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综合防治及鉴别诊断
2017-02-27
(正阳县兽药监察所,河南正阳463600)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综合防治及鉴别诊断
刘晓花
(正阳县兽药监察所,河南正阳463600)
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呼吸道疾病发生率明显提高,其中,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最为显著,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健康发展。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猪传染性放射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该病的特征是肺炎和胸膜炎。该病在临床上常与猪巴氏杆菌病、猪支原体肺炎等病相混淆,且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耽搁了最佳治疗时机,为有效防治该病,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就该病提出以下综合防控措施。
1 流行病学
各种年龄的猪对该病均易感染,但以3月龄猪最易感。病猪和带菌猪是重要传染源。该菌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在规模化养猪场中最易传播。另外,养猪场内饲养环境差、饲养密度过大、气温骤变和舍内温湿度不平衡等应激因素均可促使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同时增加了发病率和死亡率。
2 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为1~2 d。最急性症状发病时体温升高至42℃,食欲废绝,耳、鼻、腿和腹部的皮肤发绀。后期张口呼吸,呈犬坐姿势,死前从口、鼻中流出大量带血色的泡沫液体。死亡发生在24~36 h。急性症状发病时体温升高,精神沉郁,呼吸困难,鼻盘和耳发绀,如治疗不及时,可于1~2 d内窒息死亡。慢性症状主要为发病轻,病程长,间歇性咳嗽,食欲减退,生长缓慢。
3 病理变化
该病的病理变化主要以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和小叶性肺炎病变为主要特征。急性病理变化大多为双侧性,多在心叶、尖叶以及膈叶的一部分。慢性病理变化在膈叶上有大小不一的脓肿样结节。
4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作初步诊断。确诊需借助实验室采用琼脂扩散试验、凝集试验或ELISA检测血清中的抗体,以进行追溯性诊断。
5 治疗建议
发病猪应及时进行隔离,禁止发病猪与健康猪接触,严防引进带菌猪。临床上常用金霉素、克林霉素、恩诺沙星和头孢类药物进行治疗。
6 鉴别诊断
6.1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猪A型流行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以猪只突然发病、发病率高、传播迅速、高热、上呼吸道炎症和致死率低等为主要特征。该病各种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均易感,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侵入易感猪体内。康复猪和隐性感染的猪为主要传染源。该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气温骤变的春节和秋冬季节。剖检可见轻微的肺部炎症,严重时肺部有暗红色致密的肺炎病灶、支气管淋巴结肿大。抗生素治疗无效。
6.2 支原体性肺炎
猪支原体性肺炎又称气喘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支原体性肺炎。该病以体温和食欲无明显变化、咳嗽、气喘为特征,各种年龄的猪均易感,但以哺乳猪和幼龄猪最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寒冷季节多发生。剖检可见肺心叶、中间叶和膈叶前缘呈“虾肉”样变。抗生素治疗有效。
6.3 猪巴氏杆菌病
该病又称猪肺疫,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以下咽部急性炎性肿胀和急性型败血症为特征。病猪和带菌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各种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均易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一般呈散发性和地方流行性。该菌为条件性病原菌,存在于健康猪只的呼吸道内,当猪只抵抗力下降或有外界环境不良刺激等,均可诱发该病。剖检可见纤维素性大叶性肺炎等特征性病理变化。抗生素治疗有效。
7 综合防控
7.1 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舍内通风良好,合理安排饲养密度,饲喂营养均衡的饲料,确保舍内温湿度适宜,尽量减少或避免应激因素。做好舍内外的消毒措施,减少或抑制病原菌的传播,降低发病率。
7.2 加强检疫
建立健全检疫制度,引进前要做好检疫,防止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阳性猪的传入,引入后隔离1个月确认健康后,方可合群入圈。另外,有条件的猪场也可以定期到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或科研部门对该病进行病原筛选和抗体检测,发现没有治疗价值的阳性猪应立即淘汰,根据抗体情况及时采取补免措施。
7.3 做好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是预防该病最有效的措施。对产前30 d的母猪和2~3日龄猪接种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多价苗,能有效减少或控制该病的发生。
S858.28
:B
:1004-5090(2017)07-0019-02
2017-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