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结直肠穿孔12例临床分析
2017-02-28吕强,王鹏,姜协,邵荣
吕 强,王 鹏,姜 协,邵 荣
·临床医学·
·短篇论著·
自发性结直肠穿孔12例临床分析
吕 强,王 鹏,姜 协,邵 荣
自发性;结直肠穿孔;诊治
自发性结直肠穿孔临床少见,术前容易发生误诊[1],术前明确诊断低于10%,病情危重,死亡率达35%~47%[2]。但随着医疗技术、设备的不断发展,使该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上升,我院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收治12例,经积极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患者,男9例,女3例,年龄最小63岁,最大82岁,平均年龄68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伴发热,发病就诊时间3~75 h,平均时间21 h。入院时出现感染性休克2例,慢性便秘6例,病史2~16年,慢性呼吸道疾患且不规则服用皮质类固醇激素2例,合并高血压6例,冠心病4例,糖尿病4例,立位腹部平片检查8例:提示膈下游离气体6例。腹部螺旋CT检查3例:提示腹腔游离气体2例,盆腔积液1例。诊断性腹腔穿刺9例,抽出浑浊液体5例,涂片见大量脓细胞。血液白细胞正常或有不同程度升高,最高者达24×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显著升高。
1.2 方法 全组病例在积极术前准备同时行急诊手术。术中发现腹腔粪性液体及粪块8例,乙状结肠下段穿孔8例,直肠(腹膜返折以上)穿孔4例,穿孔长约0.5~3.0 cm,术中发现结肠大量积粪9例,结肠空虚3例。术中行穿孔段部分结肠切除+远端结肠关闭,近端结肠造口5例;穿孔修补+近端结肠襻式造口3例;穿孔处结肠直接外置造口4例。术中穿孔处肠壁组织均取活检。术中给予大量(10 000 ml以上)温热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腹腔,术后盆腔放置双套管引流。腹壁切口减张缝合6例。
2 结果
本组11例痊愈出院,1例术后第2天离床时猝死,考虑肺动脉栓塞死亡。术后合并肺部感染4例,切口感染3例,经积极处理恢复。住院时间12~42 d。术后病理示穿孔周围肠壁组织呈非特异性炎症改变,见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排除肿瘤、伤寒、结核、Crohn、寄生虫等病变。
3 讨论
3.1 发病原因
3.1.1 解剖因素 乙状结肠最下动脉与直肠上动脉间的Drummond边缘动脉弓较细或缺乏[3],易直接受压,容易发生自发性穿孔。当腹腔内压力增大时可致薄弱处穿孔。本组6例有高血压病,乙状结肠下段穿孔8例,直肠(腹膜返折以上)穿孔4例。
3.1.2 病理生理因素:老年人多有慢性便秘,粪便干结,长时间压迫肠壁,导致黏膜缺血,局部肠壁变薄,产生溃疡。当用力排便时,腹内压与肠内压骤然增大促使溃疡穿孔,本组有慢性便秘者6例(占50%)。结直肠穿孔后粪便及大量细菌进入腹腔引起严重感染,内毒素及炎性介质释放,导致感染性休克的发生,是导致本病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
3.2 治疗
3.2.1 尽快确立诊断 (1)入院后应详细采集病史,注意发病前有无服用特殊药物、用力排便、负重等情况存在,注意腹痛的部位及变化情况。(2)查体:对于病情危重或交流困难的患者,有针对性地反复检查腹部体征,腹膜刺激征的部位及范围,高度重视肠鸣音的改变。(3)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检查可以发现气腹和腹腔积液[4-5]。病情许可行立位腹部平片检查。平片在结直肠穿孔中的阳性率89.2%[6]。多排螺旋CT对诊断困难的结直肠穿孔检查阳性率明显增加[7-8]。(4)完善术前其他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对于感染严重程度的判断有着重要作用,但对于是否穿孔没有明确的提示作用[9]。综合评估术前辅助检查结果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术后的综合治疗都有重要作用。
3.2.2 治疗方式的选择 在早期液体复苏、加强抗炎、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情况下,尽早手术探查。手术越早、手术方式越简单、有效,术后恢复越顺利。术中应彻底清除和引流感染病灶,术式选择应根据患者全身情况,穿孔时间,穿孔部位、大小、腹腔污染程度等决定。术式主要有:穿孔段部分结肠切除+远端结肠关闭,近端结肠造口、穿孔修补+近端结肠造口、穿孔处结肠直接外置造口术。笔者认为3种术式间差异不明显,需依据术中具体情况决定。术中施行大量温热盐水冲洗,必要时可经腹腔引流管行腹腔灌洗。术中术后加强对重要脏器功能严密监测,及时处理并发症。
自发性结直肠穿孔的预后主要决定于发病时间的长短、手术干预的及时性、腹腔的污染程度、手术方式的选择、术中清洗及引流的彻底性、术后抗感染,营养支持治疗的合理性、原有基础疾病的控制、并发症的处理等。总之,自发性结直肠穿孔临床发病少见,要加强对该疾病的全面认识,尽早诊断、正确治疗,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1] Gourgiotis S,Liakos N,Gemenetzis G,et al.Less common nontraumatic bowel perforations: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through a retrospective study[J].Am Surg,2013,79(4):381-387.
[2] 童富云,黎可,徐金明,等.35例自发性结肠穿孔的诊疗体会[J].重庆医学,2013,42(2):189-191.DOI:10.3969/j.issn.1671-8348-2013.02.024.
[3] 黄志强,黎鳌,张肇祥.外科手术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827-828.
[4] Moriwaki Y, Sugiyama M. Ultrasonography for the diagnosis of intraperitoneal free air in chest-abdominal-pelvic blunt trauma[J].Arch Surg,2009,144(2):137-141.
[5] Chen SC, Wang HP.Selective use of ultrasonography for the detection of pneumoperitoneum[J].Acad Emerg Med,2002,9(6):643-645.
[6] Bansal J,Jenaw RKJ. Effectiveness of plain radiography in diagnosing hollow viscus perforation[J].Emerg Radiol,2012,19(2):115-119.
[7] 潘昌远,许茂盛.腹部空腔脏器破裂穿孔的螺旋CT诊断价值[J].放射学实践,2009,24(5):11.
[8] D'Andrea KJ, Anastasia K. Diagnosing blunt hollow viscus injury[J].Am J Surg,2013,205(4):414-418.
[9] Schnüriger B,Inaba K.Serial white blood cell counts in trauma:do they predict a hollow viscus injury[J].J Trauma,2010,69(2):302-307.
(本文编辑:张阵阵)
213161 江苏 常州,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外二科
R583
B
10.3969/j.issn.1009-0754.2017.04.029
2017-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