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莲草超微粉联合止血纱布在大鼠脑出血模型中的应用研究
2017-02-27张绪新李彦钊孙丕通邓东风通讯作者
张绪新 梁 燕 李彦钊 任 刚 孙丕通 邓东风(通讯作者)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大连 116001
旱莲草超微粉联合止血纱布在大鼠脑出血模型中的应用研究
张绪新 梁 燕 李彦钊 任 刚 孙丕通 邓东风(通讯作者)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大连 116001
目的 观察旱莲草超微粉联合止血纱布在大鼠脑出血模型中的止血效果。方法 选用健康成年Wistar大鼠,分为自凝组、止血纱布压迫止血组、旱莲草超微粉止血组及旱莲草超微粉联合止血纱布止血组,每组12只,造成大鼠出血模型,观察每组的止血时间及再出血率。结果 旱莲草超微粉联合止血纱布止血组的平均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再出血率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旱莲草超微粉联合止血纱止血效果优于单一止血材料的应用。
旱莲草超微粉;止血纱;联合
旱莲草是双子植物菊科,又称“墨旱草”,在临床上是一种常用于治疗出血症的中草药;止血纱是一类在手术中广泛应用的生物医学材料,其作用主要是加速伤口血液凝固,从而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本实验研究旱莲草超微粉联合止血纱对大鼠外伤脑出血模型止血效果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Wistar大鼠48只,雌雄不限,体质量300~350 g,由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分笼喂养,每笼6只,保持笼内清洁,动物房温度控制在20~23 ℃。试剂:本实验过程中止血纱由大连永兴医用材料有限公司制备,采用纯棉纤维经羟甲基化处理后灭菌制成,为不可吸收产品。主要结构是羧甲基纤维素。止血纱布重金属含量不应超过10 μg/g。止血纱布应无皮肤致敏反应,无皮肤刺激反应,细胞毒性反应不超过稍微细胞毒性。旱莲草超微粉委托大连鸿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制备。经扫描电镜检测其粒径5~1 0 μm,呈正态分布。
1.2 实验方法 实验前禁食12 h,自由饮水。10%水合氯醛(300 mg/kg)腹腔注射麻醉后,将大鼠固定在鼠板上,备皮,消毒后沿头部中线纵行切开皮肤,在右侧顶骨(距矢状缝,冠状缝各5 mm)处用磨钻磨出一大小约5 mm×5mm的骨窗,保持硬膜完整。应用外科缝合针轻轻划开硬膜,充分暴露脑组织,不伤及皮层,如硬膜出血,用湿盐水棉片压迫止血。应用神经外科显微取瘤镊夹取大脑皮层约2 mm×2 mm×1 mm,造成外伤出血模型。
1.3 分组 Wistar大鼠分为4组,每组12只,A组为自凝组;B组为采用止血纱布压迫止血组;C组为采用旱莲草超微粉止血组;D组为采用旱莲草超微粉联合止血纱布止血组。
1.4 标本采集与观察指标 大鼠造成脑出血模型,完全止血后缝合切口。术后给予大鼠正常进食,不能进食者糖水灌胃。于术后5 d、10 d、15 d分别处死大鼠。主要观察止血效果,用秒表记录完全止血时间,即创面弥漫渗血被吸净后局部给予止血剂或未给予任何处理至创面无任何形式出血时所需的时间(计算各组平均止血时间);另外,观察不同组间术后再出血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各组大鼠平均止血时间比较 旱莲草超微粉联合止血纱止血时间明显小于其他3组对照组。见表1。
表1 各组大鼠平均止血时间比较
注:与A组比较,aP<0.01;与B组比较,bP<0.01;与C组比较,cP<0.05
2.2 各组大鼠再出血发生率比较 旱莲草超微粉联合止血纱术后大鼠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各组大鼠再出血率比较 (n)
3 讨论
颅脑手术术中的止血至关重要,止血除与手术技术密切相关外,还与所采用的局部止血材料有关。有效的止血材料不仅可以在术中迅速止血,减少手术时间,还可以降低术后再出血并发症的发生。在颅脑手术中,目前大血管等一般性出血已有较好的止血方法,如用双极电凝及动脉瘤夹夹闭等,但对脑组织表面及创面出血的治疗仍是神经外科领域面临的难题[1-4],常借助于外用止血装置,如明胶海绵、止血酶、纤维蛋白粘胶、高分子粘合胶等。然而,各种止血材料各有其优劣点,国内外研发公司均致力于研究出新型止血材料,这种可吸收材料能对脑组织表面出血及创面渗血能迅速止血。美国Medafor公司研制的Arista止血粉,是用马铃薯为原料制备而成的淀粉微球,在临床治疗中虽然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但其价格昂贵[5],国际上认为理想的止血材料[6]需具备以下特点:不仅止血迅速,还可以体内降解吸收;使用简便,操作容易;质量体积小,易于保存;无潜在的病源性;价格低;不增加感染风险;不影响组织愈合,甚至能促进组织愈合等。
旱莲草是双子叶植物菊科,又称“墨旱莲”,在我国分布极其广泛且生长环境要求低。不仅来源广泛,且安全可靠,因其止血效果显著,被广泛用于治疗出血症,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旱莲草具有止血、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等多种作用。
本研究设计大鼠脑出血模型,通过不同止血材料止血效果比较得出旱莲草组平均止血时间及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优于其他组。王建[7]通过对不同剂量的墨旱莲水煎剂对小鼠热盛胃出血的止血作用进行研究表明,墨旱莲止血机制与提高血小板数量、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含量,缩短凝血酶原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有关。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影响比血小板与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更显著。刘世望等[8]将旱莲草提取物溶液分为不同剂量后与抗凝兔血混合,测凝血时间,发现旱莲草提取物浓度为0.5%时,有最强促凝血活性,凝血时间16 s,凝血时间缩短率99.6%,证明旱莲草提取物有显著的止血效果和促凝血活性,中温水提取物在提取液用量0.03 mL/坑时凝血时间最短,促凝血活性最强,研究表明,天然黄酮类物质可能是旱莲草最主要的天然止血活性成分[9-12]。
止血纱的止血机制是以纱布网眼作为基质,血小板遇到能迅速聚集,进而迅速凝结血块,而达到止血目的,通过物理作用迅速使血液凝固,而不依赖于人体内的凝血机制,研究表明,止血纱能有效控制微小、小血管出血[13-14]。本研究结果表明止血纱联合旱莲草超微粉效果优于单一止血效果。
[1] Achneck HE,Sileshi B,Jamiolkowski RM,et al.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opical hemostatic agents:efficacy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use[J].Ann Surg,2010, 25(1):217-228.
[2] Gegel B,Burgert J,Cooley B,et al.The effects of Bleed Arrest,Celox and Trauma Dex on hemorrhage control in a porcine model[J].J Surg Res,2010,16(4):el25-el29.
[3] Recinos G,Inaba K,Dubose J,et al.Local and systemic hemostatics in trauma:a review[J].Ulus Travma Acil Cerrahi Derg,2008,14(2):175-181.
[4] Sondeen JL,Pusateri AE,Coppes VG,et al.Comparison of 10 different hemostatic dressings in an aortic injury[J].J Trauma,2003,54(3):280-285.
[5] Humphreys MR,Lingeman JE,Terry C,et al.Renal injur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polysaccharide hemospheres:a laparoscopic experimental model[J].J Endourol,2008,22(5):1 371-1 381.
[6] Peng HT.Novel wound sealants:biomaterials and applications[J].Expert Rev Med Devices,2010,7(5):639.
[7] 王建.墨旱莲对小鼠热盛胃出血止血作用的研究[D].锦州:锦州医学院,2005.
[8] 刘世望,徐艳霞,徐霞玲,等.墨旱莲叶水提物止血活性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13 673-13 674.
[9] 赵越平,汤海峰,蒋永培,等.墨旱莲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2,37(1):17-19.
[10] Le MK,Yang H,Sung SH,et al.Antiproliferative activity of triterpenoids from Ecliptaprostrate on hepatic stellate cells[J].Phytomedicine,2008,15(10):775-780.
[11] Zhang CF,Sun ZH,Zhang D,et al.Sulphur compounds from the aerialparts of Eclipta prostrate[J].Biochem Syst Ecol,2010,38(6):1 253-1 256.
[12] 袁继承,蒋永和,沈志滨.旱莲草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09,5(1):125-127.
[13] Krizova P,Masova L,Suttnar J,et al.The influence of intrinsic coagulation pathway on blood platelets activation by oxidized cellulose[J].J Biomed Mater A,2012,82(2):274-280.
[14] 余雪松,黄赤兵,张艮甫,等.局部止血材料临床应用现状[J].创伤外科杂志,2010,14(6):23-26.
(收稿2016-10-09)
大卫科教发[2015]1号,编号98
R-332
A
1673-5110(2017)03-004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