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质培养的艺术学校通识教育能力的自我评价研究

2017-02-27谷霞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32期
关键词:核心素质自我评价

谷霞

摘 要 社会越来越看重人才的核心素质,而艺校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通识教育来完成的。本文首先阐述了社会对人才核心素质的要求,进而以通识教育理论为基础,重点分析了艺校通识教育能力评价的内涵,并构建了艺校通识教育能力自我评价的指标体系。

关键词 核心素质 通识教育能力 自我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学生核心素质的构成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了著名的素质 “冰山模型”,它将个体素质分为“冰山以上”和“冰山以下”兩个部分。其中“冰山以上”的素质被称之为显性素质或专业素质,包括个体从事某一专业活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冰山之下”的素质被称之为隐性素质或核心素质,主要包括社会角色(指一个人基于态度和价值观的行为方式与风格)、自我形象(指一个人的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印象)、特质(指一个人持续而稳定的行为特性,例如正直、诚实、责任心等)和动机(指在一个特定领域的自然而持续的想法和偏好,如成就、亲和力、影响力,它们将驱动、引导和决定一个人的外在行动)。这种核心素质是适应于任何工作岗位的通用素质,许多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应聘者的知识和技能的考察,而是更看重其求职动机、个人品质、价值观、自我认知和角色定位等核心素质。

2艺校通识教育的目标

通识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所有艺校学生都应该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其目标是培养艺校学生最基本的能力和核心素质,使他们成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具有广泛的非专业性、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人。1945年美国哈佛大学在《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中提出: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这种人需要具备四种能力:有效思考的能力、清晰沟通思想的能力、做出适当明确判断的能力、辨别一般性价值的认知能力。所以,真正的专业教育首先是以人和公民的发展为终极目的的教育,即通识教育,然后才是专业学习和发展,“意即经由‘专门教育和‘通识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才是‘专业教育的人才”。所以,艺校学通识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的智慧、情感、道德等各方面都能够和谐发展。但从目前艺校的通识教育现状来看,多数艺校的通识教育的实施状况并不能令人满意,在通识教育理念、目标、课程(包括通识课程的设置、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及成绩考核方式)、师资、校园活动、社会实践和管理制度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通识教育在培养学生核心素质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仍然不够,这与我国多数艺校通识教育能力不足不无关系。

3艺校通识教育能力自我评价的内涵

对于艺术教育评价内涵的理解,美国艺术教育协会认为,评价是了解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一个连续的过程,它涉及到一系列的活动,如制定清楚、公开的期望目标;为学习质量设定恰当的标准;系统地收集、分析及解释信息,用以表明教学活动是否很好地帮助实现这些期望目标和达到标准;用最后的研究结果去记录、证明、解释和促进教学活动。Thomas A. Angelo 认为:评价是收集学生、教师、机构各种信息的活动,这些信息并不一定都是量化的,但收集这些信息的基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校内各群体的功能发展。美国著名教育评价家 Alexander Astin 也认为评价是确定、选择、设计、收集、分析、解释和运用信息以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过程。

本文所研究的是侧重于对艺校通识教育能力的自我评价。心理学中的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具体活动及其条件,就既不能表现人的能力,也不能发展人的能力。相应地,艺校通识教育能力就是指影响和决定通识教育目标达成的艺校的各种教育资源的组合。艺校的通识教育是实现其组织价值的重要途径。一所艺校实施通识教育的能力不仅受该校师生的教育理念所影响,而且更取决于该校的教育资源及其配置,例如师资、课程、实践活动、管理制度和经费支持等。所以,要评价艺校的通识教育能力,就要对影响艺校的通识教育的基本教育资源进行评价。其中,资源的丰富程度、质量和配置的合理性都影响着通识教育的能力,资源配置的优化程度决定了通识教育能力的发挥程度。

4艺校通识教育能力自我评价指标的构建

所谓指标,是指可以反映和测量一些情况的指征。它是一种评估发展、确认挑战和需求、监督实施和评价结果的有效工具。相应地,艺校通识教育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指可以反映和测量艺校通识教育行为和成效的一系列指征组合。通识教育能力评价指标的选择和确定取决于人们对通识教育内涵的理解,以及对通识教育能力构成要素的权重分析。这一指标体系具有描述、解释、检测和预测功能。艺校通过这一指标体系的自我评价,基本能够反映出艺校通识教育能力的现状、原因,并且还能够预测到艺校在哪些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其通识教育的能力。因此,建立和完善我国艺校通识教育能力自我评价的指标体系,对于艺校深入认识自身的通识教育能力、促进其通识教育能力的提升,提高通识教育的效果,使艺校学生的核心素质能够更加符合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等,都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对艺校通识教育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还十分匮乏。台湾教育主管部门曾开展通识教育评鉴,包括七种评鉴指标:(1)目标与愿景;(2)组织与制度;(3)教学与行政资源;(4)课程规划;(5)教学品质;(6)师资;(7)自我评鉴及改造。他们进行通识教育评鉴的目的是:鼓励学校重视通识教育,积极树立具有自身特色的通识教育;促使各校察知自身通识教育的问题,并积极改善;公开评鉴结果,选出典范,交流学习;增进学生和社会了解通识教育的意义、运作,以及各学校通识教育的特色。目前我国大陆对艺校通识教育能力的研究还非常少。有研究者认为,艺校通识教育能力的评价体系可以由制度指标、资源指标、行为指标和环境指标等四个方面的内容组成。还有研究者从奥斯丁的IEO模型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及结构,提出构建高校通识教育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路。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我国大陆艺校关于通识教育能力的问题还没有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对艺校通识教育能力评价指标的研究还处在初级的探索阶段。

通识教育能力评价指标的设计应基于一定的原则:首先,指标设计要能够体现通识教育的理念和目标;其次,指标的设计要能够考虑社会对通识教育的需求;第三,指标设计要尽量多地涵盖影响通识教育实施的多方面的因素,以便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价,能够真实地判断出艺校通识教育能力存在的问题。艺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要,本文从用人单位对人才核心素质的需求出发,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笔者多年从事艺校教学的经验,遵循通识教育能力评价指标设计的原则,将艺校通识教育能力的指标确定为如下五个方面:理念與目标、课程与教学、师资、实践活动和管理制度。在每个指标下面又包含若干个子指标,以避免评价指标过于抽象、笼统和含糊。

4.1理念与目标

尽管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化、专业化的时代,专业技术是被这个时代迫切需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专业技术之外的一切变得不再重要了。相反,随着专业技能要求的提升,很多用人单位对专业技能以外的能力与品质的要求也更高了。艺术专业人才仅仅掌握其艺术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职业的发展要求对其语言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虚心向他人学习的态度和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等的要求都越来越高了。我们的社会需要的一定不仅仅具备专业技术的人才,还需要重视艺校学生心智的全面发展,只有专业知识、技能与非专业知识和技能都得到发展和提高,才能形成智慧的力量。

艺校通识教育的理念直接影响其通识教育能力的强弱。无论什么层次和类型的艺校,都要思考通识教育的理念是什么,通识教育的目标设置是否具体、清晰、合理、可及,这是评价一所艺校通识教育能力健全的首要指标。艺校通识教育能力的健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学校主管领导的健全理念、推动热情和充分授权。当主管领导对通识教育予以轻视的态度时,那么,通识教育在该校就难以有效推动。

4.2课程与教学

自我国实施通识教育以来,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不少职业院校都开设了多门通识课程,看似百花齐放,但许多通识课程内容浅显、知识隔离、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的学习流于形式,学习的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所以,艺校应该从教育能力的视角,对此种现状应该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1)课程的设置是否遵循了融汇贯通的原则,是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课程的结构是否合理,是否符合通识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其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类的课程比例是否适当;课程的设置是否符合校情和学生需求的,是否征询过学生的意见和要求。

(2)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是否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基本知识和核心素质的需求;是否能够形成学生宽广的知识面和均衡的知识结构;能否使学生的核心素质得到提高。

(3)教学方法是否多样:教师是否能够根据课程特点和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教学方法;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能启迪学生的思考;能否对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综合交叉,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认识视野和多角度的思维方式;能否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能否使师生、生生互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实践动手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4)评价方法是否多元:教师对学生的通识课程成绩考核是否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是否注重过程评价。因为评价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投入的程度。仅仅以一次考试决定成绩的方式,或是期末的一篇论文来决定成绩的方式并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所以,教师是否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是否采用多元的考核方式对学生通识课程的学习效果的提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3师资的素质与数量

从教师质量来说,不少艺校的通识教育课程的任课教师多是年轻的、学历不高、职称不高的教师。从教师数量来说,艺术学校人文社科类的通识教育师资更是紧缺,能够开设的通识课程更是有限,通常都不能满足艺校学生的要求。这就直接影响艺校学生的通识教育的效果。所以,在通识教育自我评价的指标中,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是重要的评价内容。具体的评价指标如下:

(1)学校是否有加强通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规划或培训计划;是否出台了鼓励优秀教师积极开设通识课程的激励政策。

(2)对于通识教育师资紧张的艺校,是否采取了“引进来”的政策,广泛吸纳校外优质资源,充实自己的通识教育师资队伍。

(3)是否设置有 “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奖”、“通识教育研究奖”以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

(4)是否成立了“通识教育教研室”,为通识教育的教师提供一个研究和交流的平台,使之能够相互交流教学和科研经验,同时,也方便对教师授课情况进行统一的指导和管理。

4.4校园实践活动

艺校的通识教育不应只是发生在课堂上,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对艺校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校园活动包括学校和学生社团组织的各种活动。通识教育自我评价的指标包括学校和学生社团是否积极组织名师讲座、时事论坛、艺术家面对面交流以及各种类型的辩论赛,知识竞赛等活动;学生参与这些活动的比例有多高;学校是否对学生定期做实践活动需求的调查;是否对每个学生都建立了“校园活动档案袋”,以记录其参与校园活动的详细信息;学校对开展这些活动是否有充足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等。以上问题都是学生各种核心素质提升的条件保障。所以,需要艺校对这些活动要高度的重视。

校园里各种活动的数量、类型、质量对艺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人际交往能力、团结协作精神、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抗压、抗挫的能力都有很大影响。这些能力的锻炼和提高仅仅靠课堂、靠书本、靠教师是远远不能达到目的的,学生必须通过参与具体的校园活动,并且在其中真正扮演一定的角色,承担一定的责任,其各种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校园活动不仅仅是一些同学的事情,而是全体艺校学生的事情。所以,学校应该出台相应的制度,鼓励和要求艺校学生必须实质性地参与一定数量和类型的校园活动,以提高其核心素质和能力。

4.5管理制度

健全和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保证通识教育质量的基础,其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5.1组织机构

艺校是否建立了专门的通识教育管理机构;是否将通识教育进行量化与细化的管理;如果没有设立专门机构的话,通识教育由哪个部门负责。

4.5.2经费支持

经费支持也是影响艺校通识教育能力的重要因素。通识教育的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和激励制度都需要充足的资金。所以,艺校是否每年为通识教育拨付专项经费,实行专款专用;是否设有相应的活动场所;是否根据需要购置活动设备和耗材等都是衡量艺校通识教育能力的重要因素。

4.5.3评价方法

对艺校学生核心素质的综合评价有别于对单一的通识课程学习成绩的考核,它主要是对学生情感、意志、态度和其它的非专业素质的全面的评价。单一的课程考试成绩不能全面地对学生所发生的变化进行衡量,也没有哪一种评价方法是完美无缺的,也没有哪一种评价方法能评价出全部教育目标,尤其是在学生的技巧、能力、行为、态度等领域,必须使用多种评价方法综合测量。

通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终身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养成。所以,通识教育有必要将传统的以“期末成绩”为主的终结性评价转向不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注重对学生取得的进步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在新生入学后,学校即可为每位学生建立通识教育的评价档案,实施“档案袋评价”。所谓的“档案袋评价”即是根据通识教育目标而制定的评定标准对样品进行分析、评估(样品主要包括学生在通识教育过程中的表现及对当前通识教育的适应程度),从而促进教师对教学目标、过程、内容的改进。通过档案袋评价,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列出学生通识知识学习的时间表与线路图,促进学生形成有效学习。针对当前部分学生不注重艺校通识教育的现状,教师应多加引导与鼓励,让他们发现通识教育的乐趣,树立学习信心,增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在艺校通识教育能力的自我评价中,需要考虑评价的方式方法是否多元;是否采用了形成性评价;是否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

随着社会对人才核心素质重视程度的提高,通识教育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对艺校通识教育能力自我评价指标的关注度也会不断提高,其重要性也会得到更加充分的认识。所以,探讨艺校通识教育能力评价问题,将有助于我国艺校更为有效地开展通识教育,促进艺校通识教育能力的提升,进而推动我国艺术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周宝根.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1(12).

[2] 黄坤锦.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规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3):21-29.

[3] Alexander W.Astin. Assessment for excellence.Oryx Press,1993:43.

[4] 王偉中.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4-6.

[5] 付继林.大学通识教育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教学与研究,2010(3):30.

[6] 庞海芍.通识教育困境与希望[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159-190.

[7] 付继林.高校通识教育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前沿,2010(12):182.

[8] 刘明聪.基于IEO 模型构建高校通识教育能力评价指标体系[J].闽江学院学报,2014(3):61.

[9] 冯慧敏.大学通识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指标设计[J].教育研究,2012(11):63.

[10] 江岁云.档案袋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J].发展,2010(9):15.

猜你喜欢

核心素质自我评价
商务英语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核心能力与核心素质培养探究
军人习得性无助的表现及成因分析
幼儿游戏中评价的三层阶梯
民航运输航空飞行人才核心素质剖析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
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