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早稻+秋制种+冬蘑菇一年三熟制高效栽培模式
2017-03-01叶健周运贵
叶健 周运贵
春早稻+秋制种+冬蘑菇一年三熟制高效栽培模式
叶健 周运贵
导读:荔浦县是国家双杂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年制种面积达250 hm2, 生产双杂种子近千吨,食用菌是荔浦县农业主导产业之一,蘑 菇冬种面积达 500 hm2,产量 2.5 万 t。 利用杂交水稻制种后的冬闲田和稻草进行冬季蘑茹生产,复种指数高、效益好,但在种植蘑菇时应注意菇场选择,搭建菇棚,配方培养料,常规堆沤,二次发酵,播种覆土,出菇前、出菇后和春菇的管理等环节。
搭建好的菇棚架
荔浦县是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县,历年制种面积在 250 hm2,产种量近千吨。蘑菇是荔浦县农业五大主导产业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500 hm2。 为充分利用本地有利的光温条件、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农民收入,经过多年摸索,总结了春早稻+秋制种+冬蘑菇一年三熟制高 效 栽 培 模 式 ,2015 年 推 广 100 hm2,早 稻 产 量 7 500 kg/hm2,产 值2.25 万元,晚稻杂交水稻制种产量 3 750 kg/hm2,产 值 5.25 万 元,冬季 蘑 菇 产 量 48 000 kg/hm2, 产 值 28.8 万 元 , 总 产 值 36.3 万 元/hm2,纯收入 27.61 万元/hm2。
1 春早稻+秋制种+冬蘑菇一年三熟制高效栽培模式
早稻 3 月上旬播种,4 月中下旬移植,6 月底收割; 杂交水稻制种 6 月上旬播种,7 月上旬移栽,8 月底抽穗扬花,9 月 20 日前后收割;选择适宜的制种田搭棚,利用杂交水稻制种的稻草作培养料种植蘑菇,10 月搭棚堆沤料,11 月进料播种,12 月至次年 3 月收菇。
2 栽培技术
2.1 早稻生产和秋季杂交水稻制种
选择高产、优质当家良种,推广标准化高产栽培技术。 种子生产要选择好制种基地、确定适宜组合;定好播差期、确定播种期;亲本稀播匀苗、多效唑育壮秧;及时移栽、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平衡营养;节水灌溉、综防病虫;巧用激素、科学赶粉;严格除杂、确保质量。
2.2 冬季蘑菇生产技术
①品种选择 品种以双孢蘑菇 W192 为主,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培育,该品种适应性强,易管理,栽培原料丰富,技术简单,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播种后菌丝萌发早,生长快,出菇均 匀 ,产 量高,每 1 m2产鲜菇 6~8 kg,菇 色 白 嫩 ,肉 质 鲜 美 ,营 养 丰富,适合工厂化栽培和罐头加工,是我国最大宗的出口创汇食用菌。
②菌种生产 制作优质的蘑菇栽培种, 以麦粒培养基最好,栽培种培养基配比:小麦 100 kg、石膏 1 kg、生石灰 1 kg,辅料 20%(配方:牛粪 50%,棉籽壳 44%、硝酸磷肥 2%、生石灰 2%、石膏 2%、磷酸二氢钾 2‰、硫酸亚铁 1‰等)。 菌种生产技术流程:麦粒浸泡→捞出控水→再浸泡→蒸麦粒→拌辅料→装瓶→封口→灭菌→冷却→接种→培养。栽培菌种接种时间在 10 月。接种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先将待接种的母种、原种料瓶及接种用具放入接种箱内,按每1 m310 mL 福 尔 马 林 +7 g 高 锰 酸 钾 密 闭 熏 蒸 消 毒30 min,用 75%酒精 擦 手后 ,在无菌 箱 内 无 菌 条 件下将母种迅速移接到栽培种培养基上。接种后的栽培种放在相对湿度 70%、室温 22~25℃的培养室内培养,经 25~30 天后整瓶长满菌丝可播种。 优质菌种标准:瓶内菌丝体洁白有光泽,分布浓密均匀,茸毛状菌丝多,索状菌丝少,拔起棉塞有蘑菇香味。 培养好的双抱菇菌种,要尽早使用。为防老化,可在5~7℃下保存。
③选择场地,搭建菇棚 荔浦县菇农 10中旬堆沤料,10 月下旬搭棚,11 月上旬至 12 月上旬播种为好,在这段时间内,可根据气候和前期准备灵活掌握播种时间。 选择交通方便、环境卫生、近水源的制种田搭建菇棚,占地 面 积 110 m2(20.0 m×5.5 m), 棚 内 搭3 排 3 层床架,栽培面积 200 m2。菇棚竖3排立柱,中间1排9根(高2.50 m、间距 2.66 m),两边每排 16 根(高 1.70 m、间距 1.33 m)。3 排横梁用竹木条和 100 根小竹子作间距 40 cm衍条。床架需 71 根长 1.70 m 的木桩,桩 间 距 1.33 m, 层 间 距 0.60 m,最 下层距地面 0.10 m。 棚面盖宽 10 m、长26 m 薄膜后用绳子捆牢,菇棚四周薄膜用泥土压实。
④配方备料 培养料是栽培蘑菇的基础,配方合理,能保证蘑菇生长对各种营养的需要。培养料的碳氮比是 30∶1,1 个 菇 棚 (200 m2) 需 要 干 稻草 4 000 kg、 干 牛 粪1 200 kg、 菜 籽 麸100 kg、尿素 20 kg、过磷酸钙 80 kg、石膏 100 kg、石灰 100 kg。
⑤科学堆沤,常规发酵 正确堆沤,让培养料充分转化成蘑菇可利用的各种营养成分,同时杀灭杂菌。具体做法为: 干稻草提前 3天预湿,一层层铺在地上,每铺1层淋1次水,堆 至 1.4 m 高 左 右 , 次 日 再 淋 1 次水 。 第 4 天按底 宽 1.6 m、顶宽 1.4 m、高 1.6 m 建 堆 , 长 度 不 限 。 先 铺 1 层20 cm 厚的稻草在地面,淋透水,撒 1层牛粪和石灰,再铺 1层稻草后撒牛粪和石灰,每层稻草的厚度 15 cm,每铺 1 层均需踩实。 以后按 6、5、4、3 天的时间共翻堆4 次,每次将内外、上下的料对调。第 1 次翻堆时,将过磷酸钙、麸肥和石膏一层层均匀撒入,淋透水,以堆脚有少量水流出为宜,若培养料偏干,用 1%石灰水调节。 第 2 次翻堆时,将尿素均匀加入,用阿维虫清(阿维菌素)药液喷雾堆表面杀菇螨。
搭建好的菇棚
⑥二次发酵 二次发酵是近年来推广的培养料发酵新技术,能够提高蘑菇的产量和质量。 具体方法是:提前搭好菇棚,用一张大薄膜将整个菇棚全部覆盖密闭,利用太阳光照射,使膜内温度上升到 60℃以上,连续 3~5 天消毒杀菌。 将第 3 次堆沤后的料运进菇棚,堆放于床架中上层,层高 40 cm,密闭门窗,利用太阳能升温,棚内温度达 60℃时保持 3 天,后将温度降至 50~55℃保持 5 天,当料内长满白色放线菌菌丝,氨臭味消失时,表明料已成熟。
⑦播种与覆土 培养料堆沤成熟后,将料面整平、抖松、摊开厚 5~6 cm 于栽培床上,当料温降至28℃以下时即可播种。 播种时菌种不能用手搓碎,应掰成小块,以免损伤菌丝,播后把料面轻轻压平,再盖上约 3 cm 厚的碎料,每 1 m21 瓶菌种。 播后 5天,棚内以保温控湿为主,适量通风,以利菌丝萌发,超过 25℃通风降温。料面布满菌丝时,加大通风量,促进菌丝生长,防止杂菌孳生。 待菌丝长到料底时可覆土,床土要提前取回晒干,用薄膜覆盖密封在太阳下消毒杀菌 7天, 拍碎后用 2%石灰水调湿至 含 水 量 20%左右,每 1 m2覆 土 50 kg(厚 4 cm)。覆土后每 1 m2喷多菌灵 1 000 倍液+1%石 灰水,棚内温度保持在 22℃以下,湿度 90%左右,10 天后床土布满白色绒毛状菌丝,进而形成小菇蕾,应加大通风量,少量多次喷水,促使菌丝扭结,长成商品菇。
出菇期
⑧菇前管理 重点是保持棚内适宜温湿度和新鲜空气。 棚内温度达到 15℃时,每 1 m2用 1%石灰水 1 kg 喷 菇床, 温度大于 20℃时要注 意通 风喷水,喷到泥土发亮、粘手为宜。 播种后 5 天内,棚内以保湿控温为主,适量通风,以利菌丝萌发,棚内温度超过 25℃时,应通风降湿。5 天后菌丝布满料面并向料内生长时,适当加大通风量,促进菌丝向料内生长,防止杂菌生长。 播种约 10 天,当泥土中出现许多白色绒毛状菌丝,菇蕾长至黄豆大时,若土粒过干,宜少量多次喷雾化水,至土粒捏得扁为宜。
⑨菇后管理 菇棚要通风保湿,原则是温高多通气,温低少通气;晴天少通气,雨天多通气;菇多多喷水,菇少少喷水;泥湿不喷水,泥硬心喷水;湿度小,菇起鱼鳞片发黄,应少通气;湿度大,菇面滑手发黄,要多通气。 采完一批菇后,菇床要稍干 2天,以养菌丝,延长寿命、提高产量和质量。 采收了3~5 批菇后,气温低于 10℃时进入冬菇管理,此时菌丝营养消耗较大,活力下降,出菇减少,菇棚应以保温为主,少喷水,保持土粒有点硬心,可在培养料中打洞通气,散发料中废气,以利菌丝积累营养,为春菇高产打好基础。
⑩春菇管理 当春季温度回升到 12℃以后,出菇由少到多,蘑菇生产进入丰产期,需水量由少到多 ,每 1 m2用 2%石灰水 1 kg 喷 1 次 床面,中 和 有机酸,提高 pH 值,以利菌丝生长,抑制杂菌孳生。 3月,当温度稳定在 15℃以上,床土粒有点硬心时喷水,至泥土捏得扁为宜。 4 月,温度稳定在 20℃以上,要喷重水,喷到泥土发亮、粘手,并结合大通风,以利最后的出菇,出好菇。当气温升到 25℃以上后,不再出菇,生产结束。将菇棚材料拆下浸泡、洗净、晒干收藏,以备下年用。
[1] 王献,徐向阳.两系杂交水 稻 新 两优 6380 优 质高产制 种技术[J].杂交水稻,2009(3):26.
[2] 宋梅英.双孢菇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2008(4):67.
叶健,广西壮族自治区荔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546600
周运贵,广西壮族自治区荔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电话:13507832753,E-mail:ZYG616818@sina.com
2016-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