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披“语”入“文”以“语”会“文”

2017-02-26侯红宝

初中生世界 2017年32期
关键词:文眼语言表达技巧

■侯红宝

披“语”入“文”以“语”会“文”

■侯红宝

什么是“语文”?我的观点是:“语”是作品(或文本)的语言表达策略,是作者为更好地表情达意而采用的最佳语言形式,以及运用语言而呈现的表达技巧。“文”是表达的意蕴,是中心和主旨,是作者通过“语”表达出的情感、态度、观点等精神与价值观层面的意图。在语言表达策略中教学,实际上是以语言表达策略为手段、载体,在对它的品味、体验、感悟中理解文本的意义,实现读者与作者(或文本)情意的相通,并在其中学习与领悟作者语言表达的智慧,从而借鉴、积累成自己的语言表达智慧,并逐渐形成个性化的语言表达策略。我将这样的语文教学称为披“语”入“文”、以“语”会“文”。正如有的专家所言,学语文就是学语言及其表达(或曰语言运用)。

在语言表达策略中教学,有两层含义:一是从文本的语言表达特点出发进行语文教学;二是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进行语言表达策略的训练,即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积累语言经验,提升表达能力,建构自己的“语言”。

一、从文眼潜入,触摸文本的意义

我们也写过散文之类的文学作品,在写作的时候,有时会把想要表达的情意“不经意”地寄托在一两个词或关键句上,或是“不经意”地通过笔下的人物说出来。设置这种“障眼法”的方法似乎还有很多,总之,就是要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写作效果——吐露自己的写作目的要在语言表达上不着痕迹、浑然天成。从文学理论上说,就是作者往往在文本中设置不确定点或空白点,以寄寓自己想要表达的意蕴。因此,读者要想真正读懂文本,必须要找到作者预留的这些“谜题”,并唤醒语言经验、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解开“谜题”的密码,理解文本的寓意。

“文眼”就是重要的“谜题”之一。文眼,是我国传统的、独有的关于文章写作的术语,指文中最能奠定文章感情基调、显示作者写作意图、揭示文本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文眼”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是理清全文脉络的筋节,是掌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读者能准确地找出文眼,并从“文眼”出发去解读文本,是读懂文章的重要标志。

例如:教学莫言的《卖白菜》一文,就需要寻找到凝聚作品精神的关键词句,并作为教学的切入口。这个句子就是:“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于是,我就从这句话入手开启了问题链:

1.是什么事让母亲“第一次流泪”?作者通过这“第一次流泪”,想表现母亲怎样的性格特点?

2.文章还叙述了哪些事来表现母亲的“坚强”?作者是用了哪些方法(人物描写方法和表现方法等)来表现母亲的“坚强”的?

3.“我”感到沉痛的是哪件事?“沉痛”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感到“沉痛”?能否把“沉痛”一词换成“后悔”“自责”或“愧疚”?为什么?

4.“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表明叙述视角有了变化,是现在的“我”在回忆过去的事情。作者当时年龄小,涉世浅,因此社会经验不丰富,而写作这篇文章时的“我”,显然社会阅历丰富了,观照社会人生的视野更开阔了,价值观也成熟了。对于母亲的第一次流泪,作者的情感有变化吗?由此作者想表达什么?

扣住“文眼”就开启了文本解读的旅程。通过对文本运用的动作、神态等人物描写方法以及对比等表现手法的分析,深入领会莫言写作的真正目的并不主要是表达对自己多算一毛钱的羞愧与悔恨,而是要着力表达坚强的母亲给自己人生的影响。本文是作者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的讲话,演讲的核心目的就在这里。

同样,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也给读者预留了通向文本心灵的窗户——“文眼”,即“乐园”和“最严厉的书塾”。本课教学也从此处出发,设置问题链:

1.为什么说百草园“那时却是我的乐园”?阅读文章的有关部分,思考“我”在百草园的生活中有哪些乐趣?从这些内容中可以看出一个怎样的鲁迅?

2.三味书屋被称为全城中“最严厉的书塾”。阅读文章的有关内容,思考“最严厉”表现在哪些方面?你觉得这“最严厉”的书塾有哪些优缺点?你从这些内容中又可以看出一个怎样的鲁迅?

3.作者说百草园是“乐园”,而三味书屋是“最严厉的书塾”,显然是用了对比的方法,请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对比的?你觉得作者通过对比想表达怎样的主旨?

从语言本身的内涵和语言表达所呈现的技巧出发,实现对文本意蕴的理解,这就是以“语”会“文”、披“语”入“文”的教学。

我们的语文教学当然不能就在这样的教学境界里止步,我们还须向语文的更深处漫溯,应该在充分体验、感悟与领会一个个鲜活的语言表达现象的基础上,带领学生概括出语言运用的规律: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在文章的开头、中间与结尾等处预设“文眼”。当然,高明的作者,在预留时要不露痕迹,要具有一定的迷惑读者的功夫,让读者不能一眼看穿,在思考和比较了一番后,才产生顿悟,这样的阅读才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从语言表达技巧潜入,与文本情意相会

文本产生多元意义的原因之一,是作者不仅会把意义寄托在关键词句这类较为明显的“文眼”上,还会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寄托,通过语言表达技巧(实际上讲一个怎样的故事和怎么讲故事,也是语言表达的技巧和策略问题)来暗渡,也就是说文本的不确定点和空白点,还包括语言表达的技巧。而读者对表达技巧的理解与对其蕴含的意义的把握会有所不同,从而使作品意义呈现出多元化。因此读者首先要看出这些语言表达技巧,并通过这些技巧与作者相会,与作品相通。语文教学也应遵循这个规律。

文章的表达技巧主要有:1.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2.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比如《散步》的开头:“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一句在语序上就很有特点,教师需要带领学生细读品味,并从中领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首先,让学生读,追问怎么处理朗读的重音?为什么要重读“田野上”“我的”等词?带母亲到“天气很好”的春天的田野上走走,感受鲜活而旺盛的生命力,为强身健体,更为让母亲增加对生命的希望和信心。而强调“我的”说明“我”与家人的亲密关系,“我”在家庭中的中流砥柱的位置和责任,在“我”眼中他们都是亲人,都需要“我”关爱和承担责任。

其次追问:我们一家四口人的顺序,作者是怎样排列的?为什么这样排列?一般情况下,可按年龄排列,但作者显然是从重要性的角度来排列的,把“我”放在第一位,就是要表达“我”这个中年人的重大责任与使命;把母亲放在第二位,强调了散步的原因,突出了文本的意蕴之一——表达对生命尤其是老人生命的关爱。

其实,文本的结构也是语言表达技巧的产物,而“文学作品往往以精巧的结构示人,读者的阅读使特定的语言形式结构形成审美对象。每一部作品的特定结构都传达着作者的生命律动,潜藏着作者的意图,体现着作者的情感,表达着作者解构与诠释这个世界的独特方式,因此才有如欧·亨利式的结尾、莫泊桑小说的精巧构思。结构实在是不可忽略的解读小说的重要抓手,它导引着读者的解读方向,是整体感知的关键依据。例如:《七颗钻石》中,作者借一个神奇的水罐的故事来表达爱心的巨大力量这个寓意。因此,要想理解作品的意义,就必须要抓住水罐的神奇来分析:水罐的5次变化构成了小姑娘的故事,更构成了这篇作品最大的结构特点。我教学时设计的主问题是:

1.在这篇童话中,水罐的神奇在于它会变化。它一共变了几次?是怎么变的?

2.每次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我们把每一次的变化连在一起来思考,你觉得作者借这个故事想歌颂什么?你从中受到了怎样的教育?

三、在综合性、实践性的语言活动中,领悟语言表达的智慧

作品是言意结构,言近旨远、言有尽而意无穷乃是每一位作者追求的至高境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就是要循着“言”即语言表达的策略去探寻言中之“意”和言外之“意”。

我在上学期做过这样的教学尝试,在发掘出文本的“言”之特点后,再设计与“言”之特点相得益彰的综合性、实践性语言运用活动,来让作者的情意“显山露水”,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作品的语言表达策略。

例如:《与朱元思书》是一篇骈文,骈文的最大特点就是语言的对称美、音韵美、节奏美。本文即以美的语言来表达寄情山水、厌弃世俗的美的情感。文言文教学免不了要让学生翻译课文,我让学生用美的语言形式来意译本文,要求学生对每句话的翻译均用“啊”开头,尽量用对称的语言和抒情的表达方式。如开头第一句译成“啊!那柔柔轻风暂时停歇,那袅袅炊烟消散尽净;那遥远的蓝天更蓝了,那高高的青山更青了。啊!多么美丽的景色,天颜山色仿佛融化在了一起。”然后让学生仿照这样的句式翻译后文,这样的语言实践活动,我称为“以美会美”。

又如:读懂古诗词是理解作者情感的关键步骤,教学李煜的《相见欢》时,我特别要求学生用整散结合的句式来翻译。我首先给出示例:

原句:“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译:“默默无语,茕茕孑立,步履沉沉上西楼;如钩残月,似水清辉,流向万里回乡路。”

接着让学生对照注释发挥想象,进行口头翻译;然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共同完成本组的翻译稿;最后是全班讨论,共同创作出最理想的译文:

梧桐落落,形单影只多寂寥;庭院深深,凄神寒骨锁清秋。怎能剪断,哪可理清,漫天离愁结心头;岂堪回首,泪咽愁肠,别有滋味诉与谁。

在貌离而神合的语言形式转换的综合性与实践性的活动中,学生体验、感悟与理解言之背后深藏的丰厚的情感意蕴,这又是一种披“语”入“文”、以“语”会“文”的教学方式。

其实,每一篇课文都是学习、体会、把握语言运用规律的舞台,每一节课也都是听说读写的语言训练场。关键在于教师要能够整合出这样的“学习资源”和创造出这样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言的规律。

(作者为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句容市第二中学副校长)

猜你喜欢

文眼语言表达技巧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乡村小学中段阅读教学中“文眼”统领作用发挥探究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抓住文眼,让文本解读更有效
解答“文眼”鉴赏类试题“六看”“三步”法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提问的技巧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