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中考作文的价值追问

2017-02-26王跃平

初中生世界 2017年36期
关键词:作文题命题中考

■王跃平

江苏中考作文的价值追问

■王跃平

主持人语

反思过去,是为了更好地面对未来。在新学期来临之际,我们聚焦已尘埃落定的2017年中考作文,不是为了炒冷饭,而是希望通过对今年中考作文题目的评论和解析,能给新学期的作文教学带来一些启示,为作文教学改革发展找到一条更加科学而有效的路径。

中考、高考卷一出炉,最受到热议的往往是作文的命题。人们如此重视考试中的作文,不仅因为它是目前各科所有试题中占分最多的,在语文考卷中也真正称得上是“举足轻重”的“半壁江山”,作文胜则语文胜,语文强则整体强;还因为对于国人来说,它有着久远的心理积淀,所谓“文章千古事”,就是最好的写照。试卷改了,分数出了,志愿、录取也基本上尘埃落定了,当一切有关考试的热议渐渐平息、渐渐冷却之后,作为语文人,在仔细研读了江苏省13个设区市的中考作文命题之后,我们不禁会追问:2017年,江苏中考作文的价值何在?是否可以说,从中考作文命题可以窥见江苏初中作文教学的改革方向?

一、考试评价层面:增强区分功能,甄别语文能力与素养

考试具有评价、测量等功能,评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作为毕业和升学的考试,还具有遴选和区分的功能,让优秀者胜出。作文命题是为了评价、测量考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水平,是对考生语文素养和思想认识的综合考查,是为了让作文好的考生脱颖而出。那么,什么样的作文才算是好作文呢?它有哪些评价标准呢?

大而化之的标准是:能看出语文能力强的和语文素养高的作文就是好作文。

什么是语文能力呢?语文能力主要是指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作文上主要是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它的基本要求是:用词准确,语意明白;结构妥帖,语句简洁;文理贯通,语言平易;合乎规范,没有语病。对语言表达高一级的要求是:得体、清晰、连贯;概括、简洁、精炼;准确、贴切、犀利;生动、含蓄、明快;观点鲜明、是非清晰、褒贬明确。这里有五个维度的考量,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要求。比如,文章中是不是有一些精彩的语词?你写出来的文章是让人感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呢,还是妙语连珠、引人入胜?

所谓语文素养,主要体现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方面,它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思维品质和审美情趣等的综合。在考场作文上,表现为审题精准、选材独特、立意深刻、思路精巧、感情真挚、写法灵活、语言富有表现力等。

那么,从江苏的中考作文命题来看,命题团队所期许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又有哪些呢?纵观13市的作文命题,总体感觉是很“文艺”,很“诗意”,无论是“作文题目”还是“提示语”。比如,盐城卷的提示语:“明月清风,荒漠戈壁,是自然的给予;成功快意,失落伤怀,是生活的给予;点赞鼓励,吐槽鞭策,是他人的给予……我们在获得给予中一路走来,我们又将拿什么给予别人?”运用排比,多用四字短语,富有诗意且形式雅致。又比如,作文题目“平淡中也有诗”“无情岁月有味诗”“把青春的绿铺满征途”“向阳春常在”“良言如春”等,或者化用诗句、对联,或者运用比喻,富有文采,很有诗意。不难看出,命题者以提示语和作文题率先垂范,希望学生的语言表达“文学化”“优美化”,写出的文章具有“文艺范儿”,像文学作品一样富有感染力。从近年来江苏各个大市的满分作文来看,那些善于“文学化”写作的考生往往作文得分很高。他们的语言表达有天分,重文采,擅长细腻生动的描写,能够运用对比衬托、伏笔照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等方法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这样的命题趋势好不好?是不是能够真正区分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高下?让我们回到中考命题的源头,重温一下课标对初中学生写作的要求: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不难看出,课标对初中生写作形式的要求是多元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不拘一格;对表达方式的要求也是多样化的,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不一而足。也许是受命题、阅卷等种种限制,近年来的江苏甚至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都有一种“重叙事抒情等人文性写作,轻说明分析等研究性写作”的倾向,很多作文题有时只能写记叙类的文章,或者最好写记叙类的文章,不适合写议论文或说明文,如“偏偏是你”这个题目,要想拿得高分,就必须要写好故事,写出意外,写出感情。中考重视叙事类写作,结果往往是女生占优势,因为很多男生往往不擅长写“文学化”的文章,他的语言“准确、概括、精炼;观点鲜明、是非清晰、褒贬明确”,但就是生动性、文学性不足,所以在现今的考试中作文往往得分不高,语文考试不占优势。我们不禁会问:用“文学化”“诗意化”这样的标准选拔人才是不是公平?是不是能让各种类型的人才都脱颖而出?就拿写文章来说,有人偏感性,有人偏理性,在工作和生活中,各种类型的文章都是必不可少的,各种风格的语言表达都是需要的。

课标中提出“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怎么理解?是不是特指文学化、诗意化的表达呢?从我们教过的一届一届的学生看,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写出很“文艺”的文章呢?从成人的角度来看,当我们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后,还有多少人愿意写或需要那种考场“满分作文”式的文章呢?还有多少人能写出“满分作文”呢?为什么有些作家摹写的考场作文得分竟然不尽人意呢?

应该说考试是为教学服务的,但是实际上却是教学围着“考试”转,更准确地说,考试完全指挥着我们很多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以命题者任重而道远,不仅要通过作文命题让教师们能对所教的写作内容进行总结、反思、提升,对以后的教学有些指导性,也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到写作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为偏“文学类”的作品教师不太好“教”,学生也不太好“学”,天赋和功底占主导地位。

二、学生发展层面:着眼长远发展,彰显朴素而有温度的教育关怀

考试是课程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了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显然,课程的评价以学生的发展作为着眼点,试题的命制也应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健康成长。

纵观13市的作文命题,处处可见朴素而有温度的人文关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命题形式基本趋于稳定,让考生遇见“熟悉的惊喜”。

纵观全省13份中考试卷中的作文题,从题干形式上看,多数是命题作文(全命题11份,半命题2份),其实镇江的也可算是全命题作文,五选一而已。各大市近五年的形式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改变(南京卷的变化稍微大些,除了作文题目外,还有发言稿和想象的要求),这些都是平时经常训练的,考生很熟悉。从文题结构上看,多数是句子命题(句子的有10份,如“无情岁月有味诗”“平淡中也有诗”“这里,也是我的舞台”“把青春的绿色铺满征途”“向阳春常在”“慢下来,会精彩”“大声说‘不’”等;短语的有两份,它们是常州的“围墙外边”和宿迁的“网里网外的世界”;词语类命题只有一份,是盐城的“给予”),这也是平时经常训练的,信手拈来,就算是短语类命题或词语类命题,平时也经常练习,考生不觉陌生。从命题思路和风格上看,题目富含诗意,积极阳光,与前几年基本保持一致,考生也不会感到陌生,甚至还有似曾相识之感。如泰州卷,2015年的作文题是“让我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2016年的是“学着这样做”;2017年的是“慢下来,会精彩”,是对前两年中考作文关注学生学习方式、实践体验的延续,旨在引领学生对“知、行、思”进行理性的审视和智性的思考,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总之,命题形式的基本稳定,让考生有熟悉的惊喜,心理不会感到紧张,有益于调整考试情绪,使他们减轻作文焦虑状态。

2.情境贴近生活,提示亲切温馨,便于考生渐入佳境。

今年江苏的13道中考作文题,大多数命题的形式是由提示语、题目和要求三部分组成。提示语文字优美,贴心可人,可以活跃考生的审题思维,拓宽思路,便于考生横向或纵向打开自己的思维宝库,在考场上迅速地锁定立意,搜寻和组织写作材料,让他们思路畅通,有话可说。有的提示语,设置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如“2047年6月17日,30年后返回母校聚会,大家齐聚一堂,要求人人发言”,“回母校聚会”这样的情境学生并不陌生,他们有过回小学母校聚会的体验,也可能看过或听说过大人的同学聚会或学哥学姐聚会,所以对学生来说,想象自己30年后的聚会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有的提示语,善意提示,降低考生的审题难度,如“人生的舞台,让我们学会了生命的意义;历史的舞台,让我们变得睿智与正直;社会的舞台,让我们变得冷静与成熟;而心灵的舞台,则让我们有了梦想与追求”,就是提示考生“这里,也是我的舞台”中的“这里”可以是“人生的舞台”,也可以是“历史的舞台”,或者“社会的舞台”“心灵的舞台”。这些,都体现了命题者朴素而有温度的人文关怀,便于缓解考生的紧张情绪,快速进入文章的构思和写作。

3.弘扬主旋律,引导学生积极面对人生,从容看待生活。

13市的中考作文命题很好地贯彻了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学习应……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这一基本课程理念,考量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关心,对生活的精细观察和认真思考,关注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让学生积极面对人生,从容看待生活,展现乐观阳光的自我。

如无锡卷的“_________是人生必修课”,符合当今教学改革的思路,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特点,引发学生思考:除了学习知识以外,人生还有哪些必修课是需要学习的?这与无锡近三年的作文题“读书滋味长”“比分数更重要的”“春天,毕竟是春天”等一脉相承,是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引领,比如好读书是人生的必修课、重视亲情是人生的必修课、经受挫折是人生的必修课、重视传统文化是人生的必修课等。

再如徐州卷的“平淡中也有诗”、南京卷的“无情岁月有味诗”,引导学生诗意地看生活,不由得会让我们想起诗人荷尔德林的一句话:“人生充满劳绩,但仍诗意地栖居大地上。”这两个作文题都是倡导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能正确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小坎坷,能从平凡普通的生活中品出独特的滋味,过诗意的生活。

又如苏州卷的“把青春的绿色铺满征途”,这个题目让人斗志昂扬,我们不禁会想起王蒙的《青春之歌》,想起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想起孙中山先生的名言:“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青春是自信的、张扬的、积极的、充满活力和朝气的,而征途必定带着点艰辛、阻碍和困苦。面对阻碍、挫折我们又应该怎么做呢?毫无疑问,必须用“勇气”“奋斗”“勤奋”“坚持”等一切正能量去“铺满”青春的征途并战胜它们!

其他的像南通卷的“这里,也是我的舞台”、淮安卷的“向阳春常在”、泰州卷的“慢下来,会精彩”、扬州卷的“良言如春”、盐城卷的“给予”等作文题,都渗透着对学生“三观”的引导,都希望学生能拥有健全的人格,享受快乐的生活,拥有精彩的人生。

三、教育引导层面:倡导读书,着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人们也许会问:作为教育强省,为什么江苏13市的作文题有这么多不约而同的地方?是谁在幕后整体指挥的吗?是命题者们商量好的吗?为什么都这么诗意,这么文艺范儿?

上文说过,“文学化的作品”“诗意的语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也不是老师一教就会的,那怎么办?要靠学生自己慢慢修炼,日积月累,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书。要想真正地提高语文能力和素养,不是做题做题再做题,而是读书读书再读书。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文”自华。语文课程标准把“读书”提到了语文学习的重要位置,各地语文同仁也都努力引导学生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并做一些好书推荐的活动,但效果并不明显。目前中国学生的读书状况不容乐观,江苏也是这样。

家长很重视教育,学生也很重视分数,所以刷题和上课外辅导班几乎挤占了学生所有的课余时间,他们哪里还有时间读书?再加上信息时代,碎片化阅读、快餐化阅读盛行,学生本身对读书,特别是读经典的好书兴趣不大。而语文学科,如果不读书,没有一定的积累是不可能真正学好的,能力和素养是不可能真正提高的。各大市语文教研管理人员,也在想办法拯救语文学习,固本培元,根深才能叶茂,所以无论是高考还是中考,都把读书放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都想通过考试的方法来倒逼学生、家长和教师重视读书,倒逼学校真正重视学生的读书和教师的读书指导。因为,孩子的真阅读需要家长的督促,需要老师的指导,需要学校的重视,需要整个社会营造一种读书的氛围。

就拿南京来说,语文教研部门在平时就非常重视学生的读书和教师的读书推进,不仅通过很多形式的活动来营造书香氛围,而且在相关试题的命制上也有意引导。如2012、2013、2014三年,中考语文在作文题的命制上紧紧围绕“读书”进行,这三年的作文题分别是“带一本书去旅行”“书里有个我”和“只是因为那本书”,倡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因为“读书好”;2015年中考开始,在名著中精选故事片段作为一篇“大阅读”,通过情节勾连题考查学生读了没有,通过理解或鉴赏题考查学生读得怎么样。这是一种通过考试评价来指导“教”与“学”的尝试,江苏其他市的中考试卷也有类似的探索。

因为考试要考阅读,所以各种应对考试的名著复习资料纷纷出炉。刚开始时考得粗略,识记类的试题多,学生不用真的读书,看看复习资料就能对付;老师的指导也很功利,就是把一本本名著变成一份份试卷,学生刷题也能应对。面对学生的假读书和教师读书指导的功利化、粗放化,命题者们设计试题在“真阅读”上下功夫,主要考查学生书读了没有和到底读得怎样。江苏13市的作文命题不约而同的“文艺范儿”,其实也是考学生读得怎样的产物,读书多的考生和读得好的考生作文也会好一些。另外,课标推荐阅读的名著大多是文学作品,目的也是在于让学生从小接受文学的熏陶,能够涵养一些文学气息,能够在普通生活中感受一些诗意。

(作者为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任教于江苏省南京市科利华中学)

猜你喜欢

作文题命题中考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解读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各省高考作文题汇总:你觉得哪套作文题最难写?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