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癌肝转移行肝切术治疗的效果评价

2017-02-28许逸文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30期

许逸文

【摘要】 目的:探讨胃癌肝转移行肝切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8月-2014年5月诊治的胃癌肝转移患者中抽取62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0),观察组应用肝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全身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及1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32例患者中,1年生存29例,1年生存率为90.6%;3例死亡,占9.4%;生存质量评分为(87.4±3.2)分。对照组30例患者中,1年生存21例,1年生存率为70.0%;9例死亡,占30.0%;生存质量评分为(65.0±5.8)分。对照组患者1年生存率和生存质量评分均比观察组患者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肝转移行肝切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和1年生存率均较高,治疗方法可以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胃癌肝转移; 肝切术; 全身化疗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0.08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0-0150-02

人体肝脏由于血流丰富、含糖量高、含氧量低和狄氏间隙中的高营养过滤液,成为了转移癌最佳生长环境[1]。其中,胃癌、结直肠癌最容易发生肝转移,而转移灶肝切除术已经成为了结直肠癌肝转移标准治疗方式,远期疗效尚可,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20%~58%[2]。经原因分析可知,这是由于结直肠解剖结构不同导致:人体结直肠血流回流,主要经直肠下、上的静脉引流入门静脉进入肝脏,所以肝脏是结直肠癌的血液循环转移第一站。与之相比,胃部周围淋巴引流极为丰富,因此胃癌转移主要经过淋巴管道至胃部周围及其远处的淋巴结,比如左锁骨上、腹主动脉旁等部位[3]。所以,在胃癌肝转移病例中,绝大部分存在远处淋巴结、腹腔局部转移,因而其手术成功率较低,患者往往预后不良。本研究为明确胃癌肝转移行肝切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对62例胃癌肝转移患者分别进行肝切除术、全身化疗,对比患者治疗后的1年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分析治疗效果,总结经验,提升胃癌肝转移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质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本次研究的62例胃癌肝转移患者均为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8月-2014年5月收治,其均经病理检查、CT等影像学明确诊断为胃癌肝转移,所有患者详细了解此次研究实情后自愿作为研究对象主动配合研究。将62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0)。其中,观察组中男16例,女16例,年龄55~73岁,平均(60.1±2.6)岁;肿瘤类型:胃窦癌10例,胃体癌14例,管状腺癌8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56~72岁,平均(61.0±2.5)岁;肿瘤类型:胃窦癌11例,胃体癌15例,管状腺癌4例;两组患者肿瘤类型、年龄、性别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均采取肝段切除术治疗,其简要手术过程如下:全麻后保持平卧位,经术前造影检查、注入亚甲蓝等方式明确病变肝段。在切除Ⅱ、Ⅲ、Ⅳ段时,应先切除镰状韧带、肝圆韧带、左三角韧带和左冠状韧带,并对左半肝进行充分游离处理;在切除V、Ⅵ、Ⅶ和Ⅷ段时,应切断右冠状韧带、镰状韧带、肝圆韧带和右三角韧带,同时对右半肝进行充分游离处理,期间注意保护患者肝中静脉、静脉矢状部、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及肝后下腔静脉等。对肝断面进行充分止血,预防胆漏,术后进行防感染处理。

对照组进行全身化疗,即在化疗第1天取70 mg/m2表阿霉素、0.5 g/m2 5-氟尿嘧啶进行静脉滴注治疗,第1~5天取150 mg/m2奥沙利铂予以静脉滴注治疗,3周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1年随访,统计其1年生存率;(2)应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4],包括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关系、精神状态,睡眠情况、疼痛程度等几个方面进行评分,共100道题,每题1分,共100分,患者评估分值越低,表示其生活质量越低,反之则表示其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本组所有数据资料均应用SPSS 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比较

观察组32例患者中,1年生存29例,1年生存率为90.6%,3例死亡,占9.4%;对照组30例患者中,1年生存21例,1年生存率为70.0%,9例死亡,占30.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由于肝脏供血是接受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血供,血流量异常丰富,全身各脏器的恶性肿瘤几乎都可能转移至肝脏部位,但是临床治疗中发现,消化道肿瘤发生肝转移的概率较高,胃癌肝转移就是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一种[5]。胃癌肝转移的检查确诊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有极大影响,临床确诊方法有血清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其他的方法,其中血清学检查包括肝脏酶谱及血清CEA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检查、CT检查及MRI检查,其他检查方法包括核医学检查、腹腔镜探查及手术方法检查。肝转移癌的治疗与原发性肝癌治疗是不同的,虽然肿瘤位置都是肝部,但肝转移癌的生物学活性与原發部位的肿瘤相同,与原发肝癌不同,这就导致在治疗时需要首先查明原发癌部位,然后根据患者病理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一般遵循全身治疗结合肝局部消融治疗原则[6]。endprint

當前,胃癌肝转移手术切除适应证具有严格界定:(1)患者原发癌症可以予以根治性切除治疗,或者原发癌的切除不会复发;胃癌肝转移病灶仅仅局限在一叶上,单发病灶直径小于4 cm,或者多发病灶不足3枚;(2)患者未合并腹膜种植转移;(3)没有远处的淋巴结、肝外其他脏器转移[7]。上述界定同本研究结论具有高度一致性。因为肝转移病灶若仅局限在一叶上,且单发病灶直径不足4 cm,则患者能够长期生存,胃癌肝转移患者术后预后效果不良的主因是肝内复发。由既往临床试验结果可知[8],患者术后肝内复发是因其手术期间已经有肝内微转移病灶,但术者未曾发现。因此,对于胃癌肝转移患者把握好手术适应证,给予肝切除术治疗,可显著提升患者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对观察组32例患者行肝切除术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采取全身化疗,治疗后随访患者的1年生存率以及生存质量。根据本次研究结果亦可印证“对于胃癌肝转移患者把握好手术适应证,给予肝切除术治疗,可显著提升患者治疗效果”的结论。此次研究行肝切除术的观察组与采取全身化疗的对照组相比,观察组1年生存率为90.6%(29/32),远高于对照组的70.0%(21/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验证了肝切除术在胃癌肝转移临床治疗中的远期疗效。同时,观察组治疗后的生存质量评分为(87.4±3.2)分,明显较对照组的(65.0±5.8)分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前观察组的生存质量评分为(34.1±7.5)分,与对照组的(35.2±6.9)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体现了肝切除术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面的积极作用。所以在患者体质适合手术的情况下,肝切除术治疗胃癌肝转移是疗效较好的治疗方式。

综上所述,胃癌肝转移患者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接受肝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以及1年生存率,该治疗方式可作为胃癌肝转移的首选治疗术式。

参考文献

[1]唐生众.手术治疗胃癌肝转移的临床应用与预后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5):31-32.

[2]史俊峰,许示心,费伯健,等.微创外科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治疗早期胃癌[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5,30(10):766-769.

[3]贾凯,马晋峰,樊臣杰.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与开腹胃癌根治术对远端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2015,10(6):851-853.

[4]周健国,赵东兵,赵建军,等.胃癌肝转移的肝切除治疗及预后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0,25(10):785-788.

[5]傅聿铭.胃癌肝转移的肝切除治疗及预后[J].中国实用医刊,2011,38(23):85-86.

[6]许宇彪,李碧锦,何二松,等.基于生存分析的肝动脉灌注化疗预防胃癌肝转移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0):22-23.

[7]蔡鼎男,胡宇.胃癌肝转移辅助腹腔化疗的生存分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2,33(5):411-413.

[8]经剑锋,吴开春.胃癌肝转移预后影响因素及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7):47-50.

(收稿日期:2016-06-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