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毕业生在企业的阶梯成长调研分析
2017-02-27钟清吴红生李和明吴杰
钟清+吴红生+李和明+吴杰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中高职毕业生在企业的阶梯成长过程进行统计,分析其在工作岗位技能和工作岗位职务方面的发展过程,为制订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借鉴,特别是为中高职衔接提供准确定位,便于构建合理有效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关键词】岗位技能 岗位职务 阶梯成长 中高职衔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C-0017-02
职工在企业的成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工作岗位技能由简单到复杂、由生疏到熟练,工作岗位职务由低级到高级,成长过程基本呈现阶梯递增的性质。研究这个阶梯成长的过程,可以明确中高职毕业生在企业的工作岗位技能成长特点,以及工作岗位职务发展的历程。为中高职院校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借鉴,特别是研究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时,可以准确定位培养目标,构建更加合理的课程体系,更加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
一、工作岗位技能成长过程分析
通过对区内柳州、桂林等机电制造类企业,区外广东、江苏、上海等机电制造类企业的调查统计,结合对近5年的中高职机电类毕业生开展问卷调查,对中高职机电类毕业生在企业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岗位技能做了分类汇总,统计了常见工作岗位技能的成长过程,见表1。由于调查统计的范围有限,被调查的中高职毕业生并非全部在所调查的企业就业,因此表中的数据不具备绝对性。但是,从表中的数据,可以分析得出大概的工作技能成长规律。
(一)中职毕业生工作岗位技能成长过程分析
中职教育强调的是有一技之长,其核心是强调培养实用型、技能型、操作型人才。目前我国的中职生源素质普遍不高,理论学习难度较大,因此大部分中职学校只重视学生的技能学习与训练,忽略理论知识的学习。出现轻基础、重专业,轻理论、重实践,轻理解、重操作的现象,只要求学生应该怎样做,学生却不知道这样做的原因,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造成学生后续发展能力欠缺,缺乏创新精神与能力。在企业里面只能长期从事单调的技能操作,虽然操作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当企业的设备、工艺更新时,普遍难以适应。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对理论要求不高,依靠反复的训练就能掌握操作方法的技能项目,学生上手所用时间均很短,也很快就能独立操作,但要达到熟练操作阶段,特别是有些项目是要结合工艺要求的,则所花时间就较长。那些需要结合理论知识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技能项目,达到熟练程度所花时间更长。在工作过程需要应用理论分析解决操作问题的项目,多则需要一年时间才能独立操作。从淘汰率也可以看出,轻基础、轻理论、轻理解的中职教学,造成中职毕业生在需要理论支撑的操作岗位上很难适应。但是,在这些岗位上适应下来的人员,大部分对变更岗位很有信心,相信通过努力,可以很快適应另外的岗位。那些在需要理论不多的岗位上工作了多年的人员,对变换岗位信心不足。
(二)高职毕业生工作岗位技能成长过程分析
高职的培养目标强调培养应用型、管理型和高级技能型人才,要比中职教育有更深更广的专业理论,更新更高的技术水平,以及广泛的适应性,特别是要有更强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目前我国的高职生源质量也不尽如人意,理论学不懂,操作不愿学,最后的结果是理论方面比不上本科生,操作技能比不上中职生,在所调查的企业中,很多企业表示,对于理论要求不高的操作项目,他们更加愿意接收中职毕业生。但是,随着企业转型的需要,中职生又很难适应新设备、新工艺的要求。这是多数企业目前面临的两难选择。
对于高职生的调查难度较大,主要原因是岗位变动太快。一是因为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期望较大,希望其能尽快熟悉所有机电类岗位,因此安排转岗时间加快,二是部分高职生因无法适应岗位而不断换岗。
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高职毕业生一开始的各种技能均比不上中职生,岗前适应用时大于中职生,甚至达到独立操作所需时间也多,但最大用时又少于中职生。但是像“检修计划制订技能”“控制电路设计技能”等需要理论知识支撑的项目,高职生又比中职生更快上手。从整体上看,高职生一旦能独立操作后,达到熟练操作程度所需时间相比中职生更短,而变更岗位的信心比中职生更大,但淘汰率明显高于中职生。分析其主要原因是高职生在校时,操作技能掌握得不如中职生,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不能确认自身能否胜任何种工作,因此更换岗位比较频繁。一旦适应某个岗位后,由于具备比中职生更强的理论基础,后续的发展速度更快,发展空间更大,所以对变更岗位的信心更足。
二、工作岗位职务成长过程分析
所调研的企业在考核人才方面均以能力论,对员工工作岗位职务的提拔是比较公平、公正的,基本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但是,在调研时发现,企业里面的管理层岗位,除了本科以上的学历外,大部分是高职毕业的员工,特别是一线的管理岗位,高职毕业的员工占的比例更大。表2是通过对企业调研及问卷调查得到的个人在企业工作岗位职务的发展历程汇总。
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的毕业生,入职均要求从基层做起,绝大多数是普通工人身份。中职生一年后可以享受技术工人待遇,高职生半年后可以享受技术工人待遇。但在企业里,中职毕业的技术工人数量相对高职毕业的要多点,主要原因是高职毕业的员工更换岗位或是离职的较多,而中职毕业的技术工人一般不更换岗位,即使离职也是基于报酬考虑,跳槽到待遇更好的企业从事相同的工种。一般毕业2-3年以后,提拔到管理岗位的员工,高职多于中职,用时也更短。在所调查的15名中职毕业的管理人员中,10人已经取得自学大专文凭,4人为在读大专。
通过表2数据分析可知,中职毕业生在企业里面更多从事的是技术工人岗位,岗位技能相对固定。而高职毕业生因为具有更深广的专业理论基础,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更强,因此适应性更广泛。
通过对机电类专业毕业生在企业的阶梯成长过程进行调研分析,可以提出结论,中职学生缺乏的是基础知识、理论原理、理解能力的培养,影响了中职毕业生的后续发展空间;高职毕业生缺乏的是专业操作、专业实践、专业技能的培养训练,不但影响了高职毕业生的初次就业信心,同时也影响到高职学生在校时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解。现在国家提出中高职衔接的培养模式,既可以解决中职学生的就业与升学的矛盾,同时也可以为高职院校提供具备更好技能基础的生源,利于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学习。
在制订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时,要考虑人才在企业岗位阶梯成长的特点,既要考虑中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上的一致性,又要考虑两者在层次上的差别。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要依据阶梯成长的特点,合理确定各时期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力争解决中高职衔接现存的脱节、重复训练等一系列问题。按阶梯培养,真正做到中高职培养的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袁和平.中职与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11)
【基金项目】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立项项目“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GXGZJG2015A049)
【作者简介】钟 清(1972— ),男,广西桂平市人,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机电技术。
(责编 丁 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