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2017-02-27巩楠

经济师 2017年1期
关键词:实训基地建设财会专业高职院校

巩楠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教育发展速度加快,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对高职教育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其承载着院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水平,直接影响到该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与教学质量的提高。文章从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价值出发,分析了实训基地建设的功能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的策略,希望对我国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教育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职院校 财会专业 实训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F233,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1-208-02

引言

对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而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实训基地能帮助学生专业水平得到提高,促进本专业教育改革的实施。近年来,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获得了显著成就,在实际工作中,要及时进行经验总结,通过实训基地建设促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稳定发展。

一、财会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一)专业教育目标实现的要求

在高职院校教育中,财会专业拥有完整、复杂而系统化的教育目标,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会计专业学生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要将社会实际需求与学生学习有机结合,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职业道德与专业技能更高的财会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二)财会专业老师综合能力得以提高

对高职院校教育而言,师资力量是非常关键的,财会专业也不例外,只有实践与教学融为一体,才能实现双师型老师队伍建设目标,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为有效解决途径之一。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要贯彻落实全面发展教育观,通过实训基地建设,财会专业老师更好的了解社会与专业发展需求,丰富自身知识结构,提高专业能力与教学质量,从而全面提高财会专业教学水平与效率。

(三)专业社会服务水平得以实现

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建设校内实训基地,能够有效提高本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同时满足社会与企业的不同会计服务需求。加强培训、鉴定及认证等会计服务训练,社会、企业及学校联系更加紧密,从根本上提高学校财会专业社会服务水平,实现教育效益目标,从而提升本校专业教学的社会效益。

二、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功能

(一)知识转换为能力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锻炼场所,学生能够从有所知转为有所为,这是财会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首要功能。结合专业教学计划与实训大纲要求,在理论知识学完后,学生要进行单一到综合、简单到复杂、模拟到真实的实操训练,学生动手及综合处理问题能力不断增强。

(二)信息反馈

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建设并运行校内实训基地,一方面,能够掌握社会各界人才需求状况,及时发现课程设置、实践活动及师资建设等方面问题,深入开展教学改革,以此提升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教学实力。另一方面,可了解各企业会计工作环境,经过比较发现模拟与真实工作环境间的不同,以此完善模拟环境,为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三)预就业

高职院校为财会专业学生建设实训基地进行锻炼,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岗位技能与专业技术,正确认识会计工作流程,经过环境氛围的熏陶,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道德及意识,提高自身竞争力,快速适应工作环境,引导学生就业之前体验就业感觉,大大缩短了就业工作适应期。

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足

一些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没有正确认识到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而且资金主要用于校内基础设施或工科等见效快的实训基地等建设中。很多领导认为建立工科专业实训基地,要求明确、清晰的流程,充分体现生产工艺过程,学生能够从感性方面认识生产设备与组织管理,学生的工程应用技能水平直接得到提高。而财会专业,其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界限不清晰,实践成果无法转换为实物化产品,以课题讲授结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机会比较少。因此,高职院校不重视建设财会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资金投入力度不足,实训工作缺乏实质性意义,无法满足教学需求,从而不利于系统与完整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软硬件建设不足

相较之普通高等教育,高职教育实践条件比较好。据相关统计表明,高职教育成本是普通教育的2.5倍多。但目前在我国,高职教育办学经费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以此影响到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实训缺乏先进的手段,学生实操机会少。对于财会专业而言,实训基地建设要以软硬件为基础:场地与设备是必备硬件条件;完善的管理制度、高水平指导老师及科学的实训教材则是其必备软件。目前,财会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中,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岗位人员职责与分工也不够明确、奖惩考核机制不健全、师资配备不合理,专业素质不高;实训教材难以满足实际岗位需求等问题比较常见,使得实训基地建设难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三)结构条理性不足

当前,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结构条理性不足,主要表现为:(1)实训基地运作比较落后。对于财会专业实训基地而言,典型操作软件与案例分析是主要实训手段,但由于缺乏同步性,无法体现行业岗位变化。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中,其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慢,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因此,案例教学、模拟及仿真实训与实际岗位要求差异比较大,人才培养实训链相符合的体系建设難度大。(2)基地建设规划不科学。某些实验及实训室规模不合理,实训设备配置与工位设置不合理,造成浪费或不够用;专业内实训设备无法实现共享,重新购置,造成资金浪费;实训设备类型与配套设施不合理,先进性、真实性、实用性及经济性无法协调发展,资源浪费比较严重,影响到实训基地自身功能的发挥。

四、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加强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策略

(一)仿真与生产性有机结合

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在建设校内实训基地过程中,要将仿真与生产性融为一体,换言之某些实训基地实训室对真实工作环境与经济业务进行模仿以此进行实训锻炼;某些实训室可以通过校企联合共建并运行,实训生产性场所,充分利用校内场所资源,吸引社会人才,比如代理记账公司等代办真实业务,学生能力锻炼的同时还可以获得一定收入。

(二)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制度与科学化的实训基地建设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划中,必须要以岗位需求为基点,加强校企联合,以应用型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提高学生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水平,确保职业技术水平获得提高。在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中,要充分发挥专业与办学优势,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制定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相长,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职业培养计划,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企业也要增强合作意识,与学校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实习学生加强管理,帮助高职院校不断完善并实施实训基地管理体制,促进校企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實操能力意识。

(三)与行业机构合作扩大实训范围

在高职教育就业保障中,实习推动就业是非常重要的,独立的社会单位无法容纳大量学生进岗实习并成为企业正式员工。但会计行业与各行业之间联系比较紧密,会计人才需求量比较大。同时行业协会能够敏锐察觉市场变化,为校企搭建沟通桥梁,提供合理化信息建议,确保双方在权益基础上实现社会与经济双重效益。此外,规模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与相关会计企业,比如用友软件公司等,因业务会与各行业财务部联系比较紧密,发挥会计行业协会的作用。

(四)成立校办会计师事务所或代账公司

对于会计实训而言,无法接触真正的财务账目是重要问题。高职院校将从企业引进的优秀老师及自身水平较高的老师组合起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成立会计师事务所或代账公司,满足学生实训需求,同时为学生第二产业的开办创造机会。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财务专业在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时,必须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提高财务专业老师的综合实践能力。当前,校内实训基地老师,尽管很多老师教学水平比较高,但其实践能力却不足,因此为了推动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老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是首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提高。其次,诚聘企业优秀会计师担任学校老师,这样能够及时掌握企业会计人才实际需求,加强校企合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建设校内实训基地,能够有效提高专业实训质量、档次及塑造专业特色。在实际教学中,要及时总结经验,充分发挥专业实训基地的作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财会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葛君山,王菲.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

[2] 陆春芬.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07):162-163

[3] 李凌.高职院校会计实训基地建设的路径分析——以会计代理服务公司的设立为例[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66-69

[4] 朱淑芳.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构建研究[J].财会学习,2016(14):251+253

[5] 刘红英,琚兆成.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及运行机制探讨[J].国际商务财会,2016(06):59-62:

[6] 喻硕.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室建设项目规划[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作者单位: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咸宁 437100)(责编:纪毅)

猜你喜欢

实训基地建设财会专业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下的财会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探讨
关于财会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
浅谈中职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中职财会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