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7-02-28沈彦春
沈彦春
激励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动机”,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激励学生,学生受到感染,心里充满自信,从而燃起内在动力。据调查,一个受到激励的学生,其内在动力的发挥是没有受到激励前的3~4倍。因此,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运用激励教学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风度翩翩”——神态激励
案例一:某语文教师,学历高,业务强。各级教学技能比武都拿到不错的成绩。可是所教班级的语文成绩在整个年段是垫底的。他本人很困扰,为什么会这样?后来得知学生都不喜欢他。因为他上课表情僵硬,学生想要看到老师笑一笑,比上蜀道还要难,好像每天都在生气一样。而且提问学生直接用手指着学生,高高在上,学生觉得老师没有尊重自己。如果回答得不对,脸色会更难看。久而久之,大家不喜欢他,就不愿意学习了。导致所教班级的语文成绩垫底。
案例分析:该语文教师,之所以大家都不喜欢他。关键是上课的神态不对。课堂上,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神态尤为重要。对学生来说,教师上课的神态往往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哪怕是一个微笑,或者是一个肯定的眼神,都会给学生巨大的心里能量。
该语文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如果不是用手去指学生,而是采用手心向上的邀请姿势;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来问题,给学生一个肯定的眼神;如果学生胆小害怕回答问题,给学生安慰的一个微笑;如果学生回答问题回答得很好,给他们竖起大拇指;如果每天都带着微笑进入课堂,学生一定会喜欢他的课。我们老师要适时对学生好的行为进行赞赏。给他们以激励,这样才会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二、“一口不能吃个胖子”——阶段性激励
案例二:某语文教师,平时不重视学生的基础积累,急于出一些套卷,或者一些模拟真题,甚至选择一些超出学生现有水平的试题,急功近利。不考虑学生的基础情况,最后一团糟。教师失去信任,学生失去信心。
案例分析:无论是在学习方法上,还是在对待学校态度上,学生间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对此不能急于求成,一口就想吃个大胖子。而是要注重阶段性积累和激励。什么阶段做什么?该怎么做?教师应该制订一个完整的计划。如古诗文的背诵默写,課内文言文知识点的梳理,要求学生注重基础积累,教师要及时检查,这样的话,学生就会感觉到自己的进步。热情得到了激励,学生就会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从而达到了“积跬步,至千里;积小流,成江海”的喜悦,学生有了信心,这样为今后的综合考试打下了基础。
三、“桃李不言,下自成行”——身教激励
案例三:某语文教师,上课衣衫褴褛,吊儿郎当。备课不认真,上课期间不管话是否得体,不假思索地随口咧咧。甚至有的教师站在讲台上,把脚抬起来,放到讲桌的抽屉处,行为极其不雅。还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抨击当今社会的不好……种种言行举止,给教师的形象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同时也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
案例分析:古人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的举止比言谈更重要。尤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言谈举止就更为重要。教师本身没有做到,就没有资格要求你的学生也做到。例如,我们每天早晨的晨读,按照学校的要求是每天早晨7点开始,那么我们教师就要6点50左右准时到班级。等待学生的到来,这就是教师的榜样激励。学生会觉得教师都能做到,那他们也要做到。当学生朗诵的时候,有气无力,没有精神气的时候,教师和学生一起晨读,于是大家的声音、精神气就都来了。所以教师的榜样激励是很重要的。
四、激将法——激励的催化剂
案例四:某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可下面却鸦雀无声,甚至有的学生已经进入梦乡。即使是老师与学生互动,有提问,下面的学生也没有反应,甚至有的学生站起来就说“我不会”,甚至干脆不说话。一节课,完全成了教师的“独角戏”。
案例分析:中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性格上叛逆,都觉得自己是个人物。我们教师恰恰可以利用这一点,采用“激将法”。诸葛亮为了孙刘可以联合抗曹,不就是采用激将法来智激周瑜吗?我在上课的时候,提出一个问题,有的学生会,但就是没有勇气;有的学生有思考,但就是不想说。那我会用言语激励他们,我会告诉他们这样提问的机会不多,你们要充分利用老师提问的机会,来锻炼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等以后高三了,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有的时候,甚至会使用反语来刺激他们,我说你们别叫文科班了,叫“不行班”吧,他们一听我这么说,都不服,然后就有人举手回答了。因此,我也有了个新名字:“不行老师。”
激励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激励教学法,必将让语文之花芳香四溢。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四都中学(36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