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非大学的国际合作与发展

2017-02-26田小红

关键词:中非国际化留学生

李 军, 田小红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非大学的国际合作与发展

李 军, 田小红

中、非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国际合作从1956年中国与埃及签订《文化交流协定》肇始,迄今为止已经整整60年,其也从最初单一形式的的互派留学生和教师交流发展成了“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1]的国际合作。

从政策走向来看,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第一次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通过了《中非经济和社会合作纲要》,双方在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扩大,并设立了“非洲人力资源开发基金”,帮助非洲国家培训各类专业人才。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16年8月12日,教育部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要求相关单位结合实际贯彻执行。中非大学的国际合作与发展在政策和双边需求的推动下进一步得到加强。

在这种背景下,要实现共同发展的“一带一路”愿景,应该在现有模式的基础上,深化中非大学伙伴关系、发挥孔子学院作为中非文化交流平台的多元作用,加强对承担非洲留学生项目的高校的国际化内涵建设。

一、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深化中非大学伙伴关系

经过60年的发展,尤其是在“中非合作论坛”的机制化框架下,中、非国家之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已经逐渐从单向的对非援助走向双边交流与合作,高校在交流之中的主体地位日益突出。2009年,中国政府在《中非合作论坛——沙姆沙伊赫行动计划(2010—2012 年)》中提出要加大与非洲在教育领域的合作,其中一个重点项目是“中非大学20+20合作计划”(简称“20+20合作计划”),这个项目正式开启了中非大学之间在语言教育之外的大学伙伴关系。

根据“20+20”合作计划的要求,中国选择国内20所重点大学(或职业教育学院)与非洲20所大学(或职业教育学院)重点建立伙伴关系,开展长期合作。项目于2010年6月正式启动,本着提升非洲国家高等教育水平的国际援助精神,结合中国合作高校的比较优势和专业特点,根据非洲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精心设计项目内容。项目实施六年来,“20+20”的配对大学开展了富有特色和成效的项目合作,树立了“南南合作”的国际品牌,增强了中非高等教育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创新了合作机制,同时也提升了中方配对大学的国际化水平。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国家行为与大学自身发展之间的矛盾。“20+20”合作计划一定程度上是国家主导的对非援助项目,大学作为实施的主体,自然要考虑项目的实施是否有利于自身的内涵和能力提升等问题。对中方大学来说,在一定程度上这是一种单向的知识和技术输出性的、援助性质的项目,短期来看,对大学自身的发展助益不够,而且经费也不充裕,在实施效果上难免打折扣。对非方的大学来说,“20+20”项目的经费偏少,需考虑如何与其他国际项目相整合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方在合作中的影响和效果。在“一带一路”的愿景下,进一步深化中非大学伙伴关系还需要在项目设计、资金投入、人员往来方面精心设计,才能使双方共同行动,实现合作共赢。

二、发挥孔子学院作为中非文化交流平台的多元作用

第一所孔子学院于2004年11月24日在韩国首尔正式挂牌运作,截至2015年12月1日,全球134个国家(地区)已经建立了500所孔子学院和1 000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设在125国(地区)、共500所,其中,非洲32国有46所孔子学院。[2]不论是在人类文化交流史中还是在中国大学国际化的历史中,孔子学院的国际教育合作规模均属空前。与此同时,孔子学院的创立和发展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真正走向国际化的历史新阶段——中国大学3.0。[3]

孔子学院不仅有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传播两大功能,其功能是全方位的。在非洲的多数发展中国家,孔子学院有时具有准大使馆的作用,尤其是在鼓励各国各地有志学习汉语或中国文化的人(尤其是青年)来华留学或从事各种与中国相关的交流(如工商)等信息提供和交流方面。同时,有的孔子学院在促进当地科技园区或工商企业园区建设、社区文化建设等方面也积极发挥特长。此外,孔子学院还为中国的大学了解国外大学体制、进行更多人员往来和合作、乃至体察他国社会风土人情等提供了一个常规性的学习窗口和交流平台。

在一定程度上,孔子学院被理解为单纯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平台,尽管很多孔子学院实际上承担促进双边学术、文化交流的职责。对于孔子学院的这一功能,在2014年6月24日召开的非洲孔子学院联席大会上,中国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就明确提出,希望孔子学院的文化桥梁作用是双向多元的——“既传播中华文化,又弘扬非洲文化,交流互鉴、共同发展”[4]。可见,孔子学院的发展站立在一个与世界其他文化推广机构迥异的出发点。[5]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孔子学院是促进世界文明间交流和对话的和平使者。它为中国和非洲国家大学间的合作与发展提供了广泛、常态和组织化的机会和空间,是中国大学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并为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做出积极有益的贡献。

通过教育领域的空前国际合作与发展,孔子学院让非洲对中国不再陌生,也让中国对非洲更加熟悉。孔子学院的发展不局限于在非洲进行汉语教学、推广中国文化,它通过国际合作的方式加速中国大学的国际化进程,是一个积极推动教育与人类多元发展、双向合作的中国模式。这一中国模式摒弃了冲突与对立的西方传统政治思维,积极有效地回应了全球化时代不同文明之间交流、对话、共生和发展带来的挑战,真正体现了和平、合作和平等的新境界,使中非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联系更加紧密。

三、加强承担非洲留学生项目高校的国际化内涵建设

对于一所大学的国际化程度,不同的机构或组织有不同的衡量指标。Quacquarelli Symonds 的世界大学排行榜的“国际化”维度采用的是“国际教师”和“国际学生”两个指标[6],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发布的世界大学排名(The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的国际化指标包括“国际教师与本土教师的比例”“国际学生与本土学生的比例”“国际合作研究论文的比例”等[7]。可见,“国际教师”和“国际学生”是比较公认的衡量国际化实力的两个指标。

在国际学生方面,教育部数据显示,2014 年共有36 943 名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在华学习,比2013年增加20 555人,增长比例为5.77%。[8]2015年,中国政府《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要扩大相互间留学生规模,开展合作办学,中国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1 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这就意味着,这个群体中将出现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的面孔。留学生教育不仅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指标,留学生培养更是一所大学国际水平、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知识创新能力的体现。

2014年,全球来华留学生中,非洲留学生共有41 677名,占总数的11.05%,比2013年增加8 318名,增长率达到24.93%。[8]而十年前,非洲来华留学生仅有2 186名,占2.0%。[9]2015年,教育部、商务部又特别设置了专门针对非洲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奖学金项目,其中非洲留学生占主要部分。因此,培养非洲留学生是相关院校的重要责任、挑战,同时也是发展机遇。当前中国大学在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尤其是在培养非中文教学的学位项目的留学生方面,还需要迅速提升国际化能力,给留学生提供国际化的学习环境。

首先是课程建设的国际化。课程建设涉及课程标准、课程资源、课程评价等。在课程标准方面,应当精心设计,组织海内外专家予以论证。在课程设置过程中,要尽量了解非洲国家的主要教育制度、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等,使课程设置既具有国际水平,又能有的放矢。当前大学中存在着重立项而轻课程设置的现象,在课程投入方面严重不足,不仅缺乏基本的外文教材,在外文书籍和参考文献方面也严重不足,以至出现留学生在图书馆找不到书看的尴尬现象。课程资源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图书馆的电子资料,但一些承担留学生项目的高校的图书馆界面只有中文,没有英文等其他语言。在信息化时代,图书馆的电子资料是学生查阅文献、完成课题和论文写作最重要的资源。在这方面予以改进是最快、也是投资最小的,问题的关键点在于做与不做。

其次,教师的国际化是培养留学生的主要支撑。很重要的一点是承担留学生项目的教师的总体英语水平问题。由于中国过去在英语教育方面存在重阅读、轻口语和写作的缺陷,不是从海外拿博士文凭的教师存在着外语口语交流方面的困难和在文字表达上的缺憾,而从海外毕业回来的教师数量明显不足,还不能完全承担留学生教育的所有教学工作。这就需要承担留学生项目的高校尽快加强教师的语言能力、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国际科研合作能力等,使他们能够尽快独立胜任留学生培养工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通过加大留学工作行动计划实施力度,加快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非通用语种人才、国际组织人才、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来华杰出人才等五类人才”。承担留学生项目的高校要抓住这一契机,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学术队伍,引领“一带一路”的教育国际化建设。

第三,要加强校内行政管理的国际化,把国际化维度整合到院校管理的所有方面。留学生的管理要选派懂外语、具有一定国际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员。承担留学生项目在一些高校还是新生事物,目前在管理等各个方面存在捉襟见肘、疲于应付、没有形成管理系统的局面。为了迅速提升留学生的管理水平,高校应该及时选派人员向国内外知名高校学习管理模式、加强规章制度建设等,使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出现任何问题及时有章可循。

第四,创设项目,加快留学生与本土学生的融合。目前高校中留学生与本土学生隔离的现象比较严重。一方面,因为一些留学生项目是单独设置的,即使与本土学生同样的项目,也是采用不同的语言进行教学,留学生和本土学生之间没有任何交集;另一方面,学校也没有有意识地创造二者进行交流和融合的机会。因此,院校应该创设项目,可以使留学生尽快了解中国文化、加深对中国的了解,融入中国社会之中;同时,本土学生也可以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异国文化,尤其是对文科学生来说,有助于自己的跨文化和跨国比较研究,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和跨国科研合作能力。这些方式使留学生和本土学生都能受益,是真正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习、研究和生活体验为本,可帮助创设国际化、具有包容性的校园学习、生活环境。

[1] 张秀琴, 薛彦青, 强亚平, 罗建波.中国和非洲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 西亚非洲, 2004(3).

[2] 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 关于孔子学院/孔子课堂[EB/OL]. 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网, 2016-08-14. http://www.hanban.org/confuciousinstitutes/node_10961.htm.

[3] J. LI.ChineseUniversity3.0inaGlobalAge:History,ModernityandFuture// C. I. P. CHOU, J. SPANGLER (Eds.). Chinese Education Models in a Global Age: Transforming Practice into Theory. Singapore: Springer, 2016:15—35.

[4] 李源潮出席非洲孔子学院联席会议开幕式并发表讲话[EB/OL]. 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网,2014-06-26[2016-08-14]. http://www.hanban.edu.cn/article/2014-06/26/content_542534.htm.

[5] 李军,田小红.中国大学国际化的一个全球试验——孔子学院十年之路的模式、经验与政策前瞻. 中国高教研究,2015(4).

[6] Six Distinctive Indicators Make up the Methodology[EB/OL].Quacquarelli Symonds,2015-01-06. http://www.qs.com/qs-world-university-rankings.html.

[7] Methodology of the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EB/OL]. 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5-01-06. http://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uk/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14-15/world-ranking/methodology.

[8] 2014年全国来华留学生数据统计[EB/OL].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2015-03-18[2016-08-23].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0/moe_850/200502/t20050206_77817.html.

[9] 2004年全国来华留学生数据统计[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2005-02-06[2016-08-23].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0/moe_850/200502/t20050206_77817.html.

【责任编辑:王建平;实习编辑:杨孟葳】

李军,安徽宣城人,教育学、哲学博士,香港大学教育政策研究中心常务副总监、博士后导师;田小红,四川绵阳人,教育学博士,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中非国际化留学生
聚焦港口国际化
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与中非合作
SelTrac®CBTC系统中非通信障碍物的设计和处理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深化中非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