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葛市创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的实践与思考
2017-02-27
(长葛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长葛461500)
长葛市创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的实践与思考
贾明祥
(长葛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长葛461500)
1 现状
长葛市地处中原腹地,境内属暖温带季风型气候,年平均气温14.3℃,全年无霜期274 d,拥有丰富的饲草、饲料资源,发展生猪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也是京广铁路沿线优质生猪生产与加工带主产区。全市涉牧企业拥有许昌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7家、上市生猪养殖企业3家。生猪年出栏规模达80万头左右,年屠宰加工生猪100万头。“长葛猪肉”远销香港、澳门、朝鲜、蒙古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示范区建设实践与成效
为进一步拓宽农产品销售通道,提升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2015年5月长葛市人民政府与许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签署《关于扩大农业对外开放,促进食品农产品出口合作备忘录》,双方就促进农产品出口有关事宜达成共识。在省、市两级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长葛以生猪产业为主导,强力推进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
通过实践,长葛市已建立起“产区政府负责,企业严把质量,检验检疫监管,职能部门齐抓,行业协会协同,社会力量参与”的出口猪肉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新模式,打造出以众品食业为龙头的“标准化养殖生产→精细化屠宰加工→智能化冷储物流→便民化服务终端”生猪全产业链条,达到了“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的创建要求,并于2016年9月通过验收,成为许昌地区唯一一家国家级出口猪肉质量安全示范区。
2.1 出口带动内销快速增长
示范区内企业通过实施“同线同标同质”工程,带动全市食品农产品出口达5 000万美元,出口贸易国家和地区增加至48个;通过产融结合的方式,先后带动330个农村经合组织融入产业平台,带动3 600多家小微企业加盟生态圈,带动20多万新生代和新农人改变传统的农产品生产和流通方式,有力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
2.2 生猪全产业链初步形成
示范区建设中,作为示范区龙头企业——河南众品食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强力推进资源跨界整合,围绕智慧生鲜供应链生态圈的构建,把“两化”融合创新成果延伸到客户端,先后为130多家供应商、分销商、服务商提供软件服务(SAAS),利用制造业平台、服务业平台、产品交易平台、资源交易平台为上万家合作伙伴提供平台服务(PAAS),生态圈不断巩固扩大。
2.3 生猪产业链数据库逐步完善
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养殖基地猪只生长环境进行检测,记录生产过程,与规模养殖场、饲料企业建立产业联盟,努力打造O2O农牧产业服务平台。通过与上游养殖基地交换数据,打通产业数据链,对生猪养殖环境和过程进行监测,实现农产品的质量追溯,确保源头品质安全。
2.4 构建冷链马甲交易平台
运用物联网、车联网、库联网等技术,对冷藏车内的温度、湿度、产品状态、车辆运行状态进行适时监控,实现物流活动数据化、智能化,为用户节约物流成本10%以上。目前,冷链马甲交易平台已经发展成为行业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冷链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在线运营的冷链车辆达3.6万辆,冷库容积1 850万m3。冷链线路覆盖“五纵三横”干线和主要销区支线,直达150多个城市,在37个城市实现了生鲜品共同配送。
2.5 打造生鲜食材B2B电商交易平台(日日鲜商城)
通过线上线下的资源整合,把2 000多家传统生鲜便利店改造成体验店、展示店和配送店,实现食品农产品“一站式”便民化终端服务。目前,该平台注册用户达58.6万人次。同时利用在线交易数据,对消费市场和购买习惯进行分析预测,展开定制化生产、精细化加工,形成“标准化养殖生产→精细化屠宰加工→智能化冷储物流→便民化服务终端”生猪全产业链条。
2.6 牧业实现转型提升
在示范区建设中,长葛市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有机肥厂先后投入运营,有12家生猪养殖场建成大型沼气工程,2家生猪养殖企业污水处理系统投入运行。通过推进标准化生产,引进新技术、新理念,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畜牧养殖、果蔬种植、有机肥生产、家庭农场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探索出了一条新型现代化生态畜牧业之路。
3 示范区建设主要措施
3.1 加强领导,精准施策
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并出台了《长葛市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实施意见》、《长葛市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管理体系建设方案》,对市发改、财政、农业、畜牧、食药监、工商等成员单位明确任务,压死责任,有力保障了出口猪肉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进度与质量。
3.2 创新机制,高效监管,生产标准化
坚持把标准化生产作为示范区建设的着力点,在巩固拓展生猪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建设“长葛经验”的基础上,成立长葛市标准化养殖生产领导小组,聘请高级兽医师组成技术专家组,实行“一场一策”,指导生猪养殖场企业按照国内有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进口国的要求相关标准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全面提升全市生猪生产水平。
3.3 坚持“产”、“管”并重,促进安全水平全面提升
在安全生产上,引导示范区内养殖加工企业通过开展ISO14000、ISO9000、HACPP认证,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通过在生产加工环节全面推行“同线同标同质”工程,确保“产”出来的安全。在质量监管上,建立标准化建设、投入品控制、安全追溯、应急管理、诚信建设、宣传培训、监测预警七大质量管理控制体系,全面推行官方和社会(第三方)共同参与的监督机制,确保安全监管到位。
3.4 狠抓人才培养、储备
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组织展开多层次、全方位系统培训,全面提高绿色畜牧业科技支撑能力。示范区建设过程中,长葛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主动与南阳农业职业学院、河南科技学院等高等院校联姻,累计组织开展各类培训班30余场次,培训涉牧从业人员达3 000余人次。
3.5 着重提升牧业科技支撑能力
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生猪屠宰远程监控系统对生猪进场加工、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实行全过程监控。依托市兽医实验室,合理布局监测网点,扎实做好疫情疫病的监测预警工作,积极开展“瘦肉精”、兽药残留的日常风险监测评估活动。
3.6 推进示范区档案精细化管理
从收集源头上把关,确保档案资料的收集完整。一是狠抓细节,规范整理。明确各种资料的先后次序、建档立目,档案文件编号标识便于检索,实现档案规范保管和高效利用;二是保障质量,严格审核。对卷内目录、案卷目录、分类目录等打印确保准确、格式统一,保障案卷封面题名的书写工整等等,确保档案质量。
4 存在的问题
4.1 质量安全意识不强
目前部分从业人员主要精力都放在怎样提高效益上,存在等、靠思想,处于被动接受,生产经营的理念、发展方式、主体责任意识弱化。一些养殖业主、生产经营者对养殖档案、销售记录存在畏难情绪,安全用药隔离期在执行上还存在不到位的地方。
4.2 产品认证工作滞后
长葛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的认证等工作做得还不够,宣传引导作用发挥得还不到位,认证的比例偏低。全市涉牧企业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25家、产地产品“双认证”的生猪养殖场仅仅7家,这些不利于产品档次的提高和销售渠道的拓宽。
4.3 安全监管水平有待提高
安全监管涉及点多、面广,新方式的变化日新月异。当前,长葛市乡级层面上设置畜牧兽医站、动物卫生监督分所、畜牧兽医综合执法中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但是部门之间衔接还不够紧密,安全监管的设施设备、能力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4.4 检验监测体系不健全
目前长葛尚未建立设备齐全、功能配套的县级农产品检测中心,大部分龙头企业、集贸市场还没有建立农产品质量速测点,对出口猪肉违禁物质检测项目还依赖省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现有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实验室和众品鲜资达检测中心(CNS认可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检测手段有些难以适应当前牧业发展需要。
5 推进示范区建设思考与建议
5.1 创新宣传培训制度
加快推进示范区安全监管部门、生产经营企业与省市高等农牧院校联姻,整合传统与新兴媒介资源,拓宽和创新宣传培训的方式方法,加速生猪养殖方面法律法规、生产规范、出口国质量安全标准普及力度,进一步提高示范区从业人员质量安全意识。
5.2 健全质量安全监测体系
建议市政府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财政投入的力度,建立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鼓励扶持示范区龙头企业、城区集贸市场建立农产品质量速测点。通过强化安全监测与执法检查,提高示范区生猪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5.3 建立养殖标准化生产体系
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积极筹建畜牧专业技术人才信息库,成立生猪养殖专家队伍,尽快出台符合出口国质量安全标准的地方生猪标准化养殖生产规范,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
5.4 建立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
呼吁各级政府尽快推行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鼓励引导企业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产品)认证工作。通过加强动物饲养场周围环境管理、强化投入品使用监管及生产过程控制,推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
5.5 组建全市生猪产业联盟
政府部门应发挥服务职能作用,主动搭建产业平台,引导生猪产业链企业参与,共同组建生猪产业联盟。通过金融、技术、信息、产品、服务等资源的整合、链接与创新,不断增强生猪产业行业约束性,促进出口食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快速提升。
S851.34+7.5
:B
:1004-5090(2017)07-0003-02
2017-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