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携手,积极应对幼儿入园分离焦虑
2017-02-27文陈义芳
文陈义芳
9月初,朋友圈里一张图片广为流传:一群家长或蹲或趴,或俯身或登高,只是想偷偷看一眼刚刚入园的孩子。这是一群有着分离焦虑的家长,同时有着分离焦虑的还有刚刚入园的幼儿。“分离焦虑”指幼儿与亲人分离而引发的焦虑、不安的情绪反应。幼儿的分离焦虑表现为饮食减少、烦躁不安、情绪不稳、沉默寡言等,有的幼儿还会产生一系列的应急反应,如发烧、腹泻等等。如果我们不采取措施,使分离焦虑长时间得不到改善,那么幼儿的健康将会受到很大影响。
一、了解幼儿园,在幼儿入园之前谋划
我市为所有0~3周岁婴幼儿家庭提供四次免费服务。我园抓住这一契机,从幼儿两周岁起,就联合本地的计生部门,主动承担为幼儿上亲子课、为家长开讲座的任务,并定期对幼儿开放园所。
上亲子课。我园为下一年读小班的新生家长建立QQ群,家长们可以在QQ群里报名参加亲子活动。老师会根据幼儿的年龄开展活动,幼儿和家长能够一起走进课堂。
开家长讲座。我园原来只给家长做讲座,但后来发现,这些讲座虽然对科学育儿有一定的帮助,但对怎样帮助孩子及早应对分离焦虑有所忽视。后来,我们补充了幼儿一日生活介绍。家长们根据幼儿园的作息时间,调整幼儿在家的作息时间,培养幼儿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有效缓解了分离焦虑。
定期开放园所。幼儿园里颜色鲜艳的大型玩具、无限魔力的沙池、充满童趣的装饰……无一不吸引着幼儿的眼球。定期开放园所,让幼儿有机会提前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可以激发幼儿对幼儿园的向往。
二、喜爱幼儿园,从幼儿入园之始把握
我园一般在八月中旬召开小班新生家长会,通过家长会搭建起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桥梁。
允许挑选同伴。分班时,我们允许家长给比较粘人、内向的宝宝,选择一个经常一起玩的同伴在同一个班级。幼儿进入班级,发现和自己熟悉的伙伴在一起,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幼儿的入园焦虑。
创设班级环境。“环境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老师提前布置好环境,让幼儿一入园,就看见家长提前拿来的全家福被悬挂在教室醒目的位置,从而感受到家的温馨。
教师家访。幼儿报到后,幼儿园安排一次集中家访活动。征得家长的同意后,班主任挑选班上一部分幼儿进行家访。家访时,老师通过和孩子做游戏,拉近彼此间的心理距离,从而使幼儿入园后对老师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
带喜欢的物品入园。入园之初,我们允许孩子带上一两件平时在家里最喜欢的玩具。我们也允许幼儿带依恋物进班级作为过渡,此举也能有效缓解幼儿入园的分离焦虑。
入园之始,是幼儿接受幼儿园的关键时期,我们抓住契机,为幼儿创造条件。班级里有熟悉的同伴,有温馨的环境,有喜爱的物品,还有爱自己的老师,这样幼儿入园分离焦虑将大大地降低。
三、高质量的陪伴,在幼儿入园之后加强
一些家长觉得孩子读幼儿园了,就减少对孩子的陪伴,孩子玩孩子的,家长在旁边看电视、玩手机。其实入园后的孩子更需要陪伴。
接送孩子。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建议父母接送孩子上下学,或是至少要送孩子入园。相对于爷爷奶奶,父母们更能做到“和善与坚定并行”——嘱咐孩子几句,把孩子交给老师,告别后便离开教室,而不会任由孩子提出各种条件。
宽容孩子。有些刚入园的孩子,晚上回到家里会变得爱发脾气,甚至会出现久不尿床又开始尿床等情况。这是由于孩子的焦虑不安引起的,作为家长,此时不能惩罚孩子,应该试试拥抱,给予其温暖和鼓励。
户外运动。如果天气允许,家长每天利用一定的时间,陪伴孩子到户外走一走、跳一跳,或者钻爬、投掷、拍球等等,这样不仅探究了周围的事物,锻炼了身体,也释放孩子的焦虑等负面情绪。
亲子阅读。每天晚上睡觉前,家长和孩子一起,一页页翻开绘本,不仅培养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也增进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高质量的陪伴,是家长在用心陪伴,和孩子一起直面分离焦虑。孩子行为不当时试着抱抱他,每天和孩子一起户外运动、亲子阅读。入园之后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能给孩子一份安心,而这份安心能有效应对分离焦虑。
幼儿从家庭来到幼儿园,要让他们及早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不是简单的单方面的问题,而是幼儿园、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利用社会资源,家园携手,及早谋划,把握时机,加强陪伴,积极应对分离焦虑,让幼儿顺利地迈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为幼儿现在和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菀坪学校幼儿园)
[1][奥地利]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高觉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美国]简·尼尔森.正面管教[M].玉冰,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