参加,把自己封闭起来,成为班级的边缘一族。班级合作型学习小组是按照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方面的搭配等来划分的,强调学生的自主结合,个体特征的共同性使他们有了主动交流的可能性,愿意主动参与到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去。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注意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组内分工力求做到合理,先让学困生承担一些简单的任务,使他们有能力完成此任务,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久而久之,他们就融入到小组学习活动中了,成为不可缺少的一员。

二、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

以往的教学模式一般是老师布置学习任务,优秀学生积极响应,教学效果看上去很好,可是学困生却不能有效地参与,他们在一旁各行其是,做小动作、开小差,影响了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小组合作学习是在人数不多的小范围内进行的,这样就有利于小组课堂纪律的管理,避免了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平时,我们还注意对小组长的培训,让他们懂得如何有效的保持本组的学习纪律。这种化整为零的组织形式更能有效的按照课堂规范的要求,维护课堂教学秩序,使课堂讨论、展示、对抗质疑有序进行。最近我们还对小组成员的职能分工进行了一些实践,合作小组内成立行政管理小组,有意让那些学困生担任小组的纪律管理工作,这用做的目的就是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创设良好的组内学习环境。

三、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困生的表达能力

小组合作型学习要求学习能力对等的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学习能力的相似,使这些学困生没有了因为表达能力的差距而产生的羞于表达的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有意创设条件,鼓励每一个学生发表自已的观点,使得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通過实践我们惊喜的发现每组里的C类学生也一改平时的只做听众的习惯,也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虽然他们的发言的内容有些还不是很正确,但那种敢于表达的行为让我们看到了希望。[3]

四、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困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组合作型学习一方面强调学习能力同等组员之间的交流,另一面也重视A对B,B对C的分类交流。交流过程中,后进生通过听取他人的学习方法,以及互教互学,从中得到知识补充,充实自己的经验,最终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在组内合作学习,不但要认真听讲,而且要学会与其他同学一道认真完成小组的学习任务,培养了与他人共同参与活动的品质,这对于后进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学习中提高交往能力,促进学习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小组内行政管理组织的实行也使这些学困生组织管理能力得到培养,这些最终对他们的学习能力还是很有帮助的。

五、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知道,学会倾听是新课程赋予学生学习习惯新的内涵。让学生学会倾听是培养一切良好习惯的基础,无论是好的学习习惯或是行为习惯,都源于最初的倾听。可是大多数的学困生,上课时精神较分散,对课堂上老师讲授的知识记得不牢固。合作学习,要求小组内学习成员之间进行一对一的学习活动,能使后进生养成注意听取别人意见的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迪,互相帮助,以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从理论与实践来看,合作学习的确是一种符合现代教育思想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全体发展的原则,更为学困生开辟了一条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能力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教育部2001年7月颁发

[2]杨建国.初中班级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实践与反思.. [D]辽宁师范大学,2011

[3]杨登明《昌乐二中与“271高效课堂”》[J]《教育》2015年第25期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学困生课堂教学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作文评改“五步曲”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