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降低PICU患儿氧气管意外脱管率中的应用
2017-02-28陈美霞郑碧兰
陈美霞 郑碧兰
【摘要】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QCC)对降低PICU患儿氧气管意外脱管率的作用。方法:成立“放心圈”,确立本次QCC活动主题为“降低PICU患儿氧气管的脱落率”,按照QCC的活动步骤进行拟定活动计划、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标准化等。结果:PICU患儿氧气管意外脱管率由开展品管圈前的41.4%降低到开展品管圈后的13.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步率达到67.15%。结论:开展QCC活动,使护理质量管理更加科学化、现代化、人性化以及理性化,达到降低患儿氧气管意外脱管率的目标,因此QCC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关键词】 品管圈; PICU; 氧气管; 脱管率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0.0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0-0094-03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就是由在相同、相近或有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1],它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活动形式,近年来,很多医院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院的护理工作质量。
吸氧即吸入氧气,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氧疗中的一部分,缓解缺氧的一种方法。吸氧用于纠正缺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的水平,促进代谢,是辅助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临床工作中,由于护理工作量大而且繁忙,氧气管脱管是经常面临的问题,尤其是无家属陪护的PICU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大部分时间保持无效吸氧的状态。无效吸氧状态的持续包括住院时间的延长,心肺疾病的加重,突发的呼吸停止,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因此,改变这种状态显得尤为重要。2016年笔者所在医院护理部在各科室推行品管圈活动,笔者所在科将品管圈应用于降低患儿氧气管脱管率的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6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在莆田学院附属医院PICU住院的吸氧的患儿280例为研究对象,按对策实施前后分成两组,各140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品管圈运行程序
1.2.1.1 成立QCC小组及圈名 品管圈成员采取自动自发组圈,最终确定成员共7人,其中主管护师3人,护师4人。本科学历占86%。此外,选出辅导员1人,圈长1人,圈员5人,并确定成员职责。圈长设立微信群,通知圈员提前预想好圈名,在开会当天现场投票,决定圈名为“放心圈”,圈徽设计为OK手势,代表患儿及家属满意,代表医护患的和谐,围成心形象征以患儿健康为宗旨,同时影含“放心圈”圈名。
1.2.1.2 主题选定 召开圈会,全体圈员使用脑力激荡法充分发挥大家的主观能动性和丰富的想象力,选出5个主题,分别依据重要性、院方政策、迫切性、可行性、达成性、圈能力,采用5、3、1分打分标准,最终选出本次QCC活动主题为“降低PICU患儿氧气管的脱落率”。选题理由:保证患儿有效吸氧,保障其生命安全,减少护士工作量,改善工作效率和品质,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医院的整体品牌形象。
1.2.1.3 拟定活动计划 按照PDCA循环步骤各占30%、40%、20%、10%的比例预计各步骤所需的时间,决定活动日程及工作分配,拟定活动计划书,并制成甘特图,每周周四晚召开1次圈会议。
1.2.1.4 现状把握 氧气管脱管率=调查期间氧气管脱管例数/调查期间总的吸氧例数×100%。为了充分掌握PICU患儿吸氧的护理工作内容,“放心圈”小组成员首先绘制了“PICU患儿吸氧护理流程图”;圈长设计出“PICU患儿氧气管脱落原因查检表”,指定圈员不同班次随机进行现况调查,观察吸氧患儿总例数140例,查检脱管总例数58例,脱管率为41.4%,见表1。根据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约瑟夫朱兰博士的二八原则(80%问题是由20%原因造成的)[3],查检数据表明,氧气管完全脱落及单塞脱落至鼻唇沟占86.20%,将此两大情况列为本次主题改善重点。
1.2.1.5 目标设定 根据品管方法目标值设定公式[1],对PICU患儿氧气管脱管率进行目标设定。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现况值通过现况调查得出为41.4%;改善重点从查检数据中得出为86.20%;圈能力通过全体圈员进行自我评估,采用“5、3、1”评分方法得出为80%。因此,此次的目标值=41.4%-(41.4%×86.20%×80%)=12.85%,即拟定笔者所在科PICU患儿氧气管脱管率由41.4%降到12.85%,降幅为69%。
1.2.1.6 解析 明确目标后圈员们共同参与,头脑风暴,从人、环境、设备、方法四方面进行要因分析,绘制出鱼骨图,见图1。全体圈员根据投票方式圈选出要因,并进行真因验证,绘制改善前柏拉图(图2),得出PICU患儿氧气管脱管的要因为:胶布缠绕方式不当、分泌物过多、胶布选择不当3个因素,为此次品管圈改善的重点。
1.2.1.7 对策拟定 根据六何分析法5W1H原则,即什么(What)、在哪里(Where)、为什么(Why)、什么时候(When)、谁(Who)、怎么做(How),詳细拟定对策[4]。全体圈员就每一评价项目,依可行性、经济性、圈能力等项目进行对策选定,评价方式:优5分、可3分、差1分,圈员共7人,以80/20定律,84分以上为实行对策,共拟定3个对策:改进胶布缠绕、固定的方法;落实患儿分泌物清除情况;正确选择胶布。
图1 PICU患儿氧气管脱管原因鱼骨图
图2 改善前的柏拉图
1.2.2 对策实施
1.2.2.1 因胶布缠绕不当的问题点制定对策实施 (1)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后,制定了适合患儿的合理有效的双层缠绕方式的固定方法。(2)制定PICU患儿氧气管固定的培训计划,对全科护士进行培训。(3)实行导管塑形,无张力张贴,“U”型弧度固定。(4)妥善固定导管,将吸氧导管近端固定于衣被或床栏上,减少导管负重。
1.2.2.2 因分泌物过多问题点制定对策实施 (1)固定氧气管前首先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清洁患儿口鼻腔周围的皮肤。(2)每次操作过程轻柔细致,喂奶喂饭备好纸巾,避免奶液、米汤或者水湿润脸面致胶布失去粘性,更换胶布动作宜轻柔,禁止用力撕扯胶布损坏面部皮肤。(3)加强责任心,加强巡视患儿,发现口鼻腔分泌物及时清理,加强呼吸道的护理,如雾化、翻身拍背等,必要时遵医嘱合理使用抗感染的药物。(4)不能配合或烦躁的患儿可采取适当的约束,例如戴好小手套、包被包裹等,注意观察约束部位的皮肤情况,定时松解。
1.2.2.3 因胶布选择不当问题点制定对策实施 (1)QCC成员全体通过亲身体验和反复实践,最终选出性能更好、对皮肤刺激性小、顺应性更佳、透气性良好的胶布,进行适当的裁剪后给予固定。(2)通过厂家及设备科,联系采购3M易撕敷料胶布,其透气好、粘性力好,同时不易过敏。(3)护士长通知全体护士统一使用该胶布,并认真有效执行。
1.2.3 标准化 在实施总结的基础上将PICU患儿鼻导管吸氧操作流程标准化,并对新进护士及实习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及技能的考核,同时对品管圈活动后的PICU患儿的吸氧管理做好持续跟踪调查,以防范问题再度发生。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QCC活动的有形成果及无形成果。有形成果是指与患儿直接的相关成果[5],体现在改善前、改善后的数据的比较。无形成果:QCC活动前后用5级评分法对每位圈员QC手法应用、团队精神、促进脑力开发、沟通协调、活动信心、责任感、荣誉感7项内容进行调查,分别计算出每项的总分及平均分,绘制出雷达图。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PEMS 3.1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有形成果
通过QCC活动后,笔者所在科PICU患儿氧气管脱管率从41.4%降到13.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目标达标率为:(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13.6%-41.4%)/(12.85%-41.4%)×100%=97%。进步率为:(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前×100%=(41.4%-13.6%)/41.4%×100%=67.15%。
2.2 无形成果
绘制出的雷达图见图3,雷达图结果显示,每项指标都有提高,尤其是活动信心、团队精神以及责任感提高最为明显。
3 讨论
QCC活动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质量管理理念,要求护理工作更有序化、标准化,用科学的方法在工作中主动发现问题、难题,解决问题,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了护理安全隐患[6]。无论什么原因造成的缺氧,都会改变机体的功能和代谢状态,持续的无效吸氧容易发生心力衰竭,严重缺氧直接抑制呼吸中枢,使呼吸减弱,或者出现潮式呼吸,甚至呼吸停止。笔者所在科通过开展QCC,科学地分析出氧气管意外脱管的要因,制定并认真实施对策,通过成果确认、评价、标准化,最终结果显示PICU患儿氧气管脱管率从41.4%降到13.6%,有效改善了患儿无效吸氧的状态,保证PICU患儿的有效吸氧,保障其生命安全,促进患儿早日康复。虽然取得良好的成效,但仍需不断努力,持续改进。
通过开展QCC活动,在工作之余,大家不仅学会了头脑风暴法、柏拉图、鱼骨图、雷达图、统计数据等基本的管理工具,也通过成果汇报提升了PPT制作能力;而且能够享有更高参与权、自主权以及管理权,在轻松愉悦的管理模式下提出问题,从诸多因素中找出要因,制定长久有效的实施对策,达到降低PICU患儿氧气管的意外脱管率,降低了护士的工作量,减轻了工作压力,改善工作效率和品质,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从而使临床的护理工作及质量管理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精细化[7]。
品管圈活动使护理管理实现了由以物为中心的传统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转变[8],提高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工作积极性、创新性、团结性,自身价值得到了体现,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及自信心,使全体圈员真正能主动去发现问题,发挥集体的优势去解决问题,做到人人参与管理,有效减低了护理风险,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增加社会效应,提升医院的整体品牌形象。
综上所述,PICU的患儿吸氧是非常普及的一项操作技术,也是重要的治疗缺氧的方法之一;笔者所在科室通过品管圈活动小组的临床调查进行要因分析,最终制定了规范的操作流程,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行实施并追踪,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23.
[2]杨红.品管圈改善0-3岁婴幼儿鼻导管吸氧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2015,24(9):159.
[3]张幸国.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及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7-76.
[4]勒利敏,李星丹,王芳新,等.品管圈在降低颌面部负压引流管脱管率中的作用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9):1716.
[5]邓慧芳,吕小英,李春华.品管圈在降低小儿静脉留置针脱管率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5,21(14):90.
[6]谢肖霞,黄利娥,范清秀.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小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卷,2012,9(5):19.
[7]王丽,张先红,付利珍,等.“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新生兒留置胃管意外脱管中的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3):4-6.
[8]李年培,徐梅香.“品管圈”在降低新生儿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0):72-73.
(收稿日期:2016-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