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角度下开展幼儿双性化人格教育的方法
2017-02-26陈超
文 陈超
家庭角度下开展幼儿双性化人格教育的方法
文 陈超
在人格教育中,双性化教育已被认定是理想的性别教育的模式。在双性化的人格教育中,能够集中把男性与女性中所具有的优点更好地传给受教育者,这也能更好地与当前社会发展的步伐相适应。因为儿童早期所接触的环境主要是来自于家庭,所以在双性化的教育中,家长和家庭环境要积极承担起相关的责任。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双性化的人格教育中,家长以及家庭环境所需要做出的具体努力。
家庭环境;幼儿;双性化人格;教育方法
我国对于幼儿的性别角色以及模式教育进入双性化研究的时间较晚,同时家长在双性化的教育中也没有充分意识到自身的作用,所以严重阻碍了幼儿个性发展。家庭是幼儿接受教育的最初、最重要的场所,而家长更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所以,在双性化的人格教育中,家长需要高度重视,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接受双性化人格教育。因此,家长应在尊重幼儿性别差异以及生理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因性施教的方法把双性化的人格教育有效地输给幼儿。
一、解放思想,摆脱传统观念中对性别的印象
自古以来,人们在对男性的认识以及评价都会使用诸如词语:勇敢、强大、坚强等,而对女性的认识则是温柔、细心以及善良,正是在这些标签中人们往往努力强化自己所属的性别特征。但是在当前社会中,男女之分并没有那么科学,而双性化的人格更受到欢迎,同时也被认为是最理想化的人格教育模式。因此,在幼儿接受教育中,需要帮助幼儿树立健康的人格理念,双性化的教育需要家长不断解放思想,端正对双性化的认识,从而积极地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帮助幼儿健康发展。
首先,家长在教育中,需要从思想认识的角度重视双性化观念,摆脱传统观念中认为男性主导地位,而女性从属于男性的这一旧观念;其次,家长要在生活中加强对幼儿引导,对于男孩,加强其自由、宽容、勇敢、坚强教育的同时也需要进行细心教育,而女孩则需家长在呵护的同时还要向她们输入勇敢、果断及坚强等教育内容。一方面促进男孩在成长中可以更好地发展其另一面,即温柔、细心等;而另一方面女孩也需要学习男性所拥有的素质,即勇敢、坚强以及有责任心,同时也不会失去体贴他人以及关心他人的良好品德。
二、以身作则,家长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对幼儿进行双性化的教育中,家长的榜样力量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家长在教育中需要积极地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需要学习对方性别中的优点,从而弥补自己性别中存在的缺陷。家长需要把男性性别中所具有的优点,如勇敢、坚强等,在生活中处理实际问题时体现出来,而幼儿会通过观察家长的行为,进而模仿家长的做法,从而促进幼儿能够学习到良好的性格优点,而对于女孩所具有的优点,如体贴、温柔等,家长也需要通过加强自己的行为修养促进幼儿能够掌握这些优点。如家长可以通过组织一些体育运动比赛,让幼儿参与其中,尤其是当幼儿处于不利地位时,家长要及时进行引导,从而帮助幼儿学会如何战胜困难。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能够了解到另一性别所具有的优点,通过家长的指导帮助幼儿积极地掌握另一性别中的优点。再如,家长还可以鼓励幼儿与异性玩耍,实际接触并学习异性的品质,克服自身的缺陷,进而促进自己的人格完善。
三、密切关注,积极营造良好的家庭亲子氛围
家庭环境在幼儿成长中十分关键,因此,父母需要积极地创造良好的环境,如在家庭中,两性平等互助,使得幼儿能够接受到双性化的教育。
此外,在家庭中,家长还需要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若幼儿在成长期不能长时间地跟随家长任何一方,这十分不利于幼儿的成长,同时也破坏了幼儿接受双性化的教育与学习的环境。因此,父亲与母亲在幼儿成长方面要给予高度重视,在和谐的两性相处中使幼儿能够学习到异性所具有的优点,促进幼儿能够在人格形成中不断走向健全的方向,帮助幼儿正确地认识以及理解性别角色中的优点。
时代发展以及人们思想的开放使双性化的教育模式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以及积极践行,目前为止,双性化的教育模式被视为最理想,也是最科学的人格教育模式。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是天生的,但两者的差异性不能够过度放大,而把男女限制在特定的范围内,这是不利于人的健康发展的。因此,在幼儿阶段接受双性化的人格教育,需要家庭以及家长的积极参与,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此外,家长需要多花时间陪孩子,关注孩子的成长,同时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摆脱传统观念中对性别角色的认识,使得幼儿能够在双性化教育中获得全面发展。
(江苏省高邮市车逻镇幼儿园)
[1]何海燕.《在双性化视角下的幼儿性别角色教育》[J].江西教育,2015(30)
[2]邓亚玲.《双性化人格理论及其对幼儿性别角色教育的启示》[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