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课程资源如何“去库存”
——“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课程的开发利用

2017-03-28朱光明魏芳芳

重庆高教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去库存资源课程

朱光明,魏芳芳

(安徽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合肥 230039)

■ 时论与争鸣

网络课程资源如何“去库存”
——“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课程的开发利用

朱光明,魏芳芳

(安徽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合肥 230039)

在慕课的推动下,网络课程资源极大丰富,但海量的网络课程资源却大量被“闲置”,只有通过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才能更好地“消化”网络课程资源的“库存”。网络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有直接参与慕课学习、开展混合模式的教学、翻转式课堂和视频自学4种。要真正实现网络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既需要高校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需要相关政策的支持与配合;不仅要承认教师的高级劳动价值,而且要努力做好服务工作,从而更好地利用网络课程资源,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互联网+;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去库存

一、引言

康奈尔大学创始人埃兹拉·康奈尔创建大学的目的是“要建立一所大学以使得所有的人可以学到任何他所想学的学科”[1]。这也是今天众多大学的理想。实际上,能够提供各种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也是一所大学实力的重要标志。一所高校能否跻身世界一流行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拥有一批知识渊博、经验丰富、教学技巧娴熟的教授。好的大学是由大师、名师构成的,而不是其他。然而大师、名师是非常有限的,一般高校也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吸引力招徕众多的大师。不过,在互联网技术发展支持下的今天,由慕课(MODC)推动的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为全球所有高校分享与利用优质课程资源提供了可能。

2012年,MIT的教授创造性地开设了网络课程,两个学期之内申请者就达到16万之多。网络课程推动了慕课的建设,出现了Coursera, Udacity, edX 三大著名的网络课程提供商。2013年,慕课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经普遍兴起。例如,英国启动了“未来学习”项目,法国开设了数字化校园项目“法国数字大学”,欧盟创建了超越国家和民族的在线教育平台“开发教育”,德国和日本分别创立了免费慕课平台“我的大学”、网络开放平台JMOOC等。2013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985工程”高校也迅速加入慕课建设。2014年5月,中国教育部“爱课程网”和“网易”合作推出了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慕课平台——中国大学MOOC。此外,众多高校、互联网企业开发的各种类型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也纷纷上线。

慕课作为一种大规模开放式的网络在线课程教育模式,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理念,即互联网思维。慕课的发展带来了慕课时代的教学革命,它“促使高等教育机构在一夜之间解禁了它们的知识储备库,改变了高等教育资源数十年甚至上百年以来被特定机构垄断的局面,使得这些宝贵的资源得以在全球范围内被平等分享”[2]6。然而,在一阵高潮之后,学术界似乎又冷了下来。我们发现,众多优质的网络课程资源被“闲置”,静静地“沉睡”在课程资源库中。与此同时,高校却一直希望能够开设更多的课程,希望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优质教学资源。当很多高校在为没有名师而发愁,或为开不出优质课而绞尽脑汁的时候,他们却忽视了就在眼前的网络课程资源。为此,如何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如何为这些课程资源“去库存”,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网络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形式

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很多种形式可以选择,这需要高校和教师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从而做出更加合理有效的选择。

(一)参加慕课

从MOOC的最初设计来看,最理想、最直接的利用方式是学生注册参加MOOC学习并努力获取学分。欧美很多高校都要求学生参加一定量的MOOC学习,如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要求本科生至少选修两门相关的MOOC课程。我国杭州师范大学也从2014年开始在本科生通识教育课程教学中推出上海交通大学的开放在线课程,并承认其学分。2014年,上海交通大学研发出了一种面向全球用户、提供中文在线课程的MOOC平台——“好大学在线”。目前,上海有19所高校将实现MOOC学分的互认,学生通过选修众多知名高校的优质课程,在网络平台上充分享受高水平的高等教育资源,同时在课程学习结束后,还将获得相应的学分,甚至有机会获取其他高校的第二学位。同年,中国政法大学“虚拟第三学期”课程平台上线运行,该课程平台以网络为主要载体,既是一种网络授课方式,也是一种学分课程,其自主修读、循环开课和统一考核的学习模式开启了我国高校课堂的新维度。超星MOOC也推出了尔雅通识教育课程,并和众多高校进行合作。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MOOC存在评价标准不统一、无法实施监督、质量难以保障等问题,使MOOC课程认证、学分互认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二)“私播课”

针对MOOC实践中的问题,哈佛大学实施了一种改进的MOOC——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实验。这里“Small”指学生规模较小,“Private”则是对学生准入的限制性条件。与MOOC相比,SPOC(私播课)是一种只有达到一定要求的申请者才能被接纳的、小型的、限制性的在线课程模式。SPOC和MOOC教育理念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利用互联网教学。如哈佛大学法学院在网络平台开设的课程中,“版权法”课程将学生分成不超过25人的项目组,由助教组织各个项目组成员进行讨论。课程结束后,学生需参加3个小时的在线考试,通过者即可获得一份书面评价和课程完成证书。肯尼迪政治学院“美国国家安全”课程则要求学生提交有关国家时事政治话题的书面作业与学生的学术证明,不符合限制条件的课程申请者可以作为旁听生,他们虽然不能得到助教的指导,也没有相应的课程完成证书,但他们能够免费学习课程材料、观看网络课程视频、参加学习讨论等。国内有些高校也利用这样的形式开设了一些概论课和公共课。如同济大学的公共物理课,对申请课程的学生进行筛选,并将学生分配到相应的班级中,教师在课前将相关课程资源传到网络平台上,记录学生的具体学习进程,助教组织学生课堂讨论并提供学习上的指导与帮助,同时作业完成者能够及时获得平台的反馈信息。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对学生的在线学习、课堂讨论、作业完成、学生互评、考试结果等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估,得出学生最终的总成绩。这种课程的优势不仅能够减轻教师备课和上课的负担,还使得学生课程学习的时间安排更加灵活。然而,由于SPOC的“私播”性质,使SPOC的收益范围受到一定限制。

(三)混合教学

目前对网络课程开发利用更多的是混合教学(blending teaching)。混合教学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动向,是在面对面课堂学习的同时,利用大量的在线视频、借助互动性强的网络学习平台,构建传统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相结合的、优势互补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混合教学既要体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互动,又要发挥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自主地构建知识体系。这样,不仅能够为学生答疑解惑,还能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说,混合教学挑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课堂教学的3大转变,即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学生的个别学习转变为小组学习、教师的传授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教学。在混合教学的过程中,在线教程可反复学习,能够很有效地避免教师的重复性机械劳动;学生可自主决定学习的难度和内容、安排学习进度;教师课堂授课以研讨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思辨能力。此外,混合教学还具备授课透明化、质量可监控、学习效果透明化、高效利用课堂时间等显著特点。以MOOC学习为主的混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已在众多高校中展开,如美国的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中国的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8]。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个人倾向以及组织课堂的方式选择相应的视频资源,安排课程进度。但从另一层面来看,混合教学对教师的技术应用和临场应变能力也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四)翻转式课堂

混合教学中存在着一种主流形式,即翻转式课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给学生,学生下课后完成家庭作业、案例探讨、项目合作等任务。翻转式课堂模式逆而行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翻转式课堂要求教师提前录制或创建视频并提出问题,学生在课前搜集资料、自学网络课程内容,并通过组内讨论加深理解;然后要求师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学生在课堂上汇报学习成果,教师提供指导与帮助,并答疑解惑[9];最后,学生在课下观看教授的视频,将宝贵的课堂时间节约下来进行团队探讨、答疑解惑、项目合作等任务,目的是增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合作的机会。翻转式课堂获得美国教育家萨尔曼·可汗(网络视频可汗学院的创始人)的认可,他通过有效地利用各个简短的在线视频讲座,将翻转式课堂应用于免费网络教育领域,凭借简单的教具与普通的应用软件,开启了一场教学革命,促进了可汗学院图书馆的发展与完善。

翻转式课堂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流程的彻底颠覆,它将学习的决定权由教师交给学生,将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程支持者必须制定包括创造性操练、群体合作项目以及其他活动在内的详细的实施计划,用以填充大量空余出来的课堂时间,教师也可以节约大量的备课、讲课时间,用于和学生讨论。另外,根据调查显示,多数教师愿意花费平常课时的2~3倍时间与学习者互动[2]213。而且大多数教师认为,能够与学生一起就某个话题展开热烈探讨、分享不同的观点、完成合作任务是一件令人愉快的教学体验。教师可以使用自己的视频教学资料,也可以使用网络公开课的视频资源。如果是后者,教师可以与视频教学的教授进行一种精神对话,同时将自己的观点与学生分享,并在与学生的讨论中进行深化。教师安排学生在课外或课前观看网上视频资料,可以节省更多时间用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课堂讨论,或者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网络资源推荐给学生,以达到学生善于倾听不同的观点、不断扩大学术视野的价值诉求。

(五)视频自学

通过网络视频自主学习是学生利用互联网获取学习资源的主渠道。高校的课程学习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而终身发展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学习。学生通过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正确使用MOOC平台,就能更好、更快地实现网络课程学习。教师可以选择网络课程作为学生的选修课,通过提供阅读数目、参考资料、统一组织考试等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以鼓励学生在网络课程中构建第二学位的专业课程,从而拓宽专业学习。这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良好方式。

实际上,现在高校开设的很多大学生人文科学素养课程,都可以利用网络课程资源让学生自学。在信息社会的今天,这不仅是适应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之举措,也是满足大学生对信息资源获取与利用的需求。很多大学生可以通过点击率等选择网络视频课程资源,如网易公开课、TED、高校各类课程联盟、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等。例如,扬州大学“中国菜系文化”课程曾一度点击率排名第一,深受广大学生喜爱;在网易公开课中,美国著名教授的“幸福公开课”课程点击率稳居第一,深受各地大学生追捧,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公开课之一。网络课程的优势在于不受时空的限制,只要有网络就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我们可以把那些可以满堂灌的课程划拨给网络课程,这样学生就可以充分利用闲散时间自主学习,尤其是利用寒、暑假进行集中学习。

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很少会去看网上的课程视频,他们一般把时间都用在观看娱乐类的节目或者聊天之类的工具上。例如,美国设置了泰尔奖助金,奖励通过自学创业的人。我国高校也应积极探索MOOC环境下网络课程的开发,推出更加模块化、系统化、灵活化的课程,构建自学考试助学网,实现对学生的网上教学、网上作业批改、网上答疑与辅导,充分发挥网络视频课程的优势。通过高校的引领和指导,学生不仅可以学会自主学习,而且也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的优质课程资源。很多名师的课程是可以终身受益的,学生通过共享优质的教学视频资料,可以形成寻求网络学习的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

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今天,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网络在线课程教育颠覆了传统的高等教育教学理念,“对高等教育现状造成威胁,从而改变高等教育的格局”[10],促使高等教育教学管理者对课堂教学及其规律进行深刻反思,也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高校教师而言,要抓住机遇,迎接在线教育的严峻挑战,切实转变观念,重新思考课程,认真关注学生,从根本上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一)重新理解课程

20世纪70年代,派纳等人突破了把课程仅看作是“一个代表一系列学程的名词”的传统观念,赋予了课程以新的理解,提出了“currere”的概念,把课程(curriculum)看作是“在跑道上跑”的过程,凸显课程的个人体验性质[11]。课程不仅仅是教学大纲及大纲规定的学程,更应引起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体验。高校课程不是教材,是学生的真实体验,是进入他们意识并对他们真正产生影响的学习经历。教师如果照本宣科,教授一些陈旧的内容,仅仅依靠点名的方式维持出勤率,学生就不可能真正参与到课程学习中。这样,学生也无法真正产生良好的学习体验,课程在此意义上也就不复存在。

相对于传统的课程内容学习,MOOC的课程内容设计具有重组性。MOOC的讲授教师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拥有较大的选择权,他们可以从自身专业的角度,将自己所擅长的学科内容整合形成兼具专业性与跨学科性的课程内容。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可将事先设计好的网络课程资源分享至MOOC平台,既可以把这些学习资料作为单独的一个单元,也可以按照“一定的意义与目的重新整合,聚集成单元集,实现课程资源的再利用”[12]。与传统的课程教学大相径庭,在MOOC的课程学习中,学生融入课堂学习的情感体验非常丰富,这种全新的课程体验能够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缓解学生课程学习的紧迫感,促进学生的成长,让他们成为更好的课程自主学习者和在线学习者。

(二)转变中心理念

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发生在学校的课堂上,教师利用讲授式教授课堂学习内容。教师往往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觉得自己在知识上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教师将自己看作专家,认为他们与真理的关系最接近,学生只有通过作为专家的教师接近事物、接近真理,这样不仅使得学生离真理的距离越来越远,还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了隔阂。在MOOC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转变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焦点的观念,教师应将知识技能本身作为教学的中心。如果教师将知识技能作为中心,则师生都是围绕真理而进行探究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MOOC作为适合网络时代新教学方式的代表,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13],是一种“学生自我管理与教育中最有趣的学习方式”[14]。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同时,又能担任MOOC课程的指导教师,或是直接从重复性教学者转变为课程规划师,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从课堂的教学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答疑者和管理者,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15],并允许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由地选择自己需要或感兴趣的课程学习,真正实现了由“教师教学为中心”向“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转变。

(三)加强沟通交流

雅斯贝尔斯指出:“双方需要通过讨论来维持交流,并相互告知对方自己的发现,当我们的观念受到质疑时,才会出现真正的交流,且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交流氛围,是产生适宜的学术与科学工作条件的催化剂。”[16]98高校把追求科学知识和精神生活的人聚集在一起,按照大学的理想,彼此应该毫无限制地相互发生关系,以达到完整统一的一体。不只是在科学的专业范围内需要交往,而且从事科学研究的个人生活也需要彼此沟通[17]。教师设计开发网络课程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一个学习和对话的过程,对于教师也是有益的。教师在开发网络课程资源的过程中,不仅要有不同领域、学科层次上的交流,而且要有风格迥异的个人层次上的交流[16]97。学习者在MOOC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像在其他交流场所一样自由发言,平等交流,还能灵活运用知识帮助有困扰的学习者解惑答疑。正是MOOC的这种无限扩大的交互作用,使得MOOC能够在世界各地的学习者中传播,它的包容性与共享性能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学术的交流与扩散。因此,教师要学会放下自我,认识自我,不要躲在职称、身份的背后,让权力、权威蒙蔽了眼睛和视野。教师要从“替代父母”的关系设想我们能够为大学生提供什么样的知识?我们希望他们有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我们要为他们提供什么样的课程体验?在这样的思路下,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为学生着想,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为学生设计更好的学习计划。

四、网络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不断推动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新时代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的不断转变,使得高等教育界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积极探索与再开发网络课程资源。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高等教育的现实需求和不同学习者的价值诉求,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技术性问题

网络课程资源最大的优势在于其便捷性。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使得教育者具备剪辑、组合教学资料和教学方法的能力,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满足每一位学习者的独特需求。不过,高校教师要真正将视频资源融入混合教学中,或者进行翻转式课堂教学,他们需要对网络视频资源进行技术处理。例如,讲座视频的录制与剪辑、灯光音效设备的调制、讲课过程中的软件系统操作、线上平台的维护等,都需要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支持。然而,高校教师真正能够熟练进行计算机技术操作的群体,目前还只占少数。因此,推广网络课程教学模式成为高校管理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高校应大力挖掘与培养善于利用网络课程资源的中青年教师,同时给予强有力的政策鼓励;组建一支负责网络技术支持的专业队伍,对教师网络课程资源的再开发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制作帮助。

同时,再开发网络课程运行还需要一定的平台。教师可以通过建立课程QQ群、微信群,或者借助于学校开发的课程管理平台,将教学知识点放置在网络课程管理平台上,让学生可以自主学习。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做观看视频笔记,通过为学生提供学习参考书和资料、组织学生就具体项目和相关疑难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及时在线处理作业等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可见,网络课程平台不仅能够赋予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体验,让更多的学生拥有参与问题讨论的机会,还能够将课堂教学的中心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充分展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多样化的混合教学模式的优势,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因此,如何建立一个学习共同体对教学效果非常重要。

(二)劳动价值承认问题

网络课程再开发是一个新的教育理念,高校目前还没有将对网络课程再开发的工作纳入到教师考核评价系统中。很多人都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高校教师想要真正有效地开发利用网络课程资源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首先,高校教师不仅要在大量的网络课程资源中进行观看、筛选,而且要考虑这些课程对学生的意义。其次,高校教师还要对所选择的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安排,既包括教学进度和问题作业的安排,又包括学业考核与评价的安排。教师要想从海量的网络课程资源中选择适合学生当前学习和发展所需的课程,必须依赖于教师自身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敬业精神。这些也是他们的潜在劳动投入,并且这些劳动是无可替代的,必须得到承认。

学者的教学工作与学术生命应该在制度条文中得到保护,高校应为教师的劳动提供一种制度保障。一个永久性的制度是科学成就的保障,如果没有一种确切的制度存在,教师个体的学术生命及其工作就会付诸东流。在推进网络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高校应实施一系列的激励政策,将网络课程资源纳入整个课程建设体系当中,构建各类评价与绩效评估相关联的体制机制。将网络课程再开发纳入到教师的评价体系中,不仅有利于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的评价,也有助于调动全体教师网络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高校的任何改革都依赖于高校管理者的理念,没有一个正确的理念,高校必将被引向低效、平庸。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需要将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作为一项重要的活动。首先,要确立服务于教师和学生的意识。在观念上,高校对公开课的理解往往停留在展示学校教学水平或特色上,一门课程的开发花销巨大,上万元甚至数万元不等,没有真正将这些优秀的课程资源呈现给学生的意识,更没有再开发的意识。其次,还要承认教师对课程开发的创造价值及实际工作量。建议从个别院系试点、从通识教育课程进行试点,逐渐扩大到专业课程,进而扩大到学校层面,形成专门的管理部门,如可以在教务处下设课程资源开发部,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组织和评估。

(三)建立一个支持共同体

高校是一个由学者和学生组成的学习共同体,也是一个致力于探求真理的场所。高校作为学习共同体,要求具备开放的胸怀、自由的交流。因此,学校制度要鼓励交流。制度虽然赋予不同领域学者学术自由的权力,但也助长了专业人士离群索居与自我封闭的风气,使交流往往流于形式。“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就容易导致共识的东西越来越少,进而影响知识整体性的实现。高校应把师生集合起来,使其投身于学术研究、科学学习或相关的精神生活之中。

基于MOOC的小班教学不仅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研讨的环境,还实现了现代课程教学模式的转型,即由以往教师主导的课程逐渐转变为师生共同开发实施的课程,促成学校把教师与学生连接在一起,师生成为更加平等的学习共同体。在学习共同体中,每个人的学习交流与合作沟通是至关重要的。雅斯贝尔斯认为,学业讨论是优秀的教学方式之一。在组内讨论的时候,小组成员都积极踊跃地分享自己的观点与见解,以一种严肃而又活泼的、有来有往的方式与老师展开深入交流。它的目的不在于单纯地灌输知识,而是为了能够敏锐地抓住问题的要害与学问的细节,帮助学生在沟通合作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领悟力,师生双方将共同致力于具有吸引力的真理事业,唤出彼此的激情来阐明问题,促使他们能够在共同的努力下,在平日的工作里做出富有个性特征的贡献[18]。通过多种教学形式的融合和学习空间的共享,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通过网络课程平台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感受,让大家真正有“同学”的体验;通过合作讨论式学习中不同思维方式的碰撞,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体验学习的乐趣,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学习共同体的作用。

(四)环境适应问题

MOOC的出现对于很多高校教师都是一种冲击。如果在这些高校推广慕课,教师可能会发出质疑,认为它是由网络平台的管理员来播放事先编制的讲座视频,其实质是为了取代高校教师,从而节省很多原本必需支出的费用。确实,这些由知名高校及名师参与制作的视频课程肯定会对二线、三线高等院校的教师产生一定程度的威胁。现在要求高校教师用这些课程给学生开课,这对教师的自我似乎是一种侵犯。因此,高校在推行再开发项目的时候,需要做好细致的工作。除了教师的情况外,还要考虑学习者的整体状况。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普遍状况与个别特殊情况。为了确定科学合理的网络课程目标,不仅要考虑学生以往的课程教学内容,还应考察他们现有的知识基础和文化素质能力背景。只有这样才能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高校网络课程资源。

教育信息化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推动条件,它的进步必将引发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MOOC作为现代新型的教学方式,它的兴起在提升在线教育质量门槛的同时,还促进了传统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完善。也正是其课程项目所具有的免费特性,迫使高等教育体系能够反省自身,引发了学界关于高等教育顽疾的充分讨论。近年来,很多高校在MOOC浪潮升温之时相继开展实践,努力探寻使高校教学者与学习者需求相匹配的教学模式。因此,如何在“互联网+”的新时代环境背景下完善高校现行的教学模式,是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课程学习评价问题

课程评价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MOOC针对学习者提供了相应的评价标准,教师在重新开发时可以使用或者参照这些标准。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与评价,应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整体素养等方面形成综合评价,通过网络课程平台跟踪并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督促学生积极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在形成性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评价系统的设定,进一步支持学生的深度学习,构建更加完善的网络课程体系。这无疑对网络课程管理平台的负责人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同时,如何对网络课程的学习效果进行准确、有效的评价是最大的难点。对于在校学生,可以通过混合式教育,取得相应学分与文凭;对于社会人或外校学生来说,选修诸如上海交通大学的在线课程,拿到成绩和修课证明,怎样通过最后的考试,证明已经学到了各门课程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和应该学到的东西,这一点还很难在网上做到。

五、结语

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是互联网技术带给高校和学生的福利。面对互联网带来的海量课程资源,高校及教师必须要学会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我们可喜地看到,已有很多高校开始采取措施利用网络资源。例如,部分高校要求学生修学网络课程,把网络资源作为通识教育课程的重要来源,或者开设虚拟第三学期作为网络课程学习的途径,教师也利用网络课程开展混合模式的教学,将课堂教学与网络公开视频教学相结合。

开发利用好这些宝贵的网络课程资源不仅是专业教育者的重要任务,也是“迫使大学管理者和教授们重新思考自己关于教学的意义和形式的许多观念”[19]。高校教师应重新理解课程,加强沟通与交流,实现以教师教学权威、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新模式转变,这不仅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对教师驾驭慕课课程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纽曼认为,大学教育不限定特定的专业,其目的在于让学生适应这个世界,是为学生而设的[20]。大学有责任向学生呈现世界的纷繁复杂、知识的博大精深、生活的丰富多样。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尽管诸多高校的师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网络课程资源为高校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虽然它就“在那儿”,但却需要高校教师的开发和利用,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1] University mission [EB/OL].[2016-04-07].http://www.cornell.edu/about/mission.cfm/.

[2] 乔纳森·哈伯.慕课——人人可以上大学[M].刘春园,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3] 赵磊,朱泓,马红亮.高校混合教学的新机遇:MOOC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5(17):50-55.

[4] 陆昉.推进课程共享与教学改革 全面提升大学教学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14(1):8-11,7.

[5] MATKIN G W. MOOCs in the real world: deconstructing the impact[EB/OL]. [2016-04-25].http://www.worldacademy.org/files/UCB/MOOCs_in_the_Real_World_Deconstructing_the_Impact_by_G.Matkin.pdf.

[6] 小威廉姆E多尔,诺尔·高夫.课程愿景[M].张文军,张华,余洁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59.

[7] TOVEN-LINDSEY B,RHOADS R A,LOZANO J B. Virtually unlimited classrooms: pedagogical practices in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J]. 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 2015,24(1):1-12.

[8] MILLIGAN C, LITTLEJOHN A, MARGARYAN A. Patterns of engagement in connectivist MOOCs[J].Journal of online learning and teaching, 2013,9(2):149-159.

[9] ALLEN E, SEAMAN J. Changing course: ten years of tracking online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EB/OL].[2016-04-20].http://files.eric.ed.gov/fulltext/ED541571.pdf.

[10]GILLANI N, EYNON R. Communication patterns in massively open online courses[J]. 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 2014,23(10):18-26.

[11]雅斯贝尔斯.大学之理念[M].邱立波,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12]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69.

[13]王晓勇.雅斯贝尔斯的《大学之理念》解读[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69-73.

[14]CARR N. The crisis in higher education [EB/OL].(2012-09-27)[2016-04-27].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s/429376/the-crisis-in-higher-education/.

[15]约翰·亨利·纽曼.大学的理想[M].徐辉,顾建新,何曙荣,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186.

(责任编辑 张海生)

How to “De-stocking” Network Curriculum Resources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Network Curriculum Resources in the Era of Internet Plus

ZHU Guangming, WEI Fangfang

(InstituteofHigherEducation,AnhuiUniversity,Hefei230039,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MOOCs, the network course resources have great abundance. But a huge number of network curriculum resources are “idled”. Only through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resources, the network curriculum resources can be digested. There are four main ways to develop and utilize the network curriculum resources, such as direct involving in the MOOCs, developing the teaching of mixed mode, tilting classroom, and the video self-study. To realize the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it requires not only the time and energy invested by the college teachers, but also the support and coordination of relevant policies. Not only should the teachers’ senior labor value be admitted, but also the service job should be done better, in order to make the most of the network course resources and serve better for the growth of students.

Internet plus; curriculum resources;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de-stocking

2016-08-23

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校顺应高考制度改革的人才选拔与评价机制研究”(2015zdjy024)

朱光明(1971—),男,安徽巢湖人,安徽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课程教学、教师教育、研究方法和高等教育研究; 魏芳芳(1992—),女,安徽肥东人,安徽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比较高等教育研究。

朱光明,魏芳芳.网络课程资源如何“去库存”——“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课程的开发利用[J].重庆高教研究,2017,5(1):120-127.

format:ZHU Guangming, WEI Fangfang. How to “de-stocking” network curriculum resources——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network curriculum resources in the era of internet plus[J].Chongqing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2017,5(1):120-127.

10.15998/j.cnki.issn1673-8012.2017.01.019

G642.3;G642.421

A

1673-8012(2017)01-0120-08

猜你喜欢

去库存资源课程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资源回收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去库存”没指望“接盘侠”
中国“去库存”刺激房价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