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产素不同剂量及给药方式对自然分娩产妇子宫复旧效果影响的比较
2017-02-26陈清青陈珊珊周燕张梦思陈诗菁许芳芳温州医科大学浙江温州325035
陈清青,陈珊珊,周燕,张梦思,陈诗菁,许芳芳(温州医科大学,浙江温州325035)
催产素不同剂量及给药方式对自然分娩产妇子宫复旧效果影响的比较
陈清青,陈珊珊,周燕,张梦思,陈诗菁,许芳芳
(温州医科大学,浙江温州325035)
目的比较催产素不同剂量及给药方式对自然分娩产妇子宫复旧的影响。方法按条件分组法将自然分娩的产妇100例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产妇产后肌内注射催产素10 U,B组产妇产后静脉注射经等渗盐水稀释至10 ml的催产素10 U同时肌内注射催产素10 U,两组均在胎儿前肩娩出立即注射。分别记录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产后3 d宫底高度,宫底降入骨盆所需时间及恶露中血性物质消失时间。结果A组使用催产素后不良反应0例,B组3例,经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后3 d宫底高度及宫底降入骨盆所需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恶露中血性物质消失时间,A组短于B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一定时间内,催产素单独肌内注射10 U比肌内注射及静脉注射同时给药20 U对自然分娩产妇子宫复旧更有利,且更安全。
子宫复旧;自然分娩;催产素;肌内注射;静脉注射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升,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产妇的产后恢复情况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产后恢复可从产妇的各个系统及心理变化等方面进行评价,而在生理调适中,生殖系统的恢复最为重要,其中尤以子宫复旧情况为甚。促进子宫复旧的相关研究在不断发展,而催产素的使用依然是现今临床上最为普遍的预防产妇产后大出血及促进子宫复旧的方法。但催产素给药剂量及方式不同,对产妇产后子宫复旧效果的影响也不同。本文通过研究人员遵医嘱在自然分娩后以不同给药剂量及方式给予催产素,观察其对产妇产后子宫复旧的影响,同时通过比较不同给药剂量及方式的用药安全性及对子宫复旧相关因素的影响,得出催产素最理想的给药方式,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本研究通过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伦理审核同意。入选标准:通过自然分娩产下胎儿,产程正常;胎儿体质量在正常范围,胎位为左枕前(LOA);产妇年龄20~35周岁;产后选择母乳喂养;产后有医嘱肌内注射催产素10 U,或静脉注射经等渗盐水稀释至10 ml的催产素10 U同时肌内注射催产素10 U者;产妇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剔除标准:产妇本身存在骨盆过狭、产道阻碍、子宫内膜炎、盆腔炎、子宫后位、子宫肌瘤等可能影响产后子宫复旧等情况,产妇有心脏病、肺结核、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肝炎等妊娠合并疾病;产妇存在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羊水量异常、胎盘脐带异常等异常妊娠的情况,产妇存在胎膜早破、子宫破裂、产后出血、羊水栓塞、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分娩并发症的情况,产妇产后存在胎盘或胎膜残留、排尿排便不畅等可能影响产后子宫复旧等情况,产妇产褥期出现产褥感染、晚期产后出血、产后精神障碍等情况,产妇产后服用生化汤、益母草等中药促进子宫复旧。2012年10月至2013年2月,选择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住院自然分娩的产妇100例。采用条件分组法进行分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50例为A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50例为B组。A组产妇年龄25~35岁;体质量58~70 kg;产程8~12 h;孕期38~40周;初产妇31例,经产妇19例;新生儿体质量2.5~4.1 kg。B组产妇年龄24~34岁;体质量60~70 kg;产程8~12 h;孕期38~40周;初产妇30例,经产妇20例;新生儿体质量2.4~4.0 kg。两组产妇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产后催产素给药方法遵医嘱在产妇自然分娩后给予催产素治疗,均在胎儿前肩娩出时立即注射。
1.2.1 A组肌内注射10 U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促进子宫复旧。
1.2.2 B组静脉注射经等渗盐水稀释至10 ml的催产素10 U同时肌内注射10 U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促进子宫复旧。
1.3 评价方法记录用药后不良反应,同时以自然分娩3 d后宫底高度、宫底降入骨盆所需时间及恶露中血性物质消失时间作为评判产妇产后子宫复旧指标。为降低误差,本组研究人员经过统一的培训和预实验来规范上述3个指标的评判标准,且由于测得宫底降入骨盆所需时间及恶露中血性物质消失时间这2个指标所需时间较长,产妇大多已出院,研究人员通过先教会产妇自测,后坚持社区家访或电话随访来规范观察指标。
1.3.1 自然分娩3 d后宫底高度产妇自然分娩3 d后,研究人员通过腹部检查,手测宫底高度,宫底高度测量以脐为基准,脐上为正数,脐下为负数。
1.3.2 宫底降入骨盆所需时间教会产妇检查方法,正常宫底为圆球形、质地较硬,腹部触摸不到宫底表明子宫已经降入骨盆,若产妇已经出院进行社区家访或电话随访询问产妇宫底降入骨盆所需时间。
1.3.3 恶露中血性物质消失时间血性恶露中含大量的血液,但由于浆液性恶露中仍含有一定量血性物质,为方便产妇自我检测,选取肉眼观察恶露中血性物质消失时间作为评价指标。产妇发现恶露中血性物质完全消失电话通知研究人员,由研究人员通过社区随访最终判定恶露中血性物质消失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Fisher概率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使用催产素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A组使用催产素后不良反应0例,B组3例(2例出现心率较原来增快10~15次/min,但处于正常范围,1例自诉胸闷),经Fisher概率法检验,P=0.242。
2.2 两组产妇子宫复旧观察指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子宫复旧观察指标比较
组别例数恶露中血性物质消失时间/d A组50-2.16±0.7929.62±2.23010.38±1.627 B组50-2.16±0.7928.98±2.58312.10±4.191 t值0.0001.305-2.704 P值1.0000.1980.008自然分娩3 d后宫底高度/横指宫底降入骨盆所需时间/d
3 讨论
3.1 用药安全性催产素为多肽类激素,能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自然分娩产妇产后常用催产素加强子宫收缩,减少子宫出血,促进产后子宫复旧。但催产素可引起心血管的不良反应,如心动过速、高血压等。有研究表明[1-2],催产素不同给药途径及不同剂量对产妇第三产程有不同影响,同时对减少产后出血的疗效也不同。Langesæter等[3]研究显示,在腰椎麻醉下做剖宫产手术,胎儿取出后,使用静脉注射催产素后,所有产妇心率增加,心血管阻力降低,血压下降,个别产妇心输出量下降。有实践证实[4],静脉注射催产素可引起一过性的心率失常,由于每搏输出量减少,脑组织供血不足,脑细胞低氧,出现头晕症状,心率代偿性增快,使产妇感到心慌,出现烦躁、出冷汗等休克前期症状,因此为减少心血管的不良反应,增加用药安全性,应尽可能避免静脉注射催产素这种给药方式。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催产素剂量及给药方式对自然分娩产妇产后子宫复旧的效果存在差异,观察产后肌内注射催产素与产后静脉注射经等渗盐水稀释至10 ml的催产素同时肌内注射催产素的各项指标,A组使用催产素10 U后未发生不良反应,B组使用催产素20 U后发生不良反应3例,经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两组间恶露中血性物质消失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从而得出在一定时间内,催产素单独肌内给药比肌内及静脉注射同时给药对自然分娩产妇子宫复旧更有利,且更安全。
3.2 子宫复旧分析子宫复旧是指胎盘娩出后的子宫逐渐恢复到非孕状态的过程,子宫的复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催产素是一种垂体神经激素,由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的巨细胞制造,经下丘脑一垂体轴神经纤维输送到垂体后叶分泌,再释放入血。有研究[5]表明产妇血中催产素浓度过高,将影响丘脑-垂体轴完整调节催产素的作用,抑制脑垂体前叶催产素释放,使乳汁分泌减少,影响母乳喂养,催产素使用剂量越大对泌乳量影响的时间越长。因此,肌内注射及静脉注射同时给药(20 U)比催产素单独肌内注射给药(10 U)对泌乳量影响的时间也会更长,这就不利于产后尽早哺乳,而尽早哺乳则有利于促进产后子宫收缩。虽然,本研究没有对产妇进行泌乳量的观察,但从恶露中血性物质消失时间来看,产后肌内注射10 U催产素后恶露中血性物质消失时间短于产后肌内注射及静脉注射20 U催产素,说明产后肌内注射10 U的催产素对自然分娩产妇子宫复旧更有利。因此,在良好控制产后出血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减少催产素的使用剂量。
3.3 不足和下一步研究方向本研究检测指标尚待完善,若能进一步检测恶露中红细胞计数,则更能证实本研究结果,提高结论的科学性。若能检测给药后心血管方面的指标及观察产后哺乳情况,则能为本研究提供更多的实际依据。基于本研究结果的启示,今后可进一步探索中药等一些药物与催产素对子宫复旧是否有协同作用,及对子宫复旧近期与远期影响的区别。
[1]田会玲.催产素不同给药途径对产妇第三产程影响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8):946-947.
[2]刘海青,吕杰强.缩宫素不同用法对减少产后出血的比较[J].温州医学院学报,2013,43(7):475-477.
[3]Langesæter E,Rosseland LA,Stubhaug A.Haemodynamic effects of oxytocin in women with severe preeclampsi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stetric Anesthesia,2011,20(1):26-29.
[4]赵东花.静脉推注催产素引起一过性心律失常1例[J].潍坊医学院学报,2008,20(2):109.
[5]李伟英.不同剂量催产素对产妇早期泌乳量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12):2053-2054.
R473.71
A
1671-9875(2017)04-0341-03
陈清青(1991-),女,本科,助理讲师.
2016-10-20
10.3969/j.issn.1671-9875.2017.04.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