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基清除剂与亚低温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2017-02-27朱晓临
张 舸 朱晓临
河南科技大学附属洛阳东方医院神经内科 洛阳 471000
自由基清除剂与亚低温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张 舸 朱晓临
河南科技大学附属洛阳东方医院神经内科 洛阳 471000
目的 分析亚低温联合自由基清除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88例患者,按照双盲法分2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自由基清除剂联合亚低温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 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效果分别为72.73%和9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血乳酸和血糖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明显低于研究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并发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亚低温联合自由基清除剂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减少了神经细胞受损,降低致残率与病死率。
急性脑梗死;亚低温;自由基清除剂
急性脑梗死属于临床常见且多发病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病死率及自残率,因血管阻塞造成脑部坏死、损伤和缺血病症的发生,进而诱发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1]。随着近年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针对急性脑梗死多主张采用亚低温治疗技术。研究显示,依达拉奉属于一种新型自由基清除剂,能加快神经功能的康复,改善患者预后状况,降低脑组织缺血后再灌注受损现象。本文探讨急性脑梗死予以亚低温联合自由基清除剂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03—2016-01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88例患者,按照双盲法分组。对照组44例,男24例,女20例;年龄48~73(62.4±2.7)岁;颈动脉系统25例,椎基底动脉系统19例;发病部位:基底节梗死14例,大面积脑梗死8例,脑干梗死20例,小脑梗死2例。研究组44例,男25例,女19例;年龄49~74(63.5±2.5)岁;颈动脉系统24例,椎基底动脉系统20例;发病部位:基底节梗死13例,大面积脑梗死7例,脑干梗死19例,小脑梗死3例。2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2]:经脑部CT检查,无脑出血或出血性脑梗死;发病时间<72 h;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3]:正接受抗凝治疗及有肝素过敏史者;伴血液系统疾病者;有近期手术史及出血倾向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脱水降颅压和预防感染、预防并发症和改善脑循环等。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采用亚低温与自由基清除剂联合治疗:依达拉奉(吉林省博大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992;规格:20 mL:30 mg)30 mg加入100 mL生理盐水静滴,2次/d,早晚各1次,治疗2周。采用降温毯使肛温保持在32~34 ℃,根据病情变化情况,相应调整用药情况,将直肠温度提升至36.5~37.5 ℃;同时,医护人员还需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指标及生命体征,如心电和体温、血压和呼吸及脉搏等。
1.4 评价标准 依照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相关标准,评价神经缺损功能受损情况[4]:轻度:0~15分;中度:16~30分;重度:31~45分。
疗效评价标准[5]:显效:NIHSS评降低≥90%,且体征和症状恢复正常;有效:NIHSS评分降低46%~89%,体征和症状显著改善;无效:NIHSS评分降低≤45%,体征和症状未缓解,甚至加重。
2 结果
2.1 2组临床效果对比 2组临床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10,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效果对比 [n(%)]
2.2 2组治疗前后血乳酸和血糖水平对比 治疗后2组血乳酸和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血乳酸与血糖水平与研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45、7.138,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血乳酸和血糖水平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2组并发症对比 治疗后,对照组并发症率36.36%,研究组11.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68,P<0.05)。见表3。
表3 2组并发症对比 [n(%)]
2.4 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治疗前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3.45±3.22)分,对照组为(33.90±2.34)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3.60±2.05)分,对照组为(19.01±3.06)分,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43,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多发疾病,发病人群以伴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血压为主,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病死率,不仅易引发耳鸣、眩晕和头痛等症状,还有起病急、病情易加重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6]。亚低温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病症的主要手段,治疗效果显著,提升患者康复速度,降低临床致残率与病死率。亚低温疗法作用机制:抑制脑细胞所受的内源性毒性产物受损现象,降低氧自由基与一氧化碳,抑制白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降低兴奋剂氨基酸的生成,防止神经元凋亡加快,对蛋白质大量合成产生抑制作用,控制脑组织能量代谢与乳酸堆积,降低脑组织消耗量,从而使细胞代谢率下降加快。
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自由基清除剂,分子量相对较小,能防止因脑缺血造成的脑水肿和脑组织受损现象,可有效抑制迟发性神经元凋亡,对缺血半暗带的逐步恶化起到控制作用,从而避免脑梗死[7]。同时,稀释脑组织内羟自由基的浓度,降低炎性介质白三烯水平,加速前列环素的形成,降低黄嘌呤氧化酶与次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抑制脑细胞过氧化作用,延缓脂质的过氧化作用。研究表明,依达拉奉血脑屏障通透性通常在60%左右,能防止脑缺血后再灌注受损现象的发生,加快恢复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梁金花等[8]研究报道,依达拉奉可清除脑组织氧自由基,修复脑细胞受损现象,抑制自由基的级联受损,同时抑制细胞凋亡,使脑组织供血供氧情况有所改善,从而加快神经功能康复。依达拉奉还能对机体炎症介质的释放起到抑制作用,对脑细胞能起到保护作用。依达拉奉具有较强的亲脂性,还具有相对稳定和较高的血药浓度,易通过血脑屏障,有较高的安全性。亚低温的应用可有助于患者体温恢复到正常状态,使体内自由基清除能力有所提升,对连锁反应与氧自由基的形成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对脑组织细胞功能起到保护作用,避免缺血神经元受损现象发生。亚低温能对氧自由基及一氧化氮合成酶活动的形成产生抑制作用,对神经元功能予以保护。同时,还能使脂质过氧化降低,确保细胞各质膜的稳定性,加快神经功能康复。
[1] 胡伟盛.自由基清除术与亚低温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107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 14(15):58-59.
[2] 严岩.自由基清除剂结合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7):31-32.
[3] 杨青松.自由基清除剂与亚低温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6):7-8.
[4] 尹永英,申冬冬.自由基清除剂与亚低温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2):78-79.
[5] 刘志勇,陈英.自由基清除剂与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21):13-14.
[6] 常玉倩.自由基清除剂与亚低温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6):46-47.
[7] 杨春海,张会军,路文革.亚低温与自由基清除剂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1):32-34.
[8] 梁金花.自由基清除剂与亚低温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6):171-172.
(收稿 2016-10-23)
R743.33
B
1673-5110(2017)03-009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