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电工学科分组教学模式探讨
2017-02-27陆建华
【摘 要】本文针对中职电工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在电工学科教学中实施分组教学模式,具体论述了异组分组和同质分组的方法、作用。
【关键词】中职学校 电工学科 分组教学模式 异质分组 同质分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B-0047-02
在电工学科教学中,由于其理论基础知识较多,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往往会觉得枯燥无味,失去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电工学科专业教师需要探索出适用于本专业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笔者在电工学科教学中采取分组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异质分组:互补性强,发挥互相包容、互相帮助、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
电工是一门专业理论和实践性均较强的基础理论课,教材中的理论比较抽象,理解难度大,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物理知识、较高的数学计算能力。而中职学生基础差异大,一些学生的理科成绩较好,而另一些学生却很差,更有部分学生初中毕业后就进入社会闯荡了好几年,初中的知识已基本忘记了。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实行异质分组教学比较合适。
在以往电工学科教学过程中,最让专业教师头疼的问题就是学生一到了实验室就迫不及待地摆弄仪器,而不听老师的安排,往往是实验还没有做,仪器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或者是老师在讲解本次实训的具体任务时,学生不听讲解,自己做自己的,一节课下来,学生没学到任何技能。为了改变这些不良现状,推动电工学科实训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初步探索出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一)分组,选好组长。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月里,教师要摸清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好情况分析表,按照情况分析表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 4-6人。每组的成员中,尽量做到理论基础知识较强,初中物理、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与操作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相结合;性格内向、埋头苦干型的学生与性格开朗、好动型的学生相结合。每组中既有一两个学习上能起带头作用的学优生,也带上一两个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后进生,使得每组的综合能力尽量平均。每组的组长,应该选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且动手能力比较强、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的学生来担任。例如,在安排学生完成“照明电路的安装与维修”这个任务之前,首先,笔者会进行理论课程的教学以及介绍在实训操作过程中的有关注意事项。其次,选取平时认真听课、领悟能力较好的学生完成相应的实训任务,然后让其他学生代表进行合理的、认真的点评。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的点评工作,分析他们完成任务过程中的一些优点,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测试来确定每一个小组的组长,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也正是因为组长是靠实力而产生的,并且得到学生的信任,所以在管理小组的时候他们就更有威信了。
实行分组教学模式之后,在安排学生到实训室进行操作时,教师就能合理安排位置,以组长为中心,组内成员围在四周,这样的安排既便于辅导,又方便向学生提供互动协作的学习条件。在教师布置任务之前,老师可以先指导组长一些操作技巧,传达完成实训任务的注意事项,然后由组长负责向组内成员传达实训任务的主要内容和注意事项,这样既分担了老师的工作,也维持了实训室的秩序,同样也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在完成电工实训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要常常与电打交道,且接触到的电压比较高,这些电压不属于安全电压,为了避免触电事故,教师要加强组长的管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监管好本组成员。
通过分组教学模式的实施,笔者认为组长的设置有以下几点好处:(1)可以协助老师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2)帮助老师去解决学生学习探究程中出现的问题;(3)激发小组内成员的竞争意识;(4)给学生提供团结协作完成任务的机会;(5)组长“竞争上岗制”为学生提供了展现和煅炼自己的平台,满足了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组织小组技能竞赛。竞赛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潜能,是激励机制在课堂教学中的创造性运用,能够把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等各个器官都全面统一地调动起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笔者往往通过技能竞赛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學活动,激发学生对电工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种小组技能竞赛的模式能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参与小组技能活动的愿望,使学生真正变成学习活动的主人,还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比如,开展综合照明电路的安装技能比赛,要求学生在特定时间内完成,这时小组成员紧密地配合、相互帮助。比赛不仅充分展现了小组成员的操作实力,也充分地体现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同质分组: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学习
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所掌握的基础文化程度各不相同,因此在某些教学内容和某些具体情况下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实行同质分组,分层教学。
第一,按照学生已掌握的基础情况、学习能力情况等将同一层次的学生分在同一组。教师将全班同学分成多个不同学习进度或层次的小组,但是这种分组不能一成不变,要随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而重新分组。例如,在电动机控制线路的安装实训中,有些学生逻辑能力强、动手能力强,电动机自锁正转控制线路的安装对他们来说很简单,这样就可以让这部分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老师继续向他们传授更复杂的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和顺序控制线路的安装。而有些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安装比较吃力,可以让他们组成另一小组,让他们继续训练没完全掌握的知识。
第二,优化教学环节,实施分层教学。首先,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有目的、分层次的备课。同时,教师要认真研读教学大纲,熟悉教材,把握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教学要求。比如,在讲授电工的基本定律时,欧姆定律是大家都必须掌握的共同目标,而基尔霍夫定律要求大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掌握,戴维南定理则针对小部分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讲授。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应根据电工学科教学的特性,借助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库平台,提供分层次的教学资源。例如,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学习基础相对弱一点的小组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而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小组提倡以“放”为主,但“放”中有“扶”,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会自学。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对电工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方式进行过程性考核,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专业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有充分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基础、智力水平等,将所在班级的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对于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基础薄、智力较差、成绩欠佳的小组宜采用表扬评价的方式,对于他们做得好的方面,要及时给予肯定,使他们找到学习的乐趣;对于学习基础和智力一般,但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水平的小组,应采用激励性评价方式,这样既能揭示他们存在的不足,又能指明他们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于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的小组,则应采用竞争性的评价方式,以高标准严格要求他们,使他们在学习与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对自己更加严谨、谦虚,且不断超越自己。
由于同一小组内的学生从根本上来说都是同一层次的,而且教师对学生的情况已经相对很了解,有些地方就可以讲得很细,学生理解接受起来也就很容易。
总之,电工技术教育虽然是一门老课程,却仍然需要不断地完善。我们应该在新课改的指导下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周绍敏.电工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曾祥富.电工技能与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陆建华,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讲师。
(责编 刘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