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2017-03-01崇秀梅
崇秀梅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应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86例在笔者所在医院行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麻醉药物将其分为A组(45例)和B组(41例),其分别应用瑞芬太尼和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和维持。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诱导后1 min以及插管后1、2和5 min的HR和MAP与诱导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5 min则恢复至诱导前水平;且插管后1、2和5 min两组患者HR和MA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患者诱导前后两项指标变化与B组相比更为稳定。A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离开恢复室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呼吸道梗阻或屏气及拔管后SpO2<90%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B组,但A组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应用于腹腔镜手术患者的麻醉中有助于患者维持更为平稳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且患者术后苏醒快,苏醒质量好,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手术麻醉; 瑞芬太尼; 芬太尼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6.0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6-0025-03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腹腔镜手术开始在临床中广泛应用。腹腔镜手术具有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医生和患者的认可与青睐[1]。但由于腹腔镜手术中需要建立CO2人工气腹以及患者体位的变化会导致患者出现强烈的应激反应,表现为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发生明显变化,因此良好的麻醉效果和镇痛效果对于保证腹腔镜手术的顺利和成功进行至关重要[2]。芬太尼和瑞芬太尼都是临床常用的麻醉性镇痛药物,两者相对于阿片类药物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也更适合应用于静脉麻醉中[3]。为了进一步提高腹腔镜手术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最大限度的确保患者的安全,本研究主要对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应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为临床选择更为安全有效的麻醉药物提供参考价值,以进一步促进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腹腔镜手术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ASAⅠ~Ⅱ级,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排除标准:手术前长期服用阿片类药物者;术前有心血管疾病者;患有严重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有呼吸、循环系统疾病史者。根据麻醉药物应用情况将其分为A组(45例)和B组(41例),其分别应用瑞芬太尼和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和维持。其中A组中男20例,女
25例,年龄17~70岁,平均(40.62±6.14)岁;体重43~75 kg,平均(52.12±5.23)kg;平均麻醉时间(48.62±6.03)min。B组中男18例,女23例,年龄16~68岁,平均(39.82±6.53)歲;体重45~75 kg,平均(53.01±5.70)kg;平均麻醉时间(50.93±5.51)min。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体重和麻醉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手术前0.5 h肌肉注射0.5 mg阿托品+0.1 g鲁米那。进入手术室后开通静脉通路,应用多功能无创检测仪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面罩吸纯氧。麻醉诱导:两组患者均静脉注射0.1 mg/kg维库溴铵+2.5 mg/kg异丙酚+0.04 mg/kg咪唑安定,A组患者同时给予1.5 μg/kg瑞芬太尼,B组患者给予4 μg/kg芬太尼。麻醉维持:吸入1.5%异氟醚,同时A组患者持续静脉泵注0.2 μg/(kg·min)瑞芬太尼,B组患者持续静脉泵注0.03 μg/(kg·min)芬太尼,均于手术结束前停止麻醉药物吸入和泵注。若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心率降低至60次/min及以下时,则立即静脉注射0.2 mg阿托品;若收缩压降低至80 mm Hg以下,则立即静脉注射5 mg麻黄素。
1.3 观察指标
进入手术室后持续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电图(ECG)和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搜集并比较诱导前(T0)、诱导后1 min(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2 min(T3)、插管后5 min(T4)以及术后5 min(T5)时两组患者的HR和MAP;记录两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离开恢复室时间等术后苏醒情况指标,同时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搜集所得的所有数据资料均应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诱导后1 min以及插管后1、2和5 min的HR和MAP与诱导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5 min则恢复至诱导前水平;且插管后1、2和5 min两组患者HR和MA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患者诱导前后两项指标变化与B组相比更为稳定,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情况比较
A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离开恢复室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呼吸道梗阻或屏气及拔管后SpO2<90%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B组,但A组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新发展起来的微创方法,也将是未来手术方法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4]。随着新方法、新技术的出现以及医生手术操作越来越娴熟,很多传统的开放性手术都被腹腔镜手术取代,不仅能够达到与开放性手术相当的手术效果,还具有非常明显的创伤小、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术后疼痛程度轻以及患者恢复快等优点[5]。但腹腔镜手术在应用时需要加建立CO2人工气腹,同时由于手术过程中往往保持特殊体位,在快速气腹时患者血浆儿茶酚胺浓度明显升高,往往会出现心率加快和一过性血压升高等明显的心血管反应,有可能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6]。因此,静脉麻醉药的应用对于腹腔镜手术患者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轻心血管反应,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要求麻醉医生应用安全、短效和在体内无蓄积的麻醉药物,以尽可能维持患者平稳的麻醉状态,且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尽快恢复患者的各种生理反射[7]。作为吸入性麻醉药物,异氟醚则适用于临床各种手术的麻醉,其具有起效快、循环稳定、肌松良好、苏醒快以及不良反应少且轻的优点,同时还能扩张冠状动脉,在腹腔镜手术中具有很好的麻醉维持效果,因此笔者应用该药物进行麻醉维持。芬太尼和瑞芬太尼都是临床常用的镇痛麻醉类药物,二者都适合进行静脉泵注,且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都较小。为了提高腹腔镜手术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最大限度地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本文则对两种药物在腹腔镜手术麻醉应用中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芬太尼是一种强效麻醉性镇痛药物,为阿片受体激动剂,与吗啡具有类似的药理作用,但其镇痛效果是吗啡的80倍,同时镇痛作用产生快,且呼吸抑制作用和不良反应都比吗啡要小。芬太尼适用于各种疼痛以及妇科和外科手术过程中及手术后的镇痛,还可与麻醉药物联合应用,作为辅助性麻醉药物。但芬太尼持续时间长达30 min~1 h,在患者体内代谢较慢,不利于腹腔镜患者术后的苏醒,容易产生较大的不安全性[8]。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相同,都属于μ型阿片受体激动剂,静脉给药后1 min即可达到有效浓度,持续时间仅为5~10 min,反复注射用药或长时间输注给药不会影响其代谢速度,药物在患者体内无蓄积,同时在抑制气管插管导致的心血管反应方面具有更明显的优势,而且术后不会产生明显的呼吸抑制[9]。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诱导后1 min以及插管后1、2和5 min的HR和MAP与诱导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5 min则恢复至诱导前水平;且插管后1、2和5 min两组患者HR和MA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患者诱导前后两项指标变化与B组相比更为稳定。提示与芬太尼相比,瑞芬太尼能有效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更有助于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瑞芬太尼具有抑制糖皮质激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的作用。研究指出,CO2气腹时,人体循环系统会受到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的调控,CO2经腹膜被吸收,交感神经由于高碳酸血症兴奋,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儿茶酚胺等物质浓度明显升高,从而引起机体血流动力学变化和应激反应[10]。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苏醒和恢复情况,结果显示:A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离开恢复室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P<0.05),提示瑞芬太尼恢复更快。A组呼吸道梗阻或屏气及拔管后SpO2<90%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B组,但A组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主要是因為患者术后只有在麻醉苏醒,完全清醒后才能拔管,瑞芬太尼具有恢复迅速的特点,拔管时间较早,但芬太尼在患者体内代谢较慢,不利于早期苏醒,气管导管留置时间相应也会延长,从而会导致喉头水肿、低氧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11]。但笔者也发现瑞芬太尼组患者术后躁动的发生率要明显高于分芬太尼,分析其原因是由于瑞芬太尼停药后患者血药浓度下降快速,术后患者会很快感受到疼痛,从而容易出现术后躁动,因此临床静脉麻醉中在停止应用瑞芬太尼时往往会对患者采取必要的措施镇痛。
综上所述,与芬太尼相比,瑞芬太尼应用于腹腔镜手术患者的麻醉中有助于患者维持更为平稳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且患者术后苏醒快,苏醒质量好,安全性高,更能满足腹腔镜手术中对麻醉效果的高要求,在腹腔镜手术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超,高志冬,申占龙,等.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行食管胃结合部胃肠间质瘤切除的疗效比较[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5,18(9):881-885.
[2]田晓涛,张宪宦.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宫腔镜手术麻醉的比较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4,9(6):155.
[3]任娟娟,王义,唐春春,等.合并轻度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的安全性及预后评估[J].山东医药,2015,55(1):15-18.
[4]宋丰杰,刘文杰,刘凌玉,等.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疗效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比较[J].实用癌症杂志,2015,30(3):371-373.
[5]孔磊,杨晓峰,邹伟.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效果及术后复发转移的对比研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5,20(5):516-518.
[6]张贝贝,朱慧慧,李超伟,等.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联合七氟烷吸入诱导在宫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4,54(30):71-73.
[7]向波,颜娅.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9):5471-5472.
[8]邢弟林,刘娟,林家国.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全身麻醉诱导对循环干扰的比较[J].重庆医学,2015,44(2):258-260.
[9]张国生,赵锦芳,朱合波,等.瑞芬太尼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血液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0,31(3):210-211.
[10]李晓光,徐丽.靶控输注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中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3,13(4):329-332.
[11]耿志宇,宋琳琳,许幸,等.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3,20(26):599-600.
(收稿日期:2016-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