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分类的地理教学改革初探
2017-02-27闵丽廉丽姝于莎莎
闵丽+廉丽姝+于莎莎
摘要:本文依据知识分类理论对中学地理知识进行类型划分与特点分析,以基于知识分类的学习过程模型为奠基,尝试构建针对各学习环节、融入信息技术辅助的中学地理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教学策略,旨在探究如何促进和优化学习过程。
关键词:知识分类;学习过程;地理教学
一、安德森知识分类及学习模型
当代认知心理学安德森知识分类理论强调以“命题”和“产生式”表征知识。“命题”是知识及其属性、知识种属关系等形成的关系结构,主要指陈述性知识;“产生式”强调知识系统之间的因果关系与行为过程等,即程序性知识。知识特点差异必然产生不同的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一般包括知识的获得、知识的保持与知识的应用三个阶段[1]。本文采用了我国学者邵瑞珍、皮连生等根据加涅、安德森等人的学习理论提出的广义知识学习过程模型(如图1)[2]。
二、不同类型知识教学策略
1.地理陈述性知识教学策略
地理陈述性知识具有静态性特点,一般可以运用迁移、类比等方法使学生形成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结。以广义知识学习过程模型为依据,将地理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概括为图2[2]。
根据地理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尝试提出地理陈述性知识教学策略。
(1) 促进注意与预期的策略。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可分为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类。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注意品质发展的策略有如下方面:一是熏陶地理学习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通过新闻事件、教学视频等网络信息增强学生对地理学习意义的认知,培养地理学习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对地理学习有意注意品质的发展。二是创设情境,加强知识复习。复习与巩固知识是增强知识记忆的重要环节,信息技术携带的知识量巨大,短时间内可呈现诸多所需知识,知识复习效率高,在增强学生无意注意的同时回忆再现知识,降低知识遗忘的概率。三是培养地理学习积极性。学生开始学习地理具有自觉目的性,信息技术带来的多样化教学手段、丰富的内容呈现方式、各式新鲜事物等将静态、单调的教材知识转化为动态的灵动事物,增强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随着教学活动的深入,学生在兴趣驱使或熟练操作的支持下,不需要意志努力便能轻松学习地理,促进学生有意后注意品质发展的同时也增进其它两种注意品质的优化。
(2)促进原有知识激活的策略。原有知识的激活需要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存在某种相似或相关元素,经常采用的是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策略。多媒体信息技术一般可以通过微视频、动画、呈现引导性资料与案例等方法激活學生原有知识,与语言呈现先行组织者的不同在于,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将知识活化,增强知识的生动性,便于将学生迅速带入学习准备状态。
(3)促进选择性知觉的策略。选择性知觉指的是当面对众多客体时,能够把知觉对象从各种情境中优先区分出来,进而促进知觉对象进入长时记忆。一般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知的知识都包含在教学重点、难点内容以及知识框架中,促进学生选择性知觉也就是如何使重难点知识、知识框架等突出显现在学生感知情境中,便于学生提取。
可以通过多媒体直接呈现教学重难点;将重难点知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突出显示;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知识复述效率,扩大学生工作记忆的容量。
(4)促进新信息进入原命题网络的策略。新旧知识间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是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核心,这种联系的建立有利于新命题网络的形成。可以依靠信息技术中微视频、动画、投影引导性资料与案例等多媒体手段,对学生的原有知识进行激活,促进其与新知识的联结;也可运用知识的迁移、类比与同化等。
(5)促进认知结构重建与改组的策略。随着新知识渗入原命题网络,学生认知结构会融合新知识进行重建或改造,这是促进知识融合、联系,形成长时记忆,加强记忆的长久性与牢固性的过程。可利用思维导图和概念图加强知识复习与认知网络构建。信息技术促进各种软件的创建,思维导图在复习时可以促进学生回忆知识,促进其发散性思维;概念图与思维导图都可以将知识构建成网络体系,知识网络的呈现便于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重建与改组。
(6)根据线索提取知识的培养策略。对知识产生需要时,会将知识从记忆系统中提取出来,为避免知识提取失败,需要增强记忆的准确性。可运用思维导图、概念图等完善认知结构,引导学生自己绘制思维导图与概念图;运用信息技术将重难点知识整合成表格、图形等,如用具体形象的地理图表反映地理数据等,有助于表象编码,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提取。
2.地理程序性知识教学策略
地理程序性知识是一种动态知识,根据广义知识学习过程模型可将地理程序性知识学习过程概括为图3[2]。
按照安德森的学习理论,程序性知识指的是“产生式”,产生式是一组条件(原因)产生行为结构的程序步骤,本质上是知识与它们之间的因果联结关系形成的关系结构[3]。程序性知识是在陈述性知识命题表征的基础上转化而成的,因此,知识学习的前四个步骤基本相同,对应了相同的教学策略。在此,尝试提出地理程序性知识后两个学习环节的教学策略。
(1)促进知识向技能转化的策略。知识向技能的转化实际上即为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培养策略大致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依靠信息技术支持地理实践、实验教学。二是依靠信息技术完善过程性知识教学。三是经常总结、及时反馈,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概念图,借助思维导图明晰知识结构,运用教育“云平台”进行答疑、测评、交流[4],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等。
(2)促进技能在新情境中应用的策略。通过变式练习增强对知识的应用能力:练习可以渗透于教学整个过程,如学习气候时,可以让学生利用电子白板将气候名称与气候特点、分布地区等进行匹配,学生与教师共同检测结果,及时反馈信息;网络学习平台为变式练习提供了诸多的举一反三试题,如“考A啦”软件,提供教学重难点的微视频和变式练习、高考题等,并且具有较好的解析指导,学生可随时利用网络跟进学习进度,加强练习与交流;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不同条件进行训练,练习的熟练程度易于学生形成自动化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程序性知识。
三、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地理教学内容、方法与策略等不断革新,如何应用信息技术优势辅助地理教学成为提升教育教学效果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知识分类理论促使教师深入认识地理知识,理解不同知识的特点;分析学习过程模型利于从细节处着手对学生信息加工程序进行理解,从而寻求方法促进学生各学习环节的推进。同时,需要强调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地位,而不能替代教师语言、教材、实物媒体等成为教学主导教具。将信息技术优势与知识分类理论、学习过程模型理论进行有机整合,以知识分类理论与学习过程模型理论为基础,构建信息技术辅助地理教学的策略,对于提高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洪芬芬.陈述性地理知识的教学模式选择与教学策略[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2:24-27.
[2]窦洪庚.知识分类学习理论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3(10):5-8.
[3]焦秋生,徐志梅.对安德森知识划分理论的解构与再划分[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0,55(6):106-107.
[4]宋健,徐婷婷,石家锐.“云教育”环境下的高效地理课堂构建分析[J].地理教学,2014(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